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文章、研讨发言汇编-14篇(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3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2分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8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全党全国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阐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作出了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战略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回答了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有力引导了全党全社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出治本良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坚持底线思维,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科学的理论指引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有这一思想的指引,在短短5年里,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一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钟山部长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意味着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开放工作的战略部署,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一、深刻认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成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将开放在发展中的作用、地位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和水平。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新时代的开放布局、开放方式、开放重点,加强发展的内外联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新时代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部分中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服务短板现象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高品质消费品和优质服务进口,丰富国内消费品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动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经济全球化遇到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努力打造平等协商、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增添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当前全球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突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对全球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是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鼓励和支持其他国家搭乘我国发展的"顺风车",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并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型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开放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不断推动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科学完备的对外开放思想理论体系,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

坚持内外联动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这些重要论断,丰富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互动的理论与实践。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新一轮扩大开放为契机,深化创新体系、要素市场、监管体制和治理能力改革,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这是对我国开放布局的统筹谋划,意味着在继续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突出引领开放新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这是拓展我国自身开放空间的需要,也是主动塑造外部开放环境的需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共同发展。

体现包容开放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一理念既准确把握了我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又彰显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历史担当。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我国始终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让中国梦具有了世界意义。

树立开放安全新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先行先试、科学求证,做好风险评估;要倡导共同安全理念,共同应对全球化新挑战。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促进发展、增强实力,从而实现经济安全。要坚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深化对外开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既要重视防范国内市场开放带来的安全风险和产业冲击,也要重视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与财产保护。

三、落实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各项任务

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使命,走在前列,以建设贸易强国为突破口,实现从经贸大国向经贸强国的转变。到2020年前,进一步巩固我国经贸大国地位;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经贸强国;到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是党中央赋予商务工作的光荣使命,也是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深入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品质、中国品牌、中国服务。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十九大报告围绕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科学研判中长期的外资走势,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利用外资新平台,重塑利用外资新优势。优化利用外资环境,推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我们要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为企业走出去营造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服务,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施境外合作区创新工程,培育大型跨国企业,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们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同相关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对接,做优做精重大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拓展投资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推动完善西部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区域开放平台。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促进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积极推动打造新的开放增长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新亮点。十九大报告指出,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渐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合作格局。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非合作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更好发挥中非合作论坛作用,扩大中非贸易,深化基础设施和投资合作,优化对非援助,全面提升我国同非洲地区经贸合作水平,打造中非合作新亮点。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倡议。积极推进自贸协定谈判,提升自贸协定水平。全力筹备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人民论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一方面在理论上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实践上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丰功伟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母体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学说,总结出了资本循环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揭示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释的"劳动价值论"等一系列理论,对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还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传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等重要著作,提出了"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一系列"四个现代化"的经济思想,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后,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这些指导思想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结合,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基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借鉴了国外经济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和重要术语。

一个伟大的思想和理论,必定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在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价值遵循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观点和重要术语,比如"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现代产权制度、制度性交易成本、全要素生产率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厚滋养还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济思想主张。

早在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就注意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叔敖治楚则遵循使百姓"各得其所便"的原则;孔子提出了义主利从论,墨家则提出了生财节用论;战国时期,商君学派提出了农战论、本末论和人口论,荀况则提出了"强本论";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善因论",桓宽的《盐铁论》是世界上早期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宝贵文献。

我国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民本经济思想,比如,上古时期的《尚书》中记载到:"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庶民、富民、教民的仁政思想,孟子继而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秩序理论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济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也是习近平本人对经济问题探索与实践历史积淀的总结。

习近平在梁家河大队下乡当知青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奠定了自身深厚的马列功底。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书记的3年多的时间里,他下决心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率先在河北全省推行"大包干",制定"人才九条"广招英才等"兴县富民"政策。

在福建工作的17年里,在厦门推动对外开放、在宁德探索摆脱贫困,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六年七下晋江,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探索内引外联"双向开放",推进闽台交流先行先试。在浙江工作5年,提出了"八八战略"总方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在上海工作期间,对如何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带头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出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进行了精心的研判,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思想和战略部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点和逻辑主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时代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阶段和时代环境的客观因素,是一个新思想得以形成并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其理论范式和学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强起来"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解决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把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理论基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多层次的含义,不仅是对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性需求,还对精神层面的提升有了更高水平的渴望。事实上,有众多客观因素影响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主要民生领域的短板没有解决,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逻辑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结构性失衡。怎样破解这个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供需关系的最新变化,以往不注重质量提升的中低端供给难以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快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提质增效的转型转轨,增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可持续性,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人民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尤其是进入后全球化时代,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更加深入,特别是注重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各种规则标准制定,使现实世界开始由单极向多极、由单向向多向、由单方向多方转变,初步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安全互助的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发展尤其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历史发展逻辑始终。这里重点阐释"七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优势,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政治保障。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为党统揽全局、统筹布局、协调各方、制定政策,是政府的向导和核心,是实施政府宏观政策、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2012年,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进行见面会时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扶(脱)贫,补齐民生短板,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决定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这些施政思想、导向、举措都印证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继续巩固改革发展的良好势头,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