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心得体会汇编23篇(第6/6页)
党纪学习贵在学深悟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严管党治党,多次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参加党纪学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党纪,党纪发挥着哪些作用。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纪学习教育说到底是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参加党纪学习,要"实打实""下实功",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绝不能抱着"应付交差"的心理"走过场、装样子"。
一是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党员干部应将党纪学习作为"必修课""专业课"来抓,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重中之重,挤出时间,拿出功夫,精读、细读、研读,对照检视自己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努力做到每天有思考、每周有总结、每月有收获,不断校准自己的"行为坐标",真正让党纪入脑入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切实把职责摆进去,明规守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干部须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正确权力观,牢记初心使命,严守党规党纪,自觉规范自己的用权行为,克服和抵制一切违纪行为,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努力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增强"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个人职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着力通过党纪学习教育练就过硬本领、锤炼优良作风、提升履职能力,让思想行动与初心使命相契合,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是切实把工作摆进去,实干担当。狠抓落实本领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八大本领之一。《条例》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工作中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聚焦工作实际,看清"红线"、辨明"底线",工作中时刻铭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警惕违纪的"高压线",在遵规守纪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从而达到党纪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的良好效果。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党纪学习贵在学深悟透,学得好才能守得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条例》精神,深化认识、激发动力,真正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章守纪廉洁自律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员,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掌握其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主动学规矩、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一是学党纪,我们要强化主体意识,主动接受教育。我们需终保持学习"在线"状态,以"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恒心,坚持边学边悟、边改边做,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通过党纪学习促进作风改进。牢记初心使命,增强辨别力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学习上下功夫、在工作中见成效。
二是学党纪,我们要强化意识形成,严守高度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纪律建设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突出亮点。我们要自觉对把纪律"戒尺""摆"在日常,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主动接受党纪学习教育锻造洗礼,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气神,形成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三是学党纪,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注重抓好日常警示教育,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会议及职工大会等渠道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文件、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法纪观念和守法意识,坚决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让纪律规矩警钟长鸣。切实防止学习和实践"两张皮",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省中心、信饶中心、大队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成为促进工作的有效举措。
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动力源",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交出一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