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七一走访慰问理论研讨合集25篇(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02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访要"真诚",引发情感共鸣。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走访有时会出现气氛尴尬、言语生疏等问题,双方像隔着玻璃聊天,你看得见我,我看得见你,但谁也碰不到谁,话通心不通。表面看是不熟造成的,但是深究其里是没有以至诚打动人心。访的客客气气,问的点到为止,让走访对象感到"不适",自然熟不起来。领导干部要拿出最大诚意对待,走访前深入了解走访对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精准找到话题切入点,进而能在话语中"你来我往",引发情感共鸣。同时,要多些换位思考,注意嘘寒问暖的分寸和方式,既要尽量避免"痛处"引发"不适",又要话语直抵"心窝"传递"温暖",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站在对方立场,充分考虑其感受,积极思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承诺解决,让诚意成事,把好事办好。

?慰要"真情",增添精神动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访慰问包含一定物质关怀,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慰藉。虽然"送钱送物"确实能解决部分实际问题,但精神上的关怀则更具"提神"功效,慰问要以真情关怀切实提升走访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加大政治、生活关怀力度温度,通过向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赠送纪念章、纪念品;为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拍照、体检等活动,营造浓浓关爱氛围。同时,要让慰问效果持久"保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宣传他们作出的突出贡献和精神价值,挖掘他们经历的感人故事,让他们成为党课"常驻嘉宾",再通过成立"银发宣讲团""小板凳红色故事会"等,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余热,在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的同时扩大教育辐射作用。

?问要"真实",体现实在成效。"问"是感知走访对象真情实况"温度计",领导干部要问真问实,特别注意走访对象的情感波动,他们往往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所以有苦"瞒着",有难"扛着",这时候就要善于从"客套话"中抽丝剥茧,从"微表情"里精准识别。同时,将"掀米缸""摸炉子"等关切行动作为验证他们口中"答案"的标准方式,通过实际查看和多方求证将他们真实情况摸准摸透。问清查实后更要注意不能就此"刹车""减速",要以"马上就办"的标准解决他们实际问题和切实需要,不能马上解决的,要精心制定方案善杀"回马枪",坚持长期关注进度,定期跟踪回访,紧盯实际成效,确保组织关怀落到实处。

以"三要三访"做实"七一"走访慰问

?王子龙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党员干部当以"三要三访"做实"七一"走访慰问工作。

?要做好统筹协调,访出全心全意。通知指出,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会同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和基层党组织扎实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走访慰问涉及多个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通过统筹协调、群策群力,实现"拧成一股绳",决不能各自为战,各说各的话、各唱各的调。要大力纠治走访慰问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人到心不到、留形不留神。防止将走访慰问工作视作"个人秀场",只顾留影、留痕,忽略了对走访对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反倒给走访对象"添了堵""闹了心"。走访慰问要全心全意,做到人到情到心意到。

?要体现担当作为,访出凝心聚力。通知要求,积极帮助走访对象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走访对象的选取上,要统筹考量、细致安排,选取具有代表性、体现针对性的走访对象。决不能因为某些走访对象有个人诉求、有特殊情况,就躲着走、绕着走,或者回避矛盾、回避问题,只愿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要通过走访的典型性带动群众的一致性,要通过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带动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实现凝心聚力、偕行共进的目的。要访出走访对象对党组织发自内心的热爱,激励其中的老革命、老同志发挥余热,"为霞尚满天",让"夕阳红"引领老年生活。

?要兑现初心使命,访出团结共进。通知强调,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宣传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积极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等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党员干部要善于将走访慰问同宣传"十三五"重大成就,宣传"十四五"规划前景,同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同提振党员士气、鼓舞党员斗志、提升党员站位、升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同时,要通过走访,引导广大老同志加强新思想的学习,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在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积极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走访慰问还要做足政策上的准备,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待遇、补贴、护理费等政策标准,查验日常资金到位情况,主动问询,主动接受走访对象的监督,让广大群众心头更加敞亮。要通过扎实细致、周到妥帖的安排,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使之成为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润泽走访对象心灵的暖心工程、爱心工程和民心工程。

以"四诊法"让走访慰问去伪存"真"

?邹源

?日前,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可进一步强化饮水思源,巩固鱼水情深,因此要借鉴中医"四诊法",下足"望""闻""问""切"真"功夫",才能让走访慰问去伪存"真",确保在"七一"前高质量完成走访慰问工作。

?"望"出所需,走出"真效"。走访慰问要俯下身子进"家门",用"走心""上心"换取慰问对象的"暖心""舒心""开心",要秉承务实作风,用"火眼金睛"实地查看慰问对象的生活环境,从而观察到慰问对象的真实需求。要在细微处下"大功夫""真功夫",切实通过实地查看"柴""米""油""盐""酱""醋""茶",掌握一手资料,而不是简单看"报告"识人,主观臆断。要对饮水、住房、医疗、出行等进行评估,分门别类建立个人问题台账,确保走访慰问走深走实,走出"真效",走到慰问对象"心坎上"。

?"闻"出所想,访出"真情"。走访慰问既要送去物质上的需求,也要送去精神上的需求,要运用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去发现慰问对象的所思所想及精神需求。要善于从慰问对象的街坊邻居及家人口中发现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想法的慰问对象,我们可以邀请他们组建党史"宣讲团",以"院坝会"等创新方式开展党史进校园、进社区、进田间地头。如此,不但宣扬了他们身上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促进了党史学习,而且引导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问"出所盼,慰出"真招"。走访慰问是一次难得的求学机会,不能带着"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走形式、取照片、假宣传,而是要借此机会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慰问对象对于自己和国家的期盼。故要始终牢固树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意识,甘当"小学生",要在"喝茶聊天"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宣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引导慰问对象针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十四五开局"等建言献策,确保慰出"真"招,取到"真经"。

?"切"出方案,问出"真心"。"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走访慰问要做到未雨绸缪,就必须提前综合所需、所想、所盼,查缺补漏,研究制定具体慰问方案,不能搞"一刀切""大水漫灌""标配"。要把上级有关走访慰问的要求作为"风向标""度量衡",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制定、精准实施。要注重合理化、差异化,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慰问方案,做到不漏一人、不多一人、不错一人,确保"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制定方案的目的是更好实施,故为防止将方案束之高阁,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会同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和基层党组织扎实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确保按时间节点落实落细走访慰问"暖心工程",让慰问对象真心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用"心"架起走访慰问"三座桥"

?姜丽微

?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法宝,应用"心"架起走访慰问"三座桥",让慰问对象深切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用"心"架起传递关爱的"真心桥",让走访慰问更有温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把慰问对象当成"亲人",架起传递"真情实感"的"真心桥",才能让走访慰问更有态度、更有温度。要坚决杜绝送物、握手、拍照、问候之后的"赶场式慰问""快递式慰问"。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不打官腔、打开话匣、坐热板凳,重点"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重点"问一问"他们的核心关切、诉求需要;重点"听一听"他们的奋斗经验、意见建议,特别要照顾好慰问对象及其家人的感受,及时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感谢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真正让嘱托传递真情,让问候温暖心窝。

?用"心"架起解难纾困的"爱心桥",让走访慰问更见实效

?走访慰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式",是扶贫帮困的"暖心工程"。要进一步提高慰问的精准度和实效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与慰问对象的常态化联系,做到走访在日常、助困在经常。特别是对困难党员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落实责任、输血造血、督导反馈等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要把慰问对象关心的"心头事"当成雪中送炭的"要紧事",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台账,及时跟进落实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推动走访慰问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让慰问对象收获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心"架起薪火相传的"连心桥",让走访慰问更加升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好的力量源泉。这些烈士、因公殉职的党员干部,以生命赴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这些老党员、老干部,久经考验、立场坚定,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这些生活困难党员,用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无悔誓言。他们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想一想"如何能够将先辈精神凝聚成接续奋斗的前行力量,如何能够在实践中将工作做到位做得满意,在共忆初心,接力传承的过程中,引导党员干部向先辈先进对标看齐,把走访慰问活动升华为"再学习""再教育"的过程,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薪火相传。

走访慰问"贵在实"

?李雨佳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有益方式,已成为了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工作。要让走访慰问走实走深,关键是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做派,怀揣真心实意走到群众家中、走进干群心坎里。

?实地走访要全心全意。走访慰问党员群众本是扶贫帮困、凝心聚力的暖心工程,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体恤民情、了解民意的有效途径。但有极少数人员存在"作秀"式帮扶,走的是"政绩"不是"民心"。在走访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准确掌握表彰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及烈士遗属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开展慰问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走访活动时,要实实在在走到群众家中,与民同坐一条凳,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感情交流,带领民政部门业务员,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帮扶需求,通过教育、资金、培训帮扶等多种方式,解决生活难题,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才是走访的初心。

?解决难题要事无巨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时与群众聊一聊家常、听一听民诉,找准问题矛盾和瓶颈难点,"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真正让慰问对象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开展走访慰问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对困难党员、群众经常开展关怀式的谈心交流,既能发现走访工作上的不足,又能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慰问活动象征着党和人民心贴心的美好希冀,不是简单走一走、看一看、拍拍照"走过场",只有"真用心、用真心",才能"暖民心、聚人心"。走访慰问要真正下沉到党员家中,化为困难党员的"暖心秘书",帮助困难群众真正解决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群众期盼要牢记于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并非"只讲好听不干事"的空论,走访时,不妨多些"换位思考",贴近群众的思想实际,了解群众殷切愿望,加强为民办事网格化。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积蓄最强的群众力量,而慰问活动是深入一线掌握实情的必交作业,慰问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网格入户走访机制的一个关键分支点,要把慰问落到实处,需正确认识这类活动的深远意义,通过走访慰问,不只是为群众带去一片温暖,更是走进干群心坎中,做到访民意、解民困、汇民智。慰问能解决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暂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记录、及时跟进,多途径合力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真正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

?今年是换届之年,新上任的领导班子要不负组织和人民期望,通过走访活动,摸清党员群众思想动态、摸清群众生活的真实水平、摸清人民的真实愿景,将慰问落到实处,引导广大党员、干群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走访慰问"四字诀"

?唐杰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走访慰问是党的优良传统,对于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走"到点上、"访"到根上、"慰"到心上、"问"到需上,让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走"到点上。走访慰问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这就要求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当下,个别地方走访慰问多是走"经典路线","走马观花"般地转转,"蜻蜓点水"式地说说,人到心却未到,长此以往,有陷入形式主义的危险。因此,要把群众放在首要位置,事先详细摸排慰问对象实际情况,提前规划走访计划。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拿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提高走访慰问实效。

?"访"到根上。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当下,个别地方存在把走访慰问当成"例行公事",握手、寒暄、送钱(物)、拍照"四部曲",板凳还没坐热,就已完事走人,而慰问物品往往是"米、面、油"老三样,没有考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要走进厨房揭锅盖,走进卧室摸被褥,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心贴心座谈交流,全方位了解群众衣食住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真正做到访民意、解民困、汇民智。

?"慰"到心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走访慰问是体察民情,传递关怀的重要渠道,"身入"更要"心至"。党员干部要做到身入田间地头,心入百姓心头,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掌握真实需求,切实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让党的关怀"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深入浅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的宣讲,广泛宣传建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增强其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

?"问"到需上。走访慰问只说不问,会让群众和党员干部日渐疏离。要沉下心、扑下身,多和群众"唠家常",听得懂"客套话",听得进"牢骚话",说得出"群众话",在沟通交流中让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解群众需求。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后,光表态不做事,"挽起袖子一边看"可不行,必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要拿出"主动作为"的意识,厚植"点滴为民"的情怀,注重走访结束后的"后续跟踪",及时收集整理、综合研判,制定清单、对接上级,把群众所想所惑所急的"问号",变成积极担当作为的"句号"。

走访慰问不能有"假动作"

?林志浩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走访慰问要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绝不能出现形式主义的"假动作",要通过精心准备、用心走访、真心解难,推动走访慰问走真走深走实。

?要精心准备有"真味"。走访慰问不能有"闯关"心态,卡着时间节点,争分夺秒去"赶场",更不能"例行公事"、应付了事走走"过场",而要精心准备、做足"功课",充分体现出关怀、表达出真情。要选好慰问"对象"。根据前期建立的台账,与所在村居社区联系,对走访对象全面摸清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选好慰问"物品"。通过提前了解走访对象实际情况、生活状况,在慰问品选择上不千篇一律的"一桶油、几袋米",而是紧贴走访对象的现实需求,突出精准性、有效性。要选好慰问"路线"。要做好走访慰问的规划,编排"计划表",确保走访过程中"不漏一户、不遗一人",做到应访尽访。同时要做到信息共享、统筹安排,防止多头走访、重复慰问。

?要用心走访有"情味"。走访慰问不是挨家挨户走一走、简单几句问一问就可以的,而是要用心走、用情访,真正走到走访对象的"心窝里"。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在走访时说几句"客套话"、拍几张"宣传照",握握手、笑笑脸,就当完成了;有的在走访时只盯着镜头,不听走访对象的需求和盼头,甚至让别人代劳走访"不露头",这严重背离了走访的初衷,更会疏远与走访对象的距离。因此,要沉下心"问"。党员干部要放下身段、降低姿态,多以"拉家常"的方式问"冷暖",了解走访对象的生活情况。对老党员、老干部要谈谈近期工作打算,询问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启发思路、找寻方向。要静下心"听"。认真听取走访对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听出"弦外之音",真正把走访对象的心声记心里。

?要真心解难有"实味"。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开展走访慰活动结合起来,力争走出实效、走出成果。走访慰问不是"打卡"活动,更不能有"到站下车"的思想,要将走访对象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解决好,并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增加走访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建台账"记清楚"。将走访对象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认真记录,明确专人管理,并根据划定的时限进行督办。要解问题"出实效"。能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需要协调解决的尽快解决,即使不能解决的也要做好解释工作,直到走访对象满意为止。要回头看"成机制"。根据此次走访慰问活动掌握的情况,分区分片设立联络员,及时搜集走访对象反应的问题,适时送去关心和关怀,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

走访慰问贵在"真"

?代华平

?近期,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肯定了老同志们毕生的辛勤付出。

?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帮助党员群众解决难题,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关怀,也有利于凝心聚力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功课",下足功夫,才能让走访慰问走心走实走深。

?走出"真心"。入户才能入心,走进才能走心。党员干部应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将走访慰问当作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品德,而不是当成"例行公事"来对待。要提前摸清辖区内慰问对象的"分布图",规划好"路线图",心甘情愿、积极主动走出办公室,身入一线、脚踏实地走入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家中,走到他们身边,走进厨房、卧室、后院、厕所......看看吃穿住行等情况,让他们感受党员干部的一片赤诚之心。

?访出"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党员干部要结合慰问对象的生活习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同坐一条板凳,找准交流的"切入点",用他们最熟悉的、最自然、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唠唠嗑、拉拉家常,深入浅出地向他们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同时了解并褒扬他们呕心沥血、默默无闻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贡献。

?慰出"真效"。忧有千头万绪,难有千差万别。党员干部在慰问的时候,忌搞"一刀切",慰问物品"米面油"老三样,需要提前掌握慰问对象的人口结构、家庭收入、身体状况,设身处地站在慰问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因时而异,看人下"菜",从物质、精神、心理等多个层面出发,在"七一"前夕保质保量、不折不扣把"温暖"送到慰问对象的心坎上,让困难老党员、老干部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

?问出"真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党员干部在走访慰问的时候,要注意慰问的态度、表情、方式和方法,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洗耳恭听,问出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从他们反映的困难中感悟服务上的差距、短板和弱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拿出"硬核"举措,切实解决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同时要甘当"小学生",拜他们为师,问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金点子"。

走访慰问莫离"温""闻""稳""问"

?靳仔囡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并强调要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走访慰问是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上门送学送温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组织连接困难党员、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烈士遗属的好方式。但是,也要切忌走成浮于照片的"形式"、走成纸上飞舞的"红头文件"、走成不解决问题的"死胡同"、走成透心凉的"政策"。笔者以为,走访慰问要避免这些问题,当莫离"温""闻""稳""问"四个字。

?温: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温"暖一人、带动一户、鼓舞一片

?走访慰问从形式上看就好比一次家访。但它不同于家访之处在于,它是一次"雪中送炭"的而非"锦上添花"的"家访"。慰问对象常常是党员中的"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退休老党员"和"老干部"。所以,"七一"前夕的"家访"的主色调须是"温暖"的"暖色调"。到实地去、到困难党员家里看一看"真困难",哪里困难就向哪里"雪中送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善于做"雪中送炭事"、少做"锦上添花事"的党员领导干部。建党百年"七一"前夕的慰问,要把"雪中送炭"精神,融入进温暖的走访暖色调里,"温"暖一人、带动一户、鼓舞一片。

?闻:要听真人真事真情,"闻"听萧萧竹,访"准"一枝一叶

?走访慰问是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直接方式。在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的过程中,"闻"都是排在"问"前"第一位"的。进退休多年的老党员家里,面对面坐下聊家常时,年轻的领导干部,要格外"竖起"耳朵来听,听老党员讲述几十年前的奋斗故事,听老党员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烽火往事,常常可以给新时代的领导干部以执政经验和启示;听老党员讲对现在形势政策的见解,听老干部讲对目前单位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常常可以给年轻的领导干部以带队伍搞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听老党员讲他们面临的困难,常常可以给领导干部带来"问题导向"的思考与实践。走访慰问之"闻",在于"真"和"准"二字,听真人真事真情真意,走准看准闻准学准思准。

?稳:把钱"稳稳"地用在"刀刃"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