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45/138页)
走进"高手在民间"的能力课,拜人民为师要"不耻下问",汲取"涉深水者得蛟龙"的基层智慧。"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方法。"这句话有着很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变化加速的时代里,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恳切,我们深知要想更好为人民服务、解决好大家关注的问题,必得展现更强能力、抱持更大决心、运用更新方法,唯有如此,方能次次见进步、处处显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走进"高手在民间"的能力课,主动拜人民为师要"不耻下问",积极迈开步子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大院、房前屋后,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互动中学习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得出的智慧和总结的经验,真正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悟得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汲取"涉深水者得蛟龙"的基层智慧。
走进"鞠躬尽其能"的服务课,拜人民为师要"真情实感",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命题。"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坚守了百余年的制胜法宝,更是永不过时的政治宣言。一路走来,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奋斗拼搏的初心航标、使命航标,更是力量的源泉、是大厦的根基,只有积极倾听群众心声、用力回应群众关切,牢牢守住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方能做到干群一起闯、一起使劲儿、一起追梦圆梦,从而创更多、更伟大的业。广大党员干部当走进"鞠躬尽其能"的服务课,做到拜人民为师要"真情实感",在与"良师益友"同行同频的过程中,永远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之问,真正立足岗位、担起责任,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忧、为社会谋福,努力赢得人民群众这位"大先生"的认可,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命题。
"春夏秋冬"中书写党员教育的"四季诗篇"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先锋,需紧跟时代步伐,于"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精耕细作党员教育之田。春播理论之种,夏践实干之行,秋收自省之果,冬蓄奋进之力。各级党组织应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常态化培训,确保每位干部都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全面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共同绘制党员教育新篇章。
以"春之萌动"的生机,在"信仰花园"中描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教育诗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党员教育亦如春日播种,需深耕心田,滋养信念之根。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级党组织要播种知识的种子,更要培育一颗颗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心。要通过"三会一课"的深入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置身于党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着那份波澜壮阔与不屈不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干部的心灵进行一次次洗礼,在红色故事的滋养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要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在这片信仰的花园里播种希望、耕耘梦想,要相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这些理想的种子定能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最终结出信念的累累硕果。
以"夏之热烈"的激情,在"思想熔炉"中铸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锤炼诗篇"。夏日炎炎,党员教育如同烈日下的锻造,需经受考验,锤炼意志。各级党组织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如同镜面反射,直面自己的不足与瑕疵,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毒。要让党员干部们整改落实,锤炼党性,每一滴汗水都是对人民承诺的兑现,每一步脚印都是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要深知,唯有在夏日的热烈中,经受住思想的熔炼,才能铸就出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党性,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坚强后盾。要以夏之热烈为动力,以坚定信念为灯塔,不断锤炼自我,提升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秋之丰盈"的收获,在"实践田野"中谱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成长诗篇"。秋风送爽,党员教育如同秋日的丰收,需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成长。在这片金黄的田野里,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同耕耘着希望与梦想,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群众的所忧所盼转化为实际行动。要让党员干部明白,所谓收获,不仅在于物质的收获,更在于精神的成长;要让党员干部深知,只有不断深入实践,才能更好地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更好地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以"冬之静谧"的沉淀,在"自省之夜"中吟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修身诗篇"。冬日严寒,党员教育如同冬夜的沉思,需静心自省,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各级党组织要鼓励党员干部在闲暇时,或围炉而坐,或独处一隅,手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智慧的甘露。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地与自己对话,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查找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与偏差,让内心更加清醒,用自我批评的工具扫除思想上的尘埃,用自我完善的春风拂去心灵的阴霾。要让党员干部们深知,只有经过这样的沉淀与反思,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吟唱着修身的诗篇,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共知""共话""共行"充盈乡村振兴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是主体,也是内生动力,我们要激发包括广大村民在内的群众参与力,使大家由台下"观众"变为台上"表演者",于家乡发展建设中想在一起、说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共知""共话""共行"充盈起乡村振兴蓬勃活力。
在"共知"中增进认同,孕育"融入乡村振兴"的"热情活力"。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大合唱"。我们要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躲避问题矛盾""想当然包办""选择性服务"等错误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注重全面宣传,通过走访入户、举办课堂讲座、制作短视频等多种途径,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把同乡村振兴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接地气的方式及时传递给农民群众、新乡贤、社会团体等各类群体,结合当地实际多讲一讲、多说一说,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再倚到门前当"看客",鼓舞广大群众在理解中支持、在支持中参与,同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情感认同,以饱满的"热情活力"一起融入到乡村发展建设中来。
在"共话"中倾听民声,激发"畅谋美好明天"的"智慧活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乡村振兴要注重听民声、汇民智,让更多的人积极建言献策,不再扮演"沉默者",让广大农村地区"烟火气"渐浓的同时,也充满浓厚的"朝气"。我们要以虚心的姿态、创新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同群众的交流沟通中,通过现场座谈和"互联网+""大数据"等途径技术,既要在田间地头、大榕树下、院坝阵地听取村民的"急难愁盼""家长里短"和对村子发展的建议与期望,也要积极拜访邀请"三农"专家、本土乡贤、在外大学生和劳务人员共谈发展,充分激发群众首创精神,汇聚集体智慧。对诸多诉求建议要"有回应",不合适的观念要予以耐心解释和正确引导,好的想法要及时应用采纳,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感受到在乡村振兴中、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中被需要,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共话"中来,充分激发乡村振兴的"智慧活力"。
在"共行"中追寻未来,绽放"创造幸福生活"的"奋斗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多方面的振兴,离不开广大群众共同努力践行。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村规民约、人才培育、创业就业、幸福积分等制度政策的激励作用,做到人尽其才,让大家可以依据自身文化、技艺、劳动能力等实际情况,或是搭乘文旅融合、生态农业、数字乡村的"时代列车",或是进行爱心捐助、公益课堂、科技教授的志愿服务,或是在以工代赈、庭院经济、社区工坊中实现"家门口"就业,或是致力于乡村环境保护、乡土文化传承、文明乡风建设,当好乡村振兴路途中的"守卫者"和"监督员",使人人都能够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为追寻未来、创造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绽放"奋斗活力",演绎乡村振兴路上的"精彩纷呈"。
"破立之间"执笔答好政绩观"时代考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破"政绩冲动"立"战略眼光"、破"因噎废食"立"奋楫笃行"、破"脱离群众"立"鱼水之情",以乾乾之行为民树政绩,务实不务虚,实干不空谈,执笔答好政绩观"时代考卷"。
破"政绩冲动"立"战略眼光",执紧"计利当计千秋利"的发展之笔,在"科学筹谋、立足全局"中答好"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成效卷"。"政绩冲动"是领导干部发展观、政绩观的跑偏,是一种拍脑袋、拍胸脯的"冲动式"决策。领导干部急于出政绩,就会被一时之利遮蔽双眼,只看当前,不看长远,可谓极其危险。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应从一开始就要有立足全局的战略眼光,慎重决策、慎重用权,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拍脑袋、乱决策。要树立长远目光,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构筑急功近利的"防火墙"。要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将办公桌搬到基层的广袤天地中,找出普遍问题、摸清真实情况、总结发展短板,找准发展的切入点、立足点、关键点,以调查之实来论证决策之优。要强化精准思维,下足绣花功夫,构建"滴灌模式",摸准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点,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事求是科学筹谋,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战略智慧稳步推进谋划落实。
破"因噎废食"立"奋楫笃行",执紧"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搏之笔,在"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中答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卷"。"因噎废食"是一种怕犯错而不愿做,知难而退的怕事心理,是懒政庸政怠政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徐爽"千里调水压咸潮"的奋斗之姿,臧运东"创新产业奔共富"的拼搏之态,张德"变'村BA'流量为留量"的实干之风,都凸显出实干奋斗是党员干部的人生底色,年轻干部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官避事平生耻。"年轻干部要高扬"实干风帆",鼓足干事动力,坚持以"干"字当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既勤政又善政,敢担当善作为,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敢于钻"矛盾窝"、解"棘手事"、啃"硬骨头",敢过险滩、涉深水,敢到改革发展最前沿历练,勇挑千钧重担,脚踏实地将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变成现实,将"宏伟蓝图"变成"美丽图景"。
破"脱离群众"立"鱼水之情",执紧"履职为民扛重任"的为民之笔,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答好"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卷"。"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年轻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牢固树立人民立场,不忘为民造福初心,明确政绩应为民而树,多做"应不应该干"的价值判断,以为民造福作为衡量正确政绩观的标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将为民造福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价值准则、行为标尺,身入基层、心至基层、扎根基层,做群众的"贴心人",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擦亮"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为民底色,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我情怀,以初心为号角,以实干为指引,向难处攻,向远处行,步履铿锵,做实做细每一件民生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将群众的"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整改清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群众课题的"温度"和"厚度"。
"实"处发力让"减负"与"赋能"双向奔赴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推动"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上下实功、出实招、求实效,让"减负"与"赋能"来一场双向奔赴,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抓源头、正思想"上下实功,让减"痕迹"与增"实绩"来一场双向奔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形式主义往往表现在工作上,根源在思想上,思想问题不解决,那么基层减负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基层减负为什么必要、为什么必行,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解放桌前的"指尖",迈开调研的"脚尖",走进群众的"心尖",在看"蚂蚁"、抓"活鱼"、剖"麻雀"中出实招,在挑"千斤担"、钻"矛盾窝"、啃"硬骨头"中求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以贯之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新考卷。
在"厘边界、赋职权"上出实招,让减"负担"与提"效能"来一场双向奔赴。基层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往往千头万绪、繁重冗杂,不能简单认为"基层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要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建立健全务实合理的基层权责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着力构建责任边界清晰、任务分工合理、运行有序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追、有规可循,清楚"该干什么活、该办什么事、该担什么责",心无旁骛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要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心做事、有力做事,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切实在推动"车马"协同的过程中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效率的双提升。
在"优考核、建机制"上求实效,让减"压力"与添"动力"来一场双向奔赴。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轻负担,还要采取有效举措保护干事创业热情、激发敢为善为内源动力,让基层减负的成效切实体现到助推发展、为民服务上来。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特点、不同职责等具体差异,通过精简考核事项、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等举措,挤掉考核中的"泡沫",晒干考核中的"水分",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问题,真正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对在防汛救灾抢险、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任务中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实干型"干部,按程序大胆使用,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愿作为、善作为、有作为的基层干部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标准明确、程序具体的容错纠错和问责实施办法,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精准区分开来,该纠错的及时纠错、能容错的坚决容错,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安心干事,做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扎实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