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问题导向,快速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做到指挥体系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加强指挥调度,强化常态化应急演练;做到疫情防控能力和物资储备到位,加强城市检测基地、移动方舱配置,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强化隔离点储备和 " />
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胡昌升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107篇(第110/19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33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5分钟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基石是人才。我们必须站在青海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大势,自觉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
坚持引育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着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二、坚定方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海人才战略的具体要求
人才战略是做大做强人才队伍的关键,重点要把握好聚集、培育、激励等环节,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活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真正聚集起来,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第一,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必须坚持人才发展思路不动摇。要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人才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和有效服务。要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和行业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省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坚持省外人才和本土人才两手抓,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围绕用好用活用足人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成长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改革先行,创新机制。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配置等机制。要坚持遵循规律,促进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发挥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围绕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促进人才工作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第二,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必须紧扣人才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十三五"青海人才战略目标,促进形成更加完备的人才供给体系,努力把青海建设成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高地。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2020年,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高端创新人才,形成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建设新兴学科的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大6支主体人才培养力度,培养10000名以上各行业中端和初级人才,开发本土人才资源。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在区域、产业间的分布更趋合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才能够基本适应青海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人才支持政策更加开放,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显著改善。四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紧扣"131"总
体要求,聚焦人才管理、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适应青海省情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特色。
三、立足省情,精心谋划人才战略的总体布局
人才短缺是制约青海发展的一大短板。从供给侧来看,人才短板短就短在有效供给不足,包括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我省的人才战略布局必须瞄准人才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两大关键问题补短板、求突破,推动人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第一,强化政策供给,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活力需要放活政策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政策障碍和制度藩篱,强化人才政策供给,形成适应青海省情的人才政策体系。政策供给的核心是解放思想。"思之深,则行之远。"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敢于经历改革的阵痛,突破制度固化藩篱,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要敢于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力求政策创新突破,着重解决政策缺位、政策越位,特别是政策不"对症"、不"解渴"和政策含金量不高的问题。政策供给的关键是放权放活。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新常态下人才工作应树立主动适应的新思维,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政策供给的重点是制度创新。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讲:"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意思是"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纵向、横向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着力在人才制度上破藩篱、见实效,以"政策红利"来激活人才创新活力。
第二,强化培养供给,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内生动力。北宋林逋在《省心录》中说:"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培养、稳定、使用好现有人才是开发人才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省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只有立足本地强化人才培养供给,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培养供给要突出需求导向。经济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
新常态下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更加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人才培养专业、类型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使人才发展的源头活起来。培养供给要突出"深度"导向。要重视盘活人才存量,深度培养、放手培养现有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根据人才专业、行业特点,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形成产学研培养模式,分级分类培养人才。大力通过访学研修、学业深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培养供给要突出激励导向。世界电信制造业20强企业--华为公司,有一条"给火车头加满油"的激励机制,就是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企业的人才激励,看的不是人才的学位、职称,而是人才的工作和潜在以及现在的价值。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人才培养要突出激励导向,按贡献和价值来评价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现有人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