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汇编(33篇)(第19/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10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论"美、实、效、协、共"

新华社总编辑傅华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原创性鲜明体现在,它植根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特规律,深刻洞察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优势和深层矛盾、主要问题;其重要性突出体现在,它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复杂背景下,为中国经济发展揭示原理、指明方向、提供方法,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深刻变革和实践,推动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是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体系、思想逻辑、丰富内涵的钥匙。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统筹需求与需要,聚焦于"美",构建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习近平经济思想也由此出发,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层层深入、系统完善的经济学说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需要"而不是"需求"。按照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解释,受预算约束的购买某个物品或劳务的数量叫做需求,这个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必须用钱作前提,浪漫不得、想象不了;而"需要"则是老百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产生的真实愿望,甚至是美好的想象。"需求"是受财力(预算)约束的,而"需要"则有持续展开的空间,有不断增长的可能。由此,回答"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如果仅仅囿于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范畴,只能无解。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答案。从政治角度考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绝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们温饱小康的基本需求,获取一个"及格分",而是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个永恒目标,"上不封顶",并为此不懈奋斗。从经济学理分析,影响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的需要",过去几十年推动我国经济成长阶段迭代的一个基本动力是"人的需要更替"。正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存在,冲破"需求约束"的思维窠臼,迫切需要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这一重要理论命题上,从经济哲学的高度,把人类现实生活基本需求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新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它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居民需求结构的质的变化,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依据和动力。没有钱怎么满足需要?答案是,党要带领人民创造更多财富,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状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美丽"既指美丽中国,更可扩展到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的"美美与共",由此构筑起幸福中国的坚实支撑。

落实到经济工作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让供给侧与需求侧更好地匹配,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不仅用起来更方便,而且看上去更美;不仅满足使用需求,而且带来精神愉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都是要驱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让产品、服务、环境"美"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经济治理的出发点,指向着经济发展的理想境界,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与哲学关于价值的双重意蕴,聚焦于"实",构建起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的尺度,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当然,这个劳动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但它也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来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中,印证了其经济思想的这一"价值"源头,例如"劳动创造幸福""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等。这些重大判断和重要要求都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把经济活动的起点、主体牢牢锚定在生产、制造、创新等劳动性活动上,体现了一个"实"字,就是希望企业实实在在地做产品、实实在在提供服务,以真实的、具体的、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而不是操纵资本市场、制造泡沫、引发幻想。

资本主义不讲生产吗?也讲。但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它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他们希望不通过生产过程就能赚到钱,对泡沫经济心存侥幸,"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并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的头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种过度的投机心理,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盈利性追求的巨大贪婪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理解、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和根本,明确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这就要求将金融服务、资本市场、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等的风筝线都牢牢地拴在实体经济这棵大树上,让它们绕着大树转、贴着大树飞,在围绕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创新发展。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把经济学的价值意蕴与哲学的价值意蕴结合起来,从更深层面理解"劳动"的本质意义。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标尺;作为个人,劳动者还有自身奋斗的价值,他因为劳动而美丽、崇高。所以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指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求"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虽然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那里,"价值"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哲学家,但在学术上和实践中这两个"价值"的概念还是被分开的。而习近平经济思想将这二者从本质上结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反映了价值内涵,体现了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理论视野和深邃洞察。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政府与市场,聚焦于"效",构建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也没有一概否定西方经济学,指出"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方式,要求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

从实践层面观察,现代经济治理要实现既有活力又有秩序,最难把握的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一直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完整的答案,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也体现了驾驭市场、实现发展主动的自信。

传统的计划经济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管得太多太死;西方的市场经济则往往迷信市场的力量,出现了起伏荣枯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习近平总书记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有为地创造更便利、更优越的市场环境,及时防止市场的无序、失灵。这就从理论上划定了市场与政府协调运作的"分"与"位",二者始终互动互补、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从而实现经济治理效率最大化。这既可纠正西方市场理论的偏颇,也可有效治理市场经济的一些局限性问题,如自发性事后调节、催生过度垄断、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等固有缺陷。这一重大论断,无论从经济学上看还是政治学上看,都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

四、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新发展阶段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聚焦于"协",构建起为万世开太平的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掌握能够科学判断把握发展阶段的科学方法论。在马克思眼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一概念,列宁则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在这个最大国情下,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新发展阶段。这是准确把握时空方位、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阶段性任务得出的重大结论,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历史主动。

在新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惠及人口最多,反对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统一,不仅物质极大丰富,而且要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国强必霸。反观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欲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固有缺陷的纠正与超越。

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经济学视角探求文明进步的真意,包括当代发展不影响后代,中国发展惠及其他国家,协调发展、协同进步、协和万邦,努力实现"帕累托最优"等,是为"为万世开太平"的经济学。

五、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聚焦于"共",构建起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经济学

毛泽东同志讲,"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讲,"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与资本主义"以资为本"价值取向的根本区别,按照西方经济学遵循的逐利原理,人与其他生产要素统统被化为资本,并以此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量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并非全靠资本就能解决;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心,才能廓清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简而言之,社会主义是努力让大家都过好日子,资本主义则是有资本才有出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至上、资本至上、本国优先等经济观念,来自于殖民文化、种族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一以贯之、根深蒂固的逻辑,也由此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法理解的"价值天堑"。

事实上,我们不仅推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顾大国崛起的世界历史,早期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在倡导自由竞争理念和拓展全球市场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极不光彩的殖民掠夺的时代烙印;二战以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把推进经济全球化与强势推销"美国式普世价值"紧紧捆绑,埋下种族冲突与战乱的隐患,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困扰。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在全球更大范围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提出破解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重大倡议,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们要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关爱贫困民众,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

"以天下万民为事"。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人文情怀为旨归,以人民为中心为重要思想源泉,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载体,不仅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更彰显了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自觉。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命运与共,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鲜明特色。这个"共"字,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把钥匙。

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并将这一科学理论运用于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出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真理伟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本质特征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为了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鲜活实践主体和最高价值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民的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在理论和实践中牢固确立并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不懈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一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内涵,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思考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早在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就鲜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并不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的理论产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政治经济学是有阶级性的,首先要回答"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以人民为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理论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进一步筑牢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些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方向和动力等基本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是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我们党一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立了理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本身也是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观点,如共享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地融会贯通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也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指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他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洞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以发展的办法实现社会进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体现出新特点、新特征,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更大的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

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础的,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贡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根本观点、重要论断和重大判断,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原创性的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重要理论来源。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无产阶级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年前就指出:"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创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理论形态,以指导中国现实实践而发生作用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创新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创新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既与之一脉相承,又体现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研究对象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运行各环节、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展开了许多新的实践尝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些实践和经验,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凝练、系统的阐释,理论升华为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习近平经济思想界定和创新了理论范畴。譬如,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核心范畴,并作了原则性的界定:第一,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二,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党的宗旨所要求的基本立场;第三,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判断标准。关于核心理论范畴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形成这方面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科学认识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而且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