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9篇(第3/10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98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7分钟

锤炼"不怕得罪人"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不敢得罪人"和"不怕得罪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看似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其实是两种高下立现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境界,更是担当精神强不强、干事创业劲头足不足的真实映照。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干担当,提振"不怕得罪人"的底气,增强"不怕得罪人"的骨气,永葆"不怕得罪人"的勇气,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用宗旨意识淬炼"硬骨头",提振"不怕得罪人"的底气。作为党的干部,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艰难险阻,还是身边的歪风邪气,理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弱化、担当精神减退等原因,不敢抓、不善管、不敢得罪人的问题,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宁可不干事也不想冒风险;有的遇到困难"挂倒挡"、碰到矛盾"踢皮球",一心只想着做"太平官";还有的有心"栽花",无意"挑刺",奉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庸俗哲学。实践证明,若是怕得罪少数人而不敢坚持原则,就会损害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最终就会得罪多数人,得罪广大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位置,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提振干事创业的底气,就不怕得罪那些违反党的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就敢于说真话、得罪人。

用理想信念滋养"硬骨头",增强"不怕得罪人"的骨气。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信仰信念,私心杂念就少了,斗争精神就足了,就会自觉地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就会主动同各种违反党性原则、危害党的肌体的思想行为作斗争。然而,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责的政治品格融入血液里、刻进骨子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时刻自重自省,经常检视剖析,勤掸"思想尘",敢破"心中贼",始终保持"举刺不避乎权势,犯颜不畏乎逆鳞"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意识,说真话、干实事、求真效。

用实干担当锻造"硬骨头",永葆"不怕得罪人"的勇气。改革开放初期,党政军领导干部中刮起一股向下属单位要高级轿车的歪风,陈云同志在"情况反映"上批示:"不论是谁,一律退回,坐原来配备的车。在这件事上,得罪点人,比不管而让群众在下面骂我们要好。"他还要求各级纪委选用敢于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干部。正是有像陈云这样一批领导干部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才让党的事业蒸蒸日上。新的赶考路上,"怕得罪人"就一定会"得罪"群众,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划清"人情"与"原则"的界限,做到"任其职,尽其责",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实则上就是一种斗争,党员干部要主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学会科学工作方法,做到既勇于担当、更善作善成,努力在担事、干事、成事中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答好"宣讲三问"方能"直抵人心"

2023年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要丰富载体、创新手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各地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解决"谁来讲"的问题,弄清"讲什么"的内容,探索"怎么讲"的方法,打造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弄清"谁来讲",突出宣讲队伍的"先进性"。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解决"谁来讲"的问题,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主讲队伍。要选对人,明确选人范围,把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优秀党校教师等作为主讲人。领导干部带头讲,优秀讲师示范讲,专家学者深入讲,打造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七进"模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树牢选人标准,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品行关,选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的宣讲人。此外,在宣讲人的选择上,既要看其知识的厚度、思想的高度、眼界的宽度,也要看其语言运用的温度和准度,看其能否清晰流畅、准确无误地传播党的声音,这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的重要因素。

弄清"讲什么",突出宣讲内容的"实效性"。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这些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要紧扣主题、紧贴实际、紧跟形势,以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对大会主题、过去5年的工作以及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等内容进行深入讲、系统讲,对报告提及的"人民""依法治国""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要延伸讲、细致讲。在宣讲前,宣讲人要学深一层、先学一步,精心备课、用心钻研,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在宣讲时,要理清思路,把准方向,有条理、有逻辑、有重点地讲,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讲,切莫"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篇一律、枯燥无味,让宣讲的效果大打折扣。

弄清"怎么讲",突出宣讲方式的"灵活性"。好的宣讲能够凝聚人心、鼓舞志气、催人奋进,能够指引前行方向、找准奋斗目标,助力实现伟大梦想。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必须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传统模式和新兴媒介相结合,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搭建平台,穿插"微视频",推广"微平台",用好"微阵地",拓宽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加趣味性,通过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生动鲜活的事例,开展极具特色、极有水平的宣讲活动,让听者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要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宣讲模式,变过去"你说、我听"单向"灌输式"宣讲为"我听、我问"双向"互动式"宣讲,在一问一答中擦出思想火花、夯实宣讲成果,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直抵人心。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读懂党的二十大报告背后的"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人民的"信仰伟力"、厚植人民的"斗争伟力"、凝聚人民的"发展伟力",将"人民至上"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信仰伟力",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信仰伟力",要坚持一切从人民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不离群众左右,确保理论有"高度"、学习有"进度"、实践有"力度"、民生有"温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把"中国式现代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人民至上",厚植"斗争伟力",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坚持"人民至上",厚植"斗争伟力",要善始善终依靠人民力量,激发民族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壮士割腕捐躯的正气、勇气、锐气和爱心、信心、决心,着力提高自身本领,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唯有紧紧依靠人民,前进道路上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需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变为精神和物质食粮,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发展伟力",准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发展伟力",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准确对标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