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行了改革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四个层面出发,在把握四重逻辑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

正确的思想指引是管前进方向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拓展,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仅如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人民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脉相承,

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初期,我国的改革更多是发展型改革,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后,治理型改革相伴发展型改革深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总结这些实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三个"更好相适应",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当前的时空方位和主要矛盾变化,新增加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又结合中国实际作出了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这"三个更好相适应"是衡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实现程度的标尺。

二、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之前改革的延续、深化、传承,同时也有创新、开拓,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贯通。至今为止,有两次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一次是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聚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使我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另一次是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次三中全会,在以往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这一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推动不断释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优势;在以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聚焦全面性、攻坚性改革,用显著的制度优势更好地治理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生命力。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决定》包含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既有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又有针对当前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提出的新改革举措。

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未来相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把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密切地联系起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回答了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之问,强调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是改革的实践续篇,又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三、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逻辑

《决定》中明确提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凸显了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已成为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地缘政治发生剧变,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世界站在了十字路口,我国面临"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的挑战。针对外部的打压遏制,需要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决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等。"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单独成章,即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其次,国内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新的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新的改革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定》突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举措,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提出民主和法治、文化、民生和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决定》所强调的"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最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大热点和大国竞争的最新赛道。《决定》中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第三大改革任务单独成章,凸显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实现创新体制的全面性、关键性、高效性。

四、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

《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重大任务的首次提出,和首要任务相呼应,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

首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适应人民群众更新更高期待。《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决定》还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这就是要把评判的权力交到群众手中,把有没有让老百姓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检验改革优劣的"尺子",切切实实做到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利益问题进行改革举措的部署。例如,收入分配方面,"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社保方面,关注"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住房方面,关注"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医药卫生方面,关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人口方面,关注"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其所蕴含的四重逻辑,也蕴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之中。唯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才能永葆活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