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23/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以"探古寻新意,古道新思量"的精神,敢于创新,走好改革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而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为中国"天眼"燃尽一生的南仁东,组建我国第一个村委会的韦焕能,扎根电力一线的"大国工匠"李辉,他们都是创新的践行者,不断为我国富强进步做出不懈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向他们这些优秀者学习,向他们看齐,勇做创新型干部,敢为人先,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全过程,主动应对新挑战、深入探究新疑问、策略规划新方案,激发创新变革、攻克难题的新局面。同时,党员干部更要增强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才会有想法,跳出思维窠臼,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大胆接受新兴事物、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觉走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含金量"

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厚植绿色理念、强化生态治理、把握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向"绿"而行,厚植"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的绿色理念,提亮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验,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方案,为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本质内涵,在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全社会行动起来,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守"绿"不渝,强化"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生态治理,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屏障"。2023年我国持续推进科学绿化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一项项数据,为生态文明建设写下生动注脚,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鲜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特色的生态观。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源头治理和监管执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严守生态红线底线,切实守护好子孙后代的未来;另一方面,要健全更为全面、严格的执法体系,堵上查找源头治理的"漏洞",消除日常监管的"盲区",补齐打击处理的"短板",加大生态保护监管执法和惩治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环境的"绿色指数"成为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点"绿"成金,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机遇,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当下,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的工业化老路是走不通的,要想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就必须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为依托。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负责地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用好"三个锦囊"让基层减负"增减"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是干事创业的排头兵,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持续整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深挖"病灶"根源,靶向精准"治疗",用好"思想锦囊""实干锦囊""作风锦囊",减"压力""负担""阻力",增"动力""实效""长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用好"思想锦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减"压力"增"动力"。减负这块"硬骨头"之所以难啃,"病灶"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唱"空城计",口号"震天响"落实"轻飘飘";有些玩"文字游戏",冠个别名、换个说法走旧路;有些将转发文件当做"主业",热衷"层转"更热衷"转移责任",把敷衍塞责美化成高效运转的"捷径"。减负工作,首先要从正确政绩观出发,纠正思想认知偏差。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摒弃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思想,杜绝靠"开大会"来抓落实、靠"报台账"来出成效、靠"挂牌子"来"建新功"等行为,给报表"挤水"、给督查"瘦身"、给考核"减重",不做懒政、惰政的"躺平式"干部,坚定党性,牢记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政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压力",增添全心投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不竭"动力"。

用好"实干锦囊",在务实功上下功夫,减"负担"增"实效"。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填填"减负台账"或"一刀切"解散所有群聊、摘掉所有牌子就能完事的,而是要看有没有真正解放基层干部的"双手"、真正减轻基层的负担、真正优化基层资源配置,为基层干部挤出干事空间,让基层干部能真正将时间用在创造实业上、用在服务群众上。要将"清牌子"转为"减事项",一块牌子代表一项职责任务,摘牌减负关键是要清理优化牌子背后的事项,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将"指尖之困"转为"指尖之效",解散重复无用群聊,减少"收到""打卡"指标,让数字政务回归提质增效初衷。将"击鼓传花"层层转发转为"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深入走访调研,把握基层实际,科学精准决策,制定适合当地市情、县情的、能落实可执行的文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之要,重在落实。将减负工作落在实处,用好"加减法",一方面合理配置基层资源,整合基层工作机构,增配基层一线干部,充实干实事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明晰权责边界,理清职责关系,完善基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核减重复多头管理考核,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给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留出"体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用好"作风锦囊",提振党员干部精神气,减"阻力"增"长效"。减负工作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需要过硬作风"保驾护航",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气,持续保障减负工作推进。一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是我党长期以来的"顽瘴痼疾",基层减负也无法一蹴而就,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狠抓落实,持久发力接续奋斗。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抓减负。找准减负工作痛点堵点,把"指挥所"建到"真战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增强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三是要倡导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建立健全减负长效机制。既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实现"当下改",更要扎紧制度笼子实现"长久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跟踪落实,杜绝"走过场"现象,阻断"反弹回潮",防止出现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先减后增等问题,让基层干部能全心全力投入到基层建设中去,用饱满的精神气和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于"韧"之中绘就全面深化改革"新画卷"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员干部要保持改革的决心和意志,于"韧"之中绘就全面深化改革"新画卷"。

保持学习"韧劲",让真知灼见成为"源头活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学习能够增强我们判断问题的前瞻性,能够增强我们观察问题的敏锐性,能够提升我们研析问题的精准性。依靠学习,能够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深、更广,以"真知灼见"为解决问题的"源头活水",提升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学不能已,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必须常学常新、主动出击,才能保持敏锐的"嗅觉",精准识变应变,"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片刻迟疑,把机遇牢牢紧握在手中。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用新的目光审视新的形势,用新的思路看待新的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矛盾,在学习中校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把思想廓清,让行动有力,意气风发走好改革发展道路。

保持攻坚"韧劲",让勇往直前成为"破浪之舰"。向前一步,是海阔天空的广阔天地;向后一步,是狭小难行的"弹丸之地",是进是退,不但关乎改革之效,也体现着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做改革发展的"闯将",要做勤勉务实的"干将",即使遇到"险滩"和"浪潮",也要"跨滩而进"和"迎浪而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强烈责任感撬动改革发展的"大能量"。党员干部要拿出"纵有千难万险,吾往矣"的大气魄,深入基层一线,在调查研究中找准发展的"堵点",对于发展不平衡、基础不牢固、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详实记录下来,摸清问题的"脉搏",知道从何破难、如何破题,找准推动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和"脉络线",紧牵"牛鼻子",切实答好改革发展之"卷"。

保持实干"韧劲",让俯身为民成为"日常标配"。改革是为民奋斗、为民造福的事业,只有昂扬的"进行曲",没有"终止符"。党员干部要有为民情怀和"群众视角",把群众"怎么看"代入到工作当中,不能"想当然"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以百姓心为心",以兢兢业业、勤恳不怠的姿态踏响不停歇的"奋斗音符",在全力以赴、全速前进中书写"为民答卷"。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听民声,群众赞的地方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群众说不好、不足的地方,要找出症结和根源,在短板处补足,在弱项上加强,在工作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继续改进,把群众的评价作为"镜子"、作为"动力",朝着为民造福的目标笃定前行,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为现实,让改革发展的"成绩单"更亮眼。

在"乘风破浪"中全面深化改革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不仅阐述和谋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意义和总体部署,同时也强调了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坚持党对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突出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造就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改革干部队伍,让全面深化改革"远航巨轮"在党的领导下"乘风破浪"。

领会全面深化改革主题主旨,以"坚如磐石"的信念,让党的领导成为改革"远航"的"中流砥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应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应认真贯彻落实党对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决定》中对经济、民生、科技等各领域的改革举措,不折不扣抓好落实,针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因地制宜优化措施、借鉴吸收群众智慧、创新探索改革办法,不断让改革事业上下贯通、层层推进、步步坚实。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以"开拓进取"的干劲,让党员干部成为改革"远航"的"奋楫水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的改革新蓝图,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取得实效。坚定思想,明晰思路。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决定》中"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进一步明晰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坚定不移落地落实改革决策部署。选拔干部,汇聚力量。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大力选拔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吃苦耐劳的优秀干部,发挥争先作用和拼闯精神,不断做改革事业的探路者、促进派。求真务实,狠抓落实。进一步防治基层"指尖"形式主义、减少"文山会海"负担,让党员干部从形式中脱身、在实干中入身,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做实改革一项项举措、一张张清单,以实干家姿态续写改革事业新篇章。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纪律保障,以"勤廉并重"的氛围,让党纪规矩成为改革"远航"的"持久动力"。党的纪律建设是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纪律保障,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衡量尺"和"护身符"。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难题挑战、风险诱惑,广大党员必须始终以党规党纪为标尺,自觉对照"六大纪律""八项规定"校正自身思想和行动,不断做到遵规守纪、廉洁自律。同时,应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准用好容错激励"三个区分开来",不断强化党纪规矩的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既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党员干部安心放心干事;又突出保障激励的提振效能,让党员干部用心上心作为,用党纪学习教育打造一支干净、干练、干事的干部队伍,让全面深化改革的巍巍巨轮在"波澜壮阔"中"行稳致远"。

执改革之笔写实"奋斗新篇"

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精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执改革之笔写实"奋斗新篇"。

以理论为"指南",写实勤学不怠、知行合一的"奋斗新篇"。对形势认识不彻底,对问题辨析不到位,就像行船于大海、徒步于沙漠、跋涉于旷野,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走,影响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效率和成色。想要擦亮"慧眼",就要以理论为"指南",在实践中加强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自己的能力"更上层楼"。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有很多"矛盾窝"和"荆棘丛"要去闯,要想实现发展的"破局",先要在思想上"破冰",多学习一些管用的好办法、新办法,打破思维的"条条框框",以创新的思维落实好各项工作,点燃发展的"强引擎"。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还要向群众学习,多到基层去,多到农户家中去,虚心向群众请教方法策略,让"能者之言"成为"解题之钥",切实增强改革质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