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全年汇编111篇(第20/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5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6分钟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瓦里关山,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3800米。山顶,矗立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也是欧亚大陆内陆腹地唯一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从1994年建站以来,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瓦里关气象人日夜坚守、接续奋斗,绘就反映欧亚大陆腹地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这一曲线成为证明全球气候变化、支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依据,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又一个生动范例。

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精辟概括"四个重大转变",强调"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阐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主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倡导"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方向路径,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只有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在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当地创造了许多绿色就业机会......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改善,中国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拍摄的中国空间站8K超高清短片《窗外是蓝星》赢得众多网友点赞。宇宙馈赠的绝美风景,让人感叹,也引人深思。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呵护。新征程上,中国将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继续以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新成就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携手各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人民观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白鹭回来了!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的村民,再次迎来"老朋友"。这个位于赣江上游的小山村,曾因丰富的页岩资源先后建起了两个砖厂,开山采石、砍树建房、毁地烧砖,林木葱郁的山坡只剩下裸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矿坑。2018年,因为不符合新修订的环保标准,砖厂关停;2021年,以建设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县为契机,当地开始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如今,这里草木丰茂,生机蓬勃。

美丽蝶变,源于思想领航。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四个重大转变",强调"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大河奔涌,见证思想光芒。对黄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在三江源头,总书记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甘肃,总书记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山西运城,总书记强调"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流域各地迈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最新遥感调查评估发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上游植被覆盖"绿线"比20年前西移约300公里。现实案例有力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要求,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压减燃煤、调整产业、依法治理......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气质日历"中,页面颜色由代表污染的深色逐渐过渡到代表优良的浅色,2022年的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121天。生态奇迹的背后,是扎根实践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人民观点)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转变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山水相连,林草相伴,田土相依,千头万绪,何处发力?面对这块"硬骨头",山东省五莲县破板岩、填新土、建水源,打响治山治水攻坚战,总结出"源头在治山,重点是增绿,关键要蓄水"的治理经验。今天,在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一条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有效应对了水土流失带来的挑战,成为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的生动注脚。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强调"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到集中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从内蒙古"一湖两海"重现生机,到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从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聚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重点攻坚、以点带面,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长江之上,一艘艘执法船如利剑般穿入茫茫江流,水政、公安、海事执法人员仔细搜寻着每一处浅滩、水汊......这是不久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组织的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动的一幕。近年来,跨部门、跨区域治砂管砂合作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鄂赣湘三省共同签署"一江两湖"系统治理合作协议,长江委会同流域19个省级河长办建立长江流域河湖长制协作机制......长江流域已初步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长江大保护新格局。新时代以来,正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面向未来,我们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盛夏时节,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里,迂曲回环的尼洋河波光粼粼,河中的沙洲绿树蓬勃盎然。从荒草滩到鸟掠芳洲的公园,雅尼湿地的变化,离不开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新征程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人民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一带一路"是什么?在马达加斯加马哈扎扎镇的养殖户们眼中,它是中国援建的、大大降低鸡蛋运输破损率的"鸡蛋路";在马拉维民众眼中,它是助力15万人摆脱缺水困境的"幸福井";在老挝人民看来,它是打通连接老挝与周边国家运输大通道、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中老铁路......一个个具体而温暖的答案,映照着"一带一路"带给共建国家人民真真切切的获得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统一起来,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铺就一条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

今日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和平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当前,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更加强劲。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实践平台、提供了实现路径,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10年耕耘,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中白工业园、蒙内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一批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托举起发展繁荣的梦想。鲁班工坊、澜湄甘泉行动、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搭建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中欧班列、中巴经济走廊、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座座合作丰碑悄然树立,凝聚起同心同行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各国的幸福之路。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商品不断走向世界、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数据显示,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较201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这条阳光大道将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