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显匠心、篇篇文稿见真章——做好机关文稿服务工作的感悟(作者王润涛)
字字珠玑显匠心篇篇文稿见真章
——做好机关文稿服务工作的感悟
(作者王润涛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本文为作者在全省人大研究室干部暨机关文字宣传工作培训班上授课内容节选。)
文稿起草是以文辅政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每篇成功的文稿背后都凝结着汗水和心血,都隐藏着诀窍和规律。我一毕业就分配到党委部门调研室,后又分别在省政府研究室、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从事文稿服务近三十年,有五个方面的感受最为深切。
感悟一:会写文稿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写的是思想、把握的是规律、预见的是方向、体现的是责任。文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用两句话来概括:
其一,默默无闻干着轰轰烈烈的大事。
——文稿起草是经国之大业。回顾建党百年历史、新中国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个地方出台的文件、起草的文稿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用408封电报组织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重大战役,成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生动体现。
——文稿起草是领导之基业。邓小平同志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因为每位领导都需要讲话、作报告、作汇报。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干部”,无论是调研谋划还是总结复盘,都离不开材料这个载体、这一环节。平时我们了解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发展得怎样,多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到的。材料是了解一个地方的窗口。
——文稿起草是文秘之主业。机关的工作性质究其实质是综合文秘,文秘工作落脚在办文办会办事,办文是排在第一位的。写作和文字工作是机关位阶最高的工作。对于研究室人员来讲,文稿起草是主责主业,是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文稿起草,直接关乎发展大局和群众利益,直接映射工作作风和领导形象,直接决定单位绩效和个人成长。
其二,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有人说,文稿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干,一般人干不了,干的人不一般。这三个“不、一、般”恰好反映出机关单位“写手难求、写手难得”的现状。
从“人”的角度看,起草文稿有六大好处:一是思维逻辑性更强,提高思考力;二是一心守一事,提高专注力;三是忙碌看得见,提升充实感;四是多了一技之长,更有底气;五是我手写我心,与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六是分享,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链接。
作为研究室干部,虽然不是领导,但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不做决策,但要拿出决策的建议。从事研究室工作,不一定是升官的捷径,但一定是成才的捷径,因为“跟官三年无痴汉”。我鼓励大家多向身边的领导学习,学习他们如何长期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如何敏锐地做出研判、如何创造性地推动事业发展,只要勤于学思践悟,定能日见长进、常有精进。
感悟二:站位决定高度
意高文自胜。起草机关文稿,必须有高度、有深度,要讲政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指出“不能桌子底下放风筝,起势太低”,就是这个道理。起势高,视野才能开阔,思路才能活跃,看问题才能全面。
要突出政治站位。机关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治之中有业务、业务之中见政治。文稿起草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就会发生偏差,甚至出现错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起草的每一篇文稿都要聚力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要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研究,在以文辅政、调研资政过程中,使人大各项工作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比如,我们起草的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定等,就是党言党语、法言法语、民言民语的很好转换。
要把握领导风格。机关文稿不同于文艺创作,不是在抒发个人情感,而是在为领导代言。俗话讲,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行话讲,身在兵位,胸有帅谋。起草者的全部任务,就是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创造性地深化拓展领导意图。文稿服务有两重境界,第一重是“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第二重是“想领导之未想,谋领导之未谋”。机关文字工作人员不仅要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事,而且要会当参谋、能参善谋,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帮助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在把握领导意图方面,科长应该做到举一反三,处长应该做到落叶知秋,主任应该做到闻风识雨。
要培养用户思维。互联网时代一个核心的理念是用户思维。文稿服务就像“挠痒”,要以“用户”为中心,这个“用户”就是讲话的受众。文稿起草要有针对性,要把握受众特点、了解受众期待、引起受众共鸣,千万不能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甚至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领导讲话、文件制定只有让人理解了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执行,才会有好的结果。白居易每创作一首诗就到街上大声读,他会一直修改到老百姓听得懂为止,所以他成为最受唐朝当时代人喜爱的大诗人。
起草机关文稿,既要“关起门来当领导”,又要“开窗放入大江来”;既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又要“站在田埂上找感觉”。
感悟三:文稿写作是一场修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东汉刘祯的两句诗“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目纷乱”,形容机关从事文稿工作的人员埋头文稿、忘记用饭、不知早晚、头昏眼花的状况。文稿服务是一个苦差事、辛苦活,“欲修其文,先修其心”,文稿水平高低最终取决于个人思想境界。有两句话要谨记:认真比聪明更重要;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在心性修炼上要做到“三不”:
不畏难,勇于突破自我。日常工作中,大家普遍感到文稿工作不易,感慨服务领导之艰辛,感慨研究室饭碗之沉重。其实,从事文稿起草的门槛并不高,它不像开展重大科研项目那样高不可攀,高中语文成绩优秀者就具备基本条件了,大学毕业则完全可以胜任。关键是要躬身入局,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把握文稿起草规律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工作变得轻松、身心变得轻灵,工作效率成倍增长。
不急躁,下足“绣花功夫”。“绣花”是个精细活,考验的是耐心,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烦不得也急不得,一针一线只能绣出一个点,针针不断绣下去,才能绣出千姿百态、满眼锦绣。文稿起草考验“坐功”,办公室每天事务繁忙,如果非得等到夜深人静才能提笔写下去,可能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文字工作人员应该主动涵养静气,让自己坐得住,能够沉浸到写作状态中。在突击重点文稿时,可以暂时关闭通信工具,创造条件“自我隔离”,让自己静下来琢磨攻关。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不敷衍,倡导工匠精神。从事文稿服务,要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精准精到再出手”。前一句话是合格标准,后一句话才是优秀标准。要有精品意识,敢于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抓好工作落实。生活中的教训很多,工作中用心了没有、努力了没有,领导都能看出来。疏忽与马虎,马上就能反映到纸面上。有的一页文稿就出现多处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实属不该。在文稿的起草修改完善上,科长要做到江郎才尽,处长要做到黔驴技穷,主任要做到滴水不漏。
感悟四:文无定法、法有所宗
水无定形,文无定法。文章的写法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好文章的标准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文章之道,“于无定法中有定法,于有定法中无定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文稿工作有“四怕”:一怕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二怕不贴近工作,脱离实际;三怕不引领发展,没有抓手;四怕不顾及个性,不对胃口。这四怕是“负面清单”,从正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短、实、新”。
短——简练、干净。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凡流传最广泛的经典,一定是很短的:《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半部治天下的《论语》15900字。写长稿子不是本事,写短文章才见功夫。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惜墨如金、要言不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何写短?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减少层次;三是删掉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繁就简三秋树。勤标点、多分段,多用短句子、短段落,文章才会显得干净利落。同时,文稿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重点,抓具体问题,并为领导发挥提供空间。当然,长与短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会议讲15分钟,有时显得长了,有时则又感觉短了。所以,确定讲话稿的长短,须看场合、看用途,结合实际来把握分寸和火候。现在,省委要求,讲话一般不超过5000字,报告和简报不超过3000字。
实——平实、务实。这里讲的“实”,指的是内容充实之实、文风朴实之实。材料界有句行话:好的文稿,专家看了不觉得浅,老百姓看了不觉得深,基层干部看了可付诸落实。如何做实?一是内容上尽量写实,少写一些看上去很重要、其实写不写无所谓、说了等于没说的话,多从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数字等方面着墨,把工作写到具体项目,把项目写到具体数字,让文稿有血有肉、更加丰满;二是文风上尽量追求朴实无华,少搞一些“高大上”的话,多讲一些民众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注重学风和文风的健朗质朴、经世致用、清新活泼,最好能一语中的。
新——新颖、出彩。年年岁岁活相似,篇篇文章须不同。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如何创新?一是有新意。我们并不主张为新而新,而要将新意建立在思想出新,也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能给人以启发和启迪。二是有文采。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是基于事实之上的文采,是为了方便记忆、方便听者抓落实的文字上的创新,而非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稿要观点出新出彩、结构出新出彩、语言出新出彩,眼光独到讲新话,棋高一着生火花,道出那些“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东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比如,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多次指出,要把区块链、积分制、项目化管理等创新方式引入人大工作。
感悟五:“勤+悟”是文稿提升的不二法门
有位名记者把写新闻稿的技巧概括为“深入、深耕、深刻”。机关文稿服务也一样,深入、深耕就是要“勤”,深刻就是要“悟”。
首先要勤。一勤天下无难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做到嘴勤、脑勤、手勤、腿勤。在文稿服务中,“四勤”对应“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合一,称为“写作力”。勤,就要多读书、多积累,善于博学厚积,建立自己丰盈的知识“仓库”。管理学中有一条“一万小时定律”——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练习。用我们现在的工作时间去换算,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不断积累和学习,才能“出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越难啃的骨头营养越好,多写几个大稿子、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一定会有大的长进。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会在每个人日后的文稿中呈现出来。
其次要悟。苦熬不如苦干,蛮干不如巧干。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写作精进的关键,不在于掌握出奇制胜的技巧,而在于参透写作的本质、规律。为什么把写材料处室叫“研究室”?我理解,文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是对事物认识的结果,或者说是对事物认识的文字反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研究室干部要时刻保持自己研究的状态、思考的状态、开放的状态,做到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只有把这三者都研究透,写出来的文稿才能有情有景有滋味,见人见事见精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明确方向后不畏孤寂、勇往直前的感觉。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刻苦钻研、耗尽心血、无怨无悔的感觉。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百转千回后,豁然贯通、灵光一闪、拍案而起的感觉。提高文稿服务水平,也要练就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