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119/160页)
留帧"掌声响起"的"同庆场景","不负期许"讲好"团结故事",绽放"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荣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个人力量有限,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够完成更为宏大的目标。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在赛场上精诚合作,夺得国乒队在奥运参赛历史上的首枚混双金牌;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全红婵、陈芋汐完美配合,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广大基层干部要想在基层赛场上"取得佳绩",就要从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中汲取"智慧",牢固树立"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协作能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以"携手向前""团结奋进"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建设进程中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与人民群众一起助推乡村振兴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聚焦"实践锻炼"刷新现代化建设"能力值"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作出专门部署,其中提到"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发展每跃升一个层级,干部能力也必须跃升一个层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党员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摸索前进,在接下"烫手山芋"时补齐素质短板,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
聚焦"政治能力",坚定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政治标准是"硬杠杠","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政治过硬是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武装,锚定党的XX大报告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认真研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用心感悟掌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形成的新时代的改革方法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崭新精神风貌,主动迎接改革"风雨"历练,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在危急关头能豁得出来。要严守政治纪律,在心中高悬党纪的"利剑",时刻握紧法纪的"戒尺",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以优良作风护航高质量改革新征程。
聚焦"思维能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党的XX大报告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现代化建设的路途中免不了遭遇各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克服思维惯性、行为惰性和路径依赖,善于观大势、把方向、谋大局,不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见微知著的判断力,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预判,有的放矢制定防范措施,把问题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运用好斗争艺术,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人民群众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将"人民期盼"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在"问计于民"中打通"肠梗阻",切实解决好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聚焦"落实能力",增强现代化建设的恒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全面深化改革已然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全党上下必须把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继续发扬好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每一项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挺起干事创业的"硬脊梁",摒弃"佛系""躺平"的思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投入到为民服务工作中,践行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要紧握实干担当的"接力棒",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锲而不舍清除危害群众利益、破坏党群关系的"存量问题",又标本兼治遏制"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增量问题",确保改革举措管根本、利长远、重实效。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不仅有挑战更有机遇,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为舵,在"听党指挥"中开拓未来!
聚焦关键"点"发"力"共启深改"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300多项改革举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改革没有局外人、更不应有旁观者。"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广大党员干部当躬身入局,全力奔跑,在"信仰铸魂""创新引领""人民至上"上持续发力,奋力攀登思想新高度、展现改革新风貌、绘就发展新篇章,将政策的"最初一公里"推向人民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立足"信仰铸魂"根本点,用"风雨如磐不动摇"的"信念之力",在深化改革新征程中攀登思想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山再巍峨亦铭记石基,月满九州常怀星辰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风华正茂,核心在于我们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行动灯塔,夯实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脉"与"灵魂",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植于心,成为改革征途上最坚实的"领航标"与"指南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仍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改革到底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将坚定信仰作为最牢固的基石,高擎党的领导伟大旗帜,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示,将会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纲领""智慧源泉",深学、细悟、笃行其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不断锤炼思想定力的纯度、拓宽思想视野的宽度、提升思想境界的高度,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认同度及行动执行力,以保障改革在坚定正确的政治航标下稳健推进,精准施策、务求实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锚定"创新引领"着力点,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之力",在改革发展新阶段中展现改革新风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拼搏的劲头推进改革。广大党员干部当保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姿态,将勇于探索、开拓进取、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贯穿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紧要关头冲得上、危难关头顶得住,用创新实践展现新风貌新气象。要发扬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秉"敢为天下先"之志、行"勇当探路者"之为,主动到改革求突破的最前沿、发展破瓶颈的第一线去"闯难关""涉险滩",争当"改革先锋""创新标兵",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敢于向艰难险阻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危机感、"责无旁贷"的责任感,晓国内外新政新知、探基层新情新事、钻工作新策新法,既要先立后破、积极试点,又要稳中求进、时常回顾,一步一个脚印跨越改革道路上新的"雪山草地""雄关漫道",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站稳"人民至上"落脚点,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力",在改革发展新篇章中绘就人民新福祉。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抓改革、促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都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需坚定不移地秉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深刻理解"人民构成国家之基,国家因人民而存"的深刻哲理,将维护人民利益视为最高使命,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共谋发展,同享成果。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四下基层,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汲取民智,精准把握群众的所忧所盼、所需所求。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还是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都力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致力于将人民群众的"期盼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确保改革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民众,切实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凝心聚力塑"金匙"深化改革奏"华章"
7月15日至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广大党员干部需深刻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跟党走",敢啃"硬骨头",淬炼"真本领",挺膺为民之姿,积蓄强大民力,争先跑出改革"加速度"。
坚持"把牢方向"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战略定力",激活党的领导"源动力"。如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一扇重门,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破门的"金钥匙",需要广大干部"用心解锁"。当下,外部环境变化交织,改革工作面临复杂多样的挑战,要想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舞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以"人心齐,泰山移"的姿态为乐符,奏响深化改革"奋斗乐章",而舞台的"总指挥"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就是"声部",要听从"总指挥"指挥,才能确保整个乐队的和谐共鸣,让改革的乐章激昂澎湃、动人心弦。广大党员干部应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坚决维护,秉持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勇当"排头兵"。
锚定"事不避难"强本领、善作善为抓落实的"改革坐标",点燃实干担当"强引擎"。让全面深化改革落在"点"上,做到过程"环环相扣"、成果"掷地有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提高实现伟大目标迫切需要的各种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掌握"真功夫","以学铸魂"强化理论武装,深挖"红色富矿",从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取得"活知识",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党员干部在行动上要磨砺"硬本领",面对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拿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态度狠劲,深入调查了解、解剖麻雀,汲取地方经验,牢牢抓住工作的"牛鼻子",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恪守"循声向前"听民意、从心沟通解民忧的"为民情怀",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要心系"万家灯火",让"民声"唱得响。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人民群众的"联络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打通信息壁垒,向老百姓宣讲政策时事,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结合民心所向,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扎实推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鼓励群众积极投身改革,让群众"能说、敢说、会说",汇聚群众智慧,共谋改革良策。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聚焦医疗、养老、环境治理等领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老百姓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改革工作的"试金石",提升为民服务本领。最终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绝美图谱",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力。
浓墨重"才"谱写农村改革"兴"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1978年,改革之风自农村而起,"包产到户"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历届三中全会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推进到关键节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进一步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又遇新契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要浓墨重"才",在聚才,用才,育才三方面下大功夫,奋力谱写农村改革"兴"篇章。
"归燕还巢"聚人才,激活农村改革"一池春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支能够打破传统生产经营理念的新型人才队伍。"新农人"包括投资农业的企业家、返乡务农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农村内部的带头人等。他们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尤其是一些农业学毕业的大学生,不仅对乡村怀有深厚的感情,更有报效桑梓的热情,是乡村振兴不可多得的宝贵人才资源。各地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搭建舞台"筑巢引凤",助推"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激活农村改革"一池春水"。
"不拘一格"用人才,靶向农村改革"精准发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过程中,人才是主体。资源"引"人才,人才"聚"资源。"95后"张桂芳毕业后高票当选村支书,回村拉赞助修路、建篮球场、绘墙画,使三家村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灰头土脑"也能蜕变成"彩虹村"。各地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举荐人才不拘一格。"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只有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用好"指挥棒"的激励作用,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任用机制,营造容错纠错包容氛围,让干部放开手脚大胆闯,真正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
"因材施教"育人才,保障农村改革"不竭动力"。"人材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难点在自产人才。随着近年"普职分流"宣传推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为社会就业目标。各地需要培育本土学生的职业兴趣,加深其对农村、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培养一批立志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依托产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设一批人才培养基地,结合人才需求针对性开设课堂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村庄是教室、村民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培养出更多的"田秀才"和"土专家",让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枝头上,保障农村改革的"风筝不断线"。
全会精神这样讲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宣讲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在于将中央政策和决策转化为基层可以理解和实施的具体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会精神的基层宣讲主体,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把全会精神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确保普通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