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经济工作讲话稿-54篇(第31/5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84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5分钟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基本底线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认真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统筹抓好农村各项改革,规范并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合作化、品牌化水平。要坚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并行发力,继续深入开展"四清"行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一大批美丽乡村。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形成核心引领、极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一核两极两区多点"区域发展格局后,根据讨论反馈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终形成了"一核三极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这既是落实中央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市"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细化。中心城区这"一核"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代表我市城市的整体形象,综合优势和功能地位独特,要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头推进创新创业和转型发展,在做精做美做优城市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打造成我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城陵矶新港区、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我市绿色化工产业园这"三极"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又有良好发展基础,要坚持产业和园区两手抓,通过园区集聚产业,通过产业壮大园区,形成若干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真正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沿江环湖地区和邻长地区这"两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根据各自发展阶段和区位条件,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里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产业培育、园区发展、转型升级、生态环保等重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扬帆竞发的县域经济"船队"。"多点"就是要依托县城和各类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集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需求增长点、民生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增长点,真正实现多点发力、多点开花。要全面实施县域经济壮大战略,健全完善"六个一"的考核机制,以此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升实力。

6、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按照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的要求,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更多地关心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生活,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保、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和居住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民生工作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做好明年民生工作,要综合考虑经济下行、结构性改革、财税增收放缓等新形势新情况,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明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会比较大,各级都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按照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民生支出,做到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压的一定要压掉。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就业、生态和稳定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明年,我市就业形势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挑战。一方面,中央提出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可能会带来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人员总量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沿海发达地区吸纳就业能力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可能会带来外出农民工失业返乡潮。对此,各级各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加强监测、制定预案,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就业,特别是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要在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完成明年就业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雾霾天气频发,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市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坚决保护好我市的青山绿水。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洞庭湖、湘江流域、南湖、王家河、铁山水库等重点水域保护治理,加快土地生态修复和污染源治理。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处重罚、公开曝光,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改善民生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把维护安全稳定时刻记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继续深化法治我市、平安我市建设,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持续开展"五打五整治"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当前正值岁末年初,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毫不松懈地抓好信访维稳、应急处突、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事关"十三五"发展能否起好步、开好局。要切实强化保障措施,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强化发展环境保障。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这些年来,我们通过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还不够理想,有些问题企业和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当前,随着发展进入新常态,土地、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地方之间的竞争已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比拼转变成政策、服务等软环境的较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理念,像抓项目建设一样狠抓发展环境,在软硬环境上同时发力。要优化政策环境,深入吃透政策、主动对接政策、精准实施政策,废除和整合一些门类繁多、"碎片化"的优惠政策,把政策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不断释放出来。要优化市场环境,继续开展联手帮扶重点产业和企业行动,打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组合拳",充分调动企业投资兴业的积极性。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做"减法"与做"加法"并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从根本上杜绝"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还是哪来哪去"的怪象。要优化舆论环境,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带动作用,唱响我市好声音,讲述我市好故事,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三乱"、"三抢"、"三强"等破坏经济环境的违法行为,动真格、出实招、下重手,以"零容忍"的态度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新常态下,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供应偏紧将是一个长期问题。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打造湖南发展的新增长极,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要素保障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资金方面,在争取政策支持、用好用活财政资金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要坚持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着力破除准入限制、项目审批等制度性障碍,完善和运用PPP等投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空间;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重点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产业带动力强、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的企业挂牌上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并购重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的问题;要在尽量不增加"债务率"的前提下,用好专项建设基金、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市场等工具,保持适度政府良性债务规模,维持合理的政府投资力度。土地方面,要在继续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下功夫,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流转,坚决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切实保障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今年我们推进禁拆治违和土地依法征收"百日攻坚"行动,应该说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当初少数干部对此不太理解,事实上通过这一行动,有效破解了土地供需矛盾,有力保障和推动了项目建设,不但利好当前,而且惠及长远。明年要乘势追击,加力加速推进这两项工作,巩固和扩大战果,构建常态长效机制。人才方面,要扎实推进巴陵人才工程,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同时,要高度重视"用工难"问题,加强劳务培训,改善用工条件,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发展补充人口红利。

3、强化干部队伍保障。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干部队伍是核心力量、是关键因素。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五个看重"、"两个倾斜"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引领带动全市上下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生动局面。要加大市委"三个办法"落实力度,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在加强思想教育、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加强督查问责的同时,更加重视正面激励、积极引导的作用,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那些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我们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更加涵养宽容失败、允许失误的胸襟,不仅要在他们做出成绩时给予应有的表扬和激励,也要在他们遭受非议不公时主动为他们打气撑腰、鼓劲加油。要着力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积极钻研新常态的新内涵、领会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着力转变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方式方法,努力解决"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要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对那些组织观念淡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知行不一、表里不一的领导干部,该调的坚决调,该下的坚决下。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深化作风建设,全面开展打牌赌博、收受红包礼金、借婚丧嫁娶敛财、涉毒等"四大恶习"整治行动,特别是元旦、春节将至,要高度警惕"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紧盯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年货节礼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明年是市县乡同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年,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严密组织领导、严格把握政策、严肃换届纪律,耐心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心齐气顺。

4、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基层党建当成主责主业,一以贯之重视基层、大抓基层,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投入、力量向基层沉淀,把基层基础筑牢夯实。要按照守盛书记提出的"再苦不能苦基层、再穷不能穷基层干部"的要求,扎实开展大投入、大培训、大调整"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抓紧推进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牢牢守住稳定和纪律这两条底线,确保春节前全部到位。要及早谋划和推进合村并村工作,调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下决心调整"一大三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特别是要选配好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选派好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驻村干部,不断强化精准扶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总的来说,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给予更多信任、更多关心和更多机会,尽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引导和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建功基层。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开拓进取,确保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打下坚实基础!

34、在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17日)

李 强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对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部署。上午我们进行了参观考察。刚才,省有关部门和市里的几位同志作了发言。一会儿,泰峰省长还要作具体部署。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我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我省以5.2%的国土面积、13.6%的人口,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2.7%的进出口总额。其中沿江八市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全省八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九成的进出口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元,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与此同时,我省沿江地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沿江重化工业企业密集,水和大气污染严重,环境隐患突出;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快速铁路网尚未形成,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滞后,江海联运亟待完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有待加强,跨江融合发展还需更大力度推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导向。5月,中央下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为我省利用"黄金水道"、建设"黄金水岸",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组织制定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明确了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待规划正式印发后,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这里,我就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的总体要求强调三点:一是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调。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对我省更有针对性。最近,我和泰峰省长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分别进行了调研考察,总的感到沿江两岸不少地方确实属于低水平的过度开发,无序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环境风险、安全隐患都很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护是首要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长江流域生态对江苏、对全国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省一盘棋、全流域一体化,共同守护好长江这条生命河。二是要主动找准在全国大布局中的位置。国家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四个带"的战略定位和"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总体布局,我省的实施规划提出了"五个区"战略定位和"两横两纵"空间格局。各地谋划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在整个长江流域范围内考量,善于借势、注重对接,不能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构想和省的规划部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系统思维、深度谋划,努力抢占先机、顺势而为。三是要切实坚持转型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是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把转型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在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上下更大气力,迈出更大步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加快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发展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使之成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强大引擎;沿江两岸城市之间要加快融合,形成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我省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长江流域治污工作国家考核结果为优。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是长江江苏段水质仍在恶化。我省长江干流10个监测断面水质,2010年全部为Ⅱ类水,到2015年全部降为Ⅲ类水。二是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15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8微克,距离二级标准(35微克)还有较大差距,空气质量平均达标率仅为66.8%。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江苏13个设区市总体处于中等偏后水平,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三是水生物种破坏严重。长江江苏段历史记录的重要水生生物物种有162种,近15年只监测到109种。四是土壤污染问题亟需重视。从近5年环保部门的抽样监测情况看,监测点达标率仅为90.7%。我省人多地少、产业密布的省情实际,决定了我们的环保标准应该高于他人,治理措施应该严于他人,推进力度应该大于他人。只有工作上走在前列,成效上才能不拖后腿。

一要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到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加以把握。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对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等我们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有"快思维";对资源利用、重大投资项目安排等一时还看不明白或认识不统一的事情,要有"慢思维"。今年年底前,要完成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沿江生态红线面积不能低于国土面积的23%。这里强调,对已经明确的生态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等"三条红线",以及生态保护、行业准入、流域布局、城市扩展边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等"六条底线",大家要牢牢守住,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要严格治理各类污染。改善环境,从严治理是一条铁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的道路,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其治理更要突出这个"严"字。具体要做到"五个严":治理工业污染要严。全面排查沿江工业污染源,全面取缔化工、印染、电镀等"十小"企业,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行企业废水和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废水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安装和运行,确保南京等全省主要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降低。处置城镇污水垃圾要严。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苏中苏北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苏南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加快城镇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全覆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严。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探索在千家万户小生产背景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路径。防控船舶污染要严。加快推广应用低排放、高能效、标准化的节能环保型船舶,强化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环保监管,实行船舶运输全程跟踪监督。防治大气污染要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要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如同一个大的生命体,也需要休养生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要懂得感恩自然、保护自然、反哺自然。一方面,保护饮用水源决不能有丝毫闪失。长江是我省最主要的饮用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保护长江水就是保护生命线。要全面开展沿江地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重点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环境整治。要严控新增取水口和排污口,全面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对影响取水安全的排污口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取缔。另一方面,生态修复刻不容缓。要把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先选项,实施重点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加快改善和修复水生生物环境,建设长江防护林体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

四要合理利用长江资源。盘点我省长江资源利用情况,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岸线资源、航道资源等,应该说都已经是满负荷状态,有的甚至已经透支了。只有找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点,变粗放利用为集约利用、变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资源利用要强调节约。虽然我省是著名的水乡,但也要切实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实行最严格长江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强调集约。现在我们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还很低,有的工厂里面厂房面积不大,花园倒修得很大。今后,原则上新建厂房都要建多层厂房,扩能改造项目也要在原有范围内进行多层厂房改造,向空间要地。岸线、航道等资源的利用要强调高效。我省拥有的长江干线航道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15%,但由于多年的低效利用、无序开发,现在已基本无新岸线可用。要运用市场化方式,加大沿江岸线资源的整合,依法整治违规违法、乱占乱用、占而不用的行为。要合理确定收回岸线的使用用途,提高生态保护、生活岸线的比例,腾出城市的亲水空间来,让城市与长江能够相互映衬、各美其美,让临江城市展现应有的江城风光。我省沿江码头众多,岸线中工业交通岸线比例过大,今后要大力推进工业和仓储设施纵向布局,加强公共码头建设,推进企业专用码头社会化经营服务,促进岸线码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更大力度推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

推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是个大命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比较迫切、比较紧要的,是推动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上求突破。我们一直讲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过去我们在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抢得了先机,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时至今日,各省区交通建设力度都很大,特别是从长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来看,我省的交通优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苏中苏北在高铁时代甚至有成为交通"洼地"的可能。(我省现有运营铁路2755公里,其中高铁810公里,铁路总里程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人均铁路里程0.35公里/万人,不到全国的一半,分别比浙江、山东、安徽低0.11、0.22、0.24公里/万人,而且铁路布局南密北疏,苏南路网总量占全省一半,快速铁路占比87.2%,苏北腹地大片地区铁路还是空白。另外,过江通道建设也相对滞后,我省现有过江通道14条,而湖北省、重庆市主城区仅跨江大桥就分别有23座和29座。)国家规划提出,要坚持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位一体推进,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照这样的目标要求,我们差距有多大,突破口在哪里,抓手是什么,需要认真研究谋划。这当中,有两条尤其要把握好。一条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要衔接顺畅。公、铁、水、空各自发展得再快再好,做不到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就谈不上"立体式",形不成整体效能。"十三五"期间,我们在集中力量建设覆盖全省便捷畅通的高铁网络的同时,要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机场之间衔接,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江苏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高速公路密度和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空港基础设施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如果我们精深谋划、有效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精准衔接,一旦高铁网络建成,我省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客运最顺畅和物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省份。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用功发力,争取五年能够达成。另一条是重大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这次国家规划部署了一批与我省相关的重大工程,涵盖航道、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等6个方面,这是国家送给我们的"大礼包",是我们必须抓住用好的最现实的机遇。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抓项目推进,加快建设进度,特别是像南、北沿江高铁等重特大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职能部门要有专人盯,各方面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对于规划中没有明确的,可以先把研究论证的工作做起来,建好项目储备库,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需要省里协调的请大家及时提出来,只要是合理可行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二是在产业优化升级上求突破。经过多年发展,沿江地区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结构相对偏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沿江地区有24个化工园区,化工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到73.3%。沿江八市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4.74%,而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开发强度也只有15%左右,大巴黎地区和香港都是21%左右。)对沿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上要高度重视,战术上要稳妥有序。大的工作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存量优化问题。沿江地区仅化工行业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其他像钢铁、冶金、造船、水泥、火电等产业规模也十分庞大,沿江地区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把这些存量调整优化起来。回过头来看,这些产业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对当地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提高环保、技术、安全标准等手段,给企业以明确的预期,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增强核心竞争力。对那些经过治理改造仍不能达标的企业,要痛下决心,该转移的必须转移,该关停的必须关停,绝不含糊、绝不手软。即便是转移到苏北、沿海或其他地区的产能,也不是简单的产能搬家,更不能造成污染转移。另一个是增量提升问题。我的想法,沿江地区未来产业发展是不是可以围绕"三个为主"来努力:一是经济增量以新经济为主,二是制造业生产以智能制造为主,三是现代服务业以新商业模式为主。现在苏州纳米、无锡物联网、常州石墨烯已经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发展的潜力很大。如果沿江各市都能形成一到两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那么整个沿江地区产业层次和形态就会大不一样。还是要努力发挥好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平台众多、科教人才资源富集、市场活跃度较高等优势,开放式吸纳集聚创新资源,久久为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创新驱动这个主引擎的动力充分释放出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