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合集16篇(第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项目动工建设;通过宣传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成功动员30家企业开展提升改造。截至2021年12月底,已整治盘活存量用地约5004亩,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3140亩)。

(二)建立了灵活高效的工业用地供应机制。2021年11月,出台《X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办法于2022

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我市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更为灵活,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以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最高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供应更精准高效,通过建立"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新型工业用地(M0)供给、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使得对地方政府拟引入的意向用地项目可通过量身定做的方式实行招拍挂供应,解决招商引资与招拍挂机制之间的矛盾;工业用地管理更精细科学,构建起产业项目从"招商-供地-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对项目在用地期限内的利用状况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和监管,及时推动低效用地提质改造,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

(三)实现了新增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建立了建设用地网上报批机制,实现用地审批事项网上组卷、初审、审查、审批"一条龙",助推"快审"提效率。建立了重大项目月调度机制,通过定期研究跟进重大项目用地进展,切实为重大项目做好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服务。优化了供地流程,通过下放供地方案拟定

和出让合同签订职权、取消市用地委员会审议工业用地供地方案环节,大大缩短了工业用地供应时限。优化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将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和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等管理内容相近的事项实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后项目落地时限平均缩短约60日,打通了工业用地项目落地"高速公路",实现了新增工业用地的高效配置。

(四)建立了用地预告登记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对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或未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的土地,按照"先投入后转让"的原则,由交易双方签订转让合同后办理预告登记,待达到法定转让要求时,再依法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受让方可凭预告登记证明办理项目规划、建设、环评、消防等审批手续。预告登记制度为闲置工业用地提供"先投入后转让"的政策出路,为工业用地高效盘活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摘要:X市肉类蔬菜追溯系统经过三年时间建成,已有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屠宰企业、学校饭堂和电商企业等类型的27家市场主体备案上线。该系统通过推动肉类蔬菜流通信息互联互通,对肉菜产品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到消费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有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01改革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保障重要产品质量安全就要从产品流通的全链条入手,解决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利于实现问题农产品及时召回、质量安全事件及时追责,进

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肉类、蔬菜等商品化程度低,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过程中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欠缺,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势在必行。

02主要做法

(一)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我市于2017年4月出台了《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基本原则,"以肉类、蔬菜为重点,提出利用3年时间力争在全市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以"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流通节点子系统建设(包括定点屠宰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大中型超市、团体采购单位、产销对接单位等6项追溯管理子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明确各项阶段性任务完成时间节点,确保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大力推进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按照商务部追溯体系建设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和追溯规程"五统一"标准和规范,委托科研单位开发建设能够与中央、省追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具备信息储存、过程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的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系统。系统于2017年9月起

正式运营。我市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到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电商平台及团体采购单位等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引导相关企业申报加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备案。

(三)扎实保障追溯系统有效运行。我市职能部门对申报加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的单位主体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要求企业签署"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流通节点溯源使用承诺书",要求系统开发单位对企业提供软件系统服务和业务培训,确保输入系统的业务数据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扎实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03改革成效

(一)实现肉类蔬菜追溯全流程管理。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我市按照商务部制定的"五统一"追溯标准和规范,搭建了"1平台6子系统",即1个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市辖区主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团购单位、产销对接单位等6个节点子系统,X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分别与省商务厅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和各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肉类蔬菜流通终端信息电子化采集、储存和传输,形成完整流通信息链条,达到资

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肉类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管理,达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截至2021年11月X肉类蔬菜追溯系统已有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屠宰企业、学校饭堂和电商企业等27家市场主体、

767家经营户备案上线,已累计上传信息76.4万条,我市肉类蔬菜追溯系统备案市场主体、备案经营户、系统接收数据的数量分别排名我省粤东西北地市(不含试点地市)第2位、第1位、第

2位。

(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市场倒逼机制,强化了经营企业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有助于企业擦亮诚信经营招牌,同时要求企业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活动,有效提升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意识和能力。我市肉类蔬菜追溯系统上线以来,所有备案企业均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从未接到消费者对备案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X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三)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示范作用有效发挥。肉类蔬菜是"菜篮子"中的大品种,建立肉类蔬菜产品追溯体系,改善了城乡流通基础设施,提升了我市流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总结

肉类蔬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其他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结合我市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契机,指导X、X、X等县建立了农产品电商追溯系统,不断拓宽追溯产品覆盖范围,推动重要产品流通追溯取得新成效。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改革,主动对湾区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引导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三农"聚集,在特派员选派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示范方面取得新成效,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省科技厅现场表彰和市领导充分肯定。

01改革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多次研究此项工作,针对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仍存在高层次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尚未建立,技术对接服务对接不够顺畅,难以精准满足农企农户农民的技术需要等短板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02主要做法

(一)建立特派员服务"三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印发了《X市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召集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为副召集人,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二是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为特派员到我市农村一线开展服务提供交通、食宿等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建立了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三库一平台"(即特派员库、技术成果库、技术需求库,服务管理平台),为特派员服务"三农"搭建快捷、高效的线上服务通道。目前,我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征集、遴选服务"三农"技术项目207项、农业技术成果175项;面向农

业企业、农村基层征集农业技术需求110项。四是在全市95个

重点帮扶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每个站匹配2名科技特派员,负责镇村技术需求摸查凝练、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五是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专家进千村"活动,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及自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二)选优配强特派员队伍。一是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广泛征集涉农专家入库。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我市农业技术需求,根据技术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征

集、遴选专家教授,目前,全市入库备案农村科技特派员近1000名。二是组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举办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有效提升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三)做实做优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特派员工作的组织实施。利用省、市资金,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一是利用省科技专项("大专项+任务清单")资金,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项目26项。引导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企、农户凝练技术需求,通过科技项目实施转化科技成果,建设成果示范基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二是做实农村技术人才培训。组织召开了全市茶叶、油茶、鹰嘴桃、猕猴桃、板栗、以及水产养殖行业协会(学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大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培训需求,精准摸查技术培训需求,确保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委托我市农业产业协会(学会)具体承办相关技术人才培训10期,邀请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四)营造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了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群,特派员开展的对接服务,包括服务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等,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在群里交流,形成

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的宣传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相关新闻媒体共宣传报道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工作典型事迹4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2篇次、省级媒体宣传

报道2篇次、市级媒体宣传报道20篇次、学习强国宣传报道15篇次。通过宣传报道,大大提升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工作知晓度。三是编印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报道(工作剪影)合辑两期,留下特派员服务我市"三农"的足迹,增强特派员服务"三农"的荣誉感。四是表彰激励一批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2021年8月,市科技局对章家恩等2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华南

农业大学等6家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其

中陈艳芳等3人还获得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表彰,更加激发特派员派出单位和特派员个人服务我市"三农"的热情。

03改革成效

通过改革,我市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不断扩展,特派员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以来,全市共组织约1800多人次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我市农村基层开展"三农"服务,对接服务我市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近183家次,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325场次,培训服务农户约

1.5万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47项、新技术85项,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07项,为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力量。

(一)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覆盖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市是农业大市,特色农产品的改良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农村科技特派员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了农户农企农民手中,缩短了科技与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民的距离,提高了科技成果推广覆盖面,帮助农企农户农民解决了现实生产技术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特派员柳建良研究员,开展"鹰嘴蜜桃高品质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打造我市X县鹰嘴蜜桃产业4.0技术模式。2021年,鹰嘴蜜桃的品质、价格同比提升20%以上。又如,中山大学药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杨得坡教授为X县龙窝镇琴南村呀依山中药材种植基地提供药材防寒抗冻技术支撑,药材种苗安全过冬,损失大大降低。同时,特派员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做优质农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带旺我市农产品销售。

(二)提升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调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通过建立"三库一平台"机制,为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之间搭建起技术供给与技术需要精准对接的平台。通过平台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农民切身体会到科技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形成了

学技术、用技术、依靠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良好氛围。如,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我市X县黄村镇三洞村推广应用无抗养鸡技术,提高了鸡只的存活率,又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需求,广受市场欢迎。目前,胡须鸡已成为三洞村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又如,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X县古竹镇村民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推广荔枝高位嫁接换种技术,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荔枝新品种10多个,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500多亩,荔枝品

种改良400多亩,提高了荔枝种植效益,带动了周边镇多条村

200余户农户以"荔"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增收2万多元。

(三)加快科技特派员技术成果转化示范,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围绕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其中组织实施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8项、乡村振兴

战略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8项,立项金额1500多万元。如,"X板栗及其副产物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针对目前我市板栗生产加工企业存在板栗储藏干裂、颜色变化等问题,开展板栗护色、保水等现代保鲜技术成果示范,同时对板栗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系列副产物进行开发,提高板栗的综合利用率。又如,"仙湖茶优异单株筛选与配套生态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仙湖茶特有或与其他茶类共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仙湖茶生态

适应杂草类型筛选与防控技术、老茶园嫁接换种及配套管理技术等成果的转化示范,全面提升仙湖茶的产量和品质。再如,"绿色高效蔬菜新品种生产示范"项目引进综合性状优良、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新品种36个。近两年来,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科

技项目实施或技术成果交易方式,在我市先后转化科技成果30

多项,建设成果示范基地26个,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上线"非税平台"

实现群众办事"零聚集""零接触"

摘要:继2021年5月,X市在全省率先上线广东省非税收入管理一体化平台之后(以下简称"非税平台"),X市财政部门继续发力,抢抓上线先机,积极加强与非税平台建设实施单位沟通对接,持续优化完善非税平台功能,不断研探高效便民举措,发挥服务事项"指尖办理"优势,实现群众办事"零聚集""零接触",让"放管服"改革有温度、见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01改革案例背景

以建设数字广东、智慧社会为导向,以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为主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创先为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根据有关工作安排部署,先后制订出台《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河府办〔2018〕49号)和

《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河府办函〔2020〕17号),大幅提升政务信

息化水平,推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群众办事事项由高频变为低频,低频变无频(政府主动服务),着力解决市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X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非税平台"是"数字政府"大楼的一扇"窗"。2021年,X作为全省"非税平台"首批上线试点地市之一,抢抓上线先机,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涉及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事项的通知》(粤财税〔2021〕10号)精神,在电子票据、支付缴费、社保卡补办等业务办理上积极创新,推进便民化"一网通办",发挥服务事项"指尖办理"优势,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02主要做法

(一)新增电子票据打印功能,实现"一网通办"。推动非税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完善,在非税平台新增财政非税电子票据系统打印功能。完成非税平台电子票据打印、身份证查询缴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码合一"等"指尖办理"便民服务,实现非税缴费和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

(二)新增身份证查询缴费功能,实现"一证通查"。非税平台增加身份证查询缴费功能。执收单位在创建缴款通知书时附带

缴费人身份证信息,缴费人扫码录入身份证信息后直接缴费。同时,在收费时提供支付码,实现缴费人扫码便捷缴费。实现身份证查询缴费功能,特别是在教育收费收缴工作过程中,改变以往家长先凭学生报读专业、年级等信息了解缴交费用后,再缴交学费的复杂流程,省去学校边比对学生信息边收费的繁琐环节,极大方便学生、家长缴费,提高学校征收效率,让缴费省时省力又省心。

(三)新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合一功能,实现"一码通付"。非税平台新增微信和支付宝"二码合一"功能,将支付码设置在缴款通知书上,群众缴费时,仅需一个二维码即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进入广东省公共服务支付平台支付。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二码合一",进一步优化支付体验,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四)抢抓先机,持续改进优化服务功能。抢抓在全省率先完成广东非税收入管理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任务先机,再次率先在全省实现非税平台和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对接上线。通过系统对接上线、优化社保卡申报流程,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群众可自主选择线上(粤省事)或线下(窗口)申办、缴费、开票、办卡、领卡,减少办事流程,提升补办社保卡缴交工本费效率,大大缩短群众办事时间。

03改革成效

(一)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持续深入。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模式,抢抓先机,不断在非税收入征管领域开拓创新,特别是在票据管理、支付缴费、社保申办等业务办理上进行创新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持续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二)"指尖办理"便民服务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了服务事项"指尖办理"优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不断方便群众、企业办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群众可凭借执收单位开具的缴款通知书信息,在线上自行查询缴费或现场扫码缴费,自动生成、打印电子票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非税缴费"一网通办",告别以往缴费群众在执收单位和代理银行柜台之间线下"来回跑"现象,减少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

(三)实现群众办事"零聚集""零接触"。自去年5月非税平台

上线以来,办理业务45.3万笔,其中学费住宿费33.3万笔,社

保卡办理4.06万笔;电子票据发放561.24万张,全市880余家用票单位可使用平台打印财政电子票据,大大缩短群众办事时间,有效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政府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群众无需再为办理学费缴交、补办社保卡等事项来回折返执收单位和代理银行,实现群众办事"零聚集""零

接触",让"放管服"改革有温度、见实效。

"一二三工作法"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摘要:X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实施人民法庭"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培育计划,指导X县人民法院X人民法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创新采取"一二三工作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树立党建共建"一个理念",扎根基层,深入镇村,建立庭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推进诉源治理,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和综治维稳沟通协调机制"二项机制",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将调解贯穿到立案审判整个流程,探索出庭前摸底、庭审释法、庭后疏导矛盾纠纷化解"三步法",用心促调解,用情化心结,用力促和谐。2021年11月,X人民法庭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最美人民法庭"。

01改革背景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组成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但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法官

员额编制紧缺、法官老龄化严重、人才流失严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一人法庭""合署办公法庭"陆续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法庭审判职能的发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强基固本,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人民法庭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司法能力水平,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相继印发《关于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开展设立网上巡回法庭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全省各级法院切实加强人民法庭改革,积极延伸司法为民触角,切实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文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X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人民法庭建设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印发《关于人民法庭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的意见(试行)》,统筹推进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

会治理,指导人民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保障、以预防化解纠纷为目标,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创新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夯实平安X、法治X建设基础。

02主要做法

(一)突出党建引领,树立党建共建"一个理念"。X人民法庭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把党支部建在庭上"改革要求,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设立党员先锋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法庭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参与支部品牌创建活动,主动联动辖区镇、村党组织,率先建立结对党建共建模式,形成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的新格局。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联合共建单位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人民群众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二)推进诉源治理,完善多元解纷"二项机制"。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X人民法庭始终牢记肩负为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的重要使命,立足工作实际,找准职能定位,创新参与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完善多元解纷"二项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建立联动联调工作机制。X法庭密切联系群

众,下沉基层,深入村落,与辖区8个村委会签订《联动联调共建协议》,致力把村委会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打造成诉源治理新阵地,建立庭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同时邀请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驻村律师等多种治理主体进驻平台,努力构建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调解机制。二是建立综治维稳沟通协调机制。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联动当地党委政府,建立综治维稳沟通协调机制,预先判断形势,做好风险防范,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积极参与X镇综治维稳事项和建设工作,担任X镇换届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服务保障村"两委"顺利换届。主动服务法治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行上门立案、上门调解、巡回审判等诉讼服务,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三)创新调解方法,推行矛盾化解"三步法"。X人民法庭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破解"案多人少"难题。通过创新组建"1+1+1"审判单元,推行审判运行新模式,优化送达、多元调解等程序,积极采用网上调解、巡回审判等便捷方式,妥善处理涉农村、涉生态环境、涉土地制度改革和生产要素流转等纠纷,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坚持"能调尽调"原则,把握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和解"三个结合",把调解贯穿到立案审判全流程,探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