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工作经验交流和心得体会合集18篇(学校)(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3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2分钟

以文化为源 开辟思政教育新路径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其鲜明的包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我校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经常性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发展、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

验。

一、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校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其中的理论课部分则起到普及、引导的重要作用。我校在全面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包容性和多样化的特性,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指引。

一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指导思想的作用。

首先是"守正创新"理念,我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教育的主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贯穿到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是"服务育人"理念,即培养教

师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围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多元扩展,并组织教师义务为考研学生作思政课辅导。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对接学生需求。

当代大学生是更具活力、更富时代气息的群体,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内容的革新、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力求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组织教师编写黑龙江省版的《形势与政策》教材,体现了黑龙江特色和师范特色,吸引和感染大学生,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共鸣。

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以问题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讨论,释放学生的活跃思维,逐步形成自觉探索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又如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反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师生、生生平等且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做学生的引路人。

我校坚持"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的全新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支充满活力、不断进化的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保持走在时代的前沿,以此带动、感染学生。

二、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实

践活动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践是验证并反哺理论的必要内容。我校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依托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拓展育人渠道,实行"主渠道"与"主阵地"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关系稳定、形式多样、利益共享的社会实践基地矩阵。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红色文化基地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良好衔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充分、生动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核心价值引领的目的。

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

的应用

当下,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校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充分认知并发挥网络载体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全方位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目前,哈师大已经逐步建立完善了包括校园官网及各大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渠道,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学生观看并讨论。通过建立授课班级的微信群,加深对学生思想状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了解,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取向,为全方位地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我校积极抢占网络新阵地,按照"知行合一、自主发展、为人师表"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

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库,与共青团省委共建"青年大数据与云计算实验室",对高校近200万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追踪分析。

二、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深入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一体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领衔实施"粤教云"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牵头组建高校新媒体联盟,搭建全省高校网络引领和思政教育云平台。

三、嵌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学校

历史故事等传统思政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

漫等网络文化产品。四、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

思政工作队伍,通过网络空间研判思想动态,主动发声发言。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指导建立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

积极构建德育与智育协同的学生工作体系

网络

经验交流 思政 高校

我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积极构建德育与智育协同的学生工作体系,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德育与智育协同的学生工作

体系

加强系统化设计,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目标。抓好规

范化实施,优化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倡

导交叉培养,创新思政教育,促进四者融通;严肃课堂纪律,出台有关管理办法,确保"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要有规范、课堂讲授高水平且要有纪律";科学设置通识课程,使通识课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德;优化思政课程,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专业化教育,建立分层分类的"理论-能力-实践"课程体系,在"宽思路、厚基础、重内涵、重实践"前提下,形成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体系;组建辅导员工作室,通过论坛、课程超市、课题与大赛等,不断提升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二、突出思政工作位置,深化"四个"课堂的建设与实践

强化"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作、高校思政课创新计划、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等,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德育,润物无声地传达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丰富"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深化预备党员与党建骨干培训,开展"两学一做"微党课大赛,组建理想信念宣讲团等;打造10个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中心、6个思政教育特色示范基地、4项自主素质训练计划,近3万名学生直接受益;组织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办好"学生节",每年吸引10余万人次。拓展"第三课堂"境内社会实践,发起"一带一路"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710余支团队、7600余名学生参与;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获得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校生创业团队达200余支,获创业投资达4亿元。加强"第四课堂"海外交流研修,夯实学生国际视野与国际素养,本科生交流比例超

40%。制定出台本科生海外交流的实施方案和资助办法,设立本科生海外交流专项经费,开发本科生对外交流服务平台,要求每个本科生必须有一次出国(境)经历且修满2学分。

三、增强"体系"有效协同,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和服务保

障机制

注重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优秀专职辅导员向思政理论课教师合理流动,并规定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职称,须至

少担任一年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导师或新生之友且考核合格。

完善学生工作体系,成立本科生院,学生工作处纳入其中,处长兼任本科生院副院长,优化本科管理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协同。成立园区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连续6年实施"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每年1400多名教师成为"新生之友",深化完善"三全育人"。加强工作条件保障,依托"书记、校长信箱""书记有约"等,畅通言论渠道。依托党员之家、师生咖啡吧、教工之家,创设交流空间。依托百万"永平奖教金"评选、"师生爱心基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推进工程建设资金等,坚实发展基础。依托教育教学大讨论,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指向综合素质评价,契合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要念好"三字经"

网络

体会文章 党建 高校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念好"严""实""恒"三字经。

"严"字当头,切实担负党建责任。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时代高校党建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严"字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从"被动严"转变为"主动严"。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是高校党委的主责主业。要统筹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和落实党建第一责任,把党的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布局,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划出党建责任"硬杠杠",促进党建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破除杂音、噪音,坚决做到"三尺讲台有规矩",让党员干部和教师对党的理想和宗旨至信而笃行,从思想深处自觉严起来。

从"重点严"转变为"全面严"。

坚持从严治党全天候,让"严"的态势填充党员干部和教

师工作生活空间。高校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

则、示范带头,在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从严治党全覆盖,让"严"的对象覆盖所有人群。从高校党委到院系各基层党组织直至每个党员,无论哪一级党组织、哪一个党员,都没有特权游离于党的纪律和规矩之外。要从严规范高校党员师生言行,引导他们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切实筑牢纪律底线。

"实"字托底,全面落实党建任务。

落实高校党建工作任务,关键是要实现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谋事要实,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

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全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健全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制度,确保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决策。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谋事要实这一决策动议的根本前提,多考虑实不实、行不行,师生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才能谋好事办实事,不断提高议事决策水平。

干事要实,以真抓实干推进工作。

要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始终保持"敢于担当责

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精气神。要扎实推进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做人要实,用忠诚实践推动工作。

高校干部教师为人师表,应时刻自律自省、自尊自重,成为忠诚老实、踏实做人的楷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要重视干部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使之真正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实践中履职尽责。

"恒"字贯通,不断巩固党建成效。

高校党建要坚持长管长严、持之以恒,从根本上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增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支撑。

认识到位,狠抓党建工作"不松劲"。

要将抓好党建作为首要职责、看家本领,明确新重点、运用新思维、整合新优势,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制度跟进,避免党建工作"一阵风"。

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校各级党组织既要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要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发条,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监督有力,杜绝党建工作"走过场"。

全面推进学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充分保障广大党员行使监督权利,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强化追责问责,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坚决避免责任弱化和虚化。

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网络

体会文章 党建 高校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发展规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根据本学校、本学

院、本支部的实际抓好各项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

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目的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三会一课"制度等,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抓好"基本功"中促进"主业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兼具"基层党组织"和"高校"双重特点,既要练好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动员广大师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基本功",又要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主业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把练好"基本功"与抓好"主业务"有机统一起来,以练好"基本功"促进"主业务",以抓好"主业务"检验"基本功",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在建强组织体系中提升组织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去实现。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教学、科研单位单独设置党支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切实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基层党组织要扎实开展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籍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等工作,切实履行好基层党组织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职责。建立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师生制度,使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网络

体会文章 党建 高校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强调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和首要地位。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探索符合中央要求和高校特点的党建路径。要不断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以党的政治建设带动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持续提升。

把准政治方向,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政治方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前提条件,党的政

治方向指引高校的办学方向。高校的政治方向就是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以为人民服务、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事业对各类人才的新要求,将人才培养

的政治方向有效融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工作举措当中。要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推动思政课主阵地、日常教育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建立涵盖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的"十育人"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储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资源。

强化党的政治领导,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义。在高校党的建设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举措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部分高校党组织曾经存在着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如,"四个意识"不强,用中央精神办学治校不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到位,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不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是解决高校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的迫切需要。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切实强化党的政治领导,严格落实高校党建重点任务,不断探索新时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相关体制机制。要细化高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制定"四种形态"工作指南,推动党的领导层层落实、层层加强。要完

善各层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院系党组织议事规则和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各二级机构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结合实际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对照支部工作条例,推进师生党支部建设,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整改党的领导弱化的各类问题,确保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夯实政治根基,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政治根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宗旨所在和动力源泉。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立足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用优质公平的高等教育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坚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高等教育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切实加强招生、就业、采购、招聘、后勤、基建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治理,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流程,减少权力寻租风险。要聚焦师德师风、学术诚信、隐形"四风"等问题,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强化执纪问责,回应社会关切。

优化政治生态,着力培育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条件。高校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征,这决定了高校的政治生态建设既取决于内部党组织的主观因素,

也受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从当前高校存在的腐败和不正

之风来看,既反映了社会上同类问题的共性,也有高校的特殊性。要不断探索符合高校特点和规律的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良好的政治文化促进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的形成。高校要形成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长效检查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让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经常性的政治体检。高校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落实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建立纠错容错和澄清反馈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整治庸懒散,纠正歪风邪气。要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掘与弘扬高校自身的优秀历史传统与校园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以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带动师德师风、教风学风的持续向

好。

防范政治风险,着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重要环节。高校是思想文化聚集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重要任务。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各层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检查,依法依纪依规对履责不力的单位和个

人进行问责,形成阵地管理的惩戒机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阵

地的管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权、主导权、话语权,完善教材、报刊、讲座、论坛的关口审批,加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管,从源头遏制不良信息和思想观念的传播。要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队伍和载体建设,加强网络舆论领袖的培养,创新理论传播方式,采取有效策略与各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提高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

永葆政治本色,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政治本色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本质属性和生动体现。高校并非一片净土,十八大以来,仅中纪委网站曝光的违纪违法高校领导干部就有100多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重点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高校要加强教育监督管理,落实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重点是管好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严以用权,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身边人,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高校党委向上级党组织述职述责述廉,完善高校纪委向上级纪检监察组织报告工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画像等制度。要建立学校党委、纪委定期约谈校

内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定期报告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情况。要设置校内巡察机构,探索建立上级巡视和校内巡察相结合的联动监督体系。要制定全面从严治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清单、制度清单,对照检查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情况,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提高政治能力,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办学治校水平

政治能力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承载主体和质量水准,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政治建设状况。高校干部队伍提高政治能力,对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高校的党员干部应该既是教育家又是"政治家",既要坚守政治规矩又要尊重教育规律,能够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校领导班子要把政治能力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与制度化,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汲取政治营养和政治智慧,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决策部署和实践。高校党委要选强配齐各层面的党员干部,把政治能力作为选任干部的核心标准,把政治能力建设贯穿于干部成长全过程,建立党组织考核、工作业绩评估和师生评价结合的干部考核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双一流"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事业中提升能力。高校纪委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进一步深化"三转",通过常态化、全覆盖、有实效的监督,保障各级党组织破解改

革发展中的难题。高校院系、行政部门、直附属单位的党组织

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管理""党建+服务"的有机统一,在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增强各项业务工作的实效,助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