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第四季度文章-44篇(第18/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34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2分钟

讲好"中国制造"的奋进故事(人民时评)

焊枪火花四溅,机器隆隆轰鸣,中国制造的奋进故事一次又一次走上荧屏。近期播放的电视剧《大博弈》里,重型装备制造业崛起的主题贯穿始终;电视剧《麓山之歌》中,麓山重工直面困境、坚守主业,在创新智造中奋勇争先,勇于同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争锋;电视剧《逐梦蓝天》通过三代航空人的故事,全景式展现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凡历程与发展进步......一段时间以来,工业题材电视剧以硬朗、硬核的中国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工业题材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占有重要一席。从新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桥》,到反映上海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受伤工人的电视直播剧《党救活了他》,再到《乔厂长上任记》《情满珠江》《车间主任》等改革故事,一批影视作品形象展现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激发了一代代建设者投身工业、矢志报国的热情。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脉动,主动拓展题材,工业题材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作品、新思路、新实践,为如何用情用力讲好"中国制造"的故事积累经验,也为文艺创作从何处萃取题材、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提供了启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征程点燃新的梦想,时代之变、中国之进蕴藏着丰厚的故事,正成为文艺创作的"富矿"。《麓山之歌》播出后广受好评,主创人员感慨,"这是一次工业题材创作的新出发",创作起点就是新时代的变革与成就。被观众喜爱的工业题材作品一再证明:唯有创作者对工业、工厂的魅力有感悟,观众才可能有感触;创作者对艺术有敬畏、能敬业,对生活有挖掘、肯投入,观众就一定会不吝掌声与赞美。

制造业的发展不能"脱实向虚",文艺创作同样不能"脱实向虚"。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真实、平实、朴实的艺术风格描绘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真情讴歌人民群众的新风貌、新奋斗,文艺作品才能与时代共振。一位摄影家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影视创作同样如此。为真实讲述"大三线"的故事,电视剧《火红年华》的编剧花费3年时间,在四川攀枝花市采访700余人,积累下120万字的采访笔记。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一旦脚踩坚实的大地,艺术的热力将喷薄而出。

作品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和情感厚度,归根结底源于创作者对时代的体悟、对生活的深入、对所书写群体的认知。工业题材作品要塑造好人物,应避免走入"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观念不见生命"的误区,把这个行业、这条战线的奋斗者身上最果敢、最坚韧、最有时代感的部分提炼出来,给人物形象以精神钙质。《大博弈》的故事在作家周梅森心中酝酿了10多年,随着他对中国制造的理解一步步加深,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与最初的创意已经很不相同。周梅森说:"我就在生活里,我的创作追着我的生活跑,生活不停下来,创作便不会枯竭。"

影视创作,在方寸之间投射着时代的光影。一位观众说得好:"心中有光,何惧山高路远。"讲好"中国制造"的奋进故事,工业题材影视作品必将涌现出更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民时评)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874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076万人。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未雨绸缪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广大学子切身利益,事关千家万户的冷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劳动者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让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扩增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从宏观环境看,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从就业方向来看,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从学校角度看,高校书记校长要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建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挖掘更多优质精准的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们也应进一步拓宽思路、主动作为,赴基层一线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

优存量,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教育部要求,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各高校就业网站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工信部推出"直播带岗"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云端洽谈",让岗位"触屏可及";四川按照人均600元标准,为3万余名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帮扶补贴;云南对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一项项创新举措,使得毕业生就业服务网越织越密。不过,相关部门还要及时跟踪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提质量,简化就业手续、畅通就业渠道。从明年起,各高校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应稳妥有序推进这项工作,让毕业生的求职路更加通畅。当前,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的新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各方要全力护航,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广大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