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44/160页)
以"小情境"演绎"大智慧","细流汇海"深化廉洁教育守护"以史为鉴"的"廉洁蓝"。历史的尘埃中,每一滴细流都汇聚成海,诉说着廉洁自律的永恒价值。基层党组织应独具匠心,精心构建"细流汇海"的学习生态,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点滴,使之成为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要模拟历史场景,更要创新教育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体验廉洁文化的魅力,使"小情境"演绎出"大智慧"的深刻内涵。同时,以史为鉴,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基层党组织应深入挖掘历史长河中的廉洁典范与腐败警示,通过正反对比,生动展现廉洁自律与贪污腐败的截然不同命运,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廉洁的重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自觉守护好心灵的"廉洁蓝",让清风正气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本色,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小行动"成就"大作为","微尘聚梦"践行初心使命绘就"为民情怀"的"服务绿"。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一粒微尘都能筑就梦想的基石。基层党组织应将纪律党课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倡导"微尘筑梦"的实践理念,鼓励党员干部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从一次耐心的政策解答,到一次暖心的困难帮扶;从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到协助解决邻里纠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实则都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服务群众的磅礴力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让党员干部在服务中增长才干、锤炼作风,用实际行动绘就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绿",让纪律党课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让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铸魂、聚力、增能"让文化遗产续写中国故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与自然遗迹星罗棋布,如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是一道长期必答题,广大党员干部当不遗余力使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活起来",让中华文明的浩瀚长卷绵延不绝、星辰闪耀,续写生生不息的"中国故事"。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始终坚持以保护"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日益增强,但一些地方"大力建设在前、文化遗产靠后""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等忽视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带头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以"火眼金睛"发现传统戏曲、民间美术、古遗迹、古建筑等文化遗产,强化对其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赓续的系统规划,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活档案"。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原真性",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建立健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长效机制,避免弄巧成拙的"花样翻新",不断研究、协调、引入新技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样子,让文化遗产始终"在状态"。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做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者",始终坚持以传承"聚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文化遗产见证历史发展、朝代更迭,文物古迹标记文化之源、发展之脉,印刻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诠释着中华文明"厚度"。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应思考做"结合工作",既要从大处着眼改善生态环境,又要从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充分发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开发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精品旅游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发展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彰显"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研修培训、实地展演、直播交流等形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短视频、宣传片、非遗进课堂等方式,在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培养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情感,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做文化遗产的"大力弘扬者",始终坚持以创新"增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遗产保护肩负的使命是使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和文化创造进一步融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当代、造福于民,而创新是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守住根基的前提下,引"活水"搞创新,真正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活起来",要遵循时代的发展逻辑,在文化的内容形式、技术要素等方面持续创新,产出更多像《只此青绿》《唐宫夜宴》《长安三万里》这样出彩、出圈的优秀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观众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更多的文博单位和事业主体,运用3D、VR等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如"数字故宫""掌上敦煌""科技三星堆"等新模式,全力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引导帮助更多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翅膀,使其以更美、更艺术、更接地气的艺术形态呈现在社会群众面前,不断书写文化遗产发展新篇章。
从"3.7克"中感悟沉甸甸的"信仰之力"
3.7克,是党员徽章的重量。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3.7克有多重》,通过一个个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为我们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职责担当,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之力带来的沉甸甸的分量。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向"先进党员"看齐、以"优秀典型"为师,做到砥砺忠诚之魂、勤捻作风之弦、常怀为民之情,让自己胸前的党员徽章永不"蒙尘"。
砥砺"最是信仰坚如磐"的忠诚之魂,把政治建设作为夯基固本的"优先工程",在"谋实效、见真功"上下功夫。万山磅礴总有主峰,大江东去总有潮头。强化信仰之力,就必须把抓好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强调,"要深化理论学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信心、提振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发展已进入"山到半峰、船到中流"的攻坚阶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砥砺忠诚之魂,用党的创新理论鼓舞斗志、增强干劲,凝聚起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磅礴力量。新征程上,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凝心铸魂、锤炼政治能力摆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淬炼思想。始终把党的政治理论培训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利用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训阵地,活化运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多样化学习载体,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优秀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培训等各类学习班次,统筹推进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理论培养,助力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深悟透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勤捻"纪律红线不可碰"的作风之弦,把廉洁自律作为立身立行的"终身课题",在"抓日常、抓经常"上求实效。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长治久安。干部作风优良,一个地方就"天朗气清""政通人和";干部作风涣散,一个地方就"民怨沸腾""政务废弛"。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新征程上,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扛起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性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注重在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承担重点任务、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教育等工作中,分析掌握干部的一贯作风表现。要加强对干部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密切紧盯违规吃喝、群众身边腐败等问题,加强反面案例教育,推动干部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好任前鉴定关。坚持"凡提四必",由党委(党组)对干部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出具鉴定意见,对干部的日常廉洁表现,深入把握、准确定性,真正把作风过硬、担当作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
常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之情,把服务群众作为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在"做表率、见担当"上下功夫。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同心奋斗史。党史的字里行间,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长城花园党群服务中心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更好服务群众作为必须写好的"民生答卷",以甘做为民解忧的孺子牛心态,争做为党代言、为民请命的表率。要注重发挥党建带动、协调各方的巨大优势,加强社区、农村、三新领域等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党员工作队伍,巩固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功能,发挥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活动等惠民活动作用,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坚持常下基层、常在基层,在"身入""心至"中了解一些平时难以听到看到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做到倾听群众声音"不失真",顺应群众民意"不偏离",满足群众需求"不忘本",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干部的"初心"情怀。
从"奥运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
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由716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法国,五星红旗闪耀塞纳河畔,中华儿女展现的昂扬姿态,让世界人民一睹中国的蓬勃风采。回望中国的百年奥运历程,从无人征战奥运,到取得第一块金牌,再到举办盛大的北京奥运会,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付出和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国的百年奥运历史中汲取先进力量,以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从奥运征途的"筚路蓝缕",汲取"艰苦创业"的攻坚力量。百年风雨兼程,抵住人间是此峰。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远赴大洋彼岸,成为4亿人的唯一代表;1936年,中国撑杆跳运动员因为买不起撑杆,不得不借用别国运动员的撑杆;1948年,因为交不起租金,中国代表团在奥运村只住了3天就被"请"了出去......当时的中国何其艰难困苦,当时的奥运之旅何其辛酸泪目!直到1984年,许海峰蟾宫折桂,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给中华民族打了一针强心剂;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人;如今,中国奖牌数量更是一骑绝尘,让一众发达国家无法追赶。百年奥运梦,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强国梦,更是中华民族翘首以盼的复兴梦。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艰难而辉煌奥运征程中汲取奋斗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一次次挫败后永不气馁,于工作中真抓实干、主动担当、磨砺意志,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铸就新的辉煌成就。
从奥运赛场的"百舸争流",汲取"锐意进取"的先锋力量。自中国代表团参加奥运以来,中国健儿在各个项目领域竞相角逐,勇攀高峰,一场又一场比赛上,中国健儿完成的不仅是与对手的交锋、对冠军的执着,更是一次又一次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极限的人生体验。游泳赛场,张雨霏顶着高烧和生理不适坚持参赛,荣获6枚奖牌;潘展乐领衔中国队在混合泳接力赛中全力以赴,打破美国队40年的垄断。网球赛场,郑钦文面对强敌从容不迫,接连逆转,从四强冲到冠军;王欣瑜临危受命,与张之臻组成"临时组合",闯进决赛,取得中国混双奥运最好成绩。还有射击、击剑、乒乓球、排球、体操等赛场,中国健儿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奋勇拼搏。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这份"追逐"力量,发挥自身的旗帜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敢打头阵、争做先进,无论是对理论学习、还对在工作实践,都要刻苦钻研,推陈出新,做到困难一线敢冲锋陷阵,攻坚岗位能奋勇攀登,巩固和发展好自己所在行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贡献自身的优势力量。
从奥运现场的"热泪盈眶",汲取"为国争光"的爱国力量。"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每当中国健儿夺得奥运金牌后,现场的五星红旗位居中升起,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现场的奥运健儿和旅法国人眼含热泪,齐声共唱,使国歌响彻全场。今年,男子体操代表团遗憾摘银,准备好的五星红旗没办法从背包里拿出,名将肖若腾泪流满面;游泳运动员张雨霏百米蝶泳以铜牌收官,看到观众席上一面面不断挥舞的国旗,情绪翻涌,泪洒奖台......如今,奥运健儿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和为国争光作为最高荣誉和使命,纵使过程伴有遗憾,但如此爱国热情无不感染着亿万中国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奥运健儿身上的爱国情怀,把推动国家和人民事业更上一层作为奋斗途径,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高目标,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忠诚担当,竭诚为民,跑好历史的接力赛,用青春和汗水报效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
读懂"三对关系"一心为民编织改革新"图景"
教育、科技、人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积极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教育、科技、人才与改革的关系,一心为民编织改革生动新"图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壮丽之路。
读懂"教育"与"改革"的关系,一心为民编织"教识书中理,育成栋梁材"的星火燎原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为改革开放、强国建设涵养源头活水,为人才输送、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教育与改革的关系,全心全意为民打造高质量教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星星之火"。要坚持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办学理念,紧盯教育领域破难题,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实打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加大乡村教育资源投入,建强师资力量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书声琅琅传遍千家,让教育公平有目共睹,让教育"亮绩"全民共享,编织星火燎原助推改革全面深化的生动图景。
读懂"科技"与"改革"的关系,一心为民编织"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数智腾飞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为全面深化改革绑定了"加速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科技创新与改革的关系,围绕重点民生领域抓好科技创新"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新"疆土"。要瞄准生态环境、医疗健康、农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多领域迫切需求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出台更加包容、激励的科技政策,为科技创新孕育热血活土,全面激发创新主体能动性,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编织数智腾飞助推改革全面深化的生动图景。
读懂"人才"与"改革"的关系,一心为民编织"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凤栖梧桐图。"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国际竞争的"秘密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人才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行业进步不能没有人才,攻坚破壁不能没有人才,社会革新更需要人才!新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人才与改革的关系,以人为本写好人才"引育留用"全篇文章,做好人才"衣食住行"全面保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完备智力支撑。要从人才所需出发,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激活人才"蓄水池",搭建人才"大舞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打造以"材"聚"才"、以"才"生"财"的良性循环,编织凤栖梧桐助推改革全面深化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