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理论时评-46篇(第5/17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71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8分钟

建设人才高地的标准要体现"三高",即目标高站位、人才高融合、制度高配置。从战略定位看,我们需要打造比肩硅谷、东京的世界性人才"高平台",为全球人才提供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发展机会、平台和环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人才发展极点和世界人才尖峰。从外延要素看,人才高地要实现多类人才优势"高融合",整合世界顶尖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基础学科研究人员、卓越工程师、产业技能尖兵等"各兵种优势",集聚综合性、多层次、多类别人才,实施"大兵团作战"。从政策实施看,人才高地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高配置",在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产业人才发展赋能、全域人才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评估人才高地的成效要着眼"三力",即人才高引力、创新高动力、辐射高效力。从内涵特征看,人才高地要有集聚全球顶尖人才的"高引力",大规模集聚、使用全球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世界级重大命题、课题难题的问题解决场景及平台,对全球高端人才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从发展导向看,人才高地要有激发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动力",成为世界主要原创思想策源地、颠覆性科技成果主要贡献地、全球创新创业主要增长极。从辐射范围看,人才高地要实现一地带一域的"高效力",通过增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国际化人才配置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实践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展开,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而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理论也需要真正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只有"学真理论""真学理论",才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完整把握科学体系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和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要学真理论,就要正本清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创新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正本清源,就要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把握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方法,领悟系统观念的真谛,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掌握精髓、守住根本。

从准确把握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提炼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发展,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能转化为强大思想武器,帮助广大共产党人找准站位、把准方向、瞄准矛盾、用准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在落实党性锻炼要求中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也是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来自人民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锤炼政治品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应对时代之变,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因此,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接受"体检"、打扫"灰尘",不断进行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更要永葆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组织广大党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实事求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严格对照标准检视整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效。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人民立场,在不断解决中国和世界问题的过程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时刻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真抓实干、勇担重任,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面临调查监测难、价值核算难、经营开发难、交易变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探索研究,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提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计划"。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双化协同"的提出,为我国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各试点地区的探索实践也证明,数字技术能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各环节赋能,打通制约"两山"转化的堵点难点。

以数字技术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助于摸清生态产品构成、数量、质量等底数,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新方法。要依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健全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跟踪掌握生态产品的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与开发情况等信息。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建立健全相关认证认可机制,确保生态产品信息的可信度。加快实现不同地区和部门间各类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统一发布。加快建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中心,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信息的全国流动性。

以数字技术增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效能。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如何精准评估生态产品的受益主体、受益范围,准确核算生态产品的价值量,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绕不开的问题。要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特点研发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涉及的海量资源信息和评估核算模块录入信息系统,依托遥感技术、空间高分数据和测绘信息,叠加各类功能图形信息,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信息化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数字化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系统反映各类生态资源数量、质量、分布、价格、权属等信息,绘制市域"生态产品价值地图",实现各核算地域GEP地块级精细化动态核算。

以数字技术提升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绩效。用好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全面监测与精准核算生态产品的价值,也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依托数字技术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推进以高质量、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预定种植、社区直销等产销对接模式。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数字化发展模式。建设数字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示范基地,推广农田智能检测、养殖环境检测、设施精准控制等数字化农业技术。积极拓展生态文旅数字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智慧旅游、智慧康养、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发展。挖掘生态产品的文化资源,打造数字内容产业链,培育数字文创产业。

以数字技术推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离不开交易平台的建设,而交易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要推广数字化"两山银行"模式,推动省域生态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着力解决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抵押变现难问题,逐步实现生态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交易平台的嵌套管理。创新探索"大数据+绿色金融"模式。构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集成方阵,建立绿色评级公共数据库,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绿色评级模型,为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筛选符合投资要求的绿色企业或项目。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碳汇数字化交易平台,用碳汇数据落实碳标签推广、碳技术成果转化和节能降耗政策,推动形成碳汇产业聚集效应。

四次出舱"摘星"标注逐梦太空新高度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出舱活动是航天员在轨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四次出舱"摘星",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高光时刻,标注了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新高度。

出舱"摘星"源于自主创新铸就航天科技进步。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了出舱技术,进行了出舱作业,才称得上真正的太空探索。2008年,我国首次实现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分别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执行了三次出舱活动。2022年11月29日,接力棒交到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手中。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更加频繁地出舱"摘星",源于自主创新铸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站的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