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4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80篇(第18/8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481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61分钟

解"留才题"焕活"干事创业"好氛围,在强动能中答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卷"。"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好的干事氛围、成长环境,才是优质人才追求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青年一代更追求人生的价值感、实现抱负的成就感和得以认同的幸福感,唯有以此解题,方能做到"拴心留人",让更多人才选择奔赴、安心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光热。各地区当用心解"留才题",要焕活"干事创业"的好氛围,一方面要当好人才的"娘家人",想方设法解决后顾之忧、化解心头顾虑,把工作待遇、安家保障等具体实事落地,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科学评价体系、舞活考核"指挥棒",始终把一线敢拼敢闯的有志之士选出来、用起来,将其放到关键岗位去历练和担当,真正让人才甩开膀子干实事、安心奋斗为发展,在强动能中答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卷"。

党员干部"三省三问"抓实党纪学习教育

4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所谓"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三省三问"中坚定信念、坚守底线、坚持实干,持续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终身课",有力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省党性,问信念是否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回首党的光辉历程,因为信仰,无数红军战士战湘江、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顺利会师;因为信仰,无数红岩英雄忍受威逼利诱、酷刑折磨、生死煎熬,也要保守组织秘密;因为信仰,无数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顾生死冲先锋、守阵地、夺碉堡、炸大桥,也要把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常炼、常学常悟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原原本本、逐字逐句深研细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党规党纪,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把坚定的信仰注入骨髓、融入灵魂,让信仰的力量成为锤炼理想信念的基石,成长党和国家需要的忠诚卫士。

省作风,问底线是否坚守。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始终以刀刃向己的精神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历史。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纪律规矩为准绳,坚守底线,加强自我约束,经常反躬自省,检视自己与党同心、对党忠心、为党尽心是否自觉,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是否自觉,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是否自觉,共产党员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第一职责的意识强不强,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的意识强不强,万不能以"小节无碍"放松自己、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以"无人知晓"放纵自己。要追求奉献和"慎独"的高境界,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伸手,让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在党员干部心中牢牢扎根。

省担当,问实干是否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反思自身,找到与先进典型在干事创业上的差距,弥补自身不足。在实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反思自我,叩问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周全、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办事能力是否不足、业务能力是否欠缺。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门,用持续深入农村、蹲点调研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敢于动真碰硬,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既要看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也要看群众反响怎么样,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交流中找准最真实的现场、办好最迫切的问题。要坚决摒弃"手电筒照别人"的观念,深入剖析自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实事求是地给自己"照照镜""画画像",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断常研常得,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年轻干部当学花中四君子系好风纪扣

4月3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对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出明确部署,要求通过集中性学习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就年轻干部而言,要不负期许、成长成才、行稳致远,严守纪律规矩、涵养优良作风至关重要。系好风纪扣,才能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齐步走"中,展示良好形象,迈出稳健步伐。

当以梅为师,涵养志气。从近期通报的诸多典型案例看,一些年轻干部"早节不保",根子在涉世未深、历练不足、信念不牢、心态失衡,不能客观理性看待自己,个体观念、自我意识严重,思想困惑、精神空虚。年轻干部作为主力军和生力军,冲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火热实践一线,一定要秉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定力和耐心,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练真本领,做实干家。唯有忠诚才能担当,唯有专注才能专业,唯有热爱才能执着。年轻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砥砺干事心志,提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本领,才能从容面对成长带来的阵痛,沉着应对前行路上的挑战。年轻干部必须始终志存高远,铆足韧劲,才能不被一时的困难和挫折绊倒,滑向灰心丧气、躺平无为、背离初心的深渊。

当以竹为师,涵养正气。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文《年轻干部,必须干干净净》,其中点名曝光的案中人,从编外人员到国企副总,不乏在不法商人、别有用心的服务对象吹捧、拉拢中,致使底线失守的。年轻干部身逢伟大时代,赶上改革发展激流,拿着普通人的剧本走到聚光灯下,面对诸多源自平台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一定要秉持竹子"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的清醒和谦逊,准确把握平台和机会是组织给予的,职能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工作必须依靠上上下下整条"流水线"的支持和托举。多一分感恩,少一些浮躁,切忌沾染官气、傲气和孤芳自赏的专家气,丢了灵气、朝气和兼容进取的青春气。真诚、温和才最有力量。只有把戒骄戒躁、不卑不亢作为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胸襟,才能涵养浩然正气,根治虚火上浮,才能夯实成事根基,保持奋进姿态,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写好青春答卷。

当以兰为师,涵养清气。兰花生于幽谷,平凡铸就伟大。现实永远大于预想,年轻干部富于理想和激情,但奔赴人生全新的跑道,道路的曲折、风景的普通都可能会超出想象,一定要秉持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坚毅和从容,立足本职,做好小事,甘于平凡而不甘平庸。切忌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中丢了初心本色,在盲目攀比中模糊了人生目标和前进方向。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耽于空想、不怠于实践,坚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每一段"高光时刻"过后,都要能保持归零的心态,为迎接下一个高峰整理好行装;每一段平静期之中,都要坐得住冷板凳,为寻求下一个突破静心蓄力。只要心有光明,坚守就有意义;只要脚踏实地,目标终将抵达。年轻干部只有既立足实际又胸怀宽广,奋斗实干、逐光而行,才能让理想之花在现实土壤中绚烂绽放。

当以菊为师,涵养骨气。一些80后、90后年轻干部违纪落马的案例还普遍暴露出,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诱惑来自四面八方,花样不断翻新、隐匿性日渐增强。年轻干部一定要秉持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操守和气节,避免刚踏上征途,就误入歧途。年轻干部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难免遇到困难和苦恼,一些年轻干部甚至沾染赌博、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导致"亏空"较大心生邪念,面对伸来的"援手",一定要慎思之,明辨之;面对抛来的"诱饵",一定要挺起铮铮傲骨。只有恪守"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操行,内不妄思、外不妄动,才能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以免安逸一时、耽误一世。

选调生:在田间地头践行"人民至上"

2024年4月1日,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面临任何艰难险阻也毫不动摇的根本遵循,是广大党员干部矢志奋斗的根本方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义。选调生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排头兵,要多解民之忧、多谋民之利、多暖民之心,持之以恒在田间地头为人民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民之忧,在田间地头问需于民,践行收集民意至上。"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解民之忧,要先搞清楚老百姓忧在何处,只有敢于走进田间地头,同老百姓干在一起,才能体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解民之忧,要善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只有俯下身子,善听民声,善听谔谔之言,才能找到老百姓的忧情所在。解民之忧,要将人民之忧视为己忧,要常念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才能同人民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真正打通政策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

谋民之利,在田间地头问计于民,践行传达民智至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谋民之利,就要坚持广纳明智,无论是百姓智慧,还是基层经验,声音不在于大小,声调不在于高低。谋民之利,就要坚持问计于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谋民之利,就要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求教,真正放低姿态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思想,完善思维方式,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暖民之心,在田间地头问情于民,践行呵护民生至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暖民之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最终落实落细到办好造福人民的实事。暖民之心,就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人民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暖民之心,就是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体悟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尝尝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面面俱到"让为民服务置顶"人民意志"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迈步新征程,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永远将人民意志"置顶"。

既听"呼声"也听"意见",在真诚服务中置顶"人民意志"。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倾听是首要的技能。人民的呼声,如同明镜,映照出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而人民群众的意见,则如同瑰宝,蕴含着宝贵的经验。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只愿听到群众的赞美与肯定,对于批评与建议则避之不及,这样的为民服务如同浮光掠影,难以触及群众的心灵深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倾听,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既接纳人民群众的赞美,也容纳人民群众的批评,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贴心、精准的服务。同时,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转化为服务的动力,将人民群众的意见转化为改进的方向,如此方能在真诚服务中真正置顶人民群众意志。

既做"实事"也做"好事",在精细服务中置顶"人民意志"。"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更要付诸行动。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为人民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效,只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样的服务如同空中楼阁,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此,党员干部在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同时,更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要注重服务的可持续性,在服务的细致与深入中,置顶"群众意志",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为群众带来长远的利益,让为民服务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既解"急难"也解"愁盼",在恒久服务中置顶"人民意志"。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迅速响应群众当下的急难问题,更要深刻洞察群众的长远需求。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在服务过程中过于短视,只关注眼前问题的解决,却忽视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这样的服务方式,虽能暂时缓解问题,但难以根治根本。因此,党员干部需要在解决群众急难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愁盼之事,既要追求眼前利益的实现,也要谋划长远发展的蓝图。因此,要坚持"快刀斩麻"的决心,迅速解决突发问题和个别矛盾,要不断拓宽视野,克服"一叶障目"的局限,将共性现象融入发展大局中,真正置顶"群众意志",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真正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

"千万工程"中的"万千经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提出核心"方法论"--"千万工程"。"千万工程"推进20年来,已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为何能如此成功?作为年轻干部,又能从这一工程中学到什么?

学习"牵牛鼻子还是拽牛尾巴",善做规划,步步为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规划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顺应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千万工程"从规划到统筹,从目标到路径,每一步都踏在时代节拍上,这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比如,"千万工程"起步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升级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于"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对于农村的改造焕新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既紧跟群众需求,又顺应时代发展;但如果反过来,顺序搞不对、重点抓不住,则是"牵牛去拽牛尾巴",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还需要"有序"的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责主业,深入思考当下要谋划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要想着一蹴而就,而是要串点为线、久久为功。

学习"七次量衣一次裁",充分调研,系统决策。"千万工程"前期酝酿时,为了探寻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兼顾之道,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跑遍11个市、25个县(市、区),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在对浙江省情深度调查和把握的基础上,审慎提出"千万工程"。"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研究新问题绝不能"瞎子摸象",既然主战场在基层、在农村,就要到田间地头去、农民中间去,才能获得充满"泥土味"的一手信息。此外,所谓"七次量衣一次裁",重点不仅在于"量体",还在于"裁衣"--要把身材数据充分利用,方能合理裁剪,制成成衣。譬如,"千万工程"就充分考虑农村实情和长远发展,一体规划生产、生态、文化、治理等多个维度。延伸到工作中,只有把调研信息利用好,统筹考虑多方因素,才能保证决策方向不偏,一张蓝图绘到底,尽量减少"沉没成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