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41/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以"精细活"激发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更离不开人才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引育用"上下功夫,做足"精细活",激发人才工作一池春水,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紧盯发展之需,"精"准引才,让人才"有的放矢"。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地区围绕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但是,如果在引进人才时好高骛远、随波逐流、不切实际,那么必然会引起人才"水土不服"、引而无用的后果,最终造成人才浪费、资源浪费。各级组织部门要精准引才,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形势下,更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等因素,摸排已有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等情况,转变"撒大网""摊大饼"的模式,引进"志同道合"的人才。对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开辟"绿色通道",靶向发力、精准引进;还要因势利导,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总体战略规划,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同频共振"。

铺好成长之路,"细"致育才,让人才"节节拔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人才工作的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以高质量育才使人才发挥出最大效能是关键一环。引才单位若只注重"引才"而忽视"育才",便会导致人才无法接触到最先进的理论与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同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为此,各级组织部门要细致育才,健全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提高"政治三力"。另一方面,要破除单一培养模式,搭建多元化培养平台,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材施教""点餐培育",根据专业、能力、岗位特点等,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分门别类开设培养课程,让人才需有所学、学有所用。

搭建用武之地,灵"活"用才,让人才"如鱼得水"。人尽其才,百事俱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才、育才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敢用人才、用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有一个好的人才发展平台,对于人才来说就有了用武之地,从而能"各显神通"、大展身手。各级组织部门要灵活用才,建立更为机动的人才管理机制,全面了解各类人才的个性与特长,对人才分类管理,为各类人才搭建展所长、尽其能的干事创业"大舞台",以至于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潜能。还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树立鲜明的人才选用导向,把"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各类人才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以"三问"激活党课教育"真味"

党课是"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要上好一堂党课,关键是把握主题选取、丰富讲授形式、注重质效转化,加足党课教育的"党味""趣味""辣味",让党课成为滋养党员"精神大餐"。

问"讲什么",把准主题选取提升"理论浓度",激活"党课姓党"的"纯正原味"。党课作为锤炼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政治觉悟的关键环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其核心就在于"党",必须围绕"党"字定实题、立实意。要把好党的理论武装关,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课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深入解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作为"第一议题",深入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大理论细化为小选题,开设"书记上党课""微党课""专家党课"等特色课程,落脚到党员状况和最新工作实际,加深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理解内化,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问"怎么讲",丰富讲授形式提升"内容鲜度",激活"启发共鸣"的"生动趣味"。党课既要"不忘本",又要"讲新话",紧跟新时代的潮流,探索教学新途径,才能使传统党课"焕发生机"。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党的发展历程,系统讲述党从成立到壮大、从逆境到成功的伟大历程,让党员干部在历史的长河中,明确自己的"精神航标"。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化"互联网+党课"模式,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工具,采取直播互动、在线讨论等新形式,融合方言、俚语和民谣等新元素,让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学有所获。除此之外,要强化互动体验,鼓励党员从"听众席"走向"讨论区",将"被动听"转变为"主动探"、将单向讲授的"一言堂"变为互动交流的"百家争鸣",真正在思想碰撞中实现自我提升、在互动交流中得到精神升华。

问"如何用",注重质效转化提升"效果硬度",激活"动真碰硬"的"十足辣味"。党课教育成果的运用,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观其行察其效"。要结合党员的认识误区讲好纪律教育,聚焦党员的薄弱环节讲好廉政党课,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力剖析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在对错面前站稳脚跟、在善恶面前辨识分明、在美丑面前保持清醒,激励党员自我审视、自我警醒、自我完善,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党课教育常态,在党内营造"清新正派"氛围。要落实党课评价反馈机制,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智能化评估,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变"短期评价"为"动态评价",确保考核评价结果的有力闭环,实现党课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以"心"执"笔"勾勒全面深化改革"新画卷"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要求,以"心"执"笔"勾勒全面深化改革"新画卷",答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道"必答题"。

以矢志不渝的"忠心",在党的领导、恪守忠诚深处"起笔",把稳改革正确方向,勾勒蓝图引领、接续奋斗的"全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始终如一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全过程。紧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矢志不渝,做改革道路上的先锋。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深学细悟、常学常新中把握好蕴藏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锚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以钉钉子精神,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在念兹在兹、人民满意细处"运笔",找准改革实干落点,勾勒与时俱进、为民造福的"崭新画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做到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党和国家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时刻关注群众所想所盼,瞄准改革落地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改革真正倾听人民声音、回应人民期待、解决人民关切,用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全力以赴将"问题清单"变成"成果清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勇往直前的"信心",在敢于斗争、直面困难实处"收笔",砥砺改革干事劲头,勾勒上下求索、破局攻坚的"创新画卷"。46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试点到推广,改革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改革的道路越发宽广,改革的力度更加增强。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面临的都是一些"难啃的骨头",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干就干成一流、争就争当第一"的远大志向,始终坚持"干"字当头,以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以"不进则退、慢亦是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高举高打"拔头筹"、高位高进"抢头彩"。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破立并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循环畅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锐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向最难之处攻坚,敢闯敢为又善作善为,一步一印攻克改革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用"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里"走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坚持真抓实干,用"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里"走,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永葆"一颗红心永向党"的"赤诚忠心",听党话、跟党走,以"矢志不渝、举旗定向"的坚定信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心里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深刻表明,唯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引领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广泛动员和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从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恪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汇民意、集民智,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实里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中"人民"一词出现了46次,人民的份量力重千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使命。无论改革涉足何种领域、步入哪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赞不赞成、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评判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改革过程中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秉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攻坚决心",干实事、求实效,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实干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往深里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组织召开70多次工作会议,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落实"一词在公开报道中共出现300多次,数据充分证明,改革要重谋划,更要抓落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难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才能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投入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真正把改革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用心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火起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泱泱中华,文明何其博大,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不仅投映着过往、也牵引着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火起来",真正为守护文化薪火贡献力量。

用"敬畏心"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以"万年古迹赤子心"的担当保护"历史根脉"。漫溯文明长河,华夏文明虽底蕴深厚,但历经岁月沧桑的文化遗产仍有着"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脆弱性"等特点,一旦遭到破坏或者失传,就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务必得妥善保护、精心爱护、全力守护,唯有如此方能让文化遗产之光闪耀得更动人、更持久,让江山万代足以窥见其美、其震撼。广大党员干部当用"敬畏心"让文化遗产"守得住",始终明白无论是地质灾害、岁月风霜,还是人为破坏、暴力开发,都将破坏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立体度,一方面我们要争当宣传"大喇叭",不断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规矩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采取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等,真正做好文物普查、古迹勘探、文物保护等工作,以"万年古迹赤子心"的担当保护好"历史根脉"。

用"尊崇心"让文化遗产"传下去",以"薪火相传燃古今"的使命扬起"精神风帆"。"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对于个体来说如果丢失了记忆就等于迷失了自我,人生的过往变成了空白,没有了修身立志的根本;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忘记了历史就谈不上文化的沉淀、发展的延续、智慧的启迪,可以说历史的深度铸就了时代的高度,更是丰盈文化自信、激荡奋斗豪情的源泉力量所在。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尊崇心"让文化遗产"传下去",就要常常"述往事、思来者",既要主动向历史深处"探源""问道",从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历史经验中汲取滋养,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灵与情感同频,另一方面也要在触摸文化遗产、眼见文化富矿的博大与浩瀚中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真正以"薪火相传燃古今"的使命扬起"精神风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