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40/160页)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走出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守护历史文化遗产,激扬文化自信力量,争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发扬者,用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走出去",在新的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争做坚定守护者,以"科学考古、保护开发"的责任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中华文明,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软财富",最能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性。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秉持保护第一、保护优先的前提,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以评估挖掘、鉴定、保护管理一体化的系统性保护机制。我们要注重对考古人才的管理和培养,让有热情、有担当、有本领的人才投入历史文物遗产保护中,贡献青春智慧,让千百年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争做自觉传承者,以"继往开来、讲好故事"的绣花心,让文化遗产"热起来"。"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谈及文化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饱含深情。马面裙、汉服、齐胸襦裙迎来"泼天富贵","围炉煮茶""八段锦"深受年轻人喜爱,凤冠霞帔的"新中式"婚礼受到追捧......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传承中讲好"中国故事",赓续历史文脉,可以更好实现与民共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要充分架起过去、当下、未来的"桥梁",给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出圈平台,让教科书中与读者"一面之缘"的文物,打破文化内容创造与传播边界,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实物展示、非遗进校园等多元化手段让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增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力",让持续火热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彰显文化自信。
争做创新发扬者,以"品牌加持、与时俱进"的事业心,让文化遗产"走出去"。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品牌加持下,显现出长期延续的消费模式、消费形态,引领潮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最"出圈"科幻IP"三体"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粉丝;一位外国博主在爬长城拍摄短视频时的一句"city不city"爆火网络;以中国风、国潮、汉服等为代表的优秀文化衍生的文旅产业持续破圈......我们在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时,要主动加强文化遗产品牌打造,以中华文化思想内核为基础,叠加流行、创新、多样艺术表现形式,真正让"一时爆火"的"流量"变成"可持续繁荣"的"留量"。在"文化+"上下足功夫,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促进文化消费新升级,积蓄更强大的"出圈能量",让文化遗产新"潮"澎湃。
收官不收势:让党纪学习教育"常抓不懈"
目前,党纪学习教育已近收官之战,各级党组织要吹响党纪学习和作风改进的"冲锋号",把学习教育工作进行实效性转化,不能在关键时刻"鸣金收兵"。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持之以恒抓学习、抓纪律、抓作风,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
始终对"学原文悟原理"不收势,常抓"理论学习"不松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党上下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进行深入学习,抓住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形式、强化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认识和实践显著增强。常言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接近尾声,但党纪内容应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要达到每学一次就能学深一层、每学一次就能警示一生的效果。要持续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中,常抓常学,常讲常新,常思常悟,相处真正把党规党纪学到心里、烙在心底。要丰富学习形式,定期开展党纪学习回头看、案例精讲、廉洁家风、现场警示教育、知识竞赛问答等活动,以实践活动增强法纪观念,促进内容入脑入心,把党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始终对"严抓党风政风"不收势,常抓"纪律建设"不松懈。回望历史长河,违法乱纪的典型案例数不胜数。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以"明珠射鸟雀"的暗喻来告诫官员,不要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至今仍能给世人深刻的教训警醒。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抓不实纪律建设,不仅会断送干部个人前途,而且会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要始终将纪律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持之以恒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把纪律建设的实效良效发挥出来、践行出来。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掸"思想灰尘",不入"圈子"、不被"围猎",不碰"底线"、不越"红线",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永葆政治本色。
始终对"践行群众路线"不收势,常抓"作风改进"不松懈。党纪学习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生死存亡。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抓常,就是要反复抓,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却"放任自流"。要真正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教育引导好党员干部,不能错把歧路当正途、纪律当摆设、权力当福利,这样只会一错再错。要把群众观点践行到作风改进过程中,多问群众、多想群众、多为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
挺进改革"深水区"的"航行指南"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前方"水域"暗流涌动、樵石增多,风浪凶猛。广大党员干部要架好"望远镜"、配备"破冰船"、握紧"方向舵",让"改革号"巨轮沿着正确的航线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探索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广阔"新大陆"。
架好通盘谋虑的"望远镜"。当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不会"独善其身",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事半功倍"。新时代下的"改革号"巨轮要想走得远,必须先看得远、想得远,不能只着眼局部和近处,而是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也不能盲目"下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事先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调研准备工作,了解实际,把握规律,试点先行,稳扎稳打,才能让各领域改革协同发力,发生"化学反应",持续释放改革效能,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配备动真碰硬的"破冰船"。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涂涂抹抹,而是要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这意味着"阵痛"和"触礁"不可避免。无论是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还是行政体制改革,无不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免不了触动一些人的奶酪,但停驻不前、畏手畏脚或许能安稳一时,却有积重难返之虞。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闯"无人区"。我们要相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碰到的"暴风雨"也只有前进才能走出风浪,只要方向不动摇、方法找对路,纵有千难万险,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号"巨轮定能劈波斩浪、穿云破雾。
握紧为民服务的"方向舵"。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字里行间饱含深厚的为民情怀无不回应着群众最迫切的期盼,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只有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只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从老百姓的呼声中寻找切入点,相信14亿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以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作为改革的"发动机"和"源动力",把"改革"的方向盘交到人民手中,把改革的"目的地"定在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上,让改革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改革之力为民解忧、为民谋利,必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修剪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园林"中的"小盆景"
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各地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决定》要求,把握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用思考、更用手艺,"修剪"好中国式现代化"大园林"中的"小盆景"。
向"前"取道"自然+传统"的发展路径,以"大道自然"的宏大历史观,涵养"小盆景"底蕴。"植物长得好,土壤是关键。"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其独特的地理地貌,有其独具风情的景观物产,更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只需寻根历史,放眼山河,便可耀目寰宇,自然而然地绽放出瑰丽的华彩。西安的"古",苏州的"韵",成都的"闲",延安的"红",不拘一格,美不自胜。在这些"国色天香"中的"小家碧玉",想要青云出岫,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修旧如旧、以古焕新"的基本原则,取道历史,取法前人,探索"自然+传统"两足鼎力的发展路径,推动"风与貌相合,景与城共美""一城一品,一城一味"内涵式发展,推动特色街区、古村落、传统民俗等保护性、修复性工作,让城市绽放独特地域魅力。
向"内"取道"自然+人文"的管理模式,以"天人合一"的精微人文观,丰富"小盆景"内涵。生态文明更多的是人的文明,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为了人民,管理依靠人民,成果授于人民,一"轻",二"清",三"新"。要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小而精"的打造,更多地在教育、医疗、市政、环境等方面向宜居宜业着力,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事实。要因地制宜地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追求特色异质发展,要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小商品经济上给予更多的民生空间,在优质农林文旅等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大力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建设,展现清清爽爽的社会环境。要创新发展、治理模式,不断深化基层治理,大力提倡文明风尚,以更加有力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以新的形象、新的举措建设美好新家园,吸引八方外来客。
向"上"取道"自然+现代"的根本追求,以"日新不敝"的科学发展观,展示"小盆景"风姿。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芳自赏,也绝不是因循守旧,它首先是中国的,更是新时代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小版块"。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向"上"对接高端,体现更加便民、利民的根本追求。要在产业发展上与区域组团,形成全程、闭环产业链;在公共服务上与都市并轨,形成一小时、两小时生活圈。不但要让人民群众"养眼""养心",还要更加养"生"。要依靠现代服务和科技手段,对接区域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形成产业链条,发展商品物流交通,开发现代功能设施。重点推动科创、康养、文旅、健身等特色城镇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新需求,要让人民群众在自然、传统、人文的优美环境中,加快融入城市经济社会,享受现代市民生活,切身感受新时代的发展,分享发展的红利。
学党纪:莫把"警示片"当"故事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是党纪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学习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不以为然,总觉得和自己距离甚远,把"警示片"当"故事片",一听了之,一看了之,让警示教育的初衷和成效打了折扣。
提升思想"高度",采取"学习+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警示教育的意义"入心"。警示教育是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规定动作",也是保障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预防针"。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接受警示教育是一堂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生动课"。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正风肃纪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充分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约束就是最大的保护",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定,严格要求自身的一言一行。要始终保持"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谨慎态度,对照反面典型全面检视自身,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要坚持把思想摆进去,善于换位思考,经常反问自己能不能"经得起那些诱惑",能不能扛得住"围猎",能不能防范"温水煮青蛙",切实增强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拓展领悟"深度",采取"学习+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警示教育的作用"入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为用人单位,要充分结合单位、岗位、干部特点,精准化、差异化进行分类分层教学,量身订制警示教育"套餐",防止老生常谈、空洞说教。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感,把观看警示片、接受教育当作涤荡心灵的利器,在警示教育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要对照先进典型、反面案例,持续加强自我革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症下药、认真整改,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要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的主客观因素,全面查找违规违纪风险点,有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举一反三、防患未然。
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警示教育的要求"入行"。观看一些腐败蜕化干部的反省视频,多会提到自己不懂法、不敬畏,关键就是没有把功夫下到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把警示当"故事",没有把握好"照镜子、正衣冠"的良机,一些"看戏人"就这样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从"看戏人"成为"戏中人"。对此,要在扩大宣传上下功夫,推动党章党规党纪深入人心。要搭建线上线下交流渠道,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多媒体平台,定期编辑推送警示教育相关内容,时刻警醒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要用好警示教育基地等资源,多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教育,增强党纪学习教育的代入感和穿透力,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