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3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61篇(第13/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44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2分钟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8日01版)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和音)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将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现实,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体系完整,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时代现实、尊重不同文明""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推动世界合力应对急切的全球性挑战,减少冲突和对抗,通过平等互鉴对话实现人类和谐相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全球文明倡议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上一些人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总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甚至蓄意渲染文明冲突、文明优越,制造文明隔阂。近年来,个别国家妄图组建所谓"价值观联盟",通过编织虚假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在全球挑起意识形态对立,严重背离历史发展大势,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担忧。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强调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强调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于新时代中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实践之中。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深入阐释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深刻演变的世界带来重要启迪。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搭建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携手各方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新时代中国立足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着眼于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主基调,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多层面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同各方一道搭建了众多对话合作平台和渠道,有力促进了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作为一个坚持胸怀天下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将携手各方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8日02版)

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和音)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双方延续多年来良好传统,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深化战略协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世界发展进步。

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去年底,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就今年双边关系发展作出规划部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俄双方坚守合作初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协作,是双方作为最大邻国,努力增进两国人民福祉的应有之义,也是双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责任担当。

中俄关系有着坚实的政治、经济和文明基础,有着总结历史经验后的从容和清醒。中俄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作出的长远战略选择。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中俄不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

面对加速演变的国际形势,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发展势头。两国经贸合作稳步推进,能源、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2022年双边贸易额增长29.3%,达到1902.71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将继续推动两国经贸、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将发挥传统优势,推动人文交流继续深化,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打造两国人文合作新品牌,让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稳固。

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集团对抗,还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践行平等互尊、合作共赢,这两种取向考验大国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验全人类的理性。中俄双方共同支持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大多数国家愿望。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把新时代中俄关系不断推向前进,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法地位,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双方将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和配合,推动各方增进团结互信,拓展务实合作,维护本地区安全利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利益。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体现大国担当,发挥引领作用,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9日02版)

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推进强国建设,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强调"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特别是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稳定。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打"台湾牌"的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作出战略部署。要深刻认识到,"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必须清醒认识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定反"独"促统。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同心协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19日01版)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时评)

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春风起,春雨来,收获了"十九连丰"的田野,又迎来新一季的耕耘。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5500多万亩,冬小麦、冬油菜的春季田管加速推进,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进入育秧高峰期,西北春小麦陆续开始播种。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的新起点,仍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无惧风浪起,须有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使丰稔连连,粮食安全依然不能轻言过关,粮食生产依然须臾不可放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明确的产量目标提醒我们,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春播春管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打赢打好这一仗,对于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目前,夏季粮油生产基础总体较好,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粮食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把重农抓粮的各项措施抓得更紧、落得更实。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中,面积产量和种植结构权重将加大;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协调提前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利于提振信心,增强底气,托举"粮安"。

从长远看,保障大国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要把"靠天吃饭"的耕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将丰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处;把"木犁耙""铁把式"换作"金扁担",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惟其如此,才能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稳固大国粮仓增添不竭动力。

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放眼广袤田畴,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27日05版)

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技术的发展,既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顺应趋势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建设,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运用,为人们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为内容创作拓展了空间,有利于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作品。比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动画片《中国奇谭》,将新的制作技术与传统动画美学结合,通过CG(计算机动画)、"三渲二"等技术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全新解读,受到观众好评。这充分说明,运用好数字技术,有助于生产更多形式上融通古今、视听上虚实联动、审美上雅俗共赏的优秀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水平,让文化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