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国之大者”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汇编(57篇)(第12/1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142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15分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科学把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使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推向了新高度,同时也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当然,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复杂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已知或未知的挑战。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立场,把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唯有如此,党和人民才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才能拥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妥善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为实现伟大复兴扫清障碍。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

立足社会主义制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从中上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迈进。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展中国家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仍然没有突破中等收入国家的上限。心怀"国之大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求我们时刻警惕,避免堕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增强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流动性,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行稳致远。

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转型发展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守住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很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从过去的"有没有"到现在"好不好"再到将来"优不优"的历史转变,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现代化,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伴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展开,我国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关联方式和经济增长动能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国内循环同国际循环的关系客观上需要不断调整。无论是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还是大国发展的规律看,我们都需要完善发展战略,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构建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确保我国在极端情况下,依然保持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真正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一个超大规模的内需体系,需要培育和释放强大的内需潜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愿意消费,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显得尤为重要。共同富裕的直接意义,是使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分配,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能力,为发展国内市场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实践表达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推动先富带后富。浙江等发达地区在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按照"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地理格局,挖掘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间潜力。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强化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升后富区域的发展能力。深化对口帮扶制度,完善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体而言,就是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和资源,将脱贫攻坚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我们要继续完善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于易返贫人群加强常态化监测,以"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监测易返贫人口的收入与支出等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保障民生福祉。在此基础上,优化脱贫地区的产业结构,通过补齐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助推乡村振兴,加大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整体上对乡村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出制度安排,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宜居村庄。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优化城乡一体化格局。遵照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要求,建设一批高品质中心城市,形成人居品质示范效应,既要让城市发挥出对乡村的辐射功能,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型;又要使得城乡发挥出联动发展的优势,进而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优势互补,逐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让他们安心进城稳定就业。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要素市场化自由流动方面有创新、有突破。要完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护劳动所得。同时,在再次分配中注意处理公平问题,推动薪酬制度改革,扩大工资分配自主权,以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使每个劳动者都能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当然,也要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上,下真功夫、硬功夫。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劳动收入。同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并以再分配的形式平抑高低收入者的差距,防止因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实现分配正义。要完善税种,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探索合理的分级累进税制、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当下兴起的数字经济以及广泛应用的电子化货币结算方式,加强金融风险的预估及预警。另外,政府要优化涉及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提升民生性支出比重,加大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就业、社会保障、养老等项目的转移支付力度并提高精准度。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第三次分配中,努力缩小收入与财富的差距。要发展慈善事业降低收入与财富差距。具体而言,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精神,发展互助共济的慈善文化;健全和完善慈善事业法规和制度设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特别是慈善医院、学校和养老服务等的建设。通过加大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慈善发展平台、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积极发力。规范和抑制非市场因素,制止企业或个人借助市场垄断优势谋取暴利,取缔非法收入,缩小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结算信息监测系统、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体系,使偷税漏税等经济犯罪无处遁形。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优势。公正、有序、竞争、高效的市场体系才能确保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主体公平、平等地参与市场活动。要加快推进产权制度的法治化,推动市场监管的透明化。在这一过程中,明晰市场经济主体的权责,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是完善市场体系的优先思考方向。要以开放性架构、社会机制、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大力拓宽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打破部门界限、体制壁垒,对治理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畅通市场主体参与制度,各个主体可以通过有效、合理、合法的渠道将利益诉求纳入公共决策,让整个市场充满活力。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上加快取得进展。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扩大劳动收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加大社会保障的调节力度,增强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系,着力解决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问题;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四个必须"

中国石油青海销售公司曹秀琴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在青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青海发展擘画美好蓝图、提出重大要求、注入强大动力,是做好全省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总方针总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青海省委多次作出安排,特别是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再次作出部署并审议通过《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当前,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我们要以"四个必须"持续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见效。

一是必须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未来工作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五项战略任务。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和五项战略任务,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认识,使之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结合起来,一体理解、融会贯通。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战略定位。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对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新的定位,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三个更加重要的安全地位,进一步明确了青海在国家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突出了青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持续深化省情认识,根据新的战略定位,深入谋划推动青海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青海贡献。

三是必须落实五项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项战略任务是非常明确的,关键是深入谋划、贯彻落实。我们必须坚持政治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人民性思维以及求解性思维,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制定的《决定》,緊扣五项战略任务,结合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抓好任务落实,重点是聚焦建设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聚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聚焦坚守人民情怀,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聚焦着眼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坚定不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聚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把五项战略任务在青海大地上抓实抓细抓到位。

四是必须弘扬青海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在团结带领青海各族群众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有着鲜明特点的精神谱系,即:长征精神、西路军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开路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柴达木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尕布龙赤子精神和"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这些精神是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是青海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塑造和弘扬青海精神谱系,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总之,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在行动、贵在落实。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把总书记对青海的科学定位、政治嘱托、发展厚望转化为最生动最持久的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青海各项工作新局面。

党员干部如何做到牢记"国之大者"?

王宇萌

近两年,"国之大者"成为备受瞩目的"高频词"。

无论是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心怀'国之大者'",还是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牢记'国之大者'",都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全面要求。

当前,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复杂多样的挑战,更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将牢记"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从全局出发,培育大视野、大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牢记"国之大者",就是要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考虑问题。

《光明日报》曾刊发评论指出,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只有科学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清醒把握党情、国情、世情,既有中国大格局,又有世界大视野,才不会陶醉于自我封闭的"一亩三分地"、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万花筒",才能把一地区、一领域、一部门的工作看得更清、更准、更透,做起事来才会更有章法节奏,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认为,"国之大者"首要的是政治逻辑,而政治逻辑首要的是胸怀大局、服从政治大局的逻辑。

一是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也就是要"上接天线",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站得高、看得远,学会从中央的高度思考问题、理解政策。

二是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党员干部需要对安邦定国的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大利益做到心明眼亮。

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学会用"国之大者"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不断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也要善于以"国之大者"的思维观大势、把大局、算大账、担大任,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冲突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二、自觉讲政治,强化政治能力

牢记"国之大者",本质上是讲政治。仔细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一个关键词不时被提及--政治能力。

在《求是》杂志刊发的《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综合研判、辩证分析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一方面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另一方面点明问题:"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什么是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具体而言,要做到牢记"国之大者",必须掌握三种能力--

政治判断力,即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政治领悟力,即对党中央精神要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执行力,即要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各级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国之大者',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能力。"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胡昌勇看来,政治能力上去了,行动才会更坚毅。这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题中之义。也就是说,党员干部要培养敏锐的政治眼光,学会分析事物与政治的关系,看到其中包含的政治因素,深刻理解其政治意义和政治影响,从政治的高度认识一项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讲,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就是要在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中遵循"国之大者"理念,通过主动加强责任担当,推动"国之大者"理念转化为行动和绩效,在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中将"国之大者"作为一切行动的总出发点和工作的底线。

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深情地说,"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涌现出无数牢记"国之大者"的英雄榜样:焦裕禄扎根河南省兰考县,与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带领群众摆脱贫困;"铁人"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显而易见,党员干部心中装着人民,就是装着"国之大者"。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秉承"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理念开展工作,才能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

《学习时报》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其全部实践的价值意义就是"为民"二字。初心恒心皆是为民之心,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是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万家疾苦为重,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不仅要对"国之大者"时常观之察之、思之悟之、践之行之、念兹在兹,更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切实为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总之,'国之大者'在民、在民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分析称,一方面,要时刻提醒树立"国之大者"在民的执政思维,坚决摒弃那种"人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予的"错误想法;另一方面,要自觉把"国之大者"在民的执政思维转化为行动逻辑,以胸怀"国之大者"来推进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文明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胡惠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什么是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衡量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什么?这是我们认识、理解、把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问题。文化强国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和比较性命题。它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历史的文明进步中才能找到答案。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答方向:"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建设文化强国正是"国之大者"。

一、两千多年前,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种国家制度文明

人类社会是由文明建构的。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文明发展阶段和进入某一文明发展阶段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国家和民族,一种是向人类社会贡献人类发展所需要的文明产品的国家和民族,另一种则是接受、享受、被分配到文明产品的国家和民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性正是由它向人类社会提供的文明产品定义的。

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整体性地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塑造期--对此前所创造的一切器物文明形态加以总结、概括、提炼,将之上升到精神形态、观念形态和制度形态,这就是春秋战国和秦帝国时期。这是一个需要文明的照耀而产生了照耀性文明的时代。这个时代后来被西方学者称之为文明的"轴心时代"。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还有《诗经》《楚辞》等等,它们为中华文明的腾空出世举行了一个集体性的奠基礼。"仁爱""无为""法治""非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等,诸子百家向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何为文明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文明的辐射性时代。它让中华文明迸发出耀眼光芒,从此照亮和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方向。它建构和塑造了中华民族整体人格的文明性,把中国建构和塑造成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拥有最为悠久文明的民族。可以说,没有诸子百家的文明性塑造,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文明觉醒的时代,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拥有过的文化强国的时代。这个能够与西方文明比肩的东方文化强国,曾经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保持过很长一段时间。浩如烟海的中华文献典籍承载着延绵不断、传承发展的中华文明。

经典的现代化理论倾向于认为西方经验是现代化的范本,把欧洲的发展当作标准,只查询其它社会为何偏离。但现代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的出现,远早于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而其在欧洲的出现,则晚了整整1800年。国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最早的制度性文明形态和文明成果。即便被称之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希腊和罗马,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也不及中国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如要研究国家的兴起,中国比希腊和罗马更值得关注,因为只有中国曾建立起符合马克斯?韦伯所定义的现代国家。正是在人类文明史的意义上,福山"把中国当作国家形成的范本"。在这里,所谓"范本"就是一种可模仿、可复制的文明形态。

文明只有凝结为一种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才能使文明获得其繁荣发展所需要的自我保障,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的双轮驱动,彰显和保障了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度形态和价值观体系形态遭遇挑战,受到威胁,将会危害到文明的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在维护和塑造文明安全。三星堆是了不起的文明现场。2021年出土的大量三星堆文物证明,远在4000年前,古蜀国文明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但古蜀国文明在历史中被长久地埋没,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以制度建构为核心和以思想体系为载体的精神层面的文字符号形态的文明表达体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