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XX省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3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8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2022年XX省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2022年11月17日我参加了XX大学举办的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培训。培训历时三天,XX大学XXX研究员做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使命与担当的讲座;XX大学XX教授、XX教授分别做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道德素养提升的讲座;XX大学XX教授做了将XX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讲座。XXX和XXX教授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现场示范性教学。本次的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拓宽了我的思路和眼界,以下就培训内容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具备底线思维

《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复杂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师需要科学运用底线思维,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所谓复杂性,是指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知识水平等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课程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现状进行准确预判,以防各种潜在风险的发生。所谓持续性,就是要把握教学的连贯性,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持续性必然要求教师科学面对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持续不断地对课程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所谓开放性,就是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根据时代的变化、情境的变化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创新不同的教学内容。国内外形势、由于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因此,准确把握教学复杂性、持续性和开放性,就要树立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从教学设计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教学情境中学生可能关注的问题做出准确的预判,事先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有前瞻性的预判能力,准确预判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疑惑和不解,针对性就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把道理讲深讲透。从教学评价看,教师要对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做出经验总结,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二、在教学中提升情怀

比起专业课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其特殊性,对教材和教学运行都有严格的政治要求。想要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非常不易,面对困难和挑战,教师应格外需要厚植情怀,推动自身的精神世界向崇高和伟大迈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的传递,这种思想传递决定了思政课不仅是思政教育知识的传播,更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思想场域中的互动、碰撞和感染,教师的情怀是否能够把个体关怀、社会价值和人类命运等融进这个场域并传导给学生,决定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备课中,不能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只有学理体系没有教学体系。为此,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在整体性、层次性和关联性上下功夫,对教材体系中重大命题的钻研要点线面结合,对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掌握是前提,教材体系梳理完备是基础,教学体系创新设计是技艺。教师在打通"三大体系"的实践中提升情怀,方能全面透彻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高质量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

三、提升思维创新的能力

思维创新是新时代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维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中"思维要新"的基本要求,结合新时代培养大数据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方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探索思维创新的实践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又红又专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思维创新的实践路径有: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把握思政课教学中的整体性、精确性、相关性原则;树立底线思维方式,科学把握底线(最低目标)和高线(最高期望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系统思维方式,科学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命如此光荣,任务如此艰巨,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是不可能胜任的。作为一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信仰坚定、不断学习、夯实理论功底,让学生对课程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2022年XX省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2022年11月17日-19日,有幸参加了XX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感谢各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同时感谢相关领导、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几天的心得如下:

11月17日上午,XX大学党委副书记XXX研究员发言,题目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就思政课的关键性论述,记忆尤其深刻:其一,思政课是立德管方向的关键课程。怎样确保方向正确?关键一环就是思政课。思政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其二,思政课是铸魂塑"三观"的关键课程。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怎么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立心铸魂?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是对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铸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其三,思政课是强健精神的关键课程。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为本,本立而道生。育人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强健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这既是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也是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目标。

11月17日下午,第二师范学院XX教授分享的题目是"努力提升高质量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从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明道"、"信道"、"授道"三方面,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塑造价值观,举旗定向、立德树人: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状况与趋势,必须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总遵循,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成长成才。

11月18日上午,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XX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戴教授深刻阐述学科、科研与教研三者关系。科研,是一种指向现实和实践的复杂性思维活动。知识生产/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科研,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学术成果的运用构成了社会的历史,但其形成则构成了你自己的历史。科研的目标与方法:目标决定路径与方法,方法决定成果,成果决定地位。教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学术的联结纽带、互促的方式,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这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11月18日下午,XX大学XX教授分享的题目是:党的XX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戴教授认为"五个牢牢把握"是学习领悟党的XX大精神的科学指引,是重中之重的要义,是对党的XX大报告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XX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1月19日上午,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XXX教授分享的题目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三个要点,对于文化综合创新有着独特的见解,首先,用"魂"的概念取代"体",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和指导地位。其次,用"体"来表达文化的民族主体,强调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运作主体、生命主体、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第三,把中、西、马融入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历程中,使三者成为融会贯通的三大文化元素。X教授认为:我们要抛弃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僵化思维,排除盲目的华夏中心论与欧洲中心论的干扰,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审慎的筛选,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发扬民族的主体意识,经过辩证的综合,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

11月19日下午14:00-15:00,XX大学的XXX老师讲授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从哪里来?",X教授首先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层层递进的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与知识结构,围绕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和常见的思想误区展开教学设计,并做了针对性的解答。其次在教学设计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经典案例材料作支撑,既避免抽象的理论演绎,又避免事实的单一堆积,内容详实,把握准确。最后借助课前线上交流、课间和课后研讨等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立争全面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11月19日下午15:30-16:30,XX大学XXX教授讲授的专题是"道德从哪里来",老师先从"天意神启论"、"先天人性论"、"情感欲望论"、"动物本能论"四个方面阐述了这几种观念的片面性与狭隘性,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的真理性与科学性。进而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总之,感谢学校和XX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和各位老师,能给予此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几天的学习,增强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让们真正体会到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022年XX省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2022年11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XX省教育厅主办,XX大学承办的XX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培训班。本次研修培训持续3天,共安排了5场主题报告和2场课程示范教学。此次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并邀请到XX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与法治》分委会的委员和高校专家教授前来授课。首先,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XXX、继续教育处处长XXX出席开班仪式。在致词中,XXX处长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就本次培训班的前期准备、师资聘请、教学安排、学校管理规定、疫情防控政策等做了说明。其次,XX大学XXX研究员、XX大学XX教授、XX大学XXX教授、XX第二师范XX教授、XX大学XX教授分别做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中国传统道德的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道德素质提升""XX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题报告。最后,由XX大学XXX副教授、XX大学XXX副教授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示范教学。本次研修融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启发性于一体,收获满满。

一是深刻领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使命与要求。科研是一种指向现实和实践的复杂性思维活动,教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学术的联结纽带、互促的方式,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认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发现并提出教学问题的能力、认识并判别教学事实的能力、揭示规律并提出教学观点的能力以及学术表达的能力。其中思政课教师在学术表达时要兼顾科学的态度、创新的品格、平易的文风和平等的精神。目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科研研究中在研究主题、研究论证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明确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有怎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进行怎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思政课教师要基于"新时代"特点,面向新时代的问题,服务于新时代的人的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理清教学研究的思维立场与思维方式,深刻理解我是谁?我为谁而思维?我为何而思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研究的认识前提包括学生观、课程观、教学目标观、教学内容观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研究要有效运用包括思想政治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与边缘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与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资源,在这些多学科资源中做到有效选择与改造。

二是系统把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道德素养提升的新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提供高质量课堂密切相关。其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明道"。在吃透教材的基本上系统理解"XX大"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时代思政课老师的素养新要求,把握"以德立身"之道,做到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领悟"与学生一起成长"之道,在教学中成长、在教育中发展、在创新中成就人生。其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信道"。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做为学、为人、为师的大先生。其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做到"授道"。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常理",综合运用全程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讲好"事理",将"事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做好"悟理",做到守住原则、守住方向、守住底线。

三是准确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教材的重难点。授课教师们围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XX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等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解读与教学示范。其一,关于课程教学中国传统美德的教学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文化发展道路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深拓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文本、基于三重转向构建中华传统美德"双创"的教学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正确处理好中、西、马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文本的深拓,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学内容。拓展,意味着在教材之外补充中华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深化,意味着对教材中已有的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深入阐释。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充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界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成果,也需要我们了解意识形态层面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定位。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判断、取舍与阐释?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场域和空间三重转向。其二,XX大精神进课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把学习党的XX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XX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师要领悟党对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总体了解把握大会主题、主要成果,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深刻认识"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结合历史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原则等丰富内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三,XXX和XXX副教授分别作了"道德从哪里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从哪里来"为主题的教学示范,两位教师理论基础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了课堂参与度、有效性与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思政课教师要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理论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集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启发性、教育性于一体。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我会不断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努力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