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问题导向,快速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做到指挥体系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加强指挥调度,强化常态化应急演练;做到疫情防控能力和物资储备到位,加强城市检测基地、移动方舱配置,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强化隔离点储备和 " />
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胡昌升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107篇(第112/19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33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5分钟

第三,创新引智引才方式,增强柔性引才效能。柔性引才是花钱较少、方式灵活、效果很好的人才使用方式。青海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省情实际,决定了青海必须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之路。依托优势聚集人才。我省在柔性引才方面有资源、气候和人文等独特优势,水电、盐湖、光伏、高原生物等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能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特色舞台;夏天清爽宜人的特点为"候鸟"人才来青服务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青海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五湖四海的人才。这些优势都是我们吸引、聚集人才的"本钱",也是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青海的"本钱"。搭建平台聚集人才。人才来青海创新创业,看重的不一定是优厚待遇,他们更看重事业平台。要发挥特色产业和项目的人才吸附效应,促进人才与工程对接,智力与项目对接,科技成果与人才资源叠加,实现人才与产业互惠互利、"双赢"发展。形式多样聚集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可以在本土人才队伍中发挥"鲶鱼效应"。
要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探索柔性引才的多种实现形式,既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开展专题讲学等形式,努力使外部的人才智力"为我所用"。双向选择聚集人才。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智力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科研活动等形式来青创新创业;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灵活引进优秀人才和智力。
第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造活力,破除制度壁垒。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要抓住问题要害,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要改革完善职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加快下放高校、科研院所高级职称评审权,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等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着力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中小学职称制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渠道。要建立务实的评价机制。创新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的职称评价机制。减少人才评价的前置性条件,分类设置评价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要探索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畅通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渠道。鼓励省属出资企业吸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向事业单位和企业流动。建立人才向青南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导向机制。要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灵活的岗位和薪酬管理办法,引导人才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众创空间等载体之间跨平台协作、兼职和流动。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赋予人才更大的经费管理支配权。强化人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创新人才申请专利、实施成果转化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第五,以良好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完善人才关爱机制。明代刘伯温说:"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当前青海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营造良好环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完善人才
工作激励机制,开展"青海省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奖励工作,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地各单位、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大人才在福利待遇、职务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在支持创业上做到"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让人才安心在青海创业。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快捷的项目审批、经费拨付等政策兑现机制,大力解决人才的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科学的用人观念,大力宣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方针政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努力使"四个尊重"成为社会风尚,形成崇尚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舆论。
五、强化领导,注重提供落实人才战略的组织保障
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要有思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不断强化人才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真正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和聚集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
第二,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人才投入应与经济新常态相匹配,要从过去粗放式、注重"量"的投入转变到集约式、注重"质"的成效上来。对原有人才工程、分散的人才投入进行有效整合,"统起来"使用,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发力,使有限的人才经费发挥应有效益。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观念,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尽快使青海的人才投入达到中西部省区、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鼓励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