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46/138页)
"同心同频同轴"让基层减负向"更高处攀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党的执政基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站",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一篙不松"让基层减负永远"在状态",以"减负不减责"的担当确保基层轻装"向前行",以"减负不减质"的要求推动基层服务优质"向上攀",以"减负不减力"的定力保障基层治理长效"向优走",让减负成为常态,专注实干,确保党的声音响彻基层,服务温暖人心。
同心"铸魂",锚定"实效航向",以"减负不减责"的担当确保基层工作轻装"向前行"。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减负不仅是政策层面的温暖关怀,更是激活基层发展活力的必要之举。各级党组织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并非简单的任务削减,而是让基层干部从束缚中解脱,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为民服务、促进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因此,要精准施策,直击痛点,靶向发力,大刀阔斧地砍去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和报表,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优化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强化统筹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重复劳动。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让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基层干部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激励,始终锚定实效的航向,确保基层工作轻装上阵,行稳致远,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频"共振",激发"内生动力",以"减负不减质"的要求推动基层服务优质"向上攀"。减负不是目的,增效才是根本。各级党组织要减轻基层干部的外在负担,注重挖掘和激发其内在潜能,实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双重飞跃。要引导基层干部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深入调研、倾听民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贴近民心、解决民困。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政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的强大引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注重干部的培养与选拔,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既能干事、又会干事的基层铁军。当基层队伍充满活力、敢于担当,基层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自然水涨船高。
同轴"连转",聚焦"长效目标",以"减负不减力"的定力保障基层治理长效"向优走"。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减负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减负措施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网络。同时,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减负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减负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要注重创新驱动,不断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新思路、新举措,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让减负与增效并驾齐驱,为基层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善于发现基层减负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和参考,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基层干部投身到减负增效的实践中来,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执笔挥墨"答好深化改革的"高分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推进的,具备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用真学、笃行、初心来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分答卷"。
执"真信真学"之笔,以"政治坚定"为墨,答好"始信丛中另有天"的"信仰卷"。真信真学,是破解全面深化改革密码的关键钥匙。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学的过程中,要摒弃心浮气躁,要能沉下心来学习。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通过真学才能真正掌握改革的精髓、真正理解改革的要义。真信真学,还要注重实效,改革不能纸上谈兵,不能空谈误国,通过真学才能真正掌握改革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把改革落到实处。在抓好学习贯彻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有"始信丛中另有天"的不畏艰险和坚持不懈,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
执"细照笃行"之笔,以"开拓创新"为墨,答好"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奋斗卷"。细照笃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这不仅是对自身的期许,更是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了解群众诉求和期望,只有真正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回应群众关切,以改革成果来增进民生福祉。细照笃行还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仅要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也要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通过开放学习和深入交流,不断提升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实现改革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作风来不懈奋斗,要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勇于突破旧的体制和机制,做到目标不变、信心不减、干劲不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举措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
执"坚守初心"之笔,以"服务人民"为墨,答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长跑卷"。坚守初心,是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勇担使命的重要体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坚守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坚实的立足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各项事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清楚地知道深化改革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此就必须通过坚守初心来践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牛马精神,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这种精神为指引,不断前行、不断攻坚、不断突破,涵养深化改革的后劲和耐力,在"深水区"中流击水、在"攻坚期"迎难而上,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以实际行动和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奋力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章。
铺卷蘸墨执笔把"乡村振兴图"绘进基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为引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擦亮青春底色、锤炼责任担当、诠释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把"乡村振兴图"绘进基层。
铺好"和美乡村"的"振兴画卷",以"矢志不渝终有时"的坚持聚焦政策落实,坚定不移当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不断改革创新,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政策含义,强化政策解读,做细工作指导,不断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排查预警返贫风险,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切实防止返贫致贫。"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奋力擘画"村强民富"的"脱贫致富"画卷。
饱蘸"念兹在兹"的"情怀之墨",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聚焦群众需求,用心用情当好"乡村振兴"的"挑担人"。"防返贫动态监测"是保卫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一步,基层干部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既知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更懂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用心倾听农户讲述家庭情况,逐户核对户籍信息,严格突出重点关键,对准人员信息,紧盯政策落实和收入核算,对排查结果进行认真核实、系统记录,确保每一步都能够精准排查出农户真实情况,不断织密"返贫监测"的"筛查网"。工作中要不断聚焦群众需求、了解群众真实所想、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和他们"唠家常""嘘冷暖",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政策,用实际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努力做群众生活上的"知心人"、政策上的"明白人"。
执牢"实干笃行"的"干事之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聚焦问题核心,攻坚克难当好"乡村振兴"的"急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在改革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要笃定"实干兴邦"的理性信念,时刻把"实"的导向立稳树牢,持续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敢于扛重活、打硬仗、攻难关,精准施策,善作善为。在困难面前不做"空想家",怀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守牢初心使命,干事创业。只有不断执牢"实干笃行"之笔,永葆改革创新的激情,才能绘就属于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擎"文化自信"之旗让守正创新落在"点"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鉴,擎起"文化自信"的大旗,在守正创新之路上稳步前行。要深挖传统文化精髓,融合现代设计理念,让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积极投身文化传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展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
擎文化自信"思想之旗",溯古鉴今、融新于旧,在"问源文化"中锚定守正创新的"根基点"。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创新之源。文化自信,如同民族的血脉,流淌着历史的智慧与未来的憧憬,是对过往辉煌的缅怀,更是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勇气与决心。广大党员干部要高擎这面旗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提炼其跨越时空的价值理念,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要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先锋,肩负起重任,当好"考古学家",深入挖掘文化经典,传承先贤的哲思与道德光辉;化身为"创新者",勇于打破旧有框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要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让民众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积极推广非遗技艺,让古老的手工艺在现代社会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同时,要鼓励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温度,为守正创新奠定坚实而深厚的文化根基。
擎文化自信"融合之旗",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问学世界"中拓宽守正创新的"视野点"。文化自信,绝非闭门造车,而是拥抱世界的开放胸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如繁星点点,交相辉映。我们当以"和而不同"的胸襟,尊重并欣赏每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学习借鉴它们的精华,让中华文化在交流中更加丰富多彩,在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主动"走出去",深入了解各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要"引进来",将国外的先进文化理念、科技成果以及优秀文化作品引入国内,为本土文化的创新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共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守正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思想资源。
擎文化自信"为民之旗",服务人民、引领风尚,在"问效社会"中检验守正创新的"成效点"。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领社会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文化自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要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与服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多样化的文化体验,让人民群众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要举办高水平的文化活动、推广优秀的文化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同时,要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检验工作成效,确保文化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人民,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到文化自信带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以"民"为向书写全面深化改革"心"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置顶人民利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民"为向,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书写改革为民"心"答卷。
以"为了人民"为改革导向,在紧扣"群众期盼"中"问需于民",书写"民有所呼、改有所应"的"真心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对改革艰巨任务,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为了谁",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保持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贞不渝,常思我为人民做了什么,常问自己能为人民群众做点什么,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心",躬身下沉,俯身贴耳察民情、聚精会神听民声,直面群众痛点和改革难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真实愿望作为"改革所向",找到改革的破题点、契合点,回应人民所想、匡正"改革导向",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做到"忧民所忧,盼民所盼",让改革脉搏与群众所需所盼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以"依靠人民"为实践指向,在坚持"群众路线"中"问计于民",书写"集合众智、汇聚众力"的"同心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回望改革征程,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崭新事业,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实现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点滴之水汇聚江河,时代大潮奔涌向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力量,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更要紧紧依靠人民。改革有难题,群众有答案,改革的智慧蕴藏于人民之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求教,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集众智、汇众力,让心和群众紧贴在一起、力和群众融聚在一起,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奇迹。