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典型案例合集16篇(第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二)"送团队"专业管理,破解山区学校管理薄难题。通过"送团队"、"搭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式、全口径学习龙华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思路、管理方式方法,重构优化X教研机制体制,推动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向"湾区"趋同。一是"送团队"管理。由龙华区从该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库中遴选,向被托管的

两所学校分别选派1名校长、1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2名负责教学和教科研的中层管理干部,依托专业化团队推行现代化管理,实现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快速植入",并向相对闭塞的农村学校共享更多新理念新动向新信息。二是"搭平台"交流。以被托管的两校为核心主体,龙华X两地每月联合组织开展校长交流学习、教学教研管理活动,组织全县中层以上教师全程参与学习管理、学习理念,从各种交流学习中让本土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教改、教风学风等发生质变。

(三)"送名师"示范带动,破解山区学校队伍弱难题。采取选派、招聘、返聘、选拔等形式,充实被托管两所学校的师资队伍,着力破解本土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弱、经验缺、培训少的问题。一是选派名师。龙华区大手笔选派48名骨干教师组成豪华教师队伍驻点结对帮扶X县,其中85%毕业于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或国内"双一流"高校,44%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二是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X县大力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招聘一批国内名校及重点师范院校毕业且愿意签订服务协议的优秀毕业生,列入名教师人才培养对象,并从本县教育教学骨干人才中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推动本地老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四)"送培训"强化交流,破解山区教师成长慢难题。构建

教育人才培育新机制。搭建教学能力成长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交流模式,每年选派一批本土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龙华区优质学校跟岗学习,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高层次人才专题

研修活动,每月组织开展1次名师研修活动,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与培训。此外,每学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龙华区优质学校学习交流,由龙华区指定优秀骨干教师负责指导,让山区的孩子享受"深圳学位""湾区"教育,不断激励学生求知求学、发愤图强。

03改革成效

委托代管教育改革以来,2021年本科升学率达42.44%,较202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义务教育优质生源留存率升至

99.2%,新培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共58

名,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艺术特色学校各1所,省级艺术

特色学校4所,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推动学校办学理念"融湾融深"。委托模式下,通过引进龙华区先进教育理念,更新学校发展理念,重组管理结构,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新构一批特色课程。其中X中学提出"新百年新紫中"(即以建"民"校、建"明"校、建"名"校为目标,以"求新求变,开创学校发展新天地"为策略,以"创新发展为灵魂、科学管理为纽带、课程建设为通道"的总体办学思路)、龙紫实学校

提出"三根三脉"("三根"即铸根课程、慧根课程、养根课程,"三脉"即新脉课程、艺脉课程、智脉课程)办学理念,让教学、德育、后勤、师训等行政管理结构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实现重组优化。

(二)推动山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在龙华X两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1.7亿元,用于X中学后勤设施、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设备等校容校貌的提质升级和深圳龙华X实验学校的开办使用,围绕新办学理念、新校园文化主题建设全新校园,打造校园文化,推动新校园文化工程建设成效初显。

(三)推动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提升。实施委托办学后,X县两个教育集团引进龙华区学校优质教学管理经验,以龙华区教育局选派的教学处、教科研室主要负责人为引领,X本地优秀管理干部为主要对象,融入式、全口径学习龙华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让集团的教研教改、教风学风等发生质变。两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思路、管理方式方法得到清晰确立,教研机制得到整体重构,一批特色课程得以扎实推进。X中学的"师生共同成长"工程和龙紫实学校的六个"根脉"课程取得重大突破,两校的教师队伍战斗力迅速凝聚、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

(四)推动资源整合走向教育均衡。借助两校的资源优势,牵引带动全县学校实行办学模式改革,统筹推进片区化办学,全

县面上小学(教学点)以镇为单位由各镇中心小学统筹,结合自身实际,按就近原则,中心小学辖区内以3个以上面上小学(教学点)为一个片区,实施乡镇小学片区化办学管理,以形成片区内人员交流、片区环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下,X县"瓦溪中学+瓦溪二中""X县中山实验学校+紫城镇一小"分别组成教育集团,集团内形成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全统一的集团化管理格局。在集团和片区内、集团和片区之间不断推广提升龙华区先进的教学经验、管理理念和创新思路,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全面提升X县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www.sucai198.com,群主QQ215425891,微信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实施委托代管教育改革探索山区学校办学新路径

摘要:2018年以来,X县以X中学为试点,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将X中学交由第三方进行委托管理,依托集团方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通过深化内部机构改革、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培养工作、浇筑校园精神高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逐步探索出落后山区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径。

01改革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X中学创办于1926年,历史悠久,是全县唯一的重点高中学校,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亦有过辉煌的办学成就,为广东乃至全国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但近些年来,由于X

中学教育管理理念未能跟上教育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奖罚不分、层级管理倒置等问题,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教学质量持续下滑,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导致X中学近几年高考成绩不尽人意,在全市排名居后,并与兄弟县的差距逐渐拉大。X中学的教育教学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深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破解制约X中学发展难题,重振百年老校雄风已是迫在眉睫。

02主要做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决定将X中学纳入高中综合改革试点。为切实抓好委托管理工作,加强对教育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X县将X中学委托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部署,定期加强工作调度,确保此项改革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2018年1月,X县教育局与北大青鸟同文教育集团达成项目协议,正式实行X中学委托管理。

(一)深化内部机构改革。一是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实施校长"聘任制",选派岗位上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加强对X中学的管理力度。二是优化内部管理模式。根据X中学分布式、分权制的管理需求,明确部门职责,实行"三

部四中心"(三个年级部、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后期服务中心)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完成了级部、中心中层干部的配置并且每年对干部进行考核和局部调整,实施内部机构改革。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X中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X中学理事会章程》《X中学行动纲要》《X中学章程》

《X中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X中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把握考核管理"指挥棒"。指导学校修订《X中学干部职责》《X中学教师职责》《X中学班主任职责》,明确履职标杆,建立健全"目标任务导向"的干部考核机制。二是突出发展培育"着力点"。一方面注重"请进来"。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教学业务水平两手抓,邀请先进党员和党校老师入校开展思政教育,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的专题讲座和辅导会,将最新理论、先进理念引入校园、投入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是注重"走出去"。制定首席教师制度,选派一批教师到集团旗下名校跟岗学习,不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增进交流,扩大教师教研视野和影响力,培育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满足X中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三)创新学生培养工作。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学

生主体改进课堂教与学设计模式,摸索打造适应新时代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的师生共生式课堂。优化基础型、活动型、拓展型课程,深化德育教学,推进教研组教学改革。二是落实英才培养计划。2019年底,X中学与广州市铁一中学签订了三年英才培养计划,遴选20名优秀学生参加"英才计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等开展游学和专题培训活动,促进学生增长见识,全面发展。三是实施优生异地培养。利用办学优势,选拔高三年级8名尖子生,派往集团旗下湛江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清北班学习,促进学生开拓思维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四是推进教学信息化。2020年以来,X县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加快基于云平台为主的硬件建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全覆盖。

(四)浇筑校园精神高地。一是凝聚共识,营造文化氛围。立足本地"善志"文化特点,树立真善美"至善"和志存高远"至志"的目标导向,使其核心价值成为学校教育发展,学生秉承追求的精神高地,全面培养"德美、智优、体健、趣雅"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多元活动,促进全面发展。一方面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素质拓展的需求,新成立22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自身探索,全面科学了解,进一步完善生涯规划制定;另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成立科技创新专题教育小组,制定特色主题科技活动,常态化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03改革成效

(一)办学活力充分激发。一是学校内部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有效解决了以前行政结构中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制度不全、层级管理倒置等问题,使得管理层次得以简化,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以改革的机制体制优势倒逼全体教职员工抛弃原有落后观念,树立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新理念,迅速扭转了X中学的教育风气,重新振奋精气神,促进了X中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二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修建了新校门、围墙和校园卫生间,完成新旧饭堂改造升级,完善了英语听说室,教学视频系统、考试指令系统等教育设施建设以及国家标准化考场考点升级改造。两栋宿舍楼的改建工程也在顺利推进中。三是师资力量不断充实。依托集团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到集团旗下学校跟班学习,稳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近30次400多人次;邀请专家授课39次,接受培训

的教师达2090人次。优秀师资团队正在逐步形成,涌现出了5名X市优秀教学能手、2名X市优秀教师、1名X市优秀班主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各类奖项,现有2个

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其中,X中学叶维知老师代表X市参加全国第十八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曾炼副校长的《省域系统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课题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高考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止住了托管前年年下滑的颓势,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X中学办学的信心。2020年高考实现可喜进步,高优上线人数为71人(不包括艺体生),本科上线率为51.5%,同比增长率为6.7%;特长生本科上线率继续攀升,本科双上线率达81.4%;2021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一是高分重大突破。600分以上人数3人,最高分631分(物理类),实现

了5年来无600分以上高分的重大突破。二是本科上线重大突破。X中学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县近86%,本科上线率达62.32%,创X中学历史新高。三是特殊线上线人数重大突破。特殊线上线人数102人,同比增长51.8%。

(三)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2020年,学校团委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X中学有4名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名同学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名同学荣获"X市最美南粤少年"称号,1名同

学荣获X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4名同学获得宋庆龄奖学金。在X市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X中学选手们在高中组包揽该项目的冠、亚军和一个三等奖;在附加赛高铁时代项目荣获冠军;在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有2名学生荣获"高铁时代"二等奖;在第36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X中学学生荣获大赛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逸仙英才专项奖;在X市第1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X中学师生共斩获13个奖项。

(四)办学美誉度和社会赞誉度不断跃升。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X中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度大幅提升,扭转了以往留不住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局面。连续三年全县中招考试前100名的优秀考生不断回流,除去政策性因素,由2018级7人、

2019级21人增加到2021级37人,到校率由2018年的12%提高到今年的68.5%;2021年升中考全县前800名考生选择就读X中学占95.5%,录取高一新生报到率为100%。

实施医共体试点工程

实现县域医生、患者、医保"三回流"

摘要:X县紧紧抓住国家级、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先试先行,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以县中医院、县妇保院,纵向以17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以251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组建成一个医共体。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X县医共体总医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治理机制、分工协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01建设背景

X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南下入粤第一县。总面积2292.08平方公里,总人口55.79

万人,辖管17个镇245个村(居)。X县疾病患者到广州省级三

甲医院、赣州区域医疗中心、X市区医院就医,需要花费至少1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增加了百姓的医疗成本和救治风险。为让X百姓能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目标,自2017年以来,X县紧紧抓住省、国家紧密型县域

医共体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先试先行,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以县中医院、县妇保院,纵向以17间乡镇卫生院为成员,

以251间村卫生站为基础组建成一个医共体。

02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勠力共建。X县印发了《X县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委办发〔2020〕5号),文件明确了建设方式及管理模式,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X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负总责,县长具体负责,县直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先后出台了《医疗质量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行政统一管理实施方案》《人员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等15个医共体建设一体化工作方案,优化了管理机制;出台了《X

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任期目标绩效考核方案》等4个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性经费分配及岗位绩效分配挂钩,通过绩效激励管理,确保各项新举措及岗位职责真正落实。

(二)建章立制,合力共管。一是创新医共体总医院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兼任总医院党委书记,全面负责总医院党建工作,医共体总医院院长由牵头医院X县人民医院院长兼任,主持总医

院全面工作,实行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唯一法人代表。二是成立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对每一项任务进行细化,明确完成的时间节点、责任人、责任部门,实行挂图作战,并由专班负责督办。三是成立行政、人才、财务、质量、药事、器械、信息、健康、绩效考核、医保等"十大"医共体管理中心,由各医疗机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管理团队。

(三)做强龙头,辐射共进。县级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决定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水平,X县以目标为导向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发挥牵头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强硬件。一方面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医院建设,美化就医环境,补齐设备配置。二是强人才。按照省"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方案、省"三羊"计划等政策,树立"大人才"理念,用好本地人才、引进必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X县通过有偿服务与6个三甲医院专科团队深度技术合作,引进学科带头人10人、引进

紧缺专业人才12人。三是强学科。一方面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结合X县实际情况,把异地就诊排序前5名的病种定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另一方面建立了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介入中心等十大医疗中心,让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整个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做实慢病,上下共防。为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

方针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推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X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疾病预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医防融合变成常态。持续完善慢病管理及医防融合机制,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治未病管理中心,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把全县的全人群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管起来,结合本县疾病谱,制定了慢病管理范围,根据目标人群实行"分类、分标、分级、分片"管理,逐步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管理网,在县域内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服务链。截至2021

年12月,全县组建了10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全县常驻

人口40.99万人,签约170729人,签约率41.65%,重点人群签

约103722人,签约率达85.35%;共筛查出高血压病人数19026

人,糖尿病人数6254人。

(五)资源整合,集约共享。X县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为重要抓手,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让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成本更节约,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优质。总医院通过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十大资源中心。实现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消毒物资统一供,有效缓解了基层分院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局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填补了村级心电诊断的技术空白。截至2021年12月,医学影像中心为各基层分院提供影像诊断服务3472人次;远程心电

中心为镇、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电诊断16.71万人次;医学检

验中心为基层分院提供医学检测5.51万多人次;消毒供应中心为各基层分院清洗器械共29306包(171820件)。

(六)资源下沉,县域共质。X县医共体总医院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县级医院把专家、管理、学科、设备、病种等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分院,推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人员下沉,实现病人不动专家动;另一方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截至2021年11月,下沉专家56名,专家下乡达7112人次(包括

管理骨干下乡517人次、医务骨干下乡3995人次、护理骨干下

乡2600人次),临床带教及查房1856次,开展各类创伤手术350

余台,接受基层分院人员进修学习65人次。

03改革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X县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了省市政府的肯定,受到了国家健康报社、省级人之初杂志等媒体的关注和宣传。2021年10月20日,广东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在X县召开。X县医共体成功案例也曾多次在国家、省、市卫健委的卫生工作交流医共体专刊上进行推广分享。2021年12月《广东省X市X县: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

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一)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就诊率由78%上升到91%;县域住院率由80%上升到86.7%,基层就诊率由52%提升到69.57%,群众满意度由75%上升到96.2%。

(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牵头医院高难度(III、IV级)手术占比由21.51%上升到61.62%;收治病种数量由916种上升到1373种;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由65种上升到207种;基层I、II级手术实现"零"突破,完成各类创伤手术350余台;基层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达到29项。改革后,重返离职医

务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

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

人,初级职称10人。

(三)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县域内医保基金回流4.67%,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由28.15%上升到32.52%。

实施"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行动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摘要:X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行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返乡参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撂荒地复耕复种等工作,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01改革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新时代群众工作呈现出利益诉求多样化、价值取向复杂化等新特点,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仍沿用过去简单的工作方法,无法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仍存在。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X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土地革命时期"十万挑夫上赣南"的红色革命历史中赓续红色血

脉,2021年初,创新实施"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行动,走出了一条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02主要做法

(一)突出上下联动,确保党员干部"下得去"。X制定出台

《"十万党员干部返乡"行动常态化实施方案》,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由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一个镇、639名县直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挂钩联系户籍所在村、各镇班子成员包片联系、镇干部包村(社区)联系,每周至少一次到挂钩联系镇村联系服务群众,返乡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撂荒地复耕复种等重点工作,及时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示范带动广大村民强化"自己的事自己办"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同时,在各村划定党员责任区,由返乡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动认领,对责任区的责任党员姓名、联系方式、具体范围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目前,累计19万人次

的党员干部返乡开展工作,全县315个行政村实现干净、整洁、

有序的目标,创成美丽宜居自然村584个。

(二)突出"三项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干得好"。一是实行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以锻造一支全面过硬的党员队伍为目标,返乡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先进促后进"的方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共促成99个县直

机关党组织和24个乡镇所属250个机关党组织分别与315个行政村党组织、42个城市社区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同时,深化拓展党员先锋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在自家门口悬挂"党员之家"标识牌,公开承诺"遵纪守法、睦邻友好、助人为乐、示范引领、接受监督",以优良党风引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建立县领导经常性下基层现场办公、下访约访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县领导定期安排到基层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基层反映强烈、返乡党员干部难于解决的问题,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到挂钩联系镇开展下访约访活动。共接访群众1100多人次,解决了基层集中供水、非法养殖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三是建立重点"结亲"帮扶机制。充分发挥返乡党员"人亲路熟"优势,定期走访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众,并安排返乡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亲"。共开展"结亲"送温暖活动1000余次,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突出服务主线,确保党员干部"做得实"。一是服务基层发展。立足基层实际情况,返乡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指导和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工商银行X县支行党员干部在返乡行动中,为五家农业种养企业授信2000万元。二是筑牢基层安全防线。结合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削坡建房和地质灾害、水

利防汛、煤燃气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捕捉"弱信号",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共有效整治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500余个,避免"小隐患"酿成"大事故"。三是推动乡村振兴与法治同行。各村从返乡党员干部中推选一名威望高、号召力强的同志任组长,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入户宣传防电信诈骗、房屋产权、赡养继承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00余宗,以法治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振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