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80/160页)
全面深化改革当"观全局、谋大势、抓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组织部门要深刻感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认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赋能组织工作再提升。
以"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之姿"观全局",发挥全面深化改革"举旗定向、引领思想"的作用。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在重大历史关头指引我们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组织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自觉,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找准贯彻落实切入点、着力点,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自觉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紧密联系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对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以"见微知著看深层"的担当之姿"谋大势",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强化认同"的作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六个必然要求",牢牢把握"七个聚焦"总目标,吃透弄通"六个坚持"原则,确保300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这些改革举措能否取得一个好的效果,能否让企业和群众更有感,需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组织部门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常态学习计划,系统梳理全会赋予组织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切实以实绩实效和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要抓紧抓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家辅导授课、干部教育培训、集中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之姿"抓落实",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赢得主动"的作用。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决定》是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组织部门要全面落实全会安排,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持续完善政治铸魂体系,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开好年度民主生活会,扎实做好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良好形象。要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能力提升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着力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聚焦"两个作用"发挥,做好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培训储备,深入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人才跨领域、跨行业交流通道,主动融入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推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
全面深化改革要"点"到不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责任,锚定方向更要跑出速度,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以努力奋斗开创未来,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加速键",以优异成绩为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锚定理想信念"出发点","深学活用"提升本领,以坚定信念按下"加速键"。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助力。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在实践中能吃苦不发牢骚,打头阵不怕艰险,遇难题沉心解决,始终保持不骄不躁的态度,始终保持不打"退堂鼓"的定力。党员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中修好"必修课",在学习中多"钻研",让笔记本变厚,让不懂的地方变薄,让知识的架构越来越完善,在思考中打通学用畅通的"任督二脉",做到学而思、学而用,在"良性循环"中促进自我的提升。理论"跟上了",实践也不能"缺位",只有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才能推动自身的底子更扎实、学识更全面,在实践中有指南、有方法。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到的"真本领"用到实践当中,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智长才,筑牢信仰之基。
瞄准攻坚克难"靶向点","实干担当"铆足劲头,以攻坚克难按下"加速键"。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党员干部要敢拼敢干。"干",既要积极向上、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作,也要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更要铆足劲头、久久为功地实现目标。一个"干"字其中蕴含了进取、坚韧等品格,是赶考之路上的"动能"来源,也是党员干部精气神的彰显。投身实践,就要"撸起袖子",不能坐而观之当"旁观者",也不能空谈其道做"躺平者",要迅速适应时代大势、发展环境,要迅速投身到新的赛道上,善于识变、科学应变,以敢干善干谱新篇、创佳绩。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好作风融入新征程,以坚定之姿、奋进之心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昂扬自信之步,开好"顶风船"、当好"先锋兵",激扬起豪情,展现出风采。
抓实为民服务"落脚点","倾情奉献"办好实事,以无私情怀按下"加速键"。全面深化改革是为民造福的事业。在为民服务中,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解难题,如果难题实在"一筹莫展",就要再深入、再研究,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做到"咬住"问题不放松,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党员干部切不可只在脑中构思"解法",要让"脚步"真正下沉到基层去,多观察、多思考、多询问,在观察中看清问题的"细枝末节",在思考中畅通"思路阻滞",在询问中补充"具体内容",做到对问题的"来龙去脉"心中有数,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实用办法,如"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把问题的"关键"剥离出来,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主动去做、全力去拼,以认真细致的态度解决好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好人民群众的"孺子牛"。
全维度"争相斗艳"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地区要以生态文明为基,守护绿水青山;以文化为魂,传承乡土风情;以科技为翼,驱动农业现代化。三者并进,让乡村焕发生机,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乐园,确保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广泛惠及亿万农民,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看田园"争相斗艳",在"金黄稻浪舞秋风"中解锁幸福乡村"丰收密码"。当春风吹绿江南岸,夏日映照稻花香,金秋稻浪在田间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的丰收与喜悦。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南方的鱼米之乡,从华北的平原到西部的河谷,乡村的田野孕育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在引领这场变革中,各地区需具备前瞻视野与深厚情怀,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要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盼,精准施策,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要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品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让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农民的钱袋子更加鼓起来,让乡村振兴之路成为一条经济繁荣之路,解锁丰收乡村的"幸福密码",让农民的笑容成为最美的风景,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看文化"争相斗艳",在"古韵今风共传承"中解锁文明乡村"精神密码"。乡村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文化的根脉。各地区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洞察力与创造力,将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要积极倡导"文化+"的理念,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产业项目,让乡村文化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要通过举办文化节庆、非遗展示、文艺演出等活动,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在古韵今风的传承与创新中,还需注重乡村文化的教育普及,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播撒乡村文化的种子,培养他们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通过设立乡村文化课堂、编写乡土教材、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让乡村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看创新"争相斗艳",在"智慧农业绘新图"中解锁科技乡村"智慧密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精准播种到智能灌溉,从无人机植保到互联网销售,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各地区要扮演好科技兴农的"桥梁"角色,不仅要敏锐捕捉农业科技的前沿动态,更要结合本地实际,精准对接农户需求,量身定制科技推广方案。要推动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整合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技术资源,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的技术咨询、培训与支持服务。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智能农机具使用、农业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监测等新技术,提升农户的科技应用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还需关注智慧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锦绣田园"新图景。
让全面深化改革"向深、向实、向远"再续传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探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议题,明确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阶段。"征程万里风正劲,策马扬鞭再奋蹄。"新阶段更需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当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以永远"不止步、不停歇"的动力砥砺前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实、向深、向远",真正再续"东方传奇"助力中国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奔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取魄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深"而行,再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传奇。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摇身变为高速发展的"大都市",从"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现实困境到游客络绎不绝、产业百花齐放的乡村蝶变蓝本下姜村,从贫穷落后到灯火万家,从一处村落、一座城市成为祖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小小缩影",改革开放46载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传奇、成就了梦想,也点燃了一代代奋斗者的自信自豪之情。广大党员干部当回眸来路漫漫、展望前路灿灿,始终奔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进取魄力,用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深"而行,主动向时代借力、向机遇借力,在美好时代唱响奋斗之歌,争当改革先锋、奋斗标兵把"顶层设计"完整落地,真正再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传奇。
抱持"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无私心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实"而行,再续"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发展传奇。人民群众的关切点、就是改革工作的发力点。回眸来路,从小岗破冰打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枪",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实难题,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推窗见景"助燃美好生活,到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只跑一次"便民窗口......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投映着初心与使命,见证着"民有所呼,改有所应;民有所盼,改有所为"的探索历程。广大党员干部当抱持"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无私心境,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实"而行,始终聚焦群众关注的大事小事,用心找准问题症结、倾尽全力造福群众与社会,真正为人民群众带给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续"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发展传奇。
释放"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活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远"而行,再续"幸福生活入画来"的追梦传奇。改革开放非凡来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勠力向前,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其过程之艰辛、考验之严峻,正是凭借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魄力和胆量,依靠着"百尺竿头思更进"的韧劲与意志,才使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实现了一次次突破、飞跃,创造了世人惊叹的奇迹。广大党员干部当持续释放"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活力,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远"而行,立足行业本身做"行家里手",当敢于创新的"弄潮儿",在干事创业不断成长、追求成功,真正搭乘时代之风、变化之风、进取之风抵达诗与远方,再续"幸福生活入画来"的追梦传奇。
善听"群众之声"答好"三问于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充分说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改革的动力源自人民,改革的成效由人民来评判,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员干部立身处世、干事创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善听"群众之声",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中解锁"人民至上"的政绩密码。
善听群众"呼声",从"问需于民"中掌握"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的难点、痛点,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民生政策准不准、好不好,老百姓也最有发言权。对于民之所忧、民之所盼,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用心听、用心记、用心找答案,带着"半杯水"的心态做调研,在"零距离"贴近群众中汲取群众语言的丰富内涵,带回最真实的基层情况。要"广开路子"经常上网潜潜水、发发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领导信箱、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等平台把准网民需求"脉搏",读懂网络社情民意"晴雨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达到在制定政策时精准聚焦问题、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的目的,从而将"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落到实处。
善听群众"和声",从"问计于民"中汲取"沾泥土、冒热气"的群众智慧。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回顾百年党史,每一次成功的取得和实现,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毛泽东把群众当成"可敬爱的先生",焦裕禄从群众中学得防风固沙三条妙计。基层是智慧的"富矿",是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做到胸中有方、手里有招、脚下有力。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征集管用的"土办法"、创新的"金点子",多听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智民策,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用群众经验破难题,以群众参与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