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精神专题理论素材汇编(38篇)(第22/24页)
斗争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内在的政治品格。我们党一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的这句名言奏响了中国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雄壮凯歌。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面对异常强大的反动势力残酷杀戮,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向复兴。从南昌城头不畏强暴的第一声枪响,到万里长征战略转移的人间奇迹;从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到抗美援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历史性决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到"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一代代共产党人历经风雨坎坷和千辛万苦,锤炼了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傲然风骨和坚韧品质。一路走来,"斗争"二字总是与中国共产党人密不可分,没有前辈们的艰苦斗争,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毛泽东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A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带领人民从挫折中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从苦难黑暗走向胜利辉煌。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是斗争,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也是斗争;互联网的阵地争夺是斗争,党内批评的红脸出汗同样是斗争;各种观念交锋是斗争,与各种自然灾害搏击也是斗争。我们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巨大的风险考验。我们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但我们不能只讲和谐不谈斗争。目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最大的危险是精神的懈怠,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在外部而在于内部,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不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三、从实践维度看,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党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中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坡更陡,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从世情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冷战思维回潮,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刻上演;从国情看,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来,斗争领域越来越广且越来越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从党情看,"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上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所以说,进行伟大斗争,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它具有丰富而清晰的时代内涵。而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看敢不敢去正视它、有没有能力去解决它。
第一,要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破坏国家安全的人和事作斗争。马克思的一
生是斗争的一生,真理也是在斗争中找到的。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精神上放弃武装,甘当"俘虏",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西方是教师爷而我们是小学生,只有唯命是从的份,生怕得罪了人家。与此同时,受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较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意识形态领域也一直进行着交锋。对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破坏国家安全的人和事作斗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打好主动战,不做"沉默的羔羊",不当"优雅的绅士",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
第二,要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官僚主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而形式主义又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如不坚决遏制,就会造成基层工作忙而无功,导致党员干部身心俱疲没有价值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因此,如何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检验广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标尺。肃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流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深刻认识到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整风精神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干部带头,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决不可半途而废;二要抓住"关键少数"和主要问题,切实把A总书记指出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给那些目无法纪、华而不实、好大喜功、慵懒无为的"关键少数"带上"紧箍咒",让他们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切实树牢"四个意识",肃清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三要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具体要求,划出"红线",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监督,打一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人民战争。
第三,要与违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行为作斗争。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A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这其实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当前,"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仍然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盛行,少数党员干部面对歪风邪气缺少斗争精神,没了个性、磨了棱角、少了血性。对党忠诚与否,不光看本职工作干得好不好,还要看日常工作生活
中能不能与违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行为作斗争,能不能与腐败行为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作为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总有一批人经不住考验而腐败变质,他们已经不是我们的同志,甚至连同路人都算不上,那么就必须不断地淘汰。这是一个长久的问题,需要一直解决下去。历史证明,斗争精神始终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党内团结的法宝。党中央始终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管一阵子,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谨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只有保持斗争精神,才能在顺境中行稳致远,逆境中转危为安,才能在关键时候上得去、扛得住、打得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毛泽东曾经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靠顽强斗争走到了今天,也必然需要继续斗争才能赢得未来。我相信,当一个人拥有斗争精神,必会勇往直前、前途无量;当一个国家拥有斗争精神,必会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A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及价值意蕴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前军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务必",其中之一便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强调要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原则,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一直以来,A总书记着眼于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总结百年来我们党在斗争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认真研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以科学的认识和时代的眼光提出并多次强调"发扬斗争精神"的时代命题,为我们在新时代把握发展大势,在新征程上继续奋起拼搏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
一、A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A总书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们主要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审视和掌握其生成逻辑。
(一)发扬斗争精神的历史逻辑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的危亡时刻奋起反抗。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涌现了一批像林则徐、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志士,以身作则、勇敢抵抗外来者的侵略,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期间,仁人志士们为救国家和人民而努力探索生存之道,他们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积极借鉴西方技术的精华,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但又一次次反抗。后来,孙中山先生发出"振兴中华"之呼,无数爱国人士受其影响,空前团结起来并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持续发动武装起义从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正是在斗争的过程中,清政府对国家的掌控逐渐减弱,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这正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结果。
A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实践中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革命的斗志一再升华,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例如,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经验中我们党认识到错误的路线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坚决同错误路线展开思想上、政治上的斗争,工农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两年的时间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一路上,他们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命精神与
敌人周旋。在两年的征程中,红军过草地、翻雪山、嚼草根、啃树皮,在缺粮断水的艰难情况下,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红军长征确实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略大转移,更是一场关于理想信念的远征。再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击日寇保卫国家的洪流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坚定必胜的信念血战到底,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这是一场斗争时间持续最长、死伤惨重、牺牲壮烈的抗战,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进行了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苏东剧变,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困境,我们依然坚定正确的斗争方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这正是一代代先贤英烈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凝结成今日来之不易的优异成绩,保持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二)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智慧是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来源。早在远古时期,民间就流传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经典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战胜自然的欲望。神话故事的背后是人类与大自然不断斗争,不断进步的历史。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遗传基因,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魅力多绽放于困境中的不屈,亦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底线思维。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观点是发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同一些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作斗争,也正是在斗争中得以广泛传播。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多次提出"批判性"理论,通过批判的理论形式不断同错误的思想理论进行斗争。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现实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斗争史。[2]其次,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进行垄断,工人阶级深受其压迫和剥削,除了双手之外,一无所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大对立阶级,从一开始就在斗争,并且愈演愈烈,最初是工人破坏资本家的工厂和机器,而后是
工人有组织的罢工。马克思恩格斯从实际出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并逐渐意识到无产阶级发扬斗争精神对于革命胜利的重要性,指出不合理的制度必将被淘汰。因此,他提出了"两个必然",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还表明,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靠的正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接续奋斗。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认识,是无产阶级锋利的思想武器,更是我们迈向共产主义的斗争力量。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而斗争是必然的。矛盾着的事物之间或内部发展到即将突破度的临界点时,就会通过斗争的方式打破这个临界点使事物发生质变,从而推动新的事物的产生。因此,斗争是解决矛盾、转化矛盾的根本方法。我们要永葆斗争精神,把握"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在斗争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逻辑
A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审时度势......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新时代,在诸多的困难险阻面前,我们党仍然高举着斗争的旗帜,大力弘扬斗争精神。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没有畏缩而是直面挑战。以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牢牢控制住疫情,稳步推进复工、复产。面对疫情延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优化防疫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生产和生活,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建疫情防控屏障。可见,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万众一心劲往一处使,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疫情的背后是全国上下的并肩作战。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是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不仅仅是同病毒作斗争,更是同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在抗击疫情的同时,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生命安全,需要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舆论引导,需要审时度势做好科学研判并加大科研攻关等等。正是这种举国同心、斗争到底的精神支撑着全国人民在控制疫情上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新时代精准扶贫理念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即贫困问题,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脱贫攻坚不是区域性扶贫,而是将处于贫困线内的县、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帮扶。同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选派一批批扎根于农村的干部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给广大群众做好领头作用,努力寻找贫困的"病根",积极攻克返贫问题,集中智慧为群众制定
合适的脱贫"药方"。为了让乡亲们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们积极落实教育扶贫和基础医疗保障,努力探索致富新路,促进了农民的持续增收,实现了贫困村的稳定脱贫。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是激励我们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力量。A总书记强调:"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4]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离不开斗争精神的滋养,现阶段我们应当总结过去的经验,继续发扬敢斗敢胜的精神,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富裕而艰苦奋斗。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办成了一个又一个大事。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斗争精神的滋养,在未来也必然依靠斗争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在重大风险和挑战面前,越是任务艰巨,我们越要始终保持积极昂扬的斗争姿态,增强历史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扫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