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33/160页)
壮大产业发展"特色",在"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绘就"稻粮丰硕,万事俱兴"的富美画卷。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路,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是乡村振兴走深走实、走活走顺的关键一步。为航远"产业兴,乡土旺"的逐浪行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拓创新之志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拓宽新渠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聚精会神发展重点产业,形成优质高效、和谐共生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圆梦筑牢坚实的产业支撑。要抓住产业变革这个"牛鼻子",坚持"一区域一特色,一产业一品牌"的发展思路,运用好智慧农业、文旅融合、直播带货等新型业态模式,在深挖文化旅游"金矿藏"、激活电商平台"活水源"、开拓休闲度假"新门路"中下足真功夫、开拓新前景,以更深的产业链、更广的产业面念好产业兴则万事兴的"致富经"。
打好党纪学习"收官战"当"致广大而尽精微"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意为既要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又要深入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引导到党纪学习教育中,就是要深刻理解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同时注重细节把控,确保铁的纪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党纪学习教育已进入"收官阶段",但"收官"不代表"结束"。党的纪律建设是一场"终身课",不会有"中场休息",更不存在"大结局"。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力跑好党纪学习教育"后半程",拒绝让党纪学习教育如同"一阵风吹过""雨过湿地皮"般流于形式,而是要坚持理论武装"永不止步"、履职担当"永不懈怠"、廉洁自律"永不褪色",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心入脑、见行见效。
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之广大,尽"时时温习、时时研习"之精微,以"一刻不停学"的坚持让理论武装"永不止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理论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过程,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更不会"一劳永逸",须保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学到精髓、收获真谛。党纪学习教育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不能有"交卷了之"的消极态度,必须将学习党纪"置顶",做到时时温习、时时研习,确保学纪"不松劲""不停歇""不止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挺膺"学贵有恒,学须崇实"的勤学之姿,从"零"开始,以"终"为"始",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案头卷""枕边书",以"手不释卷"的坚持和"温故知新"的执着消除学纪"误差",掌握纪法"精髓",筑牢夯实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思想根基。要追求"看得见的进步",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注重把进入思想和进入实践统一起来,以"外化于行"来促进"内化于心",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将党规党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致"勇毅笃行,长风万里"之广大,尽"事事担责、事事尽责"之精微,以"一竿插到底"的坚决让履职担当"永不懈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践行宗旨为民服务,争创实功实绩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党纪学习教育能不能交出精彩"答卷",关键要看全体党员干部是否在以学促干、知行合一上下足实功,真正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责,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时刻铭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自觉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同为民造福工作结合起来,心怀责任之秤,肩扛担当之重,步履坚定于实践之路,以实绩为成绩"说话",用实绩诠释政绩。要勇于尽责,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把"学与思"转化为"行和用",在基层一线中与人民群众并肩而坐、共话风雨,精准捕捉群众之困、之惑,将一张张人民忧虑的"问题清单"精心雕琢成人民满意的"成果清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纪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作为。
致"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之广大,尽"处处自警、处处自省"之精微,以"一路清风行"的坚定让廉洁自律"永不褪色"。人们常说"脱离框子的镜子容易碎"。党员干部在纪律约束下,才能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担当作为。党纪学习教育,就是一个学条例、守党纪、严作风的过程,要学纪、知纪、明纪,更要守纪,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时时处处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强化自身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纪律意识,慎独慎微慎初,永远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才能在种种"腐蚀""围猎"中坚守本我,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处处自警,借助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摈弃"哀之不鉴之"的看客心态,从一个个"案中人""片中人"的悲剧故事中警醒起来,练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强大定力,做到"自警钟"常敲长鸣。另一方面,要处处自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深学细照党纪这面镜子,坚持"常照常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党纪要求相不"相符"、与条例精神相不"相悖",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做严守廉洁纪律的干净人。
党纪学习教育总结要用好"加减法"
党纪学习教育虽已尾声,但是"收官"不代表"收场",而是新的奋斗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善作善成,用好"加减法"写好党纪学习教育"总结报告"。
加上"一丝不苟、常学常新"的"静气",减去"心浮气盛、敷衍应付"的"躁气",写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论学习报告。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纪律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赓续精神、再谱新篇的"起点",是党员干部的终身"出发点",贵在常抓不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不可以已"的精神,继续保持纪律学习的热情不减、力度不松、标准不降,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钻劲修好纪律学习"必修课",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时刻"自我叩问"中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钻研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方方面面,对每一条纪律都认真钻研、学深学透,既知其言又知其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深化党纪理解运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加上"一如既往、永不懈怠"的"胆气",减去"拈轻怕重、好高骛远"的"懦气",写好"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守正报告。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坚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将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才能顺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强化认识严明纪律,查找问题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滑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踩红线,不越底线"的行动自觉,将自身、工作和职责紧密融入其中,清晰划定生活与工作的道德纪律边界,明确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把握尺度、把准刻度,自觉地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党规党纪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经常性、深入化地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反面典型案例、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查找自身思想上的差距、实践中的不足、作风上的问题,筑起拒腐防变"防火墙",拧紧思想纯洁"总开关",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加上"一以贯之、动真碰硬"的"锐气",减去"怕风怯雨、急功近利"的"娇气",写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革新报告。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党纪学习教育不仅在于让党员"学纪""知纪""明纪",更重要的是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守纪",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服务民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将严守工作纪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落脚到干事创业上,做到"干净""干事"两手抓、两促进,把党纪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结合起来,主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将纪律建设最终落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将党纪学习教育的"热度"持续转变为为民服务的"温度"。
反思"三问"常听党纪学习教育"清音回响"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收官,但收官并不意味着结束。党员干部应秉持"结课不结学,收工不收志"的精神,持续"充电蓄能",不懈"自我革新",铭记勤学不辍、自律不松、实干不怠,让党纪学习教育的"清音回响"在内心深处长久激荡,引领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更深处迈进。
时刻反思"为何学",筑牢廉洁之基,让纪律规矩、廉洁自律的警钟"长鸣不息"。"廉者,政之本也。"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亦是执政之基,党纪学习首要任务在于深刻理解其内涵,树立崇高道德追求,构建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党员干部应清醒认识到,党纪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伴随职业生涯始终的修行。从周恩来同志"拒腐蚀、永不沾"的高风亮节,到革命年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再到新时代反腐风暴中一桩桩震撼人心的案例,均深刻揭示了廉洁自律对于共产党人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每位党员干部都应怀揣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将党纪学习视为职业生涯的"压舱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纪律规矩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让廉洁自律成为自觉追求,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时刻反思"怎样行",走稳廉洁之路,让拒腐防变、清风正气的力量"势不可挡"。"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党纪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行动的指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廉洁自律内化为行动自觉。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与考验,要坚决抵制"四风"侵蚀,严守纪律底线,不越雷池一步,确保言行举止符合党纪国法要求。同时,要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对腐败现象零容忍,以铁腕手段净化政治生态,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工作中,更要秉持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清风正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真正在廉洁之路上坚定前行,共同书写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崭新篇章。
时刻反思"向何处",引领廉洁之风,让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生态"蔚然成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纪学习是一个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党员干部不仅要审视自身是否恪守党纪国法,更要深思我们的每一步是否有助于推动社会向更加清正廉洁的方向发展。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而艰巨的战斗,需要全党上下同心协力,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建更加清朗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让清正廉洁成为时代最强音,回响在每一个角落。
更"进一步"争上游笃定改革向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大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人民关心,世界各国关注,开启新的伟大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国的巨轮越是向前越要保持改革定力,全方位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延续性和不同以往的突出性,从历史的教科书中追寻解题密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推动改革浪潮奔涌向前,助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锚定"取法乎上",在勇立潮头中升华"先"的智慧。"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今天之中国之所以达成"何以中国",在于党的坚强领导下"先人一步"的发展智慧。改革在历史上是一场主动求变、主动转变的发展过程,从改革开放开始蛇口一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激荡中国经济40多年,各行各业总是在"抢先、争先、领先"的征程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历史,让中国号的巨轮的航程更加风劲帆扬。新征程上,我们要读懂"先"的应有之义,坚持"取法乎上"先谋一步,立足未来布局先干一点,持续解放思想、冲破藩篱,以奋斗的确定性赢得发展的"好时机",让改革开放的步子越来越稳、越走越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支撑。
激活"源头活水",在奋力前行中凝聚"敢"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今天的中国到处都充斥着创新的影子,智能手机、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以前在科幻世界的存在变为现实,其中"敢想、敢干、敢冲"是我们不突破自我的实践总结。俗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相比于理论上的论述,实践更加彰显"敢"的力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最值得尊敬和铭记。新征程上,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要"敢"字当先走好自己的路,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用于变革创新,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洪流,时刻矫正方向敢想事、铆足劲头敢干事、力争上游向前冲,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点燃"有为引擎",在攻坚克难中涵养"为"的动能。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1万亿元,同比增长5.0%,从数据分析既有量的增长,也有质的飞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担当作为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总量,不论是质量的提升还是总量的加大,"想为、有为、善为"是始终是我们不断创造奇迹的关键所在。新征程上,面对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做优的现实,必须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兼顾做到坚持想为、主动有为、用心善为,坚持脚踏实地做好基础研究挖潜力、增动力,仰望星空做实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激活力,全链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用好"定海神针",在为民服务中汇聚"干"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干托底将发展成果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出实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的同时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人民至上的力量。新征程上,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金钥匙",一如既往把群众的好事办好,一以贯之把为民服务的小事办实,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定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赢得人民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