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15/66页)
调查研究要"实"拿"久"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条线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陆续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全党兴起了轰轰烈烈的调查研究热潮。
用好用活"调查研究"传家宝,是一个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的过程,是一项"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调查研究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调研、深调研、实调研,以调查研究之"实"推动工作落实之"稳"、工作成效之"久",确保调查研究工作研之有向、研之有物、研之有理、研之有效。
一忌"应景式"调研,规范动作"演不得",要稳扎稳打,一以贯之"办实事"。"应景式"调研主要表现为,调研态度不端正、目标不具体、任务不明确,不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调研,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跟风扎堆"调研,只求形式热闹,不讲质量效果。"应景式"调研不仅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淡化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更背离了党的初心使命。山高自可登临上,水深不妨涉足知。党员干部要想获得真知灼见,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既要身入,又要心入;既要看"前庭窗口",也要看"背街里巷";既要听得见"赞扬声",也要听得见"埋怨声";既要问群众需求困难,也要问计问策。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摸清基层底数,掌握群众需求,找到对策良方。
二忌"走读式"调研,节奏步调"赶不得",要久久为功,一竿见底"求实效"。"走读式"调研主要表现为,人到心不到,放不下身段,蹲不下去,沉不下来,浮于表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习惯"被安排",调研不认真、不细致,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更不愿意到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方。"走读式"调研,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基层反感、群众厌恶,说白了是群众观出了问题。只有不断提高认识站位,端正思想方法,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重点难点工作任务和存在的问题短板,深入基层一线真调研,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归口管理,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排好工作计划,灵活安排时间,防止"一窝蜂"扎堆调研。要改变调研方式,轻车简从,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直插基层一线,直赴田间地头,不搞层层陪同,避免给基层造成忙乱。
三忌"空转式"调研,最终成效"虚不得",要真抓实干,一目了然"出实绩"。"空转式"调研主要表现为,调研不是为了谋实事、出实招、解难题,而是从键盘到键盘,从文字到文字,从材料到材料,只注重有形的"文字成果",而不注重"后半篇文章",至于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办法管不管用,则无人问津,调研过后则"涛声依旧"。"空转式"调研危害极大,甚至比不去调研影响还大,说到底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注重文字数据等有形成果,也要注重民生实事等实际成果,不能只做虚功,不做实事。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调研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列出制度、政策和民生问题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调研成果转化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推动调查研究工作不虚不空、走深走实。
绘好"新农人"引育留"工笔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强调,"党的XX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产业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产业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下,将有更多具有科技能力的"新农人"涌入基层。如何"引凤筑巢"、实现人尽其才?基层干部任重道远。
以"调查研究"起笔,依据"精准画像"选配人才,为企业需求"量体裁衣"。现代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具备科技实力的"新农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要素。基层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乡村企业一线,为"新农人"探访"精准配位"的"练兵场",让"新农人"能够靶向施策、发光发热。基层干部在乡村企业的走访中做好"问需、问难、问计"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乡村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类型,根据"一链一策""一企一需"绘制人才需求"画像",再根据具备科技能力"新农人"的专业、特长进行岗位适配,助力"新农人"实现"人尽其才",让他们将论文真正写在广袤大地上,推动乡村企业实现崭新跨越。
以"创新体系"运笔,整合"教育资源"培育人才,为产业发展"强联壮链"。"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只有人才"能干",乡村产业才能"敢干"。怀揣技术的"新农人"是新型乡村产业的关键环节,也是连通乡村经济要素的纽带。"新农人"虽然科技在手,但初入基层,需立足基层实际,不断沉淀。基层干部要立足本地资源,紧跟"发展趋势",整合优秀乡村产业、高校、本土专家等资源为"新农人"搭建"培养平台",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乡村企业为主体、产学融合的创新体系,将真正具有"硬核科技实力"的人才投入乡村产业之中,将技术人才作为延链、强链、壮链的关键抓手。
以"营造生态"收笔,付出"真情实意"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蓄足力量"。"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的过程中,科技人才需饱尝"十年磨一剑"的"攻坚之苦",要想让人才扎根基层,基层干部要有"久久为功"的心态,为"新农人"提供"暖心服务"。基层干部要用活"政策",将人才需求摆在首位,为"新农人"营造"优质生态",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宽容信任,要实施个性化人才政策,争取做到"一人一策",为技术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技术人才的创新创业、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问题,让科技人才能够安心扎根基层,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添彩。
激活调查研究的"正向循环"因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掌握基层实况、挖掘民间智慧的重要途径,更是回应民心民意、助推事业发展的契机载体。让我们充分激活调查研究的"正向循环"因子,让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串联成线",真正用变化和成绩书写答卷。
激活"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的"观察因子",以"蹲下身子看蚂蚁"的专注查找问题。"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在信息高速涌流、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掌上"窗口"不仅成为了我们"知天下事"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干部办公的数字工具,调查研究既不能"因循守旧"困于资料文案一隅,也不能"一键切换"变成"闭门造车"的网络对话。只有不断激活"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的"观察因子",继续把调查研究的探头前置于基层、聚焦于热点,方能与时俱进、以事论事。要想看到事情全貌、找到问题根源、戳中顽疾痛点,就要主动走出单位、扎根泥土,以"蹲下身子看蚂蚁"的专注查找问题,既要系统全面、统看整体,亦要心细如发、细嗅蔷薇,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真正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进行"全面扫描",进而形成可靠、全面、客观的"问题台账",为构建调查研究"正向循环"筑牢基础。
激活"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的"求知因子",以"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揣摩研究问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关乎基层的问题、民生的热点,很多时候"答案"就在"问题"里、"秘钥"就在"主角"身上,群众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亦是我们拜师学艺的对象。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有些干部面对诉求信、建议单"抓耳挠腮"惶惶不可终日,伏在案牍上、咬着笔杆子,看不到"顽疾处"、更想不到"好计策",只能两手一摊"摆烂"吧。所以,让我们充分利用调查研究这一好机会,用心激活"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的"求知因子",既要敞开真心建立沟通桥梁,更要谦虚请教挖掘民间智慧,真正走出文山会海、走到群众之中,在扎根泥土中感受基层温度,以"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揣摩研究问题。
激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奋斗因子",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解决问题。"调研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服务大局,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幸福回应民心关切,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忽略长远",而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循序渐进",以"釜底抽薪"之功拔除问题之根。特别是身处变化加速的新时代,面对考验频频的大环境、日益艰巨的使命重担,只有不断激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奋斗因子",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理论之实解决问题之弊,以奋斗之实换来干事之绩,方能为调查研究画好"句号"、形成"闭环",让群众看到实效、感受到与问题斗争的决心,从而让每一次的调查研究都成为推动发展的过程,真正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解决问题。
解锁"回信"里的"振兴"秘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上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要谱好党建、产业和人才的乡村振兴"三重奏",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拧紧"党建引领"的弦,奏响引领带动协奏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是保障,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组织振兴,是凝心聚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在选优配强班子上下功夫,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建强乡村党组织。通过精准规划班子队伍,保证班子队伍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更加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作风扎实的"铁军",从源头上建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另一方面,要聚焦"党建+"的发展模式,广大农村的基层党组织要能够围绕本地实际,带动引导当地群众从事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引领,以党员为骨干、以能人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共同体,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富裕的良好态势。
调准"产业发展"的音,奏响致富为民变奏曲。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产业发展作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一方面,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特色为支撑,立足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既巩固现有的产业,又拓宽新的产业;另一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培育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特色中小产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下大力气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示范带,积极发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用好"人才支撑"的谱,奏响创新驱动交响曲。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既是活力源泉,也是创新引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要更新人才观念,不仅要挖掘专业人才,还要及时将农播客、农创客等"新兴人才"纳入人才视野;另一方面,要突出产业引才。依托乡村生态、民族文化、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资源,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要建强载体用才。围绕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育成长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打造各类微型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载体,让人才在乡村有用武之地、有成长空间。
看那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吾辈青年务必读懂"回信期许",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最美青春"模样"。
在赓续热血、赤诚报国中锤炼"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仰,那是一心向党的"忠诚模样"。百年前,青年先锋们选择把青春粘附在崇高的信仰之上,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中,用生与死的考验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忠诚至死不渝、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面对敌人的绞刑架,李大钊大义凛然,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恽代英坚贞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面对敌人的屠刀,夏明翰毫无惧色,坚信自己信仰的主义是真理。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广大青年们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坚定理想信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理论滋养中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时刻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牢记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以忘我工作成就伟大事业。
在念兹在兹、我将无我中厚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那是一心为民的"奉献模样"。面对满目疮痍、山河破碎,青年先锋们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心系苍生,以救亡图存的拳拳爱国之心挥洒热血,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将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民族大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年轻的陈乔年留下"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的美好愿景。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杨靖宇毫不迟疑"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生死存亡之际,林觉民为国家而舍小家,"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人民"二字,力重千钧。广大青年们当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的呼声,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等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老百姓什么地方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在什么地方下功夫,用情用心用力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持之以恒答好民生卷。
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践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那是一往无前的"担当模样"。百年来,无数青年先锋们挺直坚硬的脊梁,不畏艰难困苦,将炽热的青春写在了华夏大地,在搏击风浪的天空下激荡青春的旋律,在勇毅前进的足迹中留下奋斗的艰辛。雷锋同志"愿永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忍着烧伤的疼痛,抗洪抢险,连续奋战七天七夜。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用身体制伏了井喷,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献给了石油事业。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乡,一头扎进脱贫攻坚一线,把生命留在了这片热土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广大青年们决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当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空调房、迈出办公楼,积极投身基层一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以"偏向虎山行"的壮志和"杀出一条血路"的胆略,勇涉危险滩、敢啃硬骨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心无旁骛地把事情干成、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