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讲话稿-54篇(第30/52页)
33、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一结束,我们就组织召开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两天半的时间里,大家边走边看,边评边议,边学边思,都有很多收获和感悟,达到了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比学赶超的预期目的,既为开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了热身铺垫,也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战前动员。等下,和生同志还要作具体部署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会议充分肯定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会议认为,引领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即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2月26日至27日,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守盛书记的讲话,简要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总量接近3万亿元,9大类65项重点改革顺利实施,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左右。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挖掘释放内需潜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抓好统筹协调,优化城乡区域格局;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强调要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基层一线、市场主体等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解决"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家毫省长在讲话中就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八个着力":即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上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供需两侧着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在品质提升和建设上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落实改革政策上着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上着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着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工作上着力,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上着力,迈出共享发展的坚实步伐。家毫省长在总结讲话中还就会议精神的落实和做好当前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抓紧做好岁末扫尾、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会上还下发了综治、计生、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估情况的通报。我们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
二、2015年经济工作卓有成效,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局,全力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主要经济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1、经济运行持续稳进向好。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并重,切实加强经济形势研判,扎实推进"621"行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22.3%,万元GDP能耗下降2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省前列。
2、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有序推进10大类63项改革任务,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成效明显,政府行政权力精简32.3%,新登记企业主体、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4.3%、143.1%。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成绩卓著,专题招商推介活动成果丰硕,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前11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6.6亿元,增长43.1%,居全省第一。
3、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有效。全面小康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有望实现整体提升6个百分点的年度目标。成功举办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竣工仪式,前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增幅居全省第一。"135"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2.7%。禁拆治违和土地依法征收"百日攻坚"行动深入开展,新增违法建设基本得到遏制,完成61个拆迁项目任务,腾地10761亩。
4、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34项民生实事任务全面完成,小街巷改造、更换新能源公交车、城区交通秩序整治等一批惠民利民实事深受市民好评。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以上。防汛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法治我市、平安我市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5、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出台实施"三个办法",打出一套干部激励监督问责"组合拳",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发展压力进一步传导,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愈来愈增强,真抓实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愈来愈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减两增":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经济增速由前几年的10%以上回落到9.5%,新常态下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已不可持续。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工业经济面临多重挑战,新的增长点培育壮大尚需时日,产业接续能力不足,新旧动力转换面临"青黄不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传统优势产业效益下降,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风险隐患增多,财政收支矛盾、政府债务、金融、安全生产等风险点渐增,应对不当就可能集中显露,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应对,积极防范。
三、正确研判形势,牢牢把握明年经济工作主动权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最基本的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对大逻辑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趋主动,但在有的同志头脑里,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因此,我们适应新常态,必须切切实实提高思想自觉,增强行动自觉,在对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上统一认识和步调,把新常态作为谋划部署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按照中央"十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精准施策发力,不断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最核心的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从明年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难得机遇,但同时,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经济增长仍然疲弱,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乏力并存。从我市发展态势来看,随着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一区一港四口岸"开放平台科学运营,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强力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持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小,尤其是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两厂明年将实行停产检修,预计将减少产值50亿元、税收20亿元,给全市稳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从我市现实基础来看,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经济总量接近3000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应对一些局部性、行业性风险,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从老百姓的感受来看,他们更看重、更关心就业增长、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并没有一定要求高速度、快增长,这正是我们从容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群众基础、民意基础所在。因此,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在经济运行上保"稳",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就业稳定增加、物价平稳运行、社会稳定和谐。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求"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金融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进入快进键。
最关键的是狠抓结构性改革。中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产业、微观、改革、社会五大政策支柱,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对这一改革举措,我们少数同志认识上还比较模糊,认为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全国作出的决策部署,跟我市关系不大,离县市区更远,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都不充分。其实不然,就我市来讲,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既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很多产业、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不高。比如,我市作为传统的重化工业城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高达35.7%,去产能、调结构任务艰巨繁重,而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与煤炭、钢铁等行业的总量全面过剩不同,主要体现为结构性过剩,也就是中低端产业过剩、高端产业不足,大路货产品过剩、特种产品短缺。还有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日用品等,都有供给过剩和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买鸡蛋要到农村买土的、买米要买泰国米和东北米、喝牛奶要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的,甚至连个马桶盖都要大老远跑到日本去买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明年我们要把加强结构性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最紧要的是加快新增长极建设。去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我市建设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经过一年来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新增长极建设开局良好、强势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增长极、如何建设新增长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清晰的定位、更加准确的把握。我们要建设的新增长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总量占比达到全省12%至15%的新增长极,更是一个贯彻中央"五个发展"新理念、具有鲜明我市特色的新增长极。要通过发挥临江畔湖优势,突出航道建设、航线开辟、通关一体化、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等重点,建设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对接世界的"出海口"、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从而打造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要通过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加快现代工业、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打造产业兴旺的新增长极。要通过发挥口岸平台和空港优势,加强"一区一港四口岸"专题招商推介和科学运营管理,加快规划建设中国大陆航空货物运输核心枢纽城市和低成本航空客运基地,提升资源要素吸纳吞吐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牵引力,从而打造开放共赢的新增长极。要通过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我市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可以惬意深呼吸的水墨丹青我市,从而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要通过继续全面实施"621"行动和深入推进"学长沙、赶宜昌、超九江"活动,使新增长极建设抓到实处、取得实效。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三量齐升",实施"五化同步",推进"621"行动,狠抓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民生保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开拓"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新局面。
市委考虑,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
应该说,确定这样的目标,既充分遵循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调整的规律,又紧密结合了我市发展阶段性特征、考虑了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既贯彻了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又紧扣了我市"十三五"规划"一个高于、两个率先、三大提升"的目标指向;既是积极进取的,又是稳妥适当的。当然,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具体执行时应该注意从实际出发,各地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确定增长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跳起来摘桃子,既要跳起来,又要摘得到。
四、紧抓重点发力,推动经济持稳健康发展
实现明年经济发展各项预期目标,任务艰巨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
1、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无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还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最终目的都是要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重点在"调优、培新、强基、搞活、转绿"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一要调优。我市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中三产业比重偏低,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偏大,"一化独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产品结构中粗加工、低端型的产品还比较多。要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地方工业、非公经济和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网络信息、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需要强调的是,调结构并不是推倒重来,大家都去搞"高大上"、"一刀切",如果像猴子掰玉米一样,喜新厌旧,顾此失彼,不但已有优势可能丧失,新的动能也难以集聚。比如,石化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和贡献都很大,不仅不能一"去"了之,而且还要努力做大做强。今年以来,面对化工市场低迷带来的压力,巴陵石化积极实行技术升级和挖潜改造,在困境中实现逆势上扬,全年预计上缴税收38亿元。这说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样能实现转型创新发展,有时甚至比培育一个新兴产业见效更快、更直接。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对那些"两符三有"的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焕发新活力。二要培新。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我们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找准我市的"风口",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要加快推进"135"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好标准厂房,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吸纳能力,通过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集聚更多的新产业,催生更多的新业态,生产更多的新产品。从明年起,要从全市11大产业帮扶中再突出几个新兴产业,重点进行帮扶、狠抓几年,作为新的增长点来培育。三要强基。当前,我市的短板除了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开放型经济不活外,还存在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互联互通的能力、公共服务的水平等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要加大城市地下管网、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移民搬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使软件更硬、硬件更优,保障有效供给,增强发展后劲。四要搞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力军。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大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力度,清理淘汰一批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无药可救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对那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市场拓展,减少行政干预,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五要转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推动绿色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为转型升级增添绿色发展动力。
2、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需求。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突出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看实绩、论高低、比能力,应该说成效是显著的,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抓项目建设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投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投资效益不是高了而是低了。特别是从这次流动现场会的情况来看,尽管各地项目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但深层次的共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项目质量不高,财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不多,亿元项目投资占比有所下滑;项目分布不均,基础设施项目偏多,产业项目相对较少,"一锤子买卖"的项目多,"借鸡生蛋"的项目少;投资结构不优,依托国家政策支持投入的多,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少,PPP等新型融资模式还刚刚起步。我几次强调过的"五园一区"重点招商行动力度不大、效果欠佳。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要瞄准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及时组织实施一批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民生工程为主体的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要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双百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竣工等活动,落实领导牵头推进重大项目制度,通过集中精力抓、倒排时间逼、加强调度督,进一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这次流动现场会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哪个地方的领导重视、带头抓项目,哪个地方的项目建设就搞得热火朝天。湘阴县能在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目建设抓得比较得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意识,沉下心,扑下身,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抓项目,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主动加强项目跟进服务,确保项目进得来、落得地、长得大、留得住。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突破之年,中央将在国企、财税、价格、金融、养老保险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省里也将确定一批重点改革任务,我们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按照"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查落实"的要求,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建、投融资平台规范整合、金融业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确权、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行政村调整等重点改革事项,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改革能否释放红利,关键还是要落实落地。市委改革办和各专项小组要根据中央、省市委要求,重点抓好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和分步推进,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坚决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既定要求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目前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外贸依存度低、利用外资水平低、进出口总额小,不仅与九江、宜昌等长江沿线同类城市不在同一等量级上,甚至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市。我们必须知不足而后行,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拓宽开放通道,营造开放环境,主动作为,奋发赶超,努力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抓",特别是要建好用活"一区一港四口岸"等国家级平台,深入研究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对我市相关产业和外经外贸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加强政策对接和市场对接,促进货物、资本、人员等自由流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平价优质国外产品的福利。要依托口岸平台全方位开展专题招商推介,坚持靠大联强、招大引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吸引各类资源要素集聚,借力助跑、撑竿起跳,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培育新的竞争力。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以"放"为取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活"为核心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把油、添把劲,全力支持本土人才大胆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兴业,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业活动在巴陵大地蔚然成风。
4、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是"十三五"发展的重头戏,也是开局之年就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的大事。我们提出开展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时间节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同步,可以说,扶贫开发的成效直接关乎全面小康建设成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一是底子要摸清。尽管全市贫困户已建档立卡,并由县市区进行了初步核实,但仍存在对象不准、核实不严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复核甄别,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回头看",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真正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逐户帮扶,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二是措施要具体。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每个年度减少多少贫困人口,增加多少收入?每个村具体脱贫计划怎么定,包括采取什么措施、发展什么产业、难题怎么解决,资金怎么投、重点投向在哪里?等等,都要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做好政策落实、结对帮扶、督查考核等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防止大包大揽,使扶贫变成"独角戏"。三是责任要强化。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调研、部署、督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单位要把精干力量选派到一线,把政策、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成功人士、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明年市县乡同步换届,各级代表、委员候选人中,是工商等社会人士的,一定要看其扶贫帮困、慈善救济的业绩,从现在起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5、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区域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战略,构筑以沿江开发为龙头、重要交通干线为骨架、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小城镇为节点、新农村为依托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建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的长江沿线中心镇、省际边界镇、特色产业镇、历史文化名镇。要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升级行动,继续加力推进中心城区"十大片区"改造、环南湖"13118"综合工程和"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工作,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区交通微循环,解决城区停车难和部分时段车行不畅的问题,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供给能力和宜居性。要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落实中央关于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改革任务,扩大有效住房需求,打通房地产供需通道,在逐步消化房地产库存的同时,让农业转移人口放心安心在城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