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自然资源系统材料合集52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10/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99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0分钟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如南京雨花台区、无锡市锡山区、常州市新北区、张家港市、盐城市盐都区、扬州市邗江区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强化实时智能监管,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构建完善并实施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新机制,"十三五"期间省级共完成土地整治约700万亩,新增耕地22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98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坚决落实各级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违法用地实时监管系统,部署开展了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打赢打好耕地保卫战。认真组织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助力我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得分位列全国第一。

五、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深入研究用足用活用好自然资源政策,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在审批效率上,积极承接国家用地审批权限并下放省级权限,平均节省了166天审批时长;在要素制约上,实行重大项目用地全周期服务监管;在长效机制上,实施"一张清单、一套制度、一项机制、一个专班"保障措施,精准精细服务"六稳""六保"。今年以来,继续实行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核销制,为一批省重大项目提前预留省级计划约9846亩,待项目报批时直接"核销"。分两次预下达各地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4.6万亩。

优化形成"模块式、可选择、集成化"的"双信地"出让模式,在太仓市创新推出"双信地"(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出让模式试点。项目投资方承诺出让后严格按照出让公告相关要求建设、竣工、投产达标;政府则提供最优最快服务,双方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太仓市已通过"双信地"出让模式供应国有建设用地81宗、面积3165.03亩,涉及投资总额约

551亿元。企业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整个时长,由原来的100天以上提速至30天内,从项目立项到拿地开工建设,由原来的半年左右提速至60天内,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自然资源监测助力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

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自

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和自然资源调查分类等3项技术标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国家试点全面启动,19个省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基本完成,重点湖泊、湿地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和森林、湿地历史调查数据融合等一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抓住国家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监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中心全覆盖、多频次、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的基础和快速、高效、智能化遥感解译技术的优势,在无锡市开展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试点和"星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利用卫星"天眼",开展全要素监测;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探头"慧眼",进行跟踪监测;打造"天眼(卫星遥感)+慧眼(智能摄像头)"组合,实现"全域+实时"监测。该系统可将卫星遥感监测提取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变化图斑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和属性分类,开展土地批供用月度监测、疑似违法用地月度监测、生态保护修复按需监测、重大决策即时监测等专题监测分析工作,全面支撑政府智能管理、智能决策。

七、完成智慧江苏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在国内率先完成建设省级时空大数据平台。平台研制了8项标准规范,建设了统一的时空基准,形成了5大类、150多个小类、超1PB的全省二三维时空信息大数据集,搭建了一套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时空云支撑环境,打造了开放共享、广泛互联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建立了市县资源统筹汇聚与行业共享交换融合的新机制。平台自运行以来,服务于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全省地理省情、城乡发展、重点工程等时空信息,有力支持政府科学决策;为特色小镇培育、苏北农房改善等重点战略、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提供了坚实的时空数据保障;为发改、水利、交通等多行业部门提供了多批次的信息化服务支撑;紧密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为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工作提供服务。

八、编制《百年征程奋进江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图集》

地图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历史印迹和厚重的民族精神,用62个图幅,161页篇幅更加全面、立体、清晰地展示党在江苏的百年光辉历程、百年辉煌业绩、百年宝贵经验。图集以时间或是历史的进程为主线,分"初心""求索""春潮""锦程"四个图组,逐次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的江苏

奋斗史。其中"锦程"图组由强、富、美、高四部分构成,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四个维度详述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红色记忆"图组从空间维度上以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为单元,分别介绍各地的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场馆。

九、拓展矿地融合实现路径,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积极开展矿地融合探索实践,全面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深入实施特色优质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在宜兴太华镇科学划定富硒土地8.2万亩,已申报国家天然富硒认定标识,编制地方富硒产业规划,支持富硒招商引资约75亿元,其中部分项目已经落地。建立富硒农产品示范区约350亩,富硒大米、金丝皇菊、茶叶、小麦、大豆、油菜籽油等富硒农产品陆续上市,促进了地方农业增效,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年均收入近万元,为宜兴市贫困村摘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来自:QQ群【藏经阁】,QQ545658867,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布局实施了一批影响广泛、社会关注的重大工程。重点实施长江沿线8个生态修复工程,对废弃露天矿山、河口湿地、长江岸线、海岸带以及生物多样性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累计完成206个项目,完成率达98.1%。持续推进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完成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累计完成投资3.11亿元,占总投资67%。大力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提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国家试点项目20个,省级示范项目不少于100个"的目标任务。当前,正在加快推进20个国家试点和首批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优化提升试点,支持南京江宁、常州新北等地,结合园博园重点工程建设、长江大保护等,试点探索空间置换、自然恢复、生态补偿等,既为地方发展增添后劲,又探索了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新方法。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丰富,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消除,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矿业权人合法权益,凡持省级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且自2020年1月起至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内有效期到期的,许可证有效期自动延续至疫情防控解除后3个月。围绕近年来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评选,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参与关注生态保护修复的良好氛围。目前,经两轮专家评选,提名入围案例28个,现已进入公示阶段。

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围绕社会所需、群众所求、企业所盼,将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自然资源服务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出台"一市一策"、"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活动、加快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深入推进交房(交地)即发证4个示范引领项目,各地各部门也集中出台了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一是围绕落实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13个市发展定位,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对接各设区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梳理制定差异化的"一市一策"支持政策举措,如围绕"南京市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标定位,积极支持南京市开展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路径探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围绕"徐州市要矢志不渝推进转型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目标定位,积极支持徐州市加大矿地综合治理力度,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示范样板。围绕"苏州市要把'可以勾画'的目标真实展现出来,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目标定位,积极支持苏州市开展"三优三保"升级版行动,破解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难题,实现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围绕"南通市要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融入苏南、拥抱大海,实现更多的'天堑变通途',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目标定位,积极支持南通市深入推进陆海统筹发展,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江苏"建设,等等,更加精准服务保障各地区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为组织开展以"共绘苏乡"为主题的规划师下乡服务,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智力资源优势和特点,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建设了一批规划师下乡工作站,帮助基层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开展驻镇驻村规划服务指导,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规划支撑服务。三是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县镇村组联动、多职能部

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三级确认、人民调解、部门会审等方法,切实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力争年底前实现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应登尽登",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产权与数据支撑。四是在全省系统上下联动深入推进交房(交地)即发证,优化自然资源审批服务关键环节,落实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交房(交地)即发证在全省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群众在落户、子女入学、抵押融资等方面更加方便。此外,推动行政审批(服务)链式改革,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同时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实现"交地即开工",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今年以来,完成交房即发证192次,涉及群众5万户;交地即发证871次,涉及宗地面积3230.75万平方米

(4.85万亩),成效显著。

十一、支持和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2020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的有关内容,2019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43.8,比上年增长3.4%。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48.5,发展成效指数为142,发展潜力指数为139.4,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1.9%,江苏海洋经济正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连云港市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85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1%。连云港示范区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合作创新深度开展,连云港主港区国际班列数、中哈物流场站集装箱量、哈国霍尔果斯无水港换装量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落实"湾长制"要求,实施连云新城蓝色海湾项目,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案例和典型经验。2020年,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5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4%。盐城示范区东台片区强化世遗黄海湿地核心区-条子泥湿地管理保护,与上海市政府共建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推进风光渔一体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滨海片区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涉海产业初具规模。支持南通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2020年10月,南通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首个通过国家总考核验收,并取得优秀等次。示范城市各产业链项目总投资32.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51亿元,利税8.86亿元,新增出口额9.2亿美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23600人次。

十二、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积极探索地质资料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进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得到自然资源部领导的高度肯定,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来,江苏省地质资料库正式建成启用;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工作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淮安市地质资料馆开馆服务,是继泰州、常州、徐州、苏州之后我省第5个市级地质资料馆。南京、南通、扬州也正在建设市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县延伸,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汇聚共享,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基础地质数据支撑。目前,已为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徐州地铁、观音机场、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提供了地质资料服务。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李相国

(2021年6月25日)

今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关乎着民生、发展、稳定,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资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了9100万亩耕地保有量和73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吉林力量。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严格耕地保护和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为我省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提供坚实的土地资源保障。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省已建立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构建支撑全省经济长远发展的空间蓝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我们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围绕我省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按照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要求,加快编制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审批,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基本依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并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一张图"管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

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十四五"期间,确保实现正常年景下全省粮食产量760亿斤以上,向800亿斤迈进,为国家多产

粮、产好粮,必须依托丰富优质的耕地资源。要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工作责任,在"藏粮于地"上下足功夫,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日常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好"指挥棒"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快探索推行"田长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将真正用于粮食生产的优质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非耕地和不稳定利用耕地调出去,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新增耕地核定,将补充耕地落实到图斑地块,确保数量、质量真实可靠。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大力推进黑土区土地综合整治。

聚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深入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制度,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有序控制新城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严控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切实做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支持地方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严格市场监管,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力度。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一步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开展先行先试,研究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全面推进落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缩小土地征收范围。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管控和项目审批,在节约集约的前提下科学供应土地。

聚焦维护资源管理秩序,加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违法改变用途,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我省通过卫片执法检查、"大棚房"和违建别墅清查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占地问题,但耕地"非农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要坚持"严起来"工作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加快

构建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制度体系,探索开展省级专项督察,促进耕地保护责任机制落实到位。严格执法监督,探索"信息化+网格化"融合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行为,以直接立案、联合立案、挂牌督办等方式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肃问责,切实提高震慑力。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遏制问题新增,稳妥推进历史存量问题分类处置。

土地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梦想。让我们携起手来,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提升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和严守耕地红线意识,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

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蹚出自然资源管理新路子

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解更生

(2021年6月25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6月25日--第31个全国"土地日"来到了。值此重要时刻,我们应当充分抓住党史学习教育这一良好契机,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自然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打破资源"瓶颈"和提供要素保障上想实招、出实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面对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应当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契机,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因此,要想有效解决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要解决干部队伍的廉洁从政问题,而解决廉洁从政问题,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是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自然资源是天然生成的物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新形势下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努力蹚出一条新路子。

一是不断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使规划切实起到刚性管控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推进过程中,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国土空间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课题,其编制是将经济、社会、土地、环境、水资源、城乡建设、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进行恰当衔接,确保重要空间参数标准的统一性,以实现空间优化布局和资源有效配置。目前,运城市的工作重点应当聚焦到如何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上。首先,综合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精确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其次,明确刚性管控和约束性要求,同时保持

规划弹性,提高规划韧性,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不确定性。再次,运用城市设计创新理论,尊重自然山水格局,构建城市人文景观视线通廊,营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形成错落有致、疏密适中、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风貌。

二是不断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必须要立足于我国人多资源少的基本国情。以当前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土地资源为例,一方面,要改进用地机制。在用地模式上,切实解决城市平摊、农村外延、开发区低效利用等问题。在项目摆布上,切实解决项目分散、遍地开花等问题,以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为统领,用规划来引导项目。在项目落地上,通过城市挖潜、企业淘汰、农村改造等渠道解决用地问题。另一方面,要甄别项目效益。保证土地的刚性需求,出路就在于节约集约用地。要按照"重大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用地"的原则,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先供给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同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引导建设项目向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集中,优化项目布局,减少土地浪费。

三是不断改进自然资源综合执法体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近日,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决定》,明确属地发生破坏山体、违法占地(包括建设"大棚房")、私挖滥采等七种情形,造成严重后果,将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予以免职处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决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在案件查办上,以卫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私挖滥采为抓手,按照"早发现、早制止、严打击"的要求,坚决查处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在执法方式上,采取不通知、不陪同、直插现场、直抵一线的工作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全面通报督办。在执法衔接上,积极建立审管衔接、批后监管和执法监管的联动机制,形成全流程、全领域工作链。

四是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机制,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核心职责之一。积极构建以"山为骨、水为脉、林为表、田为魂、湖为心、草为皮"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体系。进一步修改完善生态修复方面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对未完成修复任务或不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的企业,建立信用记录,提出不予受理"三

合一"方案评审申请和不予办理采矿证延续建议。开展流程再造,进一步理顺内部工作关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在自然资源规划管控、用途管制、业务审批、实施监管、督察执法等全过程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末端修复治理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综合修复整治"全生命周期"有效运转。

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自然资源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努力出一条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路子,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聚焦节约集约用地基层探索新路径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

(2021年6月25日)

阅读提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示精神,自然资源部组织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专题研究,从激励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乡村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为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供了政策储备,有利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