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全年汇编142篇(第30/3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77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3分钟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由实践检验。本领掌握得是否牢靠,不是单纯地看读书多不多,更要看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找到排忧解难、为民造福的着力点。要在实践中学真知、在实践中悟真谛、在实践中长真才,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学习成果体现到提高政治能力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体现到增进民生福祉上,努力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新业绩。

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既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掌握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升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对领导干部来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领域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理论素养,就难以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牢靠,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在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上更加主动、更有成效。

学习理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首先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摒弃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蜻蜓点水的态度,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勉励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三种境界,既要"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又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还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为我们学习理论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研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做到融会贯通。

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开展工作才能把得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要结合新时代我们党运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非凡历程,深切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把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用以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洞察时与势、危与机,把握规律性、发现趋势性、认识必然性,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增进人民福祉,深入实际感受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创新思路办法、激发动力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绩。

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以学增智"提出明确要求,对"提升政治能力"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在履职尽责中不失方向、不忘初心,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站稳政治立场。立场决定方向、决定态度、决定工作成效。政治立场事关根本。政治立场不稳,就不可能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关注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真抓实干解民忧、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打小算盘、不搞小聪明,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坚定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不仅是评价其政治上是否成熟、是不是政治上明白人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党性是否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只有坚定政治信仰,党员干部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才能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个重要目标是"凝心铸魂筑牢根本",这对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担负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脑袋里、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党员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积极作为、知重负重。担负好政治责任,需要提高自身本领,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思想纵横)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百余年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围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种自信自立,生动体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政治品格之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立场观点方法,就要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个基本点。

中国人对中国问题有着最深切的认识,对其独特成因有着最准确的把握,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答中国问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如何完成这些主要任务从来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坚持自信自立,依靠自身力量,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我们党创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我们党创立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回顾我们党百余年来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信自立始终是我们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的重要原则。新时代十年,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自信自立,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才能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对中国具体实际的把握、对中国问题的解答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我们党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我们党善于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把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凝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是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信自立,始终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思想纵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的繁荣、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能在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体现为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表现在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乘舟车之利,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绘就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美文明画卷。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先秦时期,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推动形成了强盛的秦汉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乎以往。隋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宋元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阶段,为明清两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历史表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来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这是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广泛、全面、深度的,既有经济交流,也有政治交流,还有文化交流等。正是这种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特点,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对待外来文明从来不是以邻为壑而是以邻为友,不是对立对抗而是交流互鉴。例如,《左传》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礼记·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阐释的都是这个道理。从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异域元素,到汉唐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流行的胡乐胡舞,再到宋元时期跨海而来的番客番舶,这些外来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明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并赓续至今的重要源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根基,正在于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内在特质。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由其突出的包容性等特质所决定的。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不断碰撞、交流、融合,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中丰富发展。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