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3月各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39篇(第41/44页)
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在四川工作,就得"时时放心不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防灭火"四 问"警示和"不能屡屡重蹈覆辙"的郑重告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 命至上、安全第一,出台史上最严防火令,建立健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工作机制,打赢了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从最坏处 准备,从最细处着手,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有序有力有效应对三场6.0 级及以上地震,过去5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5年,有 力守护一方平安。
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一系列严峻考验,全省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 经济运行走出一条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 增速在6个经济大省中居第4位。今年开年以来,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 转目标,全力奋战"开门红",全省经济迎来强劲复苏势头。四川发展取得巨 大成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使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
(三)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到2027年, 全省经济总量要提高到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明显"进位"。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面临风险与挑战的远征,还有许多"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需要我们去攻克。闯过高质量发展这个历史关口,是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
始终在站位全局和服务大局中挑大梁作贡献。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任何时候 谋划和推动四川发展都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一条一条严格对标对表, 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干,中央要求的必须干好,做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始终在挺膺负责和顽强斗争中破难题开新局。把敢担当作为检验忠诚的试金石,自觉做到担责、担难、担险,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正视和下决心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问题,决不搞击鼓传花,决不甩包袱。建立经济责任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指标,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 引导各地坚定转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
始终在把握大势和守正创新中强本领善作为。把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聚力抓塑造格局、奠基长远的大事。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和经验弱项,善于在复杂环境和多重约束下解决现实问题,善于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始终在崇严尚实和真抓实干中见实效创实绩。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全面掌握实际情况,找到管用办法。坚持行胜于言,反对空喊口号、机械执行、消极应付等不良倾向,当实干家,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江苏省省长 许昆林
(2023年2月27日)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为东部沿 海大省,江苏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 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达12.3万亿元,连续三 年经济增量居全国首位,有责任、有条件、有信心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实际行动,下大力气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 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充分展现"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 担当,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参选并以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对江苏的极大信任、极 大关怀。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巨大关怀、殷切嘱托转化为动力,从提振信 心入手,从政策引领突破,从开局起步发力,加速汇聚创新创业创造的磅礴力 量。以务实政策举措传递信心。年初,江苏就出台了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 转的42条政策措施。我们将加大政策的跟踪落实力度,加强对经济持续恢复的 政策支持,着力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攻克创新转型的难点、解决困难企业的 痛点,对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措施果断松绑,确保各项政策一落到底、见到实 效,着力构建市场友好型的政策环境,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和活力。以一流营商 环境增添信心。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的预期就会强、信心就会足。我们将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的先手棋,积极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浓厚氛围,努力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护航经济"稳中求进"。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进一步放 宽准入门槛、减少限制条件,切实保障好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后 顾之忧,把江苏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强磁场"。以良好开局起步增强信 心。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全程。我们新年伊始就吹响集结号、发出动员令, 把抓好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作为提振信心的关键,强化"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导向,加速让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订单多起来、物流跑 起来、生产旺起来,迅速拉起经济上扬节奏,进一步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最大潜 力,必须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形成更多稳增长支撑点。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我们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办好 "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促进平台联动和业态融合, 巩固好文旅消费强劲复苏的势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乘 势推动住宿餐饮、商业零售等接触型消费回暖,更大力度扩大住房消费,充分 把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激发出来,下力气让消费这个慢变量快拉动经济增长。发 挥投资关键作用。坚持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有效投资,重点在制造业、交通、 能源、水利、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系统布局一批新基建项目,在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领域积极 推进一批老化管道更新改造项目,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 加速推进22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个项目建设,强 化资金、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上半年省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75%、9月份全部开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 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外贸拉动作用。
去年底江苏不少地方主动出海稳订单、拓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 将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持续巩固拓展江苏外贸外资优势,继续 保持出海抢单的攻势,深入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 沿线、欧美等地区贸易合作,深挖RCEP红利扩大区域贸易合作,大力发展跨境 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形成 更多贸易增量。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以创新蓄能、以数字赋能、以集群聚能,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塑造更多新动能新优势。点燃科技创新主引擎。充分发挥科教和产业叠加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亟待突破的领域,深入推进"揭榜挂帅"攻关机制,积极探索"赛马制""里程碑"考核新模式,统筹推进8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和8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力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紫金山、太湖、钟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加快"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非对 称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持续增强区域科创浓度,培育创新"核爆点"、 形成现实生产力。夯实江苏制造主阵地。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制造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3%、居全国首位。我们将以产业集群为抓手,高标准建好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推动生物技术、新 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更大力度支持专精 特新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链重要节点"配套专家",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 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进一步巩固扩大制造业领先优势。 攻坚数字经济主战场。数字经济是江苏的一大优势,也是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 体好转的关键增量。我们将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 计划,做强做优"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 宇宙等未来产业,全面开展中小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 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培育更多国际级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和工业 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年度再完成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任务,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让更多企业"踏云而上"、转大转强,让更多产业因 "数"闪亮、加"数"前行。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把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功能区战略与推动江苏 发展结合起来,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拓展更大空间。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培育增长点。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 想,坚持龙头带动、各展所长,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加快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推动沿海港口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 群,协同推进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种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 革"试验田",重点打好"产业牌""科创牌""生态牌""文旅牌",增强 区域经济发展活跃度和竞争力。在深化南北联动中培育增长点。聚焦苏南苏中 苏北的发展落差,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加快苏南引领、苏中 崛起、苏北赶超,纵深推进"1+3"重点功能区战略,深入推动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抓好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等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深入实施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推进连云港国 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着力把区域发展"差距"变为经济增长"势能"。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培育增长点。完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县 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 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城乡要素高效流动和高效集聚,抓好城镇棚户区 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 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释放更 多消费、投资和发展潜力。
下一篇: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