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宣传部部长上半年文章-45篇(第2/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8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6分钟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网信工作新格局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变革的驱动力量,成为提升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力量。与此相伴随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省委对此高度重视,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并专门设立省委网信办负责统筹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省委网信委主要领导亲自把方向、抓大事、解难题。今年3月,省委书记、省委网信委主任林武同志主持召开省委网信委会议,要求实施好全省网信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推进依法治网,强化技术治网,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效能。省委网信办作为省委网信委的办事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导落实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建立了网信部门牵头统筹、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网络安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了我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量化考核评估细则,修订完善了《山西省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覆盖全部省直单位和各市的应急工作力量清单、重要信息系统清单,统筹指导各市、各重点行业部门完善网络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力量建设,基本形成了顺畅高效、保障有力的全省网络安全工作格局。

二、加强统筹协调,拧紧网络空间安全阀

近年来,根据中央网信办和省委网信委安排部署,省委网信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网信委各委员单位密切配合,对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出手,对各类顽瘴痼疾及时亮剑,坚决当好捍卫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建立完善部门间密切协同的信息通报机制,开展弱口令、电子邮件安全等专项整治,及时发布网络安全风险提示,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漏洞)。通过资产梳理、风险自查、技术评估、应急演练、应急响应等多种方式,不断研究探索重要节点全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模式,圆满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网络安全工作,会同卫健、医保等部门加强对涉疫情防控重要系统安全管理,及时处置未经匿名化处理就公开发布的个人信息,有效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污蔑英烈劳模、扰乱社会稳定以及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害信息,通过"山西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广泛受理群众举报,每年组织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及时关闭违法违规网站,依法处置违规自媒体账号。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网络秩序进一步规范,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三、加强宣传教育,共绘网上网下同心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要求,把常态化宣传教育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抓手,推动网络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网络。每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西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主题日"活动,协调新闻媒体、电信企业通过设立专题专栏、发送公益短信等方式集中宣传,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主题展、线上有奖答题、微课展播、网络安全知识面对面等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坚持突出大安全观培育、突出网络安全重点、突出网信系统特色、突出知识普及导向,指导新闻网站制作推出各具特色的新媒体产品,联系相关专家走进演播室,深入开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的法律宣讲、形势宣介、知识宣传。始终把能力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推动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纳入了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内容,组织覆盖省直重点部门、各市和重点县区的网络安全专题培训,制定出台我省网络安全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开展基地认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普遍提高、防护技能有效增强,营造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技术管网,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作支撑。我省高度重视技术管网治网能力建设,各相关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建设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的技术平台,在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打击电信诈骗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在积极推动建设全省统一的跨地区、跨部门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同时,省委网信办建立了以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山西分中心为核心、以有志于服务我省网络安全工作的网络安全企业为基础的网络安全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并做到定人员、定装备,形成了全省域、全时段遂行技术支撑任务的应急能力。牵头成立了我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行业专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网络安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论证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成为技术管网治网的重要外脑。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全省网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扎实做好网络安全各项工作,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贡献网信力量。

"除""建""管"结合创文明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2022年6月9日

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开展以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深入实施"拆""建""管"结合,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除"城市积弊,解决百姓诉求。违法建设一直是镇区居民关心的热点,该旗经过全面调研,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对城市违建风挡、小区内吊框和阁楼等违法建设逐个摸排,分类统计,形成违法建设台账。工作中,通过现场为群众做工作,让党员干部走在前,劝导亲戚、邻居、朋友优先拆违,发动百姓主动配合拆违,营造了全民配合拆违的工作环境。2020年以来,共拆除临街风挡1586处,违规牌匾1.17万平方米;拆除居民小区违建吊筐1.1万个、风挡268个、阁楼653处,二三层平台、配房、车库187处。

"建"靓丽城镇,改善人居环境。在违法建设拆除的同时,克什克腾旗深入探寻城市提升路径,通过应昌路城市立面改造项目,改造楼体75栋;通过沿街平房粉刷、市政设施美化围封等项目,在城市围挡、光纤箱设置文明创建标语1.2万平方米、美化破旧墙体8000余平方米;利用城市空闲地种植花卉30万株,增设街心公园1处,新建公厕3座,设置绿化、亮化景观10余处,美化桥体和建设大型艺术摆件、浮雕墙4处,镇区内美化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

"管"精细入微,争做文明先锋。服务当先,培养商户文明意识。通过开展文明法规宣传、城管队员和商户"角色互换"和"家访式"服务,并与镇区商户、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门前"十包"责任书》,使镇区商户自觉意识逐渐形成,商户与城市管理工作者关系更加融洽。节能环保,打造智慧城市。该旗经过2年的文明城市创建,逐步完成了镇区市政照明、亮化设施的智慧化管控,根据不同日照时长进行动态调节。强化措施,实现精细化管理。按照扁平化管理原则,根据管辖区域划分综合执法范围,综合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的执法职责,对镇区河道、空闲地设置监控,实现了辖区执法全覆盖和监管无盲区。

互通有无共享精彩传承发扬新时代黄河文化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柳

2022年6月28日

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之际,吴忠市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论坛,邀请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如何弘扬黄河文化,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流经宁夏境内397公里,水田林网、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与神奇。宁夏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蕴含着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瑰宝"。宁夏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享誉国内外;青铜峡鸽子山等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见证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慷慨馈赠。宁夏主动融大国家生态大局、黄河流域全局,聚焦建设大西北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发展格局,即: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核心区;黄河文化旅游带、贺兰山文化旅游带;沙湖片区、沙坡头片区、六盘山片区,突出打响"黄河文化""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等"六张牌",带动形成以银川、吴忠、中卫为核心相互贯通的"北部大环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有着"黄河明珠"美誉的吴忠市,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优美宜居的环境,必将在先行区建设、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次文化论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共同描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蓝图,一起欣赏黄河明珠、美丽吴忠的风采,共同见证志愿之城、文明吴忠的温暖,亲身体验吴忠有"忠"、一见"忠"情的风情,亲身感受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的魅力。恳请各大媒体用宏大的镜头、优美的画面、灵动的笔墨赞美吴忠、宣传吴忠、推介吴忠,让吴忠这座美食之城走出西北、名扬全国。

希望吴忠市以此次文化论坛为契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持续叫响外宣品牌,推出更多更好精品力作,进一步增强吴忠的知名度、美誉度,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热血奋勇,何惧风雨寒冬写在2022年《淮南日报》全面改扩版落地之际

淮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国冰

2022年1月4日

1944年,抗日战争即将迎来重大历史拐点。

彼时,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二师党委机关报、中共淮南区委机关报《新路东报》,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为了更好承担舆论尖兵职责使命,1944年4月1日,《新路东报》更名为《淮南日报》。

1958年5月1日,按照中共淮南市委决定,中共淮南市委机关报《淮南报》更名为《淮南日报》,继承当年新四军二师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淮南日报》报名。

《淮南日报》、《拂晓报》、《盐阜大众报》,这三张由新四军创办的党报,分别成为现在的中共淮南市委、中共宿州市委、中共盐城市委机关报。

如果从1944年4月1日追溯,《淮南日报》已经有了78年历史。这78年来,《淮南日报》目睹和见证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恢宏历史。

这78年来,《淮南日报》报人,一代一代接力,一棒传递一棒,薪火传承,接续奋力。

从最初的刻版油印,到后来的铅字排版,再到现在的数字化印刷,见证着从纸与笔、铅与火,向网络化无纸化数字化出版形式的跃进。

从最初的四开小报,到后来较长时间的四开大报,以至2018年《淮南日报》实施适应网络时代、移动融合传播的第一轮全面改扩版,出版版数改为每周周一、周三、周五出版4个版周二、周四出版8个版交替。从那时开始,每天出版8个版的大报,成为全体《淮南日报》报人的梦想!

从2018年到2022年,整整4年,《淮南日报》全体报人都在为大报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今天,《淮南日报》第二轮全面改扩版落地了!呈献给读者和网民的是熟悉而又陌生、"变"与"不变"的8个版的《淮南日报》大报!

媒体格局加速演变,媒体形态加速重塑。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中共淮南市委机关报《淮南日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淮南日报》现有版面设置与承担履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高站位有一定差距,现有版面格局与承载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高要求有一定差距,现有版面安排与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高需求有一定差距。

《淮南日报》本轮全面改扩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求,全力推进传统媒体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扩大中共淮南市委机关报的影响力、权威性,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和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营造浓厚浓烈社会舆论氛围。

其目标设定非常清晰。

打造安徽省新型一流市级党报。持续推进《淮南日报》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和移动传播、融合发展要求,坚持"内容为王",全面提升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至2025年,淮南日报全媒体总体水平、综合实力进入全省16个市级党报"第一方阵"。

构建全媒体格局龙头支撑。通过新一轮全面改扩版,理顺内部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盘活各类资源,打通和消除内部壁垒,将《淮南日报》建设成为淮报融媒策划创意、内容生产、平台支撑的"龙头"。

优化版面栏目设置。坚持"版面栏目化、栏目稿件化、稿件精品化",适应分众化要求,加速构建适应网络时代、符合移动传播、融入融合传播要求的市级党报。

加快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全面改扩版,将《淮南日报》进一步打造成为淮报融媒的传统媒体改革创新、新媒体建设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试验田"、策源地。

这次全面改扩版,大幅度增加淮南本土新闻。每天出版8个版,淮南本土新闻占据4个版以上。尤其是寿县新闻、凤台新闻、大通新闻、田家庵新闻、谢家集新闻、八公山新闻、潘集新闻、淮南高新区新闻、淮南经开区新闻9个县区新闻版面的设置,为县区、园区扩大影响、塑造形象、展示成就架设了优质平台。内容为王、新闻立报,得到极大支撑和体现。

这次全面改扩报,大幅度强化言论引导功能。新开设短言论专栏"淮风",定位为短言论、短时评专栏。主打"快、活、新、实、短",倾力顺应网络时代读者、网民对党报移动传播、融合传播的要求。该专栏的开设,将形成与淮南日报原有言论、时评名专栏"舜耕时评""舜耕论坛"相互支撑、互为照应的淮报言论专栏布局。自此,淮报言论专栏数量居全省16个市级党报之首。党报言论引导的旗帜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这次全面改扩版,大幅度增强文艺宣传力度。新开办淮河副刊,定位为立足淮南本土,挖掘传承和弘扬光大淮南深厚历史文化、淮南淮河文化,为淮南打造长三角重要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力渊源和底蕴支撑。淮河副刊的创办,使淮南日报拥有了热土、五彩地、读书四块副刊版面,形成了纯文学类、生活类、读书类、本土历史文化类,门类齐全、兼顾分众、顺应融合传播的市级党报副刊科学布局。淮南日报副刊版面种类和优质布局,居于全省16个市级党报之首。

这次全面改扩版,大幅度提升区域新闻品质。新开办《合肥都市圈新闻》、《淮河生态经济带新闻》,与此前已经开办的《长三角新闻》一起,共同架构起区域新闻的优质展示平台。《淮南日报》成为长三角地区党报中独家开办《长三角新闻》的市级党报、合肥都市圈党报中独家开办《合肥都市圈新闻》的市级党报、淮河生态经济带党报中独家开办《淮河生态经济带新闻》的市级党报。

2010年至2020年这10年间,被称为媒体融合的"黄金10年"。在这个黄金10年里,媒体格局得到重塑,媒体重新洗牌。那些先发者,早已一马当先,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引领者。那些后发者,或将陷入被淘汰出局的窘境。

值得庆幸的是,淮南日报社紧紧抓住了媒体融合的"黄金10年"。真正的拼命发力,始于2015年春之初。回望毫不懈怠、日夜奔跑的这5年,淮报用5年时间惊人地完成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

首先是融合原则的确立。淮报融合发展,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强报、精网、优新。一手抓传统媒体改革创新,一手抓新媒体建设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象通俗地讲,就是既养强淮南日报、淮河早报这条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更喂壮跑得快的新媒体这匹"千里马"。

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得到进一步做强。淮南日报今日全面改扩版,成为出版8个版的大报,就是最好例证。淮河早报"瘦身强体",发行量持续稳中有增。

淮南网得到进一步做精。日浏览量突破50万,成为淮南第一网媒。

淮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矩阵日益精进。淮南日报微信公号"淮南日报",粉丝数达到35万,成为淮南第一官微。淮南日报微博@淮南日报社,粉丝达到18.7万,成为淮南第一官博。淮南日报客户端"掌上淮南"下载量13万,成为淮南新闻第一端。淮南日报官方抖音号粉丝数64.8万,成为淮南最大官方抖音号。学习强国淮南学习平台上线后,上稿量持续居全省前列。

淮报全体记者和编辑实现了办报理念、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实现了"一专多能"全媒体记者的成功转型。

淮报融媒在生产流程、内部整合、机制创新上大幅度跃升,一次采集、多平台发布,迈入媒体深度融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3.0时代,新型主流媒体格局基本形成。

2022年1月4日,对于淮报发展史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

没有什么办不好的媒体,只有不会办媒体的人。

没有什么纸媒的寒冬,因为加快媒体发展的道路从来就没有过温暖如春。

干和不干,截然不同。方法、措施是否对路,极为关键。

如果说2022年淮南日报全面改扩版,是媒体深度融合和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一次检阅和验证,那么,这决不是终点,一切才刚刚开始。

淮报融媒的未来发展道路虽然宏阔美好,但决非一片坦途。荆棘随处都是,困难随时都有。

我们既然选择了新闻事业,就要为之奋不顾身。

我们热血奋勇,何惧风雨寒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深刻认识它生成发展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认识

其重大意义

中共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

2022年2月1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贯通历史与现实、熔铸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的中华民族,必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聚更加磅礴的合力。而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深刻认识其生成发展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进而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经典阐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发展变化和内在根源的考察,他们肯定民族差别,主张民族平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体现着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创时期基本的价值观。列宁从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现实及帝国主义时期全球的殖民体系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理论特别是对民族共同体理论的阐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千年传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的涵养浸润之下,经过历朝历代"大一统"政治实践以及各民族的不断交往融合,形成了"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和合"文化基因。"和合"为现代国家的治理和精神文化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为铸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基础。

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使命诉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现实基础。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接续跑好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场接力赛,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坚决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

历史主体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大一统"国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并进一步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各层面,形成了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认同,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

历史方位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重要的人心基础,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各民族也才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享伟大荣光。

历史环境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紧迫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这些都决定了新时代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乘风破浪,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从文化同根到文化相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包蕴万千,充分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但这个差异性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同母体之下、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下的差异性。只有坚持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碰撞、融合融汇中相互促进、繁荣发展,才能确保中华文化主干的枝繁叶茂和各民族文化的共放异彩。

从精神同源到精神相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大新时代,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包含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鼓舞奋斗热情、凝聚民族合力、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从地位同等到互鉴相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之间真正实现了"民族团结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要深入做好新时代城乡民族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心灵相通、互学互鉴,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从文明同贯到文明相承。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等工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样板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二要坚持主流主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只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统一性,坚持立主导、强主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作用,才能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三要坚持共同富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只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四要坚持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只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形成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民族情感。五要坚持依法治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只有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保证民族工作行稳致远。

全面推动文化振兴让文化温州润泽幸福温州

温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

2022年3月1日

《之江新语》里《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开篇指出,"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的美好蓝图,号召全市上下共推"四大振兴"。无论是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都与文化休戚相关,需要在文化振兴中实现铸魂塑形赋能。

从千年来,向幸福去。党代会作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城市定位,以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时间观,思接千载,鉴往知来,为温州描绘了一幅兼具人文情怀、发展情怀、为民情怀的幸福新图景。温州是有着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孕育了"永嘉学派""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中国数学家之乡""中国山水诗发祥地"等文化金名片。温州人从港口出发,走向大千世界,凝练出"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温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瓯越文化底蕴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有机统一。每一个温州人都应该树立这种文化自信,在文化血脉和发展自信间架起桥梁,从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