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第二季度文章汇编48篇(第8/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94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2分钟

善于在精细中出彩(人民论坛)

"治大国如烹小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经典名言阐述治国之道,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各领域治理精细化程度的跃升。立足具体实践,精细化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复杂问题、现实难题,只有"把准脉"抓住症结,"开准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同时,对于群众反映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破解之道也正在"精细"二字。追求精细、实现精细,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精细化应以前瞻性为前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工作前瞻性,提高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看海面上航船的"桅杆",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顺应大势、把握机遇中赢得未来。

精细化须以察实情为基础。飞针走线,关键在定好位、选好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某种意义上就是定位、选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也就谈不上精细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弄清最真实的情况、摸透最鲜活的民意,才能精确研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桥"和"船",进而实现精准施策。

精细化当以信息化为支撑。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线上与线下融合融通,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演进,数字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这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着眼于更好开展工作,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思路举措,切实转变理念方式,把握好信息化时代精细化治理的新需求、新特征、新趋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治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治理精细化。

精细化要以好作风为保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担当作为,贵在经得起细处检验、精度衡量。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细、抓而不实,必然会情况不清、作风不实、思路不明、措施不当、效果不佳。诚于心,才能工于精。自觉以精准思维促进作风转变,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真正把"精"的要求和"细"的标准立起来,才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让精细化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历史的宏图,总是绘就于平凡的细节。以精雕细琢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功夫,一茬一茬接着干,一件一件去落实,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外贸"新三样"折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人民论坛)

打开一季度的外贸增速曲线图,1月下降7%、2月增长8%、3月增长15.5%,逐月向好的态势振奋人心。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提速2.6个百分点,外贸大盘稳中向好,成绩殊为不易。

尤值一提的是,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三类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增速远高于平均值;三类产品占我国出口总值比重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达到4.7%。外贸"新三样"增速领跑、比重提升,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外贸"新三样"的可喜变化,是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相较于传统外贸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附加值更高。去年"新三样"拉动我国出口整体增长1.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拉动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持续放大,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更趋合理,外贸质量进一步提升。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背后,是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速。无论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还是太阳能电池,都属于高技术、绿色低碳产品。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工艺加速迭代,新产品、新专利竞相涌现。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相关专利量占全球相关专利总量的70%,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加速转型愈发清晰。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从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到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创新政策为企业出口增加底气。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能源设备、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绿色产业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碳转型为企业出口增添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创新创造活力澎湃,为"中国品牌"扬帆出海塑造更多新优势。

经济暖流涌动,发展脉动强劲。外贸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外贸"新三样"的领跑,既充分证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也生动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目标注入了信心和底气。

面向未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我们定能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交出更亮眼的成绩单。

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人民论坛)

两个月可以干什么?初到福建政和县任县委书记的廖俊波,跑了1万余公里路,全身心投入调研之中,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刚到广西乐业县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上山下地与群众一起干活,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绘制"民情地图"。像他们一样,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溯党史,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作为走好群众路线的必修课,就要识民情、接地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有干部曾分享经验:调查研究要有"半杯水"的心态,半杯水里装问题,多向群众请教;剩下半杯装办法,把好做法带回来。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尽的聪明才智。一方面,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生活好不好,政策落实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另一方面,人民在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的"真知识"、总结的"金点子"、闯出的"新路子",往往能为解决共性问题提供启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往往能有效推动工作,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能力。进而言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突出矛盾的破解中、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敢于接"烫手山芋",多钻"矛盾窝",更有助于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衡量调查研究开展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成效。善于向实践学习,才能贴近实际、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当前,党员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与群众面对面坦诚交流不能少,在实践中点对点、实打实查摆问题不能少。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办公桌搬到基层社区,将议事会开到老乡家门口,方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从而把调研结果转化为务实举措,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前进道路上,自觉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我们就一定能风雨无阻向前行,创造新辉煌、收获新荣光。

携手合作,共享开放机遇(人民论坛)

第三届消博会展览总面积比上届增加2万平方米,达到12万平方米;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超过300个品牌的1000余款产品首发首秀......这一系列增量数字,标注着消博会日渐凸显的平台效应,映照着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消博会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展示平台,是各国企业对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渠道。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不仅是坚定的承诺,更是务实的行动。中国消费市场容量大、梯次多、有纵深,是快速增长的立体化复合型超大规模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达1.9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倍多;跨境电商进口5600亿元,比上年增长4.9%。近年来,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接连举行,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更多契机,推动中国市场日益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展望未来,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8%,2013年至2021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货物和服务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原因。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对有志于深耕中国市场的世界各国企业而言,投资中国、扎根中国,意味着选择更好的未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越是面临困难、越是乱云飞渡,越需要展现担当、扛起责任,越需要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消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力证明,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世界各国只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从高空俯瞰,人潮涌动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宛若一只展翅的海鸥,喜迎八方来客。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进。新征程上,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继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必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新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人民论坛)

在浙江,天台县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乡村名校建设,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运用"智慧操场"为体育教学构建新场景,给每个学生开出针对性"运动处方";在天津,各区与高等院校联合打造"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满足群众就近学习需求......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各地以务实创新之举,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二十三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尤须保持清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瞄准公平与质量,让14亿多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有利于优化教育生态,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泛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推进。着眼未来,还应补齐短板、提高质量,进一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应当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实现育人价值。就此而言,还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成长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新时代栋梁。在教育入口处做到"有教无类",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出口处做到"人尽其才",才能绘就人人出彩的教育图景。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顺应人民期待,铆足干劲,久久为功,不懈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亿万群众共享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必将早日变为现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