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第四季度文章汇编46篇(第9/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62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1分钟

今天,"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但也应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普工作仍有提升空间。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才能更好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激发科学兴趣应从娃娃抓起,科学的种子茁壮成长,离不开悉心呵护、持续培养。因此,有必要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在中小学已经开设了科学课程,但能够承担科学课程教育的专业老师相对不足。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科学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科学教育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各类科技场馆资源,开展馆校合作,推出公益科学课等,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提升科普能力,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科普需求,需要完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比如,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丰富科普供给;还可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科普的公共服务效能,激活社会资源蕴藏的科普潜能。

加强科普工作,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超180万人,但在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的占比还很低,尤其是高质量科普人才存在较大缺口。通过强化经费支持、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培养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才能让更多能做科普、愿做科普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不久前,"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再次燃起孩子们对太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彰显了高质量科普的重要意义。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必能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科技强国建设的动力也必将更加强劲。

以数字化激发文旅消费潜能(人民时评)

江苏苏州丝绸博物馆对现存丝绸纹样进行数字化开发,打造可供全社会使用的"丝绸纹样资源库";浙江推出线上应用"浙里文化圈",集纳各类文博机构的2000多个线下展览,一年内"一键入馆预约"超过400万人次;由互联网企业打造的"文心大模型",通过学习文化资源数据,实现对《富春山居图》残卷的线上补全修复......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34个"优秀案例",生动展示了数字文旅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作用。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所向,潜力无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数字化已成为很多文旅项目创新产品、优化体验的关键词,由"数字+文旅"催生的文旅项目在各地不断涌现。比如,在吉林长白山传奇飞行体验馆,穿云破雾、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体验给很多游客留下难忘回忆;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圣境,集合了无人机表演、光影水秀、烟火秀等元素的夜游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数字化创设了"诗和远方"新场景,给游客带来新鲜有趣的体验,形成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为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新的动力。

文旅行业借助数字化赋能实现新发展,背后有消费升级趋势在起作用。人们对文旅服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更期待通过多种方式体验旅游地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与此同时,更多游客也愿意跟着演出去旅行、吃着美食去旅行、奔着民宿去旅行。游客的需求类型不断扩展、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对文旅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文旅产品服务供给,成为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精准对接游客需求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根本动能。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给文旅业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深刻影响了文旅信息获取、供应商选择、消费场景营造、支付方式以及社交分享等旅游全链条。推动文旅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在服务方式、消费模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产品端,可以开发更多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文旅服务。在管理端,可以应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等新技术新手段。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才能给游客带来新体验,更好激发文旅消费潜能。

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不仅印发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部署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旅游,还公布了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体现出"有形之手"的主动作为。积极落实用地、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才能推动文旅业更好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我国文旅市场加速回暖,为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加敏锐地捕捉新需求新趋势,用好数字化这个帮手,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期待的精彩产品和服务,定能吸引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诗和远方"。

以信息畅通优化健康服务(人民时评)

继续填补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壁垒,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治理能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场景将更加丰富,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经历:去医院就诊,除了要带上医保卡,还要带着就诊医院的就诊卡。异地就医患者还得拿上具有储值功能的就医地卡。由于各医院间就诊卡不通用,大家手里会积攒各种就诊卡。不同医院之间不能"一卡通用",诊疗信息不能共享,困扰了许多人。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基本构建了一套可以覆盖全体居民个人健康身份识别的体系,并且支撑多卡或多码协同应用。下一步将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成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的服务系统,加强信息互通、业务互通,方便群众使用。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卡、码协同应用,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的堵点问题,有关改革举措受到公众好评。

客观地说,在医疗服务信息化初始阶段,就诊卡极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在有就诊卡之前,患者就诊需要带好以往的纸质病历、检查检验结果,一些"老病号"有时还需要调取大病历由专人送至就诊科室。有就诊卡后,患者的个人信息、本院的既有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结果、影像资料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嵌入卡中,接诊医生在电脑上就可以读取这些信息。然而,由于各医院电子信息系统不联通,就诊卡逐渐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异地就医需求旺盛、群众对便捷服务要求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仅有医联体、医共体的信息互通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去年,《"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发布,要求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提出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确立普及推广电子健康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建立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传输网、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等目标任务,为的就是着力破解医疗服务中因信息不通产生的梗阻问题。

小步快走,步步为营,是务实管用的改革方法论。据了解,目前已经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个省份开展了电子健康档案省内共享调阅,17个省份开展了电子病历省内共享调阅,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着眼未来,继续填补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壁垒,提升信息处理和数据治理能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场景将更加丰富,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也要看到,彻底打破就诊卡的信息孤岛,并非易事。医疗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同工作,包括门诊、住院、医技、药房等多个业务流程。患者医疗数据还关乎个人隐私。将这些信息安全完整地互通共享,对方方面面都是考验。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建立完善的、符合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全力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防护能力,才能全链条全过程防止信息泄露。

展望未来,随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通道将更畅通。以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具体的应用场景为驱动,强化信息化互联互通、普惠共享,就能持续改善就医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绿色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人民时评)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的绿色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公民的共同责任。不久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继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者、浙江"千万工程"等之后,中国环保行动再度摘得这一荣誉,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不凡成就。

塑料产品使用范围广泛,但难以降解,其造成的污染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大难点痛点。"蓝色循环"模式之所以能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在于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是否可持续"等难题,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一项目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塑料污染物"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反哺一线收集群体,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这既有助于减少塑料产品的环境影响,还能实现环保与富民"双赢",为有志于治理塑料污染的地方和企业树立了榜样。

"蓝色循环"模式的成功探索,从内在逻辑看,得益于前沿技术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从外部环境看,则得益于绿色底色的厚植,是新发展理念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塑料污染治理为例,近年来先后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在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等各环节推行全链条治理,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居世界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的绿色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我们打破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现实情况看,我们还面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艰巨任务,以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大挑战。开拓创新,久久为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才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秀丽的大美中国。

用心用力做好"数字帮扶"(人民时评)

不断提升数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包容性,才能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

北京市的一些景点上线手语导览服务,助力听障人士更好游览观光;上海市启动信息系统改造,让生僻字可被识别;江苏省连续3年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帮助老年人点亮幸福生活......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许多地方致力于拓展数字化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提升数字服务质量,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多人。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数字科技和数字应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有部分人遭遇了困扰。比如,姓名中含有生僻字的人,在办理在线事务时容易碰到不便录入信息系统的问题。不熟悉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无法顺畅使用大众软件的残障人士、数字技能欠缺的偏远地区人群等,时常面临"数字焦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补齐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信息弱势群体数字技能。"补齐信息普惠短板,帮助相应群体更好融入信息社会、畅享数字生活,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数字中国,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不断提升数字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包容性,才能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从接入来看,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智能技术培训走进乡村社区,各种智能终端陆续涌现......数字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从使用来看,近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指导众多常用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助推自动读屏、一键叫车、"关怀模式"等新功能在适老助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数字资源下沉基层,"数字帮扶"持续扩面,正绘就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应当认识到,"数字帮扶"不能按一个模式"齐步走"。比如,高龄老人的需求侧重居家数字服务,残障人士则更需要带有身体辅助功能的产品。开展"数字帮扶",必须精准把握各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真实诉求,提供多元多样的优质服务。在倡导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应用的同时,也应适当保留"非数字化"的替代选项。提高数字生活的包容度,有助于让人们融入数字时代的步履更加从容。

在一定意义上,"数字帮扶"也意味着一种"赋能"。加大数字技能帮扶力度,将为特定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比如,有的平台推出"扫码播报订单信息",帮助视障咖啡师"无障碍"接单;有的平台推出智能语音系统,辅助听障、语障外卖员与消费者沟通。实践也表明,更大范围的数据互联、信息互通,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

"数字帮扶"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凝心聚力、携手联动,在弥合数字鸿沟、降低数字门槛、保障用网安全等方面谋实招、求实效,就能打造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数字环境,造福更多人。

在剧场,以文明成就艺术(人民时评)

文明观演是对艺术的尊重,台上尽心演出,台下予以正向反馈,台上台下共同进入艺术情境,才能让演出更精彩、艺术水准更高

就座后不时被后座人踢椅背,开演后频繁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一边观看一边交头接耳,演到精彩处身旁忽然响起吃东西的声音......在剧场,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不文明行为?文明观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观演不文明行为仍不时发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