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在协商会上的发言(3篇)
关于社会面节水的建议
XX市水资源总量为38.98亿立方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851立方米,是自治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38.7%,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40.5%,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和人均1000立方米的危险警戒线,属于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亮起"红灯",水危机正向我们走来。
自2019年以来,XX区和XX老城部分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压不足、供水不稳定等情况,上班时段低压供水,高峰时段全压供水,已经影响到了部分居民正常生活,节约用水成了当务之急。尽管如此,人们生活用水过程中还存在浪费现象,社会面的节水意识相当薄弱。基于此,在社会层面节水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社会宣传、提高节水认识。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公众事业,必须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节约用水。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将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其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应该从组织宣传入手,大力开展以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宣传,利用新媒体及公益媒体推送或刊登节水宣传广告;标语、宣传车进社区;在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增加节水标识及播放节水宣传片张贴节水标识等,广泛宣传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的、内容、意义,提高全民节水和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全民节水。
改革水价机制,提高水价,确定科学用水定额,限制无节制用水。2015年XXX自治区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和完善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目前XX市三口之家月使用10吨水,一级水价2.63元,水价调整应考虑低收入人群和大多数用户基本生活用水情况,适当提高二三级水价。
三、普及节水器具,实现科学节水。
科技改变生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非常重要。
1、水龙头:在水龙头上装个水流控制器,可以节约大量用水,或自动启闭、控制水流量等节水型水龙头。
2、节水型马桶:节水型马桶在保证冲洗干净的前提下,一次冲洗量不大于6升。普通马桶依靠水的重力冲走污物,节水型马桶在虹吸的基础上对水进行加压,增加水流的冲刷力,且可针对大小便分档选择不同的冲洗水量,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3、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洗衣机能根据衣物量、脏净程度自动或手动调整用水量,达到洗净且耗水量低的效果。常见的洗衣机主要有搅拌式、波轮式和滚筒式,其中滚筒式的耗水量最小。目前商家还开发出了更多水位段洗衣机,启动水位降低了二分之一,而且洗涤功能可设定一清、二清或三清,我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洗涤水位和清洗次数,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4、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淋浴器是具有水温调节并能限制流量的淋浴产品。部分节水型淋浴器能增加水的压力,并使水与空气混合,有效减少出水量并能保证淋浴的喷洒范围和喷洒力度,高效节水。一般淋浴器出水量每分钟超过15升,若使用节水型淋浴器,则每分钟可以节省6升,洗澡15分钟就能节水90升,相当于180瓶矿泉水。
5、家庭循环用水:提倡家庭循环用水,洗菜、洗碗用水可以收集起来用来冲厕所,洗衣用水可以用于拖地等等。
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要求每个人自觉地从我做起,提高节水意识、保护意识和爱惜意识,把水资源提高到同石油、粮食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节水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
XX市是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地区,水资源短缺呈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脆弱等特征,面对本市的基本水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节水作为解决市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提出了"量水而行、节水先行"的目标任务,开源与节流并举,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长远谋划、科学施策、依法治水,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我市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又是农业大市,农业和工业资源丰富,水资源制约发展十分明显。水资源逐步减少、用水需求增加、结构失衡、水资源紧缺、资源浪费、用水效率低下同时并存,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越加繁重。当前主要问题表现在:
1.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机制不全;
2.地方财政紧张,水利投入基本依靠国家支持,自主能力不足;
3.农业用水比重依旧过高,部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缺乏后期维护;
4.水环境问题紧迫而艰巨,河道断流趋势加剧,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明显,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存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如下四条建议:
一、强化水资源约束与监管
(一)规范全市的用水定额。要覆盖全市现有国民经济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强化用水定额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节水评价、取水许可、节水载体建设、考核监督等方面的约束作用和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二)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明确地下水管控要求。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实行动态监管,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申请,切实从源头把好节水关。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强化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
(三)恢复水行政执法队伍。明确市、X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水行政执法责任主体,定期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等节水约束性指标和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对各X县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并实施提高节约用水考核分值。
二、加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
(一)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全市灌区建设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分区域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管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开展测墒灌溉。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和覆盖保墒等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减排。加强农田灌溉设施运行、养护和管理考核,制定相关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节水型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推动X县、乡镇层次的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和林业,加强牧区草原节水,合理分配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和牲畜饮水水量,调整饲草料种植结构,改良饲草料品种,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式,实现用水总量控制。
(三)从严控制高耗水工业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推广以用水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合同节水管理。鼓励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参与节水咨询、技术改造、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载体建设等。
(四)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镇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鼓励优先配置利用中水、疏干水、微咸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并将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
三、水资源管理信息监管平台建设
为加强取水、用水全过程监管,建议开展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点建设,实现对供水企业和用水户在水量上的双向监管。以国家、自治区、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户、高耗水工业企业为重点,全部实现用水在线监控。
建设农牧业用水在线监测,涵盖全市灌区和畜牧区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输配水方式等,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收集和传输,提高全市用水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加强对地下水水质安全的管理,建议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平台,采取动态化、常态化、智慧化的方式监控城区地下水水质数据,立体化的掌控全市区域内地下水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水质变化预测,在地下水水质环境发生恶化前,提前介入,掐断地下水污染的苗头。
四、完善金融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探索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完善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措施。完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积极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水价交易、水权转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节水项目,如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与维护、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矿区疏干水利用、施工降排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和市调水工程等。
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业"以电折水"是关键
XX市辖区内是XX向XX过渡的地带,北部有耸山峻岭,也有湖泊,中部以沙漠地带为主,南部XX、XX,是沙漠向丘陵山区过渡的缓坡地带。气候类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整个XX地区均属于贫水区。近日,我就农业以电折水在XX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X目前完成了全X的取水口核查登记工作,严格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将全X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分解到16个乡镇苏木和各行政村,落实到24000个取水口,完成了一井一电表号的核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群众的节水意识不强。对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农户缺乏节水意识,仅在面临干旱情况下,被动采取节水措施;同时节水产生的效益不明显,带来的直接利益也不多,导致农户没有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农户将建设的滴灌等高效溉设施弃之不用,严重干旱来临后,又重新选择使用这种节水灌溉方式,不是真正为了节水,一提节水灌溉就要资金、要政策,等靠要思想严重。
2、"以电折水"的管控和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对用水总量进行了分解,落实了一井一电表号,但在怎么控制取水电量,怎么精准管理取水口等问题还很难管控,可操作性不强。
三、几点建议
1、水利和农电等部门必须实行联动,比如通过开发软件等途径,提高管理效果。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的节水意识。
3、健全农业用水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让百姓看到省时省工实实在在的效益,提高有偿用水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上一篇:推广治理新模式助力乡村善治显成效
下一篇: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