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6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95篇(第22/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04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02分钟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进新征程,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我们将建成更多和美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29日05版)

用真招实招降成本(评论员观察)

确保各项降成本举措落地见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拿出真招实招

前不久,5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我国工业生产克服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总体上延续恢复态势。同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小微企业压力仍然较大。在影响企业的诸多风险挑战中,成本压力是重要的一环。

为助企纾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打出降成本组合拳,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为有力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久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今年将重点组织落实好8个方面22项任务,大力推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降成本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必须继续扎实推进大力降成本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要将《通知》确定的降成本重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保持降成本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发挥政策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确保各项降成本举措落地见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拿出真招实招。比如,对于企业反映较多的税费负担,《通知》提出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实际工作中要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再如,对于信贷成本较高、存在脱实向虚倾向问题,《通知》强调要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实际工作中既要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更要加快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我们要按《通知》要求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巩固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大力推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中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工作。应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坚持降低显性成本与降低隐性成本相结合,坚持降本减负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切实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降成本,要害在降;抓落实,关键在抓。大力降成本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降成本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会商,密切跟踪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以钉钉子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稳定经营预期,就能为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助力,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29日05版)

别让"关注"成烦恼(纵横)

餐厅点餐、停车缴费、购物买单......先得关注商家公众号,否则无法进行。这种"强制关注"的行为,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消费者可将遇到的此类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映。

进入互联网时代,扫码消费已经融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乐于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支付方式。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线上点餐、缴费买单等正常的消费行为,不少以"一键关注公众号"为前提;点进自己的关注列表,一长串商户公众号名单更是让人心中嘀咕:"这都是什么时候关注的?"

随手一扫、轻点关注的行为看似"不起眼",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却在无形中受到侵害。比如,一些商家会在消费者扫码后,通过公众号自动获取其手机号、地理位置、生日、住址等信息,这就让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不关注、不授权就无法继续消费行为,关注了又成了商家免费的"信息源"和"广告栏",这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等权益。

现实中,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关注公众号是线上消费的合理前提,对于信息被过度采集缺乏有效维权手段。商家借机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任何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守住法律的底线。在中消协开展此项工作之前,北京市消协、上海市消保委等地方消协组织已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合力整治,既是对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告知,也是对商家合法经营的提醒。

"强制关注"这类乱象不能光靠商家自律、消费者较真,强有力的监管和惩处必不可少。在各地消协组织集中出击之外,也呼唤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打击乱象的力度。只有违规商家受到"实打实"的惩罚,才能震慑住其他商家"钻空子""捡漏子"的心思。治理"强制关注"乱象,法治的"雷霆出击"势在必行。

"强制关注"并非合理现象,期待监管跟上后,能让消费者从"备受其扰"变成"乐享其成"。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30日05版)

从"不足"中找发展机遇

创新,可以是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可以是开辟新赛道新领域

前不久,5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同时,工业生产仍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部分工业行业生产低迷。

需求不足,对实体经济影响深远,必须高度重视,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畅通投资机制、提升投资意愿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强需求侧管理。也要认识到,需求和供给相辅相成,应对需求不足同样要从供给侧入手,支持和引导企业优化产品与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从供需关系看,导致需求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供给"过量"。例如,前些年,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远超市场需求。二是供给"欠佳",难以满足有效需求。比如,一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虽然一直在更新换代,但新品在性能、使用体验等方面的提升不够明显,难以令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就会出现消费频率明显低于供给迭代频率的现象。

找准问题,需对症下药。针对供给"过量",要做好"减法",化解过剩产能,让供需关系和市场秩序回归合理水平。针对供给"欠佳",则要做好"加法",向创新要出路。

创新,可以是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不断涌现。有的儿童用品企业跨界创新,利用原本应用在航天领域的蜂窝铝材料来生产汽车上使用的儿童安全座椅,有效提升了座椅的安全性能。不少装备制造企业运用新能源技术,对传统装备进行绿色化改造,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受到客户欢迎。可以预见,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产线、设备、材料得以改善,将不断催生新功能、新产品,为企业带来新市场、新发展。

创新,也可以是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对许多细分领域来说,受客观规律影响,其市场份额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开辟更多增长点。从进入新领域看,尽管智能手机换机频率逐步降低,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新产品的市场却远未饱和。不少手机企业适当扩大经营范围,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拓展新市场看,新能源汽车农村市场空间广阔,借助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利好,汽车企业推出更加符合农村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必能积蓄新的增长动力。

辩证看,越是行业需求不足的时候,越是企业可以凭借创新脱颖而出的时候。行业千帆竞发,市场才能活力涌现,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良性循环。这样一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活力动力将更充足,广大企业的前景也会更美好。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30日05版)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人民时评)

点开"数字敦煌"资源库,便可浏览洞窟高清图像;通过"8K+5G"高清直播,就可欣赏国家大剧院高水平音乐会;想探知传统建筑奥秘,可以借助VR游戏体验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之境......跨越时空、人机互动、虚实相融,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全景图正在徐徐展开。以海量存储、即时互动、全息呈现等为特征的数字化技术,正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丰富文化形态、拓展消费场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21.6%、18.6%和10.2%。亮眼的成绩单,彰显这一新业态巨大的发展潜力。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需要继续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从顶层设计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从实践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艺院团等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积极性高涨,海量文化资源正在加速转化为文化数据资源。比如,国家图书馆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已超过10万件。随着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完善,丰厚的文化资源还将在数字空间被不断激活。

有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素材之后,能否生产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考验的是创新创造能力。文化数字化不是文化生活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机械复制和迁移,而是涉及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重构。一方面要创新载体,大胆运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等最新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打开更多文化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也要升级创意,提取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标识,结合时代审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向未来,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业态。

提升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离不开健全的治理体系和行业生态。文化资源乘"网"上"云"之后,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标准体系如何统一、知识产权如何保护,需要政策法规解疑释惑、保驾护航。以备受关注的数据标准为例,我国正在加强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将解决数据分布式存储、互联互通、数据确权等问题,使每个数据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在数字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既要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要以健全的行业生态培育更多优质创意和产品。

一部文化发展史,也是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都曾催生过相应的文化业态。我们脚下的土地,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现在又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正经历数字技术深刻变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相遇,绘写出新时代瑰丽多姿的文化画卷。新的历史起点上,期待文化数字化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30日05版)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连线评论员·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③)

对话人:

邹翔本报评论员

范荣北京日报评论员

赵威天津日报评论员

张博河北日报评论员

邹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京津冀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范荣: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检验协同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9年来,三地立足各自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实现了产业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优化配置。统计显示,9年来天津累计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超6900个,资金到位额超1.2万亿元;2014年以来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单位4.39万个,其中近八成为北京转入。

赵威:无论是协同创新还是产业协作,在"一盘棋"中找准定位,才能更好"落子"。天津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细化了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的部署。例如,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绘制承接平台图谱,方便北京科研团队来津实现成果转化;定期汇总重点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通过研发众包等模式对接北京的创新资源;等等。思路和定位越清晰,相关举措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博: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河北主要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比如,国内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它的研发中心在北京,制造基地在保定,"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模式强化了两地的人才交流和技术融合创新,带动了环京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邹翔: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前不久京冀、津冀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是"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的具体体现。

范荣: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京礼高速建成通车,大兴机场"凤凰展翅",燕潮大桥飞跨两岸......经过多年深耕,三地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布局日趋完善,"一小时生活圈"初步照进现实,"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除了硬件上的互联互通,管理方式的提质增效也为人们美好出行添砖加瓦。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诸多领域探索"一卡通"全覆盖,让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有序衔接、无缝换乘更加便利,让出行的"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

赵威:天津市民也有直接感受。中午在北京吃饭,下午回天津准时上班,轻松实现。有人感慨,京津城际高铁"公交化",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河夕照"、天津人拥有了"紫禁微风"。

交通"一张网"不仅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也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提供支撑。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天津各条高铁及高速公路沿线,物流园、科技园、农业园、首都落户项目、重点建设工程星罗棋布。各种资源要素的快速流通,激发了协同创新活力,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张博: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河北坚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交通网络越织越密,环京津1小时交通圈越"画"越完善。目前,河北已打通拓宽京津"对接路"42条段、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47条。

邹翔: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什么?

范荣: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都与区域协同创新并行,也由此涌现出大量发展新机遇,其中河北张北县的变化很有代表性。这些年,三地合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批北京龙头企业在天津、河北布局,张北县也从过去"输煤""输电"跃升为"输信息",成为北方重要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