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第2/2页)
整合城乡发展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延伸产业链和推进产业融合,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将农村的优势资源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优化重组,实现产业范围扩大和就业渠道增加。各地可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阶段,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鼓励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推动形成新的发展业态,切实增加农民收益。不断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以特色农牧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为重点,扩大农牧产品产地初加工区域和资金规模;积极推动初加工设施的优化配套,推进初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快农牧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农民不仅要依靠种植原粮获得收入,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从"卖粮食"向"卖产品""卖风景""卖服务""卖体验"转变,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与修建红旗渠一样,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搞清楚需求点,弄明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在家门口富起来。就像林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奏响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使如今的林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民从产业链中挤出来,要大力支持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形成老板带老乡、先富帮后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赚,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凝聚成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渠,更是林县人民树立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伟大人民在实践中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人民继续干事创业。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拼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在前辈奋斗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再接再厉,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赓续红旗渠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治理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感悟红旗渠精神、赓续红旗渠精神,永葆为民初心,奋力推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开展技能培训等。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治理需要资金,政府可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同时农民群众也自筹部分资金开展乡村治理专项行动。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其次要及时、认真、有效地落实,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最后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其自觉维护治理成果,建设善治乡村。奋力推进乡村治理,需要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克服一切瓶颈障碍;要赓续红旗渠精神,拿出"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气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治理的"排头兵",办好农村的事。要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奋力打造"五星"党支部。乡村治理的核心就是激活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畅通农民议事协商渠道,鼓励农民主动建言献策,使农民需求与政府举措更加契合。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人居环境问题,要在实地调研各村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分包治理,并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干部绩效挂钩。首先,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行动为抓手,制订方案、严格标准、明确责任、逐村验收。开展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扎实推进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智慧人居工程等。其次,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强农民群众自觉保护人居环境的意识,形成干部主动、群众自觉的良好氛围。最后,针对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诿,不扯皮,集中整治,持续督查反馈,致力于打造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农村。有效的乡村治理有利于促进产业、生态、文明、人才和组织等资源要素在乡村的有效整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无论何时,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担当作为、矢志奋斗的精气神,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上去,落实到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去,落实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去。
总之,时代变换,精神永存。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行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