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林业系统材料合集23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3/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8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3分钟

一、基本情况

东彰仪村属获嘉县照镜镇,全村区域面积2400亩,其中耕地1350亩,305户、1216口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8名。该村先后被评为省、市生态文明村,国家级森林乡村等。

二、绿化思路

2016年,东彰仪村"两委"面对长期以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局,提出了如何办才能破局的问题?他们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多方征求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充分利用村内房前屋后、街道两侧、废弃宅基地、坑塘以及村外道路、河渠两侧等空闲地广泛开展村庄绿化,种植优质树种,适时出售大规格绿化工程用苗,达到既美化村内环境和保护粮食生产,又能够增加经济收益这样一举多得的绿化思路。

三、具体做法

依照确定的绿化思路,他们按"种好树,管好树,卖好树"三个关键环节制订了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方案。

(一)种好树。村"两委"班子一致认为,必须选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高的优质树种才能实现他们的目的。2016年,村"两委"多方考察,确定了村内栽植以巨紫荆为主,搭配高杆石楠、广玉兰、月季等树种的绿化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购买、统一栽植的要求进行绿化,既保证了苗木的质量规格,又保证了成活率,还做到了整齐划一。村外田间道路、河渠两侧选择了绿化树种和用材树种兼用的楸树,不仅生长速度快,还对周边农作物生长影响小,成材后的经济效益也很高。

(二)管好树。一是利益联结管好树。为了保障树木成活率及成材率,建立了村集体与农户之间的树木利益联结机制,即村集体投资进行树木栽种、浇水及病虫害防治,树木所在地农户负责管护。当树木成材时,收益按照集体、个人六四比例分成。二是路肩培土管好树。为了解决树木与农作物的争地矛盾,所有农田路网都按照当时的设计要求培好路肩,再种树木,为树木的长期生长奠定了基础。三是科学防治管好树。村里定期邀请林业技术人员讲解修枝、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等,使群众懂技术、会管理,科学进行管护和防治,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由于管护措施到位,全村树木保存率在95%以上,长势良好。

(三)卖好树。建立轮作长效循环机制。种植的各类树种,在生长大约5年左右,只要价格合适,就进行轮作,卖大的,重新种小的,实现增绿增收。

四、取得的成效

经过5年植树增绿,东彰仪村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和成效。

(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20年年底,东彰仪村将村内种植的部分巨紫荆200多株进行出售,直接收入高达20多万元。

(二)群众得到了实惠。东彰仪村按照集体、个人收益六四比例分成的形式分给群众,每户每棵树可以收入100元~200元,集体收入部分用于村内道路绿化、图书室建设等,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绿色基础。

(三)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种树是政府的事,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种树是农民的愿望和利益,选好苗、种好树成了农民最操心的事,真正从"要我栽树",变成了"我要栽树",村内出现了"争苗栽树"的可喜现象。

(四)管护变成自觉行动。过去树木由集体管护,主要依靠村干部,管护力量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管护不到位;现在权属明确,所有承包户都积极主动,每天检查,"管护自家林"成为农民自觉行动,看树护林变成了全村人的事。新植幼树的保存率都能达到95%以上的高标准。

五、得到的启示

东彰仪村村庄绿化的经验受到了市、县领导和林业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

了广大乡村干部的普遍称赞,是乡村绿化务实管用的方法,其经验给我们许多启发。

(一)种树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改善和美化环境,还能够成为一个赚钱的产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使群众和集体增收,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

(二)只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就愿意种树和护树。利益是关键、是核心,只要群众看到其中有利,就乐意干,否则就没有积极性。

(三)要想通过种树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就必须种优质树种,种增值快的树种,比如楸树、杜仲、元宝枫、巨紫荆、白皮松等我们当地适生的树种,以及山楂、柿子、梨树等果树。这些树种既适合我们当地种植,生长快、病虫害少,同时又具备很高的生态、经济、景观、社会文化价值,自然就容易卖、赚钱多、受欢迎。

(四)完全可以实现国土绿化与保护耕地相统一。并不是一说国土绿化就必须占耕地,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向村庄、路边、河渠边、庭院等地方挖掘潜力要空间。村内种树美化环境,村外种树林茂粮丰,最后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国土绿化离不开当地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指导支持。据了解,获嘉县和照镜镇非常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他们在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和国土绿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多脑筋,经过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最终结合实际才找到了这样村庄绿化的好做法并在全县推广,获嘉县的国土绿化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正值春季绿化的黄金时期,期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东彰仪村村庄绿化的成功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创新绿化模式,深入开展乡村绿化,为乡村振兴打好绿化底色。

打造精品绿化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通渭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主任 杨格斌

(2021年4月2日)

近年来,通渭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按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坚决扛牢生态扶贫责任,积极推动实施通渭县两镇"四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林业生态项目,着力打造精品绿化工程,以务实的作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巩固脱贫攻坚夯实生态基础,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一、注重资金争取,突出方式创新筹资金

结合两镇"四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任务,采取多形式、多渠道争取资金,力争国家、省、市、县配套扶持资金向林业项目倾斜,先后多次与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和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对接,积极争取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衔接县发改部门申报以工代赈项目,申请县政府整合相关项目植被恢复资金。通过多方位、多种方式争取,累计筹措资金811.05万元用于通渭县两镇"四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资金415.05万元、植被恢复资金396万元,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注重项目谋划,突出模式创新求突破

为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县林草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会宁县蔡家铺荒山造林和面山绿化示范点,认真学习会宁县反坡台抗旱造林技术、借鉴会宁干旱地区造林先进经验。同时,邀请省农科院水土保持专家,会同林草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研规划技术组,深入碧玉镇碧玉村、石滩村、新城村、牛洛村、赵河村、阳屲村,马营镇大岘村,现场逐山逐片区开展外业选点、小班因子调查,并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在深入开展调研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三林共建、六化并举、增绿增量"造林绿化思路,编制了《通渭县两镇"四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林业生态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在荒山区域采取机械反坡台整地造林、疏林地区域结合现有树种进行补植补栽提升改造、主要干道两旁开展行道树栽植。造林计划采取乔灌草、常青树种(云杉、侧柏、樟子松)与落叶树种(刺槐、香花槐、国槐)、传统树种与引进景观树种(香花槐、火炬、复叶槭)混交模式进行。特

别是针对部分区域地势陡峭且原有植被稀缺,人工无法开展整地造林的实际,为保证整体治理效果,大胆创新,采取机械反坡台整地造林,坡体区域种草的模式,保证治理区域不留死角。同时,提高造林规格,一次性选用高规格苗木进行栽植,为确保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购买有机肥80吨,在每一个营养穴里施足基肥,提高苗木生长速度,以达到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目的。

三、注重项目进度,突出科技创新抓进展

通渭县两镇"四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从夏季开始谋划,要求年底全面完成任务,且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季节性强,为确保冬季土壤封冻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通渭县林草中心克服资金筹措困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种种困难,迎难而上,逐项突破,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是抢抓时机,有序推进造林绿化作业开展。坚持"先整地、再施肥、后造林"的原则,及早行动,在夏季组织开展整地和施肥作业。秋季,抢抓土壤墒情好,气温适中,水分蒸发量小,且劳动力充足的造林绿化黄金时期,迅速组织开展苗木调运、验收、栽植工作。二是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赶进度。栽植过程中,努力克服道路不通、无灌溉条件、秋季造林适宜期短等诸多困难问题,人工扛树上山,水车拉水浇灌,在保证栽植质量的前提下,赶工期、抢进度,在土壤封冻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共栽植云杉、侧柏、刺槐、河北杨、香花槐、火炬、复叶槭等各类苗木85.8万余株,坡体区域撒播百日草、秋英等草籽1吨。配套建成防火通道9.5公里,简易蓄水池10个。

四、注重项目质量,突出机制创新保成活

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对造林工程和苗木调运"打包"招标,由市内社会信誉良好、实力雄厚且具有育苗资质的企业负责组织实施,采取"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一包三年的方式,保证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验收标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划片包干的工作机制,由分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小班,从整地、施肥、苗木验收、栽植质量检查等各环节全过程跟踪指导,开展技术服务,保证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下一步,通渭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将以绿满陇中暨全市城乡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抢抓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和春季造林绿化有利时机,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林业生态项目,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保障。

在实践中淬炼调查研究能力

市林业局 肖亮

(2021年4月26日)

近日,笔者参加市委组织的罗坊调查活动,通过重温兴国调查,我认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继承发扬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接调查研究著作地的地气,在实践中淬炼调查研究能力。

90年前,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克江西吉安,进到袁水流域,这时兴国县送来许多农民当红军。在中国革命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在新余县罗坊找兴国县第十区即永丰区的八个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随后整理写出《兴国调查》一文。毛泽东同志的《兴国调查》距今虽然过了90年了,但读起来回味无穷、受益巨大,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以程门立雪的姿态,用务实的精神谋事创业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认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缘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

毛泽东开展"兴国调查"是为了解清楚农村土地革命斗争中各阶级的表现。他认为,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入调查,才能解决问题。兴国调查时,毛泽东重点解剖永丰区,从永丰区中随机请了8个农民进行座谈,可以说是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认为,要坚持眼睛向下,坚持一线"蹲点",拿出充裕的时间,到下面去和工人、农民接触,与他们做朋友,增加感性认识,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所以,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程门立雪的姿态,把自己当作科长,甘做小学生,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和群众打成一片,把问题摸清楚,把问题搞准确。正如蒋书记说的,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全是办法,要接《兴国调查》著作地地气,跑下去摸清基层实情,走上去争取上级支持。

二、以认真细致的态度,用落实的办法奋勇争先

"兴国调查"一共进行了7天,总结出4万余字的文字材料,内容庞大却细

致入微。"对八个家庭的观察"中,甚至详细记载了各个家庭每天要吃多少粮食、每月多少收入等。毛泽东90年前在通过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调查精神,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必须传承下去。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潜心钻研,是调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只有真正沉下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反复分析比较、深入研究思考,才能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作风漂浮、心气浮躁,开展调研工作搞设定结论的"论证式"调研、沽名钓誉的"名利式"调研、只听好话的"盆景式"调研,满足于"桌上碰碰杯""闭门听听会",这样调查了解情况时走马观花,就不能掌握真实情况,就会失去深入研究的依据;研究分析问题时完全凭感觉、做臆断,就不能抓住要害、把握本质,就会失去思考科学对策的前提。

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贯彻到调研工作的每个环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干部,又调查群众;既解剖典型,又了解全局;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以翔实准确的数据、鲜活的材料和深入的研究思考,大胆探索、敢于突

破,用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方法研究问题,用新思路解决问题,确保用落实的办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摒弃眼高手低,做到心中有数,做发现问题的高手、分析问题的好手、解决问题的能手。

三、做解决问题的高手,以坐实的效果再创新辉煌

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根本。能不能够解决问题、善不善于解决问题,不仅是工作作风,也是能力水平。毛泽东在《兴国调查》对旧有土地关系的分析中,先是将兴国永丰区旧有土地分配状况做了一个调查,然后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纠正了党内之前对于富农和中农问题的错误看法,给出了符合实际的认识和判断。这篇调查报告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民运动继续发展。务实和心细本是一对孪生兄弟,最终都要落到坐实的结果。发现问题并不等于解决问题,只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正如市委书记蒋斌说的那样,领导干部要挺直脊梁,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发挥当"尖刀"的作用,要根除当"太平官""守摊官"的思想,积极

应对,攻坚克难,履职尽责,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各自力量。作为林业部门负责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全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市已经梳理出七个方面、275项"五年新辉煌"工作,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涉及林业部门需要配合的,如重点项目林地指标等问题,我们将全力以赴向省林业局、国家林业局争取支持,确保不拖项目建设的后腿。二是实施好"国储林"这个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的开局起步。实施林地"赎买",抓好林改培、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等,持续书写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三是坚持"富"字这个关键,齐心协力发展好绿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毛竹、森林药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

当下,全国上下正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我们更应当以毛泽东为光辉榜样,不管工作怎样繁忙,时间怎样紧张,条件怎么艰苦,都要把调查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了解下情,去倾听百姓呼声,去认真分析,带着结果做事,提升形成结果的能力,不断破解难题,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辉煌。

务实创新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林草碳汇能力

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4月28日)

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增加林草碳汇,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行动。市林草局把近三年作为提升林草碳汇能力的攻坚期,把"十四五"作为关键期,为我市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久久为功,持续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紧紧围绕守住、提升、转化"三篇文章",一是争取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巩固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效益。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通过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湿地补水等湿地保护修复措施,加大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的保护修复力度,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效益。三是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的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争取实施退化草原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人工种草等草原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加强对达茂旗中度以上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效益。

精准发力,集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积极向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门争取,将包头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林草碳汇试验区,从政策、科技、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在林草增汇项目和碳汇林建设工程方面先行先试,在未来3到5年实现生态碳汇增量明显提升。以现有国有林场、山北草原、黄河湿地为基础,着力建设总面积309万亩的12个森林碳汇发展片区、总面积1223万亩的6个草原碳汇发展片区、总面积18.3万亩的5个湿地碳汇发展片区,形成全市提升碳汇增量的主力军。充分利用现有100万亩退化林、70万亩无立木林地、175万亩困难林地,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建设碳中和示范林,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合理抵消碳排放量。倡导"零碳会议"活动,鼓励各类会议主办方核算会议或活动的碳排放量,会议预算资金投入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创新驱动,全面提高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加强与国家、自治区相关科研院所和碳汇机构的合作,一是实施林草碳汇增汇措施以及林草碳汇价值开发途径研究,加大干旱地区造林技术和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研究,不断提升困难地造

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等科技水平,促进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双增",增强林草碳汇工作措施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开展全市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评估,在森林适应气候变化、森林经营增汇技术措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林业碳汇CCER开发、碳汇交易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把全市2013年以来新造林作为全市林业碳汇开发试点对象,尽早将包头市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开发成为"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项目。四是以大型工业企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碳汇林企合作;结合防沙治沙,积极探索开展碳汇国际合作,不断拓展国土绿化碳汇途径,提升碳汇能力。

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南涧县林业和草原局 张至松

(2021年5月13日)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此,当下党史学习教育,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大局意识,端正思想态度,切实做到"学思践悟行"有机统一。解决好党史学习教育"怎么学、怎么思、怎么践、怎么悟、怎么行"的一系列问题,真正促进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双促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共同营造学习教育氛围,坚定在学习上有所用、教育上有所思、行动上有所实上走深走实走稳,务必抓牢以下四个"关键点"。

以"勤政"为先,抓牢密切干群关系关键点。"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言必行,信必果。建党一百年来,党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根本遵循,始终把勤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基础。百年大党,沧桑巨变,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直没有变。就是这一根本理念,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为什么"好"的历史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唯有牢牢抓住"人民"这条主线,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大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日常注重同党中央对标对表,才能不断校正方向和修正错误,让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明白一个大道理:党是主心骨,坚定跟党走,才有好奔头。

以"情感"为线,牢记提升服务能力关键点。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半条棉被的故事、解放上海时数计人民解放军睡在大街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脱贫攻坚战中的"两不愁三保障"和新时代的"五位一体"建设,无不饱含着党和人民鱼水深情。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始终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信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牢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贯注重人民情感,一贯注重信守承诺,为民服务的情怀始终没有变。我们党一贯注重言出必果,兑现承诺,从不反悔、不打折扣。要让广大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逐步实现大家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我们经过了40余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诸如,脱贫攻坚、生态治理、民生建设等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党向

人民交出的答卷。

以"创新"为首,注重转变工作方式关键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日常不注重创新,因循守旧,坐享其成,大家都不愿自加压力,就只能原地踏步,终究是死路一条。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事实上,学习也是一种创新方式,当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如是。我们要在百年之大变局中找到创新发展新动力,就要学会在历史答案中找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并掌握一套破解难题的密码。我们党无论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发展道路上,一贯都十分注重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辩证关系,且特别注重在适合中国国情坚定实现共产主义伟大复兴路上的开拓、创新和发展的辩证法。创新是国家发展强大的灵魂,学习是创新的一条捷径,唯有端正思想态度,活学活用,学懂弄通,实现"学思践悟行"高度统一,党史学习教育才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以"务实"为要,筑牢群众基础关键点。务虚是群众工作之大忌。我们党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一贯视人民群众为"师",并善于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和排出干扰的答案。当下,时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鲜明的主题。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一枝一叶总关情,情为何物,就是要情系人民、为民说话、为民办事、为民撑腰,扎实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门必修课、终身课,团结和带领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跟党走,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奋斗终身。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湖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长清

(2021年5月22日)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相关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0年9月,他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强调,"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

湖南坚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明显成效。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湖南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态区,洞庭湖湿地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认定的全球23处绿色保护地之一。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脊椎动物1045种,占全国的22.1%,包括华南虎、麋鹿、长江江豚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有维管束植物6186种,占全国的18%,包括资源冷杉、银杉、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全省依托林木良种基地、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场等各类遗传资源保存库,保存了典型性代表野生植物遗传资源4800余种、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余份、优质珍贵地方畜禽21种、淡水鱼类223种、农业微生物菌株1万余株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