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七一走访慰问理论研讨合集25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02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今年,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走访慰问中,要向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健在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系统)要从本级管理的党费中尽快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七一"前发放到慰问对象手中。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把钱"稳稳"地用在"刀刃"上,就是要把钱送至"最需要""贡献最多"的党员手中,用"真金白银"方式表达党中央对他们的亲切关怀,用"真金白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

?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破最后一米,搭建征求意见的"圆桌"

?走访慰问是打破向群众学习"最后一米"的直接方式。走访慰问过程中会直接接触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家属。党员家属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借慰问之机、走访之便,带着"问题导向",问问家属对党的事业有什么需求,问问家属对党的政策文件、建设事业和改革任务有什么意见建议。把征求意见的"圆桌"零距离地摆进干部家属中间去。这比群众"家门口""一刻钟服务圈"更近一步、更敬一步、更精一步。

走访慰问?身入更要"心入"

?刘伟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走访慰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走",也要"访",既要"慰",也要"问",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走访慰问并不是要讲排场、搞阵势、送重礼。只有身入百姓之中,放下架子、躬下身来,与群众平等交流,才能掏出他们心窝里的话,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所需、所盼,才能把温暖和关怀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心坎上。因此,走访慰问,不仅要身入,而且更要"心入"。

?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摸排细致、倾听民声。要想在走访慰问的过程中把党的关怀传递到位,就要做好细致的摸排工作,全面、客观、精准选定走访对象,不可"照搬照抄"往年名单,做好走访对象选定"加减法",防止出现优亲厚友,多头重复走访慰问等问题,确保实现"能访则访""应访尽访"。要把走访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主动关怀、亲切问候,做到身到心到。从制订方案到具体走访,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用心、贴心;不端架子,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主动把凳子坐热,在摸摸衣被、揭揭锅盖、拉拉家常中,了解他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与他们的感情,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使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润物细无声"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带着"真心"去走访,做到真诚相待、问计于民。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慰问者思想上走岔了、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来对待,进而滋生"懒政"心态,导致行为"失真"。要避免"应景"式慰问,不能只是把慰问"送下去",还要把意见建议"带回来"。只有带着发现问题的态度去走访,真心倾听"心里话",主动同老党员们聊一聊当前的大势与大事,从嘘寒问暖中帮助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对于生活困难党员、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重在了解当前的生活状况,有针对性解决养老就医、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对于老党员、老干部要强化主动服务,耐心倾听其柴米油盐之诉,耐心与他们把问题谈透、把办法想明、把情绪抚平。充分发挥他们"智囊团""经验库"的作用,问出工作"真经验",问出发展"金点子"。

?带着"初心"去走访,做到问清诉求、精准施策。"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领导干部在走访慰问时,一定要坚守初心,以百姓心为心,心中装着百姓,不能简单地"一慰了事""一问了之",而是要针对走访慰问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合理分析,找出重点,对当场能解决处置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来想办法加以解决,即便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不能走访慰问结束就束之高阁,或忘得一干二净,更不能承诺答应的事情不解决、不办理,让群众心里头留"疙瘩"。同时,也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工作的不足和弱项,并将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盯紧薄弱环节,固底板、补短板同向发力,把慰问对象所思所望所急的"问号",变为我们所做所为所成的"句号",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

走访慰问须走好"三步棋"

李对虎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传达组织关爱、传递国家温暖的重要行动,也是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走访、慰问、宣传工作,将党的关怀温暖送抵人心,积极为党的发展凝聚人心,不断激发全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要全面走访,确保底子清、情况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走访慰问更是如此。走访是慰问的基础,是摸清底子、掌握实情、精准慰问、纾难解困,防止"发钱摆拍"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全覆盖走访,深入了解掌握他们的难事、烦事、忧心事,能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登记记录,将"真材实料"带回去研究讨论、谋划对策,精准制定为其解决实际困难的慰问方案。要严把慰问人员关,要把能讲清楚"四史"、理论、政策和本单位本部门情况,作风务实的党员干部选配上,根据慰问方案提前"备课",确保"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要真心慰问,确保"问"到"点子"上、"慰"到"心坎"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活困难的党员、干部、烈士遗属和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需要的可不止是米和面,他们更需要掏心窝子的暖心交流和精神慰藉。广大党员干部要"捧出一颗为民之心来"慰问,真正进入老党员、老干部的门,在奉上慰问物资的同时,融入困难党员、烈士遗嘱的心,与他们同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听心声、征良言善策,送政策、送技术、纾难解困,描绘壮阔远景和恢弘梦想,甚至请他们回单位走走看看......要多一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真情实感,少一些拎点东西、带点物品"一慰了之",讲讲客气、打点马虎"一问了事"的走秀。走过场、摆形式,既体现不出组织的关心关爱,也背离了走访慰问的初衷,让被慰问者犯尴尬、寒了心。

?要广泛宣传,确保立有标杆、学有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力量。"走访慰问是表现形式,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干事创业磅礴力量才是根本目的。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须榜样引领。老党员、老干部在艰苦斗争的主战场、在建设发展的最前沿、在困难交织的第一线,彰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之心、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魂。岁月变迁,初心永恒。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建党百年走访慰问之机,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伟大精神,要挖掘树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广大党员干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让辉煌灿烂的成就丰碑鼓舞士气、充足信心,让光明美好的未来引航前行、砥砺奋进。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走访慰问不是小事,更不是例行公事,走访慰问事关党风作风,是一把检验党员干部为民情怀的刻度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试金石。是什么样的领导干部,通过走访慰问便一目了然。

走访慰问要"掷地有声"

?孙旭良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老党员、困难党员等的关怀和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做好相关走访慰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走出家家户户的"敲门声"。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党员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的"宝",做老党员干部的走访慰问工作,不可马虎大意、应付了事,不可将党员慰问工作看成"简单活",当作"小事情"。走访慰问,"走"最是马虎不得,要走到每家每户、走进一院一门,要走出家家户户的"敲门声",每一声敲门带着的都是党的关怀。要严密制定方案,严格落实行动,要有序地、准确地、高效地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同时做好监督工作,落实督查机制,健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面保障走好走访慰问第一步。

?要走出求实解忧的"跑步声"。走访慰问,不是逢年过节"串门""走亲戚",一是要"访"出实际、"问"出问题;二是要落实举措、解决问题。功勋党员、老党员、烈士英雄家属为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作出了无私奉献,对他们的走访慰问更要严格落实工作成效。对于本次走访慰问的党员干部,要统计突出问题,高效规划措施,精准解忧排难。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准走访慰问重要意义;要提升工作能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严谨作风,严格监督监管,要让老党员老干部、人民群众看到听到我们为慰问对象解决实际困难的"跑步声",让走访慰问最终收获实效。

?要走出弘扬传承的"喇叭声"。走访慰问既要"迈好步子",也要"吹好号子"。要让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成为做好走访慰问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充分结合当下党史学习浪潮,在走访慰问的同时宣讲功勋党员、老党员、烈士英雄及其家属的丰功伟绩、革命故事,充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党史,感受革命年代的风雨蹉跎,感悟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多平台、多形式、精内容,要结合本地历史,赓续当地红色基因,让本地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感受党的百年壮阔,坚定不移地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继续奋勇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七一"前夕,做好此次走访慰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明确站位,把住时机,落地实效,广泛宣传,让此次走访慰问工作为"七一"打好头阵,成为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排头兵"。

走访慰问要唱响"同心曲"

?张文

?日前,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95亿元,用于"七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这次走访慰问的对象包括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各级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要及时传递好党的温暖,画出最美同心圆,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确保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昂扬的斗志逐梦新征程、建立新功业。

?捧着一颗心来,常"回家",调好"民心弦"。走访对象要清,慰问需求要明,"向下问需"不可少,"民情日记"更直观。党员干部要以民情日记的厚度来丈量民心的距离,以字里行间的密度来衡量民情的温度,走近灶台,走进后院,看看田地、产业,才能走到"点"访到"根";莫怕椅子有尘与否、见椅就坐,莫看碗干不干净、端碗就用,老茶杯上有民生余温,叶子烟里有群众疾苦,早出晚归体味生活习惯,南甜北咸尝尽风土人情,才能走到"亲"回到"家"。既有走访的"仪式感",也有走访的"寻常心",身心俱沉、回归"老百姓",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听到实话、访到实情、收到实效,才能让责任和情怀在"民情日记"里生根,让问苦和问需在走访慰问中"扎根",让温暖和力量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茁壮",使"庙堂之高"不再高、"江湖之远"不再远。

?怀揣一团火去,常"回炉",校准"初心音"。走访慰问是叩问初心的洗礼、砥砺使命的过程。这些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英雄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以及老党员、老干部,时时处处彰显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是党员干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93岁高龄的"周老革命"周永开,一颗为党为民的赤诚之心澎湃如昨;"水过不去,拿命来铺","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群众在绝壁凿出"大发渠";"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张妈妈"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党员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发放活动,同温入党记忆,共忆光辉岁月,感受他们光荣在党的无上荣光;邀请身边的"他们"深入基层开展"五进"活动,让更多"冒热气""接地气"的党史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承革命薪火,进一步凝聚爱党护党兴党的奋进力量。

?映照一片清澈,常"回访",协奏"合心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党员干部要主动与生活困难党员和家属结对子、授人以渔,把慰问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从而实现持续发展,起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作用。走访慰问不止于"嘘寒问暖",更有寻计问策的"回甘生津",要揪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真诚听取意见建议和基层反响,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及时排查诉求、回应需求,确保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赢得党员群众的点赞和认可,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奋进新征程中不辱使命、书写时代答卷。

走访慰问要身入更要心至

?王澍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做好走访慰问活动,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把慰问走访走深、走心、走实,来一场"真情实意"的走访慰问。让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走出"真心",把党的温暖送到心里,让慰问对象"暖"起来。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冷暖记心中。走访慰问本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领导干部却把慰问当成按时到点的"例行"公事,"提手进门、握手拍照、挥手走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访慰问不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而是要怀着一颗真心,从根本上摆正态度,真正走进家门,叩开走访对象的"心门",切实让慰问对象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俯下身子,坐下身来,一起聊聊家长里短,真切体会他们工作生活的现状,真正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不断了解实情、促进感情,把党的关怀融入他们心里,使走访效果不断升温。

?办出"实效",把党的关怀落到实处,让慰问之行"实"起来。善待英雄则英雄辈出,关怀功臣则人心齐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和老党员、老干部、烈士、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走访者要身入更要心至,真诚感谢他们为党和人民所作的奉献。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把了解到的问题汇总好、对接好、办理好、整改好,细致做好"访"后功课。因此,走访慰问不能只是把慰问"送下去",还要把意见"带回来",形成走访慰问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做好不漏一人、不错一处,并定期跟踪回访,紧盯实际成效,确保组织关怀落到实处。

?品出"密码",把精神火种传承下去,让榜样精神"旺"起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好的力量源泉。慰问对象是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书写者与见证者,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走访者要俯下身来,聆听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信仰,倾听他们的教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挥好他们的"活历史"作用,挖掘学史力行的"源头活水",在聆听他们讲述艰苦奋斗岁月中学习党史、感悟初心;要把走访慰问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老党员进行思想联动,碰撞出新的火花,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与精神,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干事创业的新思路,让走访慰问真正"入心"。

?走访慰问不是走过场,必须身心俱至,带着"真心"去走访,走出"真心",办出"实效",解出"密码",切实答好走访慰问这张"答卷"。

走访慰问要守"三心"防"三意"

?冯贞贞

?近期,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在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各级领导干部要切记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走访慰问的初衷,要用真心、细心、耐心,把我们党的关怀、问候、政策都落实到党员群众,讲求实效地开展走访慰问工作,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要谨防"应付了事""只走不问",更不能"一走了之"。

?真心了解,把党的关怀带到家中,谨防"应付了事"。走访慰问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到党员群众家中拍张照片、送点物品,而需要党员干部在走访前"备好课",提前摸排了解走访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例如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上学的孩子、有没有生病的老人、有没有当前存在的特殊困难等等。只有提前做好这项"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慰问,提前思考自己需要问哪些方面的问题,真心思考群众所需,用心准备好相应的慰问物品,例如图书、衣物、米面等等,才能使走访慰问工作不流于形式,把党最真切的关怀带到党员干部的家中,给予他们有意义的慰问,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走走看看,给点钱应付完成这项工作。

?细心询问,把党的问候传到心坎,谨防"只走不问"。走访慰问作为党的优良传统,本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有部分领导干部把慰问当成"例行"公事,不用心慰问,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着急忙慌地又回到自己"忙碌"的工作岗位。领导干部要带着真情实感去走访慰问,谨防"只走不问",也不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寒暄两句,要坐下来、俯下身子、沉下心,多跟慰问对象拉拉家常,聊聊家长里短,说他们能听得懂的话,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把党的问候传到党员群众的心坎,只有深入聊天,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实现走访慰问的价值。

?耐心解决,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谨防"一走了之"。走访慰问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帮党员群众解决问题,而不是走访慰问这项"工作",谨防把走访慰问当作"终点",只是"一走了之"。领导干部要把走访慰问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慰问结束后及时把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除此之外,还要思考如何帮助慰问对象摆脱困难处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立足实际,在充分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帮助找准发展方向,耐心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位,给困难党员群众带去持续幸福快乐的好日子,让走访慰问工作落到实处。

走访慰问要有"度"

?邱有昆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节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一直以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悉心关怀。走访慰问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握好"度",才能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力避"虚",让走访慰问有"深度"。既然是走访慰问,就要做到"走""访"结合,"慰""问"相顾。走访慰问虽然是一种形式,但它承载着雪中送炭、传递真情的分量,不能把走访慰问当作"走秀",只顾"秀"身份"秀"姿态,搞一些拎点物品拍个照,寒暄几句记录记录,走走过场"到此一游"就打道回府的文章。走访慰问要有深度,就必须做到身到心到情意到,真正体现对老同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要借助"面对面"的机会,让老同志感到"说话有人听""问题有人应""疑惑有人解",引导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正能量、再作新贡献。

?突出"准",让走访慰问有"厚度"。如何做好节日走访慰问,把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那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准"上下功夫。走访慰问切记搞"一刀切","下饺子"似的户户"米、面、油",要把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办理事项,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慰问之前,要提前备足"功课",了解困难人群家庭基本情况、思想状况、困难原因以及生活需求,做到用心走访、"靶向慰问"。比如,有些家庭遭受自然灾害,就为他们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有些家庭有特殊病人,可以在医疗求助方面施以援手;有些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则可以协调务工就业。真正做到按需慰问。只有帮助其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让走访走到被慰问者的心坎上。

?融入"情",让走访慰问有"温度"。走访慰问,既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帮扶,更要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关怀,既要让人感到"身暖",更要让人感到"心暖"。要以"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真情实意,走进家门更要走入"心门",慰问不仅要问得细、而且要有温度。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着热忱、带着感情去做这项工作,慰问出真心实意,慰问出浓厚感情。要以实地走访慰问为契机,深入基层、深入党员群众,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与他们同坐在一条板凳上交心谈心、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有真心实意走访慰问,确保达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才能让走访慰问温度与浓度并存,深度与厚度同在。

走访慰问要做好"三问"

胡贺明

?近期,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帮助党员群众解决难题,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关怀,也有利于凝心聚力更好地开展工作,因而必须开展好。

?深入摸排,问准对象。"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计划成熟,诸事安排稳妥,然后采取行动,就必定成功。一是数据要真。必须根据收集上来的数据组织人员深入走访摸排,多形式详细了解人员的家庭情况、工作生活状态等,对数据进行真实性的校正、补充、细化,确保掌握的一手数据质量。二是人员要全。通过公示公告向社会公开符合走访慰问人员的条件,以正能量为导向,坚持客观公正,慰问是体现组织对"有功之臣"和困难党员的关怀,真正符合走访要求的人员必须全覆盖。三是分类要明。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对其类型进行梳理,建立专项数据库,以便充分准备针对性开展走访慰问,对于符合多个条件且贡献特别突出的要重点标注,作为走访慰问的重点对象。

?以心换心,问出真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和小孩,也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和孩子一样。一是态度要诚。走访慰问绝不能成为"走走过场,拍拍照片"那样的简单形式化,代表组织而来更要真诚地放下身段,绝不能给人有"嗟来之食"的感觉,要以回归群众的心态前往,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众。二是交流要深。不能浅层化、模板化地到哪都只问"年龄多大,身体还好吧"就结束了,要"关切到点",根据掌握的信息聊到具体的事件。当然也要把握度,不能去"揭人伤疤、戳人痛点",而是要和缓温暖,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三是情感要真。要做到与慰问对象交心,聊聊家长里短,讲讲自己的平凡日常,也听听他们的故事,真切体会他们工作生活的现状,真正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就能明白他们的需求和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善始善终,问出实效。"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为民办实事要有一种迫切感,之前的事还没能办好,惟恐再听到诉求而无暇为民服务。一是行动要快。对于慰问对象反馈的诉求,不能拖延推诿,更不能"石沉大海",可以解决的小事情要"马上就办",对于确实有争议、看不清、拿不准的要"研究速办"。二是做事要实。对于慰问对象关心的事情,都要力求落到实处,要杜绝"纸面办公",随时面对他们随时都是"提交答卷"的时候,短期能解决的给出结果,需要长期去做的告知进度和下一步计划,真正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三是反馈要好。"事情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作为走访慰问中组织的代表,更是人民的服务者,要有"不怕困难但求方法,不怕事多唯有尽心"的态度,办事不停留于"办结",而是不怕反复追踪到底,以群众的"好评"为目标。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七一"走访慰问是展现组织关怀,更是提交答卷和采集新一轮问卷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前辈学习,要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奋力开拓新局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