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思政工作典型案例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3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高校思政工作典型案例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为高校建设一流师范院校一流师范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师资提供了重要遵循。XX师范大学心理学师范专业在党和政府倡导卓越教师培养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充分发挥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优势,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成长规律,探索出"一标-四合-四化"的培养模式,旨在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主动促进学生的生命自觉和潜能实现,培养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卓越心理教师。

一、探索卓越心理教师的培养模式,打造未来优质师资力量

1.以德才兼修为主,搭建养练结合的培育模式。教师素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职业使命与承诺、职业认同、教育信念、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行为与环境,越靠近内核的要素对教师职业影响越大。教育使命感和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能力素质中支撑性的力量。学院高度重视师范生德才兼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信仰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养成,重视学生创新教学、综合育人、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养练结合的培育体系。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涵养师德,夯实能力。师范班学生修读《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育思想史》等课程,提升教师素养。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通过翻转课堂、实践教育、榜样示范等形式激励师范生涵养师德、砥砺成才。二是通过特色活动如特级教师帮扶指导、教师风采大赛、大创项目、学生社团活动等成德达才。这些活动指向师德师风养成和综合育人能力的培养。三是强化具有师范特色的学院文化建设。学院文化是师范生培植职业使命感、提升教育素养的精神家园。创设具有师范特色和深厚底蕴的学院文化,激励师范生自觉遵循"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标准和期望,"筑牢信念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先贤为楷模,以优秀校友为标杆,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尊师重教、传承中华师道的文化环境中全面成长。

2.以博专结合为主,实施多育并举的课程模式。博专结合指加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有机融合。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对卓越教师的迫切需求,学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多育并举,夯实心理教师宽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培养师范生精湛的专业素养,健全个体人格,强化全人素质教育。学院为师范生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为通识课程(40%)+心理专业课程(50%)+教师教育课程(10%)+教师教育实践课程(18周),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博雅与专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种博专结合、多育并举的课程模式的实施,便于师范生广博地学习浩瀚的知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性特长,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型"的未来教师。拥有广泛兴趣爱好的未来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当代少年儿童的喜好和内在需要,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更好地因材施教,以心理学科专长为学生的蓬勃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以研学合一为主,倡导教研相长的互动模式。研学合一主要指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强调研究性学习。"一种学习活动只要能通过有效的疑问或问题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思考或实践,形成对知识的深层学习与运用,就可以称为研究性学习。"学院倡导"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师文化与教研相长的互动模式,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以多种方式促进研学合一,其中情意品质的提升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至为重要。卓越教师的情意品质集中体现在: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用爱关怀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敬业专注的精神状态,协作、分享和专业学习社群,终身学习和追求卓越的热情。为了厚植师范生的这一情意品质,课程教学突破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实施以参与、研讨、实践、反思、体验为特征的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这不仅为师范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服务,而且为未来科研型卓越教师的成长奠基。专业课教学与见习、实习、研习相结合,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志愿服务相结合,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与活动育人的相得益彰。学生与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积极互动,在研学合一中促进教育情怀与综合育人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4.以知行合一为主,开启专项共建的成长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分离是师范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化解这一问题,学院积极弘扬"反哺、引领与共生"的改革创新理念,坚持教师教育面向中小学实践,充分发挥心理学科优势,探索了服务"双减"跨校云课程、大学与中学积极教育共同体、青少年心理健康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与途径,帮助师范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专业成长。以服务"双减"跨校云课程为例,该项工作指向师范生知行合一的践行样态。学院指导本科生研发了"给思维插上创造的翅膀"系列课程,就课程设计与实施、在线教学互动与学习反馈等进行了沉浸式的研讨和精益求精的打磨。从内容上而言,该课程包含了"发掘自我的优势,构建创造力的内在资源""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创造力的大门"等专题,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启发了其创造性思维。师范生在这些工作中经受了锻炼,体验了"助人者自助"的成就感。以上工作开启了"教育实践+社会服务"专项共建的成长模式,促进了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知行合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二、创新卓越心理教师的培育实践,着力提升教育成效

1.实施精细化培养过程。学院合理配置各系所师资、教学、科研平台资源,推动育人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提升,彰显出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特色。首先,学院组建精品小班,为每位师范生量身打造生涯规划和成长方案,实施分级精细化培养。依托《学术实训》课程、教育经典读书报告会、XX基础教育大课堂,强化大一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厚植学术志趣;大二学生借助特级教师指导、教育见习、学科竞赛等强化教育使命感,提升师范技能,开阔学术视野;大三学生参加实验室组会,开展沉浸式研训;对大四学生在教育实习研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深造方面进行多对一深度辅导,借助青年榜样"育心·明理·逐梦"论坛达成成才报国示范效应。其次,依托导师制实施个性化培养。新生入校后通过实验室轮转及参与学院教师学术报告会,依据自身兴趣和生涯规划选定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规划与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深造路径等给予一对一深度指导,引导学生从青少年的真实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真问题出发,找准兴趣点,积极参与大创项目、实培项目等,切实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再次,学院注重师范生的国际化培养。依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境外访学项目",选派师范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扩宽国际视野。学院开设了多门全英课程和双语课程,聘请海外专家开设精品学术讲座,使学生在校园里也能享有高品质的国际化学习体验。

2.组建协同化育人团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要以整体观来构建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体与多元、结构与功能、分工与合作、贯通与渐进的关系,推进协同育人,凝聚育人合力"。学院构建了"第一班主任-领航班主任-专任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育人体系,四类班主任适当分工,各有侧重,协同育人,形成了集思想引领、学术导航、学业规划、成长陪伴于一体的四维育人体系。聘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在实验室轮转基础上,每位同学依据学术兴趣和生涯规划选定学术导师。中科院学者、外籍专家通过科教融合的方式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学术导师、实践导师、科教融合专家、班主任等共同组成育人团队,实施"班主任+导师"责任制,建立"大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师生学习与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学生美德养成、学业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领航作用,促进卓越心理教师的全面发展。

3.创建立体化资源平台。为切实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实践能力,学院创建了校内校外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与平台。首先,鉴于师范生功课重时间紧,校内心理咨询中心、学院青少年心理健康智能化服务平台因地因时制宜提供实习资源。师范生从中见习咨询、编制问卷、处理数据等,灵活地学以致用。其次,首师大-中科院心理所科教融合中心贯彻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融合优势,以学术前沿讲座、实验室研究等为抓手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携手建设一流心理学科,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教师教育。再次,学院大力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学院与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通力合作,形成了交互、融通的共同体,共建"见习-实习-研习"三位一体实践模式,确保师范生在优秀实践导师和学术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夯实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学院精选了丰富的线上资源与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网、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京师心理大学堂公众号、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远程项目等,引导学生打通课内课外学习的界限,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以上资源与平台共同构成立体、多元、开放的成长载体和资源体系,托起师范生的教育梦想。

4.优化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倡导通过本硕一体化培养卓越教师。2018年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基地学校,随即开始实施"卓越教师计划"。遵循该计划,学院遴选本科前三年成绩优异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教育硕士,实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具体而言,推免生在大四年级即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确定导师,选修本硕共选课程,以便后两年有更多时间投入到高阶实践活动中。总体而言,心理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工作尚需持续完善,特别是在学生管理、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例如,针对疫情防控形势下入校线下实习的可行性问题,可与实践基地学校密切磋商,以安全为重,实行"弹性入校、线上线下混合式实习"策略,力争圆满完成教育实习的各项质量指标。目前的不足之处是实习生深入教育现场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机会相对较少,后期我们将尝试引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教师教育课程以不断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智慧水平,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