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第24/43页)
法治保障强信心。直面民营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好环境成就好企业,增信心重在优环境。工商联将积极促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为重要着力点,促进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工作合力;深化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办好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以法治的确定性促预期之"稳",以法治的保障性筑信心之"强"。
为民营经济指明发展方向: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这一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指明了练好内功的前进方向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增强民营经济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为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当前,产业发展大转型大变革,正是民营企业创新的大好时机。工商联将探索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为民营企业赋能的服务机制,持续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更好发挥商会在推动集群创新中的优势作用,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按照市场规律流向优秀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家勇当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通过自主突破创新或者引进吸收再创新,优化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扛起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新担当,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
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这为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竞相发展指明了方向。工商联将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和机会。聚焦落实"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要求,在推动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上用力,促进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努力搭建民营企业与地方对接平台,联合地方政府持续开展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地方发展大会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民营经济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为民营企业规范发展和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规范是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民营企业既要敢于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筑牢健康发展根基。工商联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参与大型民营企业监管和防范化解风险工作,依法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稳健经营、守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对民营企业家寄予厚望: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并称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强调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并提出民营企业家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家树立了发展导向和价值追求,也深刻阐明了民营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民营企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公序良俗,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商业利润与创造社会价值并举,促进企业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并重,才能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万企兴万村"行动,称之为"壮举",这既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联干部的莫大鼓舞,更是巨大鞭策。工商联将以持续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总抓手,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广泛发动民营企业投入乡村振兴,做好"万企兴万村"与"万企帮万村"有效衔接,倾斜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贡献。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企业和员工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是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工商联将在积极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同时,在民营企业中大力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员工持股、期权激励等制度,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贡献。
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民营企业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工商联将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秉持资本向善、商业向善、财富向善的理念,积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和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开展"光彩行"活动和"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促进民生改善、兴边富民方面的重要作用。
击鼓催征,只争朝夕。新时代新征程,工商联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牢牢把握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总要求,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聚焦民营企业的新需要、民营经济人士的新期盼,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改革发展,谱写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信心·开新局丨我国发展具备长期稳定环境
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都难以动摇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的"两大奇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会长期稳定保证了我们可以聚精会神搞建设,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经济快速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铁飞驰穿梭,景区游人如织,国内出游超3亿人次;影院场次爆满,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安定美好、充满生机的中国。
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神州大地充满跃动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繁华街区、城市广场、医疗机构、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和场所秩序井然,强化景区治安秩序维护和安全隐患排查,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中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百姓过了一个祥和年。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显得尤为可贵。
美国权威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显示,根据居民对当地警察信心、对自身安全感受以及盗窃、人身伤害或抢劫案件发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得分高达93,位列全球第二,并连续三年上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只要我们不断增加攻坚克难的战略定力和信心勇气,中国必将巩固和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更为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不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2012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形成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新时代十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指标来衡量,更加侧重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2020年和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有记录以来的下降,而2021年中国在这一指数的排行榜上较2019年提升了6位。
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中国奇迹。应对世纪疫情是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