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汇编(33篇)(第20/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10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论述,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判断出发而确立的,重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取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与之相应的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科学概括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完善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实践,在指导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了科学认识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他提出了"六大"思维方法,作为准确回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它不是从概念出发,也"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辩证思维,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矛盾关系,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辩证法,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他运用辩证思维论证了改革发展中稳与改、静与动的辩证关系,"'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必须科学运用辩证思维方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在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中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辩证思维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体现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等,这些重要论断都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鲜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系统思维,把系统思维灵活应用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他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他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战略思维,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战略思维是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体现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在纵论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描绘改革发展蓝图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方法。他认为,领导干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是基于对战略思维的深刻把握和灵活运用,他敏锐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全面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内国际两个环境,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具有国际视野的重大战略决策。

坚持历史思维,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正如他所强调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他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历史经验的总结,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正是因为有历史思维的指导,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入系统总结,他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的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坚持创新思维,深入研究经济领域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经济思想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创新思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中国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把实践经验充实到经济理论体系之中,不断创新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将底线思维运用到指导经济发展的具体决策部署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重要方法论。他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告诫全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凸显了对事物质的规定性及其质变规律性的深刻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重大创新。

只有坚守底线,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面对经济领域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在引领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经济思想丰富、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日益彰显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正是由于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引领,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发展改革工作的政治自觉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孟芊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研究中心")在省发改委设立研究基地,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省发改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不负所望、不辱使命。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许多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是在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工作中产生的,与发展改革工作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前瞻性发展理念,指导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发展改革工作,指导编制全省"十五"计划,对"数字福建"、生态省建设等发展改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到我委检查指导工作,与干部职工交流合影,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记录。如2000年,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省计委,亲自推动建成由省计委作为建设单位的"数字福建""131"核心工程--福建省政务网。又如2001年,省政府成立了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的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计委,并确定由省计委牵头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习近平同志对《纲要》编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组织参加了《纲要》专家咨询会、论证会,为福建擘画了生态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这些创新实践,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举行了挂牌仪式,我委将积极争取合作设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基地。我们将以省研究中心基地设立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五级体系,在省研究中心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整合委内外研究力量和平台资源,全力加快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加强与省研究中心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互动联动,持续深入挖掘、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推动战略规划、"数字福建"、生态省、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等领域发展改革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加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跟踪研究,着力打造我省系统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基地、阐释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阵地,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做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领航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各种新挑战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目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发展目的问题。201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和现代化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回答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

2012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针对这一形势,2013年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2014年年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期叠加"作出进一步分析,强调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后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再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体现了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在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递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发展阶段转换后的本质特征,而且阐明了新阶段发展的战略取向,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认识。

坚持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2015年5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浙江、贵州、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常态下,必须彻底摒弃简单以GDP论英雄,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对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回答了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在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2013年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现代化建设理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

构建新发展格局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在2020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在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回答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必将在应对各种严峻复杂挑战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59.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2020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1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最终消费稳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业比重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升,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并保持较高水平。数字经济异军突起,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上医疗等加速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3%,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2020年,在个别国家对我国进行科技打压的背景下,我国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嫦娥五号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上升至第十四位,是前30名国家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十三五"前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10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2020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6.8%,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24.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