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汇编11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7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出版界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近年来,主题出版作为出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主题出版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其中的代表。下一步,出版界要认真总结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编辑出版经验,进一步发挥主题出版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出版界来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工作要求,必须切实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

二是继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传阐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出版界的中心工作。要根据中央的部署和总局的要求,继续做好相关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是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迎接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是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当前的头等大事。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目标,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主题出版物。

四是积极做好优秀主题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和展示展销工作。优秀出版物只有占领市场、走进读者,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各出版社要按照总局要求,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用好书店书城、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国际国内书展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优秀主题图书,积极打造主旋律出版物发行的热点和亮点,进一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知行合一善谋善为

黑荫贵

习近平从陕北梁家河的山村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经历了各个层次的领导实践,在各个岗位上都扎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今天,他带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进行着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古老的东方智慧能够走上世界舞台大发光彩。为什么十八大以来短短的五年,习近平作为党的领袖治国理政能够取得这样的佳绩?这就必然联系到他在陕北的七年知青生活。

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体会,我别的不打算多说,只说一下陕北的苦。苦也是方方面面的,我们集中说一个字"吃"。吃是一个简单的字,一个"口"一个"乞",对于当年的陕北人来说,那真是拿口在乞讨。那时候,陕北人见面说"吃上吃不上?""能吃上吗?""你吃上救济了吗?",还有的说"哪里去寻吃的?"在我们插队那几年里,一个"吃"就把老百姓给制住了,就是饿肚子,这一点习近平也说了。那个时候的陕北老百姓,你问他梦想是什么,他会说:"我的梦就是能够随便吃上馍馍,这就是梦,这就美的不得了了。"我们1969年去的时候,基本上见不到粮食,起码半年没有粮食。现在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我跟我儿子讲,我儿子都不相信,说"怎么可能?"

还有一个,陕北人常说叫"受苦人"。谁不愿意当享福人,咋说叫"受苦人"呢?要是叫"享福人"不就不受这个苦了吗?叫"受苦人",说明当时陕北的"苦"是深入骨髓的,是让人绝望的,是老百姓都觉得命中如此的。这就是当年的陕北,就是历史的真实。

就是这样一个陕北,敞开博大的胸怀接待了我们这一批北京知青。陕北生活、陕北人民给我们北京知青的这种教育,是无声的。经过这样的环境磨炼,你说我们作为知青会怎样去对待陕北?更何况像习近平,他在那一直待了七年。最后知青基本快走完了,90%多都走了。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梁家河就剩他一个知青的时候,那应该说很孤独、很苦闷了。其实不是这样。窑洞里来了好多人--晚上到这儿来跟他聊天的,跟他讨论事情的,跟他学习的,听他说书的,人多得厉害。陕北人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十八大闭幕那天我刚好在延川,从农村到县上全是挂的党旗。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会见中外记者,延川老百姓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翘首以待。后来习近平出来讲话了,老百姓说:"可不敢说错话。咱慢慢的,可不敢把话说错了。"这就是陕北的老百姓,他们那颗心都是和习近平连在一起的,都把习近平看成是"自家人"。

青春的磨砺,陕北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领袖,得益于艰苦环境的造就,更多是他苦心立志的奋斗结果。他干实事、做大事、闯新路,谋定而后动,知行合一。这样的领导素质,在梁家河的实践中就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关键是,他的好学深思,他的多谋善断,他的善谋善为,几十年下来使他积累了丰厚的政治经验。十八大以来,他勇挑历史重担,带领全党纠正时弊,把我们党和国家沉积了多年的问题,用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和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历史让我们选择习近平作为党的领袖,是造化,是使命使然。

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

刘大为

很荣幸参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首先,受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委托,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中央党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七年知青生活,策划组织系列采访,并将采访实录正式出版,这是学习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自觉维护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重要创新举措,为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故事,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办了一件大好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风朴实、引人入胜,通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从不同视角对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深情回忆,原汁原味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的难忘时光,有助于读者从具体故事中明白深刻道理,从回望历史中更加坚信未来。本书的吸引力、感染力、思想力都很强,润物无声,富有滋养,让读者不知不觉中受教育、受启发、受感染、受召唤,让读者发自肺腑感到党的领袖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对于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的最大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习近平教育思想贯穿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最近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提供了非常生动鲜活的支撑教材,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民情怀、明确责任担当、坚持脚踏实地,对于书写好中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时代答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烦恼。如何在纷繁复杂、快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中,找到个人价值的定位与实现途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正如何毅亭同志在书中谈到的,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从书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经受青年时代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发挥着总开关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好青春成长的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筑牢真挚的为民情怀。

书中讲到"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生动的话语,感人的小事,处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两字的深切体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对于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总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奠定强烈的责任担当。

书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用七年时间,扎根中国最基层,积极进取、善于创新、敢于担当,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这些恰恰都是教育引导学生珍惜青春韶华,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生动案例,是引导学生认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光辉典范。

四是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养成务实的品格作风。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书中讲述"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等再现了习近平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创建陕西省首个沼气池,修地坝,挖水井,搞科学种田的一个个创业场景,体现了习近平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扎实干事的务实作风、踏实做人的高尚品格。这对于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珍惜大好机遇,培养坚毅品质,认真学习、增长才干,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为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将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为契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把本书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经典案例和干部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选题,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艰苦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长期基层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自觉敬仰核心、信赖核心、追随核心、维护核心,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师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做出特色亮点,做成品牌示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抉择

曹谷溪

今天,非常有幸参加中央党校召开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看着这本装帧精美、内容厚重的书,不由让我想起了那群北京知青扎根陕北黄土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他们后来成长为各行各业精英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鲜活事例来。

我曾在许多场合讲过:"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长城、黄河和黄帝陵,非常奇妙地在这块土地相聚。因此在她赤裸裸的大山中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气息。"

不管是土著的陕北人,还是客居陕北的异乡人,只要你投入这块土地的怀抱,让自己的心灵与这块土地同步震颤,就可接收到这块土地的能量与信息,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1935年毛泽东率领经过长征的红军队伍来到陕北。寒冬腊月,战士们还穿草鞋、单衣。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小米加步枪"打败强敌的飞机、大炮,新中国大踏步从延河畔走进了天安门广场!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在东渡黄河的木船上,回望陕北万架大山,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这句话,传遍全国。可是,他为什么要说这个话?这句话又向人们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

不管你信不信,奇迹真真实实地展现在你的面前:1969年春日,一个叫"习近平"的少年随着26000多名北京知青队伍来到陕北延川梁家河插队落户。那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个15岁的少年,更想不到这个少年会成为当今中共中央的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如实说来,习近平在首都成长,又是高干子弟,在山大沟深、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刚开始很不适应。砍柴、送粪、推磨、放羊、扶犁陌生而艰辛。特别是农村的牲畜多,蚊蝇、跳蚤自然也多,"炼狱"般的生活,使他迷茫过、徘徊过。

但这块土地的巨大吸引力,使他在黄土高原扎下了深根,老一辈革命家的希望,陕北父老质朴的情感与追求,使他脱胎换骨。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老先生的话,实在精辟。他道出了做人之基,成事之道!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他从来没有忘记博览群书。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习近平的房东刘金莲告诉我:"近平常抱着砖头厚的书,一看就是大半夜。每天早上,我看见他两个鼻孔全部是黑的。"我问为什么?她说:"那阵我们村不通电,煤油灯熏得嘛!"说到当年习近平读书的故事,我有两句诗突然从心底冒出:

麻灯照亮了土窑洞,悄悄萌生了中国梦!

20年前,我曾在一篇采访插队知青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知道亲爱的读者是否曾关注'老三届'们的命运和成长过程。这是一批特殊历史境遇中造就的一批具有特殊胆略、特殊气质、特殊品行的人。他们,虔诚地参加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继而又成群结队地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以后,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被招工、招干或当兵;一些人被推荐上了大学,还有的到国外留学。总之,该走的都走了,真当了农民的寥寥无几。由于历史的原因,这茬人失去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所以,只要他们一旦取得读书的机会,便拼着命往书中钻。有一位当了省委副书记的插队知青,在上大学前就通读三遍《资本论》,写了厚厚18本读书笔记。这一代人,与其父辈们相比:少保守,少教条;与年轻一代人相比,更具有使命感,多思考,多实干。在社会转型、时代变迁中,这一代人是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希望,是世纪交替的桥梁!"

习近平从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成长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过程,印证了我这个陕北老汉20年前的预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民族英雄的魄力、国之领袖的魅力、三军统帅的胆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具体路径,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东方睡狮已然苏醒,中华民族正在崛起!

《学习时报》记者邱然、黄珊、陈思等同志在中央党校领导下,深入采访习近平总书记插队陕北7年的部分当事人、亲历者,以朴实详实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插队陕北梁家河、成长成熟的鲜活事例,见证了总书记当年心系群众、苦干实干的艰辛历程。经《学习时报》发表后收录《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及《学习时报》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党的十九大前夕,中央党校出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向全党、全国人民还原习近平总书记陕北7年插队岁月真实的成长历程,用真实事例印证了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抉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本朴实、有时代特点、励志的书

陶海粟

感谢中央党校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谈谈我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几点感想。

第一点,这本书是一本朴实的书。说老实话,这本书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没有什么高昂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拔高渲染。当事人村言土语,娓娓道来地讲了一些亲见亲闻,有一些陕北土话甚至不得不用注解来翻译一下。书里面反映出的当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场景、陕北老乡的憨厚质朴和与知识青年的真情实谊,都是很多在陕北插过队的北京知识青年所亲历、所熟悉的。但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事件的长期日积月累,铸就了不平凡的人格、气质和见识。正是那些和老百姓一起洒下的汗水、那些和饥饿的老乡一起分吃的糠菜干粮、那些在油灯下和农民兄弟姐妹拉的家常话,对习近平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行事风格和待人态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能理解习近平在陕北和父老兄弟们过了七年什么样的生活,你就不难理解他在十八大以来的一些理念和举措:为什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那么痛恨;为什么对贫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那么上心;为什么对改革那些对老百姓不公不义的问题那么急切;为什么坐在炕头上拉着农民的手聊天时会那么顺畅。作为一本朴实的书,我希望它能吹起一股清新的风,我们没有必要太多地谈论空洞的东西。真实、平实、踏实,才是最能进入人心的东西。

第二点,这本书是一本带有时代特点的书。毋庸讳言,习近平在陕北这七年岁月,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家庭和他自己都深受错误路线之害,处于比平常人更困难的境地。而且,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许多是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比如,那时流行的口号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但习近平却如饥似渴地读书,汲取中外人类文明的养料;那时提倡通过造反、"反潮流"一鸣惊人、飞黄腾达,但习近平向来讨厌咋咋唬唬、哗众取宠,一直甘于默默无闻地和老乡一起做好日常的琐碎工作;那时号召"可教育好子女"背叛家庭,习近平曾受到压力,安排他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发言,但条件是要在发言中公开表态和"黑帮"父亲划清界线,但习近平进行了坚决的抵制,他的态度是:即使不参加代表会也不能说关于父亲的一句违心话。因此,习近平在陕北的成长,是那片贫瘠的土地和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培育的结果,是当时延川县党组织抵制错误路线、为他创造环境条件的结果,当然更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第三点,这本书是一本励志的书。正如中央党校在前几天发出的关于学习这本书的通知中所说,这本书是当代青年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诚然,这本书中所讲的都是40多年前的故事了,4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和我们年轻时的境况大不相同了。当年我们都希望能吃饱肚子变得胖一点儿,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更多地会关心如何减肥瘦身。但是,有些人生的宝贵经验是超越时代的,是历久弥新的。路遥和习近平一样也是从延川成长起来的,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被搬上荧屏热播,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极大欢迎。那里面讲的也是40多年前的故事了,故事主人公的改革创新只是一座简陋的烧砖窑而已,但他那种不屈不挠地和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当代年轻人是心灵相通的。我相信,中央党校出版的这本书中所讲的故事,同样会和当代青年心灵相通的。今天的社会生活条件虽然大不相同了,但人生在世还是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习近平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经历可以提供很多的启示,如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定力、辛苦读书充实内心世界的勤奋、胸怀天下但又努力从身边做起的踏实态度、尊重他人诚恳厚道的品格、实事求是不张扬虚夸的精神。这些东西并不是专属于政治家的,对任何不甘平庸、渴望上进的年轻人来说,都是走向成功的宝贵品质。

青年学子的必读教科书

宣勇

今天,我从西子湖畔来到掠燕湖畔,与大家一同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的喜悦,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对本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本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厚重鲜活的教材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我与中央党校和《学习时报》的渊源。

我于2009年参加了中央党校第九期中青二班的学习,在这个校园里整整待了一年。今天,回到熟悉的校园,感到非常的亲切和兴奋。在这里,我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校长的5次讲话,聆听他"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谆谆教导,作为8位学员代表之一,我参加了学习时报社召开的"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座谈会,会后《学习时报》还专门刊发了我们的发言。在这里,党校的老师们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诲人不倦的职业素养,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

在党校学习的岁月,也养成了我至今《学习时报》每期必读的习惯,成了一名忠实读者。当我看到《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后,深受启发。2017年3月以来,我们学校迅速组织开展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此项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车俊同志作了专门批示,省委宣传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给予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学习教育也受到了《学习时报》的关心和支持,6月14日,《学习时报》头版以"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鲜活教材"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学习教育情况。

如今,这本书正式出版发行,极大地丰富了党史的珍贵史料,也必将对全国各级党组织开展更广泛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此书应当成为中国大学生的必读教科书。此时此刻,我作为高校的一员,内心感到非常的激动和振奋。

二、青年习近平精神的当代价值。

我们把学习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引导青年学子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努力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青年大学生。

一是学。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历程是滋养青年学子的思想沃土。我们的学习教育,主要突出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统筹好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大渠道,引导青年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这四个方面。我看到8月16日中央党校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党校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意见中增加了"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这项学习内容,我觉得非常好,这为我们的学习教育丰富了内涵。

我们的学习教育覆盖了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寝室、每一个留学海外的党小组,引起了热烈响应,师生们对总书记青年时代的事迹耳熟能详、自发传颂。

二是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总书记的讲话,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创新载体和抓手,以更加生动鲜活、更加贴近青年学生思想的形式,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的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子在思想多元的复杂环境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立场,牢牢把握住青春前进的方向;引导青年学子勇敢担负起历史重任,扎根中国,让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为时代注入青春气质;引导青年学子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努力走在创新创业的最前沿;引导青年学子从容面对时代所赋予的磨砺和挑战,迎难而上,搏击奋进;引导青年学子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青年习近平精神的当代价值所在。

三是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组织成立了200个小组,由社会科学教研部具体组织实施。暑假,学校还组织了数十支社会实践队伍,分赴全国各地追寻总书记的足迹。其中一支由我带队,8月2日-6日,我们由专家教授、青年教工、学生代表组成的一行39人循着《学习时报》的采访内容奔赴梁家河。当采访实录中的故事一一展现在面前,当梁家河村支书石春阳同志为我们生动讲述总书记知青岁月里那些感人的场景和故事时,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再一次受到触动。

四是悟。通过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生动活泼,契合青年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我们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更加明确信仰什么、忠于什么,让学生在面临选择时更加自觉地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国家需要的选择,让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更加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解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提高实效。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我们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每个领域都需要有榜样、有英雄。人民领袖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宝贵、最重要的"大英雄"。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就是要从人民领袖的成长历程中汲取自身奋发向上的磅礴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