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喜迎盛会·书香满机关主题读书活动分享-7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0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1分钟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感悟力量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年*月,一位**岁的知青乘坐绿皮火车离开熟悉的北京,前往完全陌生的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插队。在这里,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以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内核,以实干担当、为民服务作为破土萌发的动力,在最贫瘠的黄土地上完成了人生蜕变。这位知青就是青年习近平。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为什么跟大家分享这本书?

新颖但真实、朴实却生动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一捧起便舍不得放下,一口气看完了这一整本书,它既不像理论读本晦涩深奥,又不像故事小说天马行空,它是一种以访谈为载体的纪实文学,其中没有宏大叙事,有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一件件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篇访谈稿,真实还原了**名村民、知青、各界人士曾与习近平相知相交的点点滴滴,将一位生活化的国家主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意识到,青年习近平有着与那个年代普通人一样的成长经历,这不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缩影吗?细读这本书后,正如其中一段采访实录总结,"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我所感受到最突出的就是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观点。因此,这本书既像忆苦思甜的时间胶囊,也是感悟领袖强大力量的精神指南。

二、从这本书中我感悟到了什么?

(一)感悟到一种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村民王宪平在采访中回忆,当时在梁家河帮助知青搬行李箱时,发现其中有两个箱子特别沉,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得知是习近平装满书的箱子。知青赵华安、张春富在采访中回忆,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窑洞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一摞摞书;他白天劳作、晚上看书,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烟。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近平从来没有离开过书本,放弃过读思考。我们常常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论述、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想与他这段时间读书的积累息息相关。我深受触动,反问自己,为什么小时候都能在昏黄的灯光下,趴在简陋的书桌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哪怕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书,长大后有了宽敞的书桌、明亮的台灯、随手可见的书籍,这种热爱读书的劲头却反而减退了呢?究其根本,还是自己没有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沉下心、静下气去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一些看起来枯燥的理论,往往就是解决工作矛盾的方法和钥匙。我想,这份热情现在重新拾起来也不晚!

(二)感悟到一种志存高远、人民为先的信念。作为该批知青里年龄最小的习近平,又在该批知青中插队时间最长。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当时,因家庭背景,习近平入团、入党十分不容易,先后提交了*份入团申请书,**份入党申请书,都未获得批准,但他并没有气馁,一直保持着入党的热忱,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让我想起我于****年在大学时加入共产党的经历,在此之前,全院仅有*名学生党员,我以为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所需具备的条件,所需经历的考验已经够多了,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党员确实不容易。但相较于青年习近平坎坷的入党经历,我想自己更应该珍惜党组织对我的认可、接纳。今后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朝着成为一名优秀党员而努力。青年习近平不仅入了党,还很快当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把自己当作"黄土地的儿子",立志要为人民多办实事,事实证明,他确实为当地群众办了很多实事,比如引入沼气池,解决当地群众生火做饭的问题,带领群众打淤地坝,增加灌溉面积,建立了第一个铁匠社、裁缝社等。经过这段时间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既是政治工作,也是民心工作,是为了净化我们党的肌体和政治生态,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正是在查办案件中揪出了一批又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才不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感悟到一种实干笃行、敢于担当的品质。梁家河村村支书梁玉明在采访中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村民王宪平评价说:"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将过去到青黄不接时全村就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原因就是苦干实干,特别是在沟口打上淤地坝,他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起早贪黑,手掌上磨得全是水泡,但不管多累多苦,他一直拼命干,也发动干部、群众一起干,大面积增加了水浇地,直到现在坝顶的土地仍然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土地。从这本书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干工作的力量。现如今有一个流行词叫"内卷",我想,适当内卷对自己是有益的,这种内卷不是恶性竞争,而是付出***%的精力做好每一件工作,对标其他优秀的同志,与自己"卷",从而不断获得加速成长的动力。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作为资历尚浅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力争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好最佳主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纪检监察干部都是从线索到线索,从案件到案件,我也不例外,我于****年参与纪检系监察工作,到现在已经*个年头了,其中在市纪委借调时间两年半,参与线索、留置案件办理。近期借调至干监室,根据工作实际,集中学习并频繁使用《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虽然是业务书籍,认真阅读思考,感想颇多,对规划自己以后的业务工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最近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之前使用文书的习惯进行了反思。

前段时间县纪委要用技术调查手段对人进行定位,需要市纪委向市公安局出具相关手续,这件事最后交由我办理。由于之前没有办理过相关文书,临阵磨枪拿出文书格式来对照填写。期间发生了几个小"插曲",一是纠结了半天使用哪种文书:委托公安数据查询文书还是委托公安技术调查文书;二是确定文书后,对象情况表填写不准确,公安机关表示查询不了;三是所有材料准备就绪送到了公安机关,经他们核验,文书并非最新的格式,不符合规范。最后实在没办法找案管室的同志帮忙,找到最新的格式,重新签批,才完成该项工作。薄薄*页纸,花了一整天时间!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之前的我觉得《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只是一个工具书,会看就是,用时就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事后重读《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觉得以前的自己太浅薄太无知,会看文书并不代表写得好文书,文书还是要自己亲自动手写,总结一句话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前段时间的小"插曲"我反思了几个原因:

*.文书较多,措施较多,没有操作过容易出错。以我读的《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来说,里面有**种规范性格式文书,纪检类文书**项、监察类文书**项,纪检监察类*项,其他文书格式*项。这里面还不包括常用的技术调查、数据查询、审查调查报告等文书。在"三区"和乡镇纪委,很多文书基本上没有使用过。很多刚参与审查调查案件大都是外调工作,大部分文书在外调前,就已经办好。一些要临时写的文书基本是由综合组统一办理,制作的过程细节其他组的人接触不到、想象不到,一些文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文书没有实际参与制作,等到要写要用时,自然会摇摆不定、不知所措,有格式有模板文书要多写,写了才是真知道。

*.有些文书更新比较快,不注重学习最新的知识往往也把握不住最新要求容易出错。日常工作中,因为工作需要,各科室会对文书格式进行更新,很多工作提示如果不注重学习,不用心留意细节,经常会各种版本混用。到公安部门送数据查询文书,就是没有注意版本更新,导致查询手续办理不了,浪费了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版本混用归根结底是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的形成,很大的原因就是使用得少。

*.文书制作并不是简单生搬硬套,而是要依据业务经验来仔细琢磨。审查调查文书是审查调查措施的载体,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运行规范的体现。我刚到纪检监察机关时,不会办案,不会写业务材料,什么都不懂,文书写的磕磕绊绊,谈话谈的哆哆嗦嗦。在留置案上,不断上手一个有一个的文书,边写边练业务,才渐渐摸清了一些套路。"师傅"说:写文书就像是打怪升级,实践多了经验就越丰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到什么时候把所有文书都写了个遍,差不多就可以出师了。

纪检监察文书是业务的文字体现,业务不精是写不出好文书的。初核报告、审调报告,业务不精写不准。谈话笔录,业务能力不行写不了。业务经验丰富的同志,他们并不需要对一个个细节进行摸索,他们三五分钟弄好的文书,换个不精的人也许两个小时都弄不好。谈话能力强的人可以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制定谈话方式,而经验少的人有些话想说说不出口,很多时候就是按照谈话提纲从一个谈话问题到下一个谈话问题,谈话时觉得自己还行,回来一看笔录,不是这里少问了一句就是那里表述不准确。

前段时间,市政协武园萍副主席给我们上了一堂写作课,受益匪浅,他讲到想与说,说与写的递进关系:从想到说是一个思考过程,从说到写是一个总结提炼。个人觉得这一点很契合文书使用,从看到写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会看文书是只是基础,能写文书才是能力。会看文书不代表写得好文书,实践才能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纪检监察业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学习注定会落伍。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要在日常工作中学、在留置办案中练,多学多练才能练得真本事,才能将文书写的像写的对。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焦裕禄家风》读书体会

家风是一本书,写满中华民族的智慧;家风是一轮明月,光辉普照神州大地;家风是一棵树,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月**日是焦裕禄同志的百年诞辰,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便是《焦裕禄家风》一书。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在很多个场合都讲述过焦裕禄的家风,她这样说:我们的家风,第一条是,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干不了大事干小事,干不了重活儿干轻活儿,孩子们一定要参加劳动,不能不劳而获。第二条家风,是艰苦朴素,不追求奢侈和享受。第三条家风,是领导干部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书中有三个故事便是焦裕禄三条家风的生动写照,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并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故事一:焦守凤找工作

焦守云曾经回忆大姐焦守凤找工作的事情。当时,焦守凤初中毕业正在找工作,本打算在县委大院当一个打字员。但焦裕禄却认为,直接从校门到机关大门,缺少了劳动这一课,"心就不容易定",坚决不同意。那时候,因为焦裕禄的身份,确有不少好消息传来,这边学校想请焦守凤当个老师,那边邮局说正好缺了一个话务员等。只是,这些工作机会同样被焦裕禄婉拒了。最终,在焦裕禄的建议下,焦守凤被安排到了兰考县当地的食品加工厂当个临时工。

在刚进厂的时候,焦裕禄担心食品加工厂因自己的身份照顾自家女儿,就特地找了厂长说道:她到你们厂做临时工是进行劳动锻炼,建议分配到酱菜组,容易帮她改掉怕脏、怕累的毛病。你们要对她严格要求。就这样,在焦裕禄的坚持下,焦守凤并没有因为焦裕禄的身份获得任何优待,反而在食品厂里的艰苦岗位进行磨炼。刚开始焦守凤拉不下脸走街串巷的吆喝卖酱菜。焦裕禄得知后便亲自挑着担子,跟焦守凤一起走街串巷卖酱菜,并且还把怎样挑担子不磨肩膀的技巧教给她。后来,在焦裕禄的教导下,焦守凤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对,就对他说:"爸爸你回去吧,以后我再也不闹了。"对待焦守凤工作这件事,看似不近人情,但也饱含了期望子女能独立自主的爱。

感悟:"热爱劳动"是焦裕禄家最接地气家风,焦裕禄常告诫家人: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焦裕禄一辈子辛勤奔忙,他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走到哪就干到哪,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丢失。他让家人懂得劳动的艰辛,在劳动中感受快乐,通过劳动自给自足,不求他人。焦裕禄用自己的良好作风带出了良好家风,用良好家风带动了良好党风、政风。

去年*月到炎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我有机会走出办公楼,走进田间地头,与基层群众在一起耕种劳作一起生活,在劳作中体会了基层群众的艰辛与汗水。经过一年驻村生活,我与村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村里的群众遇上问题都会来咨询我,寻求我的帮助。我也深切体会到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劳动,才能接好地气、做好人民公仆,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不忘初心,与群众并肩作战、同甘共苦,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故事二:铅笔多短才算短

焦国庆上小学时非常喜欢学习,他喜欢把铅笔削的尖尖的,这样写出来的字非常好看,但这样用也非常的浪费,常常抄一篇课文就能用掉一大截。铅笔太短用起来很不舒服,焦国庆就直接把短铅笔给扔了,然后回家让父亲买新的。焦裕禄很快就发现了焦国庆用铅笔比别人多,为了看看焦国庆有没有浪费,就要求他拿短铅笔头来换新的铅笔。有一次焦国庆嫌铅笔实在太短了,就拿去找焦裕禄换根新的,他信心满满地看着手里的铅笔头,认为父亲肯定会表扬自己。谁知道,焦裕禄拿到这根铅笔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铅笔帽,往铅笔上一装说:"你看,这不是还能用吗"。说完又亲自给焦国庆示范了一下。焦国庆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爸爸这也太抠了吧,还是县委书记呢。"听到儿子的抱怨后,焦裕禄笑了笑对他说:"这一根铅笔看起来很小,但也是由工人劳动生产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人人都浪费一点,那就要重新生产多少根铅笔呀。"

感悟:"艰苦朴素"是焦裕禄家最鲜明的家风。工作中、生活中,焦裕禄几乎把艰苦朴素的家风发扬到极致,他坚持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点一滴均为示范,一言一行皆是表率,正是因为有了这点滴不漏的"苛刻"作风,才铸就了焦家"艰苦朴素"严格家风。

父母之爱子,教之以义方。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言行往往是最好的教育和垂范,家风家教则是孩子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家风正则社风正,家风清则国风清",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孩子正确三观,涵养艰苦朴素良好家风,树立廉洁自律优良品质。

故事三:谁也不能看白戏

****年*月*日这一天,**岁的儿子焦国庆因为看戏回家晚了。焦裕禄就问他,你又没有钱,怎么去看的戏?焦国庆就说,看门的老肖问我是谁,我就说我爸是焦裕禄,他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很生气,认为焦国庆这是在看白戏,他批评了儿子,说:"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焦裕禄从兜里掏出两角钱,让焦国庆第二天一早把戏票钱补给戏院。从焦国庆看白戏这件事情入手,****年春节期间,焦裕禄起草了《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这份通知除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意勤俭外,还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十不准":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感悟:"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这句话既是焦裕禄作为领导干部一心为公、廉洁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的人生观、权力观的外在折射。焦裕禄严守党纪党规,从未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就搞"特殊化",他躬身践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树立了廉洁奉公的崇高形象。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先要正品立身、修身齐家。*月**日,宜春市领导干部配偶"家庭助廉"培训班在宜丰开班,石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要求大家牢记"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动产'",进一步提高对家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断培树践行良好家风。

读而有悟,学之必践。如何培树良好家风,是对每一个纪检人的考验。我将秉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的家风,用实际行动书写好三份答卷,一份交给自己,回首往事,一生无悔;一份交给组织,坚定信念,一生无瑕;一份交给群众,服务人民,一生无怨!

重读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今年上半年,我因交通意外住院期间,再次重读《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深感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代诗人。在秋收起义**周年之际,我主要结合自己从事巡视巡察的心路历程,跟大家重温收录其中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跟巡视巡察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大家难免有个疑问,且听我从头说起,****年秋,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而当时的中央特派员,正是我党巡视巡察制度的初级形态,虽然,经过制度定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革命性重塑,巡视巡察面临的形势任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近百年来,贯穿巡视巡察的人民性和斗争性始终如一,通过这首词,我进一步深化了巡察工作规律性认识。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教会我斗争立场植根人民,巡察中要更加旗帜鲜明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以及党亮出的旗帜,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新时代,巡察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清醒认识为谁巡察这个根本性问题,自觉坚守为人民巡察的政治立场。我体会,这个立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巡察中,从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着手、用群众观点分析,就能对巡察对象的政治立场精准"画像"。我们在提级巡察某乡镇时,起初有同志认为集镇的路面破损,且常年无人维修,只是不作为、慢作为的表现,但在发现该乡镇主干道旁,赫然摆放着耗资近**万元采购的泰山石后,我综合研判,这一"美"一"丑"背后的根源是,忘忽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谆谆教诲,最终,将其定性为政绩观偏差的典型问题写入巡察报告。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教会我斗争策略依靠人民,巡察中要更加坚定自觉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秋收起义直进潇湘、攻打长沙的战略受挫后,毛主席挥师直上井冈山,在群众中牢牢扎稳脚跟,就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典范。巡视巡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掩盖问题、回避矛盾,甚至干扰、对抗等不配合的情形,急需从群众中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对群众掏心窝子,群众就愿回馈金点子,在广大干部群众帮助下,就能巡深巡透问题症结。我抽调参加省委巡视某县时,陆续收到反映一乡镇党委书记的来电来访,但因指向不够具体,难以深入了解印证,下沉调研时,我们专程到某信访人的工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事后,该信访人以邀我散步为名,主动提供了一段关于被迫行贿的录音,我们以此为据,将问题线索作为进一步了解关注类移交,很快就收到该党委书记正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教会我斗争重点关注人民,巡察中要更加精准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以百姓心为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解放前,我们党对地主压迫之甚与农民仇恨之烈感同身受。今天,巡视巡察要一以贯之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监督什么、纠正什么。长期以来,我所在的组均重视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大政治"。聚焦民之所怨,发现多名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从事营利性活动后,有力推动当地进行专项整治,增强了群众获得感;聚焦民之所盼,对秀美乡村建设"拆旧建新"滞后,群众反映"做饭没厨房、解手没茅房、出门拄拐杖"的问题,督促当地立行立改,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聚焦民之所忧,及时揭露扫黑除恶不彻底,依然存在"肉霸"问题,反馈后不久,该恶势力团伙就被提起公诉,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教会我斗争目的为了人民,巡察中要更加坚决有力发挥利剑作用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革命时期,我们发动武装斗争,为的是人民。新形势下,我们发挥巡察反腐败利剑作用,推动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的也是人民。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顶住说情风、打破关系网,发现问题不回避、报告问题不遮掩,及时将"害群之马"识别出来,震慑了腐败分子的贪心,赢得了百姓的真心,被市委主要领导评价为"啃硬骨头"的巡察;讲究斗争艺术,用好用活"**+N"巡察方式,做到思想教育、政策感召和纪法威慑同向发力,找准找实腐败问题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和易发环节,一名副县级干部在接受巡察谈话和配合巡察组下沉调研后,主动交代以借为名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钱款长期未还的问题,充分彰显了利剑的权威性、震慑力和推动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巡察就在身边,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拿起、拿稳、拿好"藏经阁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文字的力量》。里面的一段话引发我对这本书的兴趣,"随着《共产党宣言》更多版本的出版,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出现了:《共产党宣言》发行量越大的地方,越有可能发生革命。"这刷新了我对文字力量的认知。随着深入地阅读,我不断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塑造政治、哲学、宗教与文明,也在不断地塑造与改变我们的生活。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但最终是由手中的藏经阁将其一一呈现。激发我深入思考如何"拿起、拿稳、拿好"藏经阁,让笔下的文字铿锵有力,既有厚度的同时又有温度。

藏经阁不重,"拿起"藏经阁却不容易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毛泽东一支笔吓退十万兵。****年**月,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得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情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和骑兵进行突袭。当时西柏坡周围的解放军只有一万余人,在这军情火急的时刻,毛泽东仅用四篇评论文章,吓退傅作义的十万大军。引发我思考如何才能把藏经阁"拿起"来。

藏经阁不重,很轻,"拿起"藏经阁却不容易。有时候我听到要写作心里就有点忐忑,把文稿写作这件事压成心里的一座大山,折射出"恐写"的心结。室里同事跟我反复说过,文稿本身并不可怕,它是传达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方式,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去写来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我揭开了材料的神秘面纱,在学习和实践中,破除了"恐写"的心结。"拿起"藏经阁,需要深入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同时深入思考,在学习和思考中获得启发和感悟。"拿起"藏经阁,需要坚持不懈。"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领导也曾多次勉励我们"必须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文字水平才能大幅提升。"持之以恒把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相结合,坚信每次进步一点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拿起"藏经阁,更重要的是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众所周知,一只蝉要在暗无天日的地面下泥土中生活*年,在夏日的晚上,一夜之间蜕变成了知了,然后期待太阳升起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蝉如此,人也一样,只有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忍得住煎熬,才能真正"拿起"藏经阁。

"拿稳"藏经阁需要辩证思维

书中详细描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揭露出"资本积累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启发我对辩证思维的思考。毛泽东是辩证思维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提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对于反腐败斗争也是有启迪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战略上要藐视腐败问题,坚定政治自信和正义自信;战术上重视腐败问题,充分运用总书记提出的反腐败斗争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等,用这些充满辩证思维的策略啃下腐败这根"硬骨头"。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真理越辩越明,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写材料可以揭示和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在矛盾,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超出日常经验的狭隘局限。"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用全面、系统、发展等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抽丝剥茧,找准切口、靶向发力,手中的藏经阁才能真正"拿稳"。在参与起草相关文稿时,室里对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怎样更好的打击以收礼为名、行受贿之实的行为?有人建议完善司法解释,不用管具体是谁送的东西,只要是这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的,符合受贿罪数额要求就可以定罪;有人说要找到具体送礼人,否则有可能混淆违纪与违法。最终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见,而且这种全面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得到了强化。用辩证思维贯穿于写作过程中,有效避免一叶障目,手中的藏经阁会更有战斗力,手中的藏经阁才能真正"拿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