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全年汇编142篇(第15/3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77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3分钟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正能量代表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与渴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让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必须发挥互联网在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中的作用。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准确权威的信息如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如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广泛凝聚新闻网站、商业平台等传播合力,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及时把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传播到广大网民中、传导到社会各方面,形成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局面。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互联网时代,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党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要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认真采纳建设性意见,切实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效能。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以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重要抓手,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风化人,明德至善。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厚植文化土壤、弘扬新风正气,一定能够让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充盈网络空间,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思想纵横)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怎样搞好调查研究?这就涉及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深入基层接地气、贴近群众解难题。

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大量时间深入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中进行调查,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回顾我们党的历史,调查研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开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身入"更要"心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起而行之,到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真正了解并认真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从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对策。要老老实实聚焦问题,特别是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基层了解问题。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后,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下一番功夫捋清楚前因后果、现象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问题一项项解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心来,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思想纵横)

政党是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坚毅和执着,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作为与担当。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我们没有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找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根本在于党的领导。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自胜者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纵观人类数百年的政党历史,只有那些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政党,才能在潮起潮落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引领和推动本国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只有坚持不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为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奋发有为姿态,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思想纵横)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60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在雷锋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握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动学习雷锋活动蔚然成风。

雷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与其所蕴含的共产党人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雷锋精神闪烁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光芒,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雷锋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牢固树立信仰、矢志追寻理想;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他立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把握雷锋精神的精神实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国家与个人、大我与小我、利他与利己之间的关系,让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永不褪色。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行进中,雷锋精神顺应潮流、历久弥新,学雷锋活动始终充盈着时代感。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雷锋活动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对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产生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学雷锋活动经常持久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让雷锋精神增添了敬业奉献、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等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价值,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推动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各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历史和实践都表明,雷锋精神在时代进步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彰显新的魅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之需,顺应时代之变,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激励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关键是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转化为亿万中华儿女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历史告诉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同群众相结合,才能涵养出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湖南长沙的"雷锋超市"到辽宁抚顺的"雷锋学院",在全国很多地方,弘扬雷锋精神与文明创建结合、与市民教育结合、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学雷锋活动也由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由模范人物示范带动向社会共同参与转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常态化长效化上再下功夫、再出思路、再出实招,让点滴善举凝聚为社会新风,熔铸成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思想纵横)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仍有大量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生活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激发乡村活力、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方面意味着农民不断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展现现代精神风貌,增强现代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意味着这种现代化就在农村实现,就在农民自己家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比如,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顺利开展,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从普遍脏乱差转变为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居民观念也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然而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还不够高,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人居环境还存在短板。比如,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7%,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8%,互联网普及率为58.8%,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脱贫攻坚完成、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对生活品质品位有了更高追求,衣食住行不断升级,这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设定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只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一定能够建成。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必须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既要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又要让其生活与农村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相适应。可以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坚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比如,对于城郊融合类村庄,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更高水平。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