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材料汇编-30篇(第4/7页)
创新"六个一"政务服务改,革让"放管服"更出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要求,X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促进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为核心,以大数据共享共用为手段,构建了"六个一"X政务服务新模式,被确定为X省政务服务地方标准,在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创新"六个一"政务服务模式
围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X市探索实施了"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窗发证、一链监管、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模式。
一门集中。全市具有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职能的部门统一进驻到各级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协同高效的一揽子审批服务。同时整合优化各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努力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妥所有事。
一口受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服务事项,实现政务服务无差别"一口受理"。同时专门设置社会保障、公安出入境、不动产、住房公积金、税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六类便民服务窗口,对高频的便民服务事项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
一网通办。深度融合统一受理、统一审批、电子监察等平台,综合服务中心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均实现从受理、审批到发证"一网办理、同步审核、内部流转、数据共享"。升级改造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X市政务服务网,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协同办理、绩效评价等服务功能。
一窗发证。入驻综合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经审批(核)产生的办理结果均通过一个窗口进行证照归集、证照信息电子化,并统一对外发放。
一链监管。运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监察系统和市"互联网+监督"平台信息共享功能,建立审批监察数据链,所有在线审批行为在数据链上全程留痕可查证、可追溯,对审批行为实现监察和监督"双向"绩效问责。同时与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紧密对接,提高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最多跑一次。拓展服务渠道,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共享部门数据,融合线上线下,群众和企业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办事全过程只需到政务服务部门跑一次。同时健全容缺受理、证明承诺告知机制,加快部门协同办理和大数据共享应用,推进"不见面审批"和"一次都不跑",四级办理深度事项逐步增加。
二、形成政务服务X特色
X市把"六个一"政务服务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抓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施,已形成政务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渠道便利化、群众办事透明化X特色。
(一)顶层设计、领导重视是推进改革的关键所在。X市把"六个一"政务服务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放管服"部署的生动实践,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全过程、全方位倾力推动,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坚实保障。
(二)"清单规范、流程最优"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X市全力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抓规范、优流程、简材料、强监管,稳步推进"无差别受理审批",优化各类服务流程X个,压缩各类审批材料X份,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X项、占总事项的X%,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同城办、异地办"。
(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支撑。X市以数字化智慧城市为转型目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市大数据中心、市统一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统一政务服务受理平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为政务服务、不动产调查、城市规划、智慧旅游、数字城管、公安警用、应急指挥、土地储备以及辅助决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政务服务信息最优化、服务内容共享化。
(四)"规范化、标准化"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基础。X市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巩固推广改革成果,制定X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平台之外无审批"实施方案、政务服务"一次办妥"实施方案、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六个一"服务标准规范等地方标准,确保受审分离,前台受理标准化、后台审批无差异规范化。加快一体化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协同性和系统性,推进政务事项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推进改革的重点领域。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周期长问题,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汴捷开工"改革;针对市场准入领域"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推进"多证合一、多证联办""证照分离""多部门全流程网上协同办""全城通办"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
(六)"服务多样化"是增强改革获得感的基石。按照"门、线、网、端"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立体智慧政务服务的总体构想,聚焦群众关切,推进民生服务便利化改革,推进实体大厅与在线办事无缝结合,构建"标准统一、服务透明、跨界协调、运转高效"立体智慧政务服务体系。
三、便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六个一"政务服务改革,X市坚持创新驱动,在便民服务、商事制度、投资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积极实践,先行先试、多措并举,"放管服"改革效果不断叠加增强。
一是集约公共资源配置。建成全省最大最集中的办事场所(市民之家),整合全市X多个部门的办事大厅、X个审批服务窗口,避免服务大厅重复建、多部门多窗口多层级人员浪费,每年节约政府建设、管理、运营成本近X万元,较好解决了企业群众全城跑、门槛多、部门材料重复提交、办事难等问题。
二是全流程网上审批。积极推进电子证照和电子批复在"互联网+"环境下跨领域、跨行业应用,市场监管、民政、税务、公安、不动产、住房公积金等部门信息数据实现共享,已有X类申报材料无需群众和企业提供。在"一口受理、一网运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和收件材料清单,实现网上审批全流程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办理。以"校车使用许可"全流程在线审批为例,X市通过简政放权,将该事项审批权由市政府下放至县、区政府,企业办事由原需跑市、县(区)多部门到现在只需网上一次申请、多部门协同办结,办结期限由原来X多个工作日压缩为X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X项压减至X项。
三是掌上办事更便利。推出"汴捷办"APP,汇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便民服务三大主体功能,涵盖政务服务、社保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交通出行、便民缴费等X个领域,目前已上线X项政务服务事项,X%的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
四是X小时自助服务。推出"市民之窗"自助终端,集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于一体,可办理X多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水、电、气、暖、公交卡查询缴费等业务。目前,已在全市X个社区和银行网点安装设置"市民之窗"自助终端,为群众提供"就近办、随时办"、X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五是证照免费邮寄服务。与邮政EMS签订协议,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理结果"免费递送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时只需选择审批服务结果快递送达,系统在事项办结后根据办件编号、递送地址等自动生成递送单、通知快递员取件,窗口服务人员、办事群众均可跟踪查看相关物流信息,切实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趟次数,促进政务服务"一次都不跑"。
六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X政务服务热线、网上监督投诉举报等平台,主动接受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投诉和举报,并限时解决、及时反馈。X年,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X件,按期办结X件,按期办结率达X%。
七是推进"一网通管"。推进"互联网+监管",结合市级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加强对抽查事项、抽查比例、抽查频率监管,实现对监管的"监管"。促进政务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信息深度融合,依托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其他监管数据共X条,为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智慧监管"提供强有力支撑。
探索推行"XX工作法"倾情打造"帮代办"升级版
今年以来,X高新区从"帮代办"工作小切口入手,探索推行"XX工作法",全面建立"五化"工作机制,不断打造"帮代办"升级版,园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一、X张清单--服务内容清晰化
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自愿委托、无偿帮代、全程跟踪、便捷高效、协同联动"的原则,为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帮代办事项主要涉及企业开办、行政执法、优惠政策兑现、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等X个服务类别共X个事项的帮代办业务,并将根据高频事项变化,分批调整增减事项清单,进一步聚焦园区企业和市民"急难愁盼",突出服务重点,让服务内容更清晰、更明细。
二、X支队伍--服务力量专业化
牢固树立帮代办"一盘棋"服务,不断加强和拓展"帮代办"服务力量,有专班力量和常规力量,一是明确了专业高效的"帮代办"专员队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和重点人才培养相结合方式,打造一支懂法律法规、素质高、业务强的帮代办队伍,选优配强"帮代办"窗口工作人员,每个代办事项一对一配备"专职管家"。二是组建了区级领导牵头的"帮代办"专班队伍。以"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领导干部"三联"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X个企业(项目)+X名领导+X个责任单位+X名责任人+X个工作专班",增强"帮代办"意识,每月走访,靠前服务,下沉帮办,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现场督办。
三、X种方式--服务方式多元化
一是即帮即办:对简单的政务服务事项,以政务大厅即办事项为主,指导协助申请人备齐材料,帮代办专员陪同申请人到相关窗口办理业务。二是全程代办:主要针对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等全流程服务事项,指导协助申请人备齐资料并完成相关交接和委托手续后,由帮代办专员全程代替办理。三是提前预办:对于园区一般工业投资项目,主动前移服务,延伸服务链条,实行部门联动、提前技术审查、调整审批时序、并联审批等改革方式,提前告知审批服务注意事项,为项目"拿地即开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咨询指导服务。
四、X个环节--服务流程精细化
一是前期环节,知晓扩面提前介入。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商务、经发等部门联动,开展常态化信息共享联动服务,建立帮代办服务对象信息库,扩大"帮代办"服务知晓度,指导企业做好前期资料准备工作。二是申请环节,自愿委托申请受理。企业提出申请后,帮代办窗口根据资料提交情况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马上签订帮代办协议,安排服务"专职管家"开展工作。三是办理环节,过程跟踪代办实施。根据企业需求,订制工作倒排计划、整理一次性告知清单、指导准备申报材料,全程跟踪督促相关部门,做到"及时办、提速办、容缺办、并联办"。四是办结环节,主动回访办结评价。事项办结后,及时完善项目服务档案及工作台账,对企业项目进行回访,签署事项办结单,并邀请其对整个帮代办服务过程进行评价,退还相关证照和资料,全过程自觉接受企业群众和相关部门监督。
五、X项机制--服务运行规范化
一是并联审批机制。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要求,将园区赋权事项的整体办理承诺时限压缩了X%,有X个事项需提交材料数减少X份,做到"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进一步深化多部门联动审查、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更好地简化申报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办件体验。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全区X个涉及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帮代办联络员,负责协调处理相关审批事宜,督办本单位未及时办结的具体事项,进一步压实审批责任,联动协同推进。三是议事协调制度。对于帮代办过程中出现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建立由党工委副书记召集,优化办牵头,涉及行政赋权的职能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及时分析汇总问题,定期处理解决,提高效率。四是监督问效机制。以推进"清廉园区"建设为抓手,建立帮代办与职能部门审批时效并联的双效监督问效制度,定期对帮代办服务部门和涉及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工作开展双向评价,对于人为设置障碍、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由纪委监察部门严肃查处,打造风清气正、高效务实的营商环境。五是考核激励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帮代办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红旗岗位"和"服务之星"考评,对帮代办工作人员实行季度及年度绩效考核。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好环境"
X市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大胆探索,注重实效,有关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X年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名中位居全省第三;全省首批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在X年涉税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率排序中位居全省第一;全省首家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蓝图"基础上的"一个平台"审批,实现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落地,建成党务、政务、便民服务融合的智慧党政融合平台。X市"互联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一网通办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深化简政放权,着力推进行政权力不断"瘦身"
(一)全面开展事项梳理,推进审批工作标准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构建权责匹配、简明实用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截至X年X月,全市梳理事项X项,市本级共梳理出市级政务服务事项X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X项。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细化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理流程表,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清晰指引。全面梳理市县两级监管事项,编制检查行为实施清单,规范部门权力运行流程。推行"互联网+监管",通过监管行为信息汇聚平台,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行使监管权力,全流程监督部门权力行使过程,实现"监管之上的监管"。
(二)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批效率。印发了《X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方案》《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X个工作日以内,非涉密投资项目全部实现在线办理。推进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了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在线并联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与X政务服务网、省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和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对接,审批流程更加简洁清晰,审批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三)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活市场活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和企业简易注销制,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登记,全面推行"审核合一",实行"一口受理""一表申报""一窗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X个工作日。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将社会保险、公章刻制备案等纳入"多证合一",实现企业信息与社保部门共享,降低了企业开办费用。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省定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不再作为登记前置条件,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直接受理核发营业执照,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X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X户,同比增长X%。
二、坚持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发展环境
(一)大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印发了《X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监管工作基本原则、主体责任和主要任务。建立检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编制年度抽查计划,公布抽查清单。及时、全面公示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实行监管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股权冻结等信息数据共享,跨部门互认应用,对"黑名单"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禁入。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督促企业真实公示基本信息,及时履行年报公示和即时公示责任。X年年报率达到X%,公示各类即时信息X条。
(二)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制定了《X市公共信用信息异议处理规范(试行)》《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关于做好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和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X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等文件,推进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联合惩戒。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市内联通X个单位、向上联通国家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归集,编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截至X年X月,全市归集信用信息X万余条、公示"双公示"信息X万余条、发布信用动态X条、展示信用承诺X件、共享联合奖惩案例X例。强化联合奖惩,实现"红黑名单"管理全覆盖。
三、持续优化服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完善实体大厅政务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实体大厅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一门""一窗"改革,市本级已进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X项,入驻率X%,其中X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一窗受理率达到X%。优化整合大厅窗口,设置工程建设"容缺受理、多规合一、多审合一"综合服务区、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区、商事登记综合服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区、公安集中服务区以及综合受理服务区等X大功能区,由各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其中综合受理服务区实行X个部门X项事项的"无差别全科受理"。持续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提供节假日预约和延时、免费复印、免费寄递等便民服务,X年X月X日起行政服务大厅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升了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二)加快提升政务服务网应用水平。统一使用省政务服务网和豫事办APP作为X市唯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和政务APP,从根本上实现了"数据同源、统一入口、统一用户中心"的目标。市不动产登记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市政务服务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全面启用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事项办理的全流程监督。市政务服务平台综合业务受理端与省统一受理工作平台对接,所有办件信息和办理结果实时自动推送至X政务服务网。
(三)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全市两县三区X个乡镇(街道)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X个村(社区)全部设置了便民服务站点,实现了线下政务服务的全覆盖。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进智慧党政融合平台建设,将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功能整合到"一张网",推进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向乡、村两级纵深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全面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外网,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保三级"认证,并与省电子政务外网互通。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制定《X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市直部门全覆盖并与省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截至X年X月,已录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X余条,对接政务数据X多万条,梳理电子证照目录X多条,向省电子证照库推送电子证照数据X万多条。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标准化建设,惠企便民促发展
近年来,X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X政务服务热线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倾听民声、体察民情、解决难事,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先后在全国最佳政务服务热线评比中获得"最佳管理效率奖",在第三届全国X政府服务热线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荣获"骏马奖"和"治理实践奖"。
一、建强"一支队伍"。全面增强政务服务热线工作力量,工作人员由原先X人增加到X人;将标准坐席从原有X个增加到X个,科学分类为电话受理区、专家受理区、工单转办区、工单审核区、期群众需求,效率。目前,件。工单回访区、质量监控区;根据政务服务热线高峰及时调整受理人员上班时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政务服务热线日接听量由以前的X件增加到X
二、实现"一号对外"。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热线智能化网络平台系统,实现了一体化接听、热点实时分析。通过直接合并、呼叫转移、并行接听等方式,把商务、环保等X个市直部门的X条政务服务热线统一整合到平台,实现了"一号对外,方便群众"。
三、健全"一套制度"。建立了X政务服务热线工作规则、群众求助事项快速处理规定、首问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办理流程图、服务用语和市政府、市直部门、县区负责人接听等一整套制度规范,并严格组织实施。其中,问题督办方面,X年通过系统、电话、书面、会议等方式督办X余次,协调解决疑难工单X件。工作考核方面,从知识库更新、工单办理、群众满意度、热线整合等方面对全市热线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排名前三名的县、区可分别获得奖励资金X万元,排名前六名的市直单位可分别获得奖励资金X万元,排名最后一名的县、区和排名最后两名的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就整改落实情况在新闻媒体作表态发言。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四、打造"一个模式"。探索建立了"互联网+热线+督查"X模式,形成"热线为督查提供问题线索,督查为热线督办提供保障"的高效闭环工作体系。一是热线为督查提供线索支撑。热线中心及时梳理热线反映的群众诉求、民意动态、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后上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筛选真实性高、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信息进行跟踪督办,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信息支撑。二是督查为热线提供工作保障。充分发挥督查"利器"作用,围绕热线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重点督办、跟踪问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有力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有效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X市X政务服务热线X年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X件,其中X%按时办结,回访满意度达X%,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服务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所求所愿作为第一信号,各级领导定期到热线大厅受理群众诉求事项,零距离倾听民声,及时解答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搭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二是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建立了以热线为枢纽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高效联动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群众的合理权益。三是提供了科学决策参考。通过热线了解民情、搜集民意、集中民智、解决民忧,群众通过热线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建言献策,在双向互通与信息交流中确保政府各项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更加合乎市情民心。四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X市X政务服务热线专门设立营商环境受理专席,专职受理涉及企业办理证照、产权登记、中小投资者保护、税费缴纳、合同执行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做好热线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善了发展环境。
多措并举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X年,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制度等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创新打造保障有力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制
本轮机构改革中,在X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基础上,专门组建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副主任,四大班子同上阵,齐抓共管"放管服",联手打造优环境。市委营商办公室作为市委工作机关,挂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牌子,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价职能,以独特的督查优势推进X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县(区)均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和专门的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市县(区)联动,一体推进。
二、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
借鉴上海市、福建省、南京市等先进省市经验,在省内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起草了《X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暂行办法》,以市政府文件印发。研究拟定X市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清单,包含X家单位X个事项,其中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X项。通过再造审批流程,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模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三、多措并举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X市不断推出特色举措加速改革任务落实,审批事项精简X%,审批时限压缩X%以上。
(一)推行"店小二"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制定《实行审批服务首席代办制做"五星级'店小二'"实施方案》,推动审批服务首席代办制度落实,对省、市重点项目、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许可审批等事项进行领办、代办,为残疾人、失能老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X年以来,领办代办窗口累计受理各类咨询服务X次,完成市康复医院、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十中、市五中、油田十七中等X家单位施工许可证核发,协调解决各类问题X余次,获得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上一篇:创建模范机关材料汇编-14篇
下一篇:党校科研工作优秀教师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